[爆卦]武界二日遊行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武界二日遊行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武界二日遊行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武界二日遊行程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遠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遠見時光機】#13 跟著 #經國先生 回憶 #國慶大典 👉這裡看更多: 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每年的 #十月十日,是 #中華民國 重要的國慶大典——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為10月10日,這是 #辛亥革命 的開端,也在起義後的兩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現在十八歲的傷者Simon來說,2019年8月31日是人生中永不磨減的日期。三百六十五天前,列車停在太子站,他的後腦被打了三棍,血染紅了白色的熊貓襯衫,人頓時天旋地轉…… 「當時有衝突發生,我聽到車站響起警報聲,感到很驚慌。我走了去對面荃灣線往中環方向的列車,進去後,我將背囊放到椅子上,我站在背...

武界二日遊行程 在 Vincent Yau from Mofo Tatto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23:28:56

轉: 全港中學生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六一二罷課聯署聲明 聯署網址: https://forms.gle/FkH2jm7GN31wAc5c6 我們是一群於香港受教育的中學生,為響應反對《逃犯條例》之一連串活動,特此向全港中學呼籲於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二日(星期三) 進行全校性罷課 。 本年六月九日...

  • 武界二日遊行程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0 21:30:00
    有 4,081 人按讚


    【#遠見時光機】#13 跟著 #經國先生 回憶 #國慶大典

    👉這裡看更多: 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每年的 #十月十日,是 #中華民國 重要的國慶大典——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為10月10日,這是 #辛亥革命 的開端,也在起義後的兩個月內,中華民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

    1949年,#國共內戰 後,中華民國政府戰敗遷往 #台灣,自此後每年皆舉行慶典,特別是總統府前廣場的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加上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十分熱鬧且鼓舞。

    在前中華民國總統 #蔣中正 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91年才因為民怨太過花費公帑而停辦,當年是最後一次大規模閱兵典禮。

    時至今日,每年國慶晚間的國慶煙火表演,也是許多民眾必看的大事。

    回首那時,蔣經國總統曾於1978、1981與1987年參與國慶閱兵大典,彼時與他在台上的 #李登輝 與 #郝柏村 如今都已經辭世,經國先生的親民形象和對台灣各項成功的開發和建設,至今依然是許多人民最景仰的總統之一。

    #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的報導:

    1988-03-15【在蔣經國之後】

    一個強人倒下,舉國震驚。

    一個新人接手,大家用懷疑的眼光,密切注視著他。

    他可靠嗎?他能幹嗎?他瞭解國民的憂慮和期望嗎?他能夠釐清國家目標,加速前進,並且維持社會和諧於不墜嗎?

    #誰也不服誰的時代

    二月二十二日的記者會之後,李登輝總統大致得到人民的認可,通過了初步的考驗。接二連三的開放訊息,也證明非強人的領導依然有效。人民重拾信心,甚至可以說,比以前更有信心,因為往前去,民意參與政治的程度,顯然是只會增,不會減。大家漸漸感到前途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

    #我們就這樣度過了領導危機。

    強人不再,父權式、家長式的領導不再,這在我國政治上雖然還是新鮮的經驗,反傳統、反權威的社會力量,即是早在這以前便已涓滴匯集,而隨著戒嚴令和其他禁制的解除,爆發成為洪流。

    家庭裡,子女與父母辯論;學校裡,學生張貼標語、寫文章、辦刊物,要求自治;公司工廠裡,員工組織工會,罷工、談判,爭取本身權益;街頭上,三天一遊行、五天一示威;議場上,官員戒慎恐懼,長者時遭羞辱。

    權威不復,傳統無存,這是一個誰也不服誰的時代。政治學者蔡政文指出,這其實是執政當局「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成果」。

    四十年來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就出一個充滿自信而求治心切的中產階級;教育普及、資訊流通,更使得今天國民的眼界與期望迥然不似四十年前。

    「少數人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多數人俯首聽命敢怒不敢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細心觀察社會的藝術家何懷碩如是說。

    社會曾經在政治壓力下沈默,可是現在,一我們的社會已經從生存的層次提升到生活的層次。」社會學者謝高橋分析:「團體的結構變了,領導的風格也要變。」

    圖/遠見資料庫

    #來回顧當年的報導:https://bit.ly/36ICv8C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 武界二日遊行程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3 19:16:13
    有 1,711 人按讚

    【1960年第一面奧運獎牌】 #楊傳廣 #奧運 #1960年 #十項全能
        
    1960年楊傳廣以十項全能
    代表我國參加羅馬奧運會
    最後以些微積分差距獲得亞軍
    為我國抱回第一面奧運獎牌
    也是當屆亞洲選手唯一的田徑獎牌
    消息傳回後舉國為之振奮
    凱旋歸來更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
         
    #楊傳廣 #亞洲鐵人 #十項全能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60/9/15
    圖說:榮獲第十七屆世運十項運動亞軍的中華民國選手楊傳廣,十五日上午搭機返國,楊傳廣(右)及他的家人,和一同在美國受訓的魏振武(左)教授,乘車遊行市區,接受民眾熱烈的歡迎。
    攝影:陳明輝
        
    歷史新聞
        
    【1960-09-07/聯合報/01版/第一版】
        
    揚威世運‧不負眾望
    十項運動賽結束 楊傳廣亞軍
    以八三三四分贏得銀牌 得七項第一仍遜於強生
        
    【本報綜合報導】楊傳廣果然不負眾望,昨天在羅馬的十七屆世運中贏得了十項運動的銀牌,替我國打破了參加世運從未得分的紀錄,同時也成為亞洲插足世界十項運動錦標的第一人。
    這個舉世矚目的項目在羅馬挑燈夜賽中產生。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運動員的十項總分八三三四,較美國強生的八三九二相差五十八分而屈居次席。
    由於昨天羅馬的天氣涼爽,以及最近都曾打破俄國庫滋涅佐夫所保持的八三五七世界紀錄的兩位英雄角逐,吸引了七萬五千觀眾。自始至終競爭激烈,不斷地掀起高潮。
    顯然地,他們兩人都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表現,強生的成績遠遜於今年七月他在尤金所創的八六八三新紀錄,楊傳廣也比八四二六的最高紀錄退步,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楊傳廣在鉛球與鐵餅兩項的失常,使他比尤金之役少了一四六分,如果他這兩項不失常的話,那麼,世運金牌勢非鐵人莫屬了。
    全國同胞對於這一比賽的關切尤其令人感奮,直到今天清晨五點多鐘,本報編輯部五座電話機鈴聲不斷,他們第一句話都是:「楊傳廣得到金牌了嗎?」當時我們才抄收到第八項的成績,與第九項標槍第一次擲的紀錄。
    這項被全世界注目的「冠軍的冠軍」,自始至終競爭得非常激烈。楊傳廣首先在百公尺(十秒七)和跳遠(七.四六公尺)中以一九八四超過強生(百公尺十秒九,跳遠七.三五公尺)的一八五四,和庫滋涅佐夫(百公尺十一秒跳遠六.九六公尺)的一六四三,但是因為在第三項的鉛球中失分太多,反被強生佔了優勢,(強生十五.八二公尺得九七六分,楊傳廣十三.三三公尺,得七○三分)惟獨仍將庫滋涅佐夫拋在後面。(庫一四.四六公尺得八一七分)
    第四、第五的跳高與四百公尺兩項,楊傳廣雖然獲得第一,(楊跳高一.九○公尺得九○○分,四百公尺四十八秒一得一○○五分;強跳高一.八五公尺得八三二分,四百公尺四十八秒三得九八五分;庫跳高一.七五公尺得七一一分,四百公尺五十秒二得八二八分)但仍無法彌捕鉛球一項的失分,而以四五九二的積分結束第一日的項目,較強生(四六四七)少五五分,較庫玆涅佐夫(三九九九)超出五九三分之多。
    第二日的後五項開始,楊傳廣在高欄上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積分又恢復了領先的地位,較強生多了一二八分,較庫玆涅佐夫超出七○三分。
    賽程到此,態勢已經非常分明,冠亞軍之爭似非強生與楊傳廣莫屬,沒有想到在鐵餅一項上又導致了另一個高潮。
    鐵餅原是楊傳廣較弱的一環,就像第一日的鉛球一樣,一般預料他與強生的差額可能達三百分以上,出人意料的,強生在這一項上並沒有贏得像一般所料的分數,(楊三九.八三公尺得六二二分,強四八.四九公尺得八九四分)卻是庫滋涅佐夫的五○.五二公尺獲得了九七二分,使他與楊傳廣的差額突從七○三降到三五三。
    在第八項的撐竿跳高中,楊傳廣發揮了最大的潛力,越過了四.三○公尺(九一五),使積分升到七○五二,然而強生在這方一面表現得也並不弱,達到了連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成績,亦步亦趨地越過四.一○公尺(七九五)總積分七○七六,還比楊傳廣超出寶貴的二四分。
    撐竿跳賽畢,暮色蒼茫,世運會場開始挑燈夜戰,繼續進行最後兩個項目。楊傳廣與強生成績仍然非常接近,楊傳廣的標槍成績六八.二四公尺(九三七),強生六九.七四公尺(九○八),涅滋涅佐夫七一.一六公尺(一○二四),於是,他們的積分分別達到八○五六,七九八九與七五○三。
    如果楊傳廣能夠在最後的一千五百公尺中贏回八八分,仍然奪標有望,可惜楊傳廣祇比他領先兩碼到達終點,相差極微而失去了這屆世運的十項金牌,與強生分別破世運紀錄屈居亞軍。

  • 武界二日遊行程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0 17:55:15
    有 38 人按讚

    【再見韓國瑜,再見蔣經國】
    2020-01-06 | 江昺崙
    #分享
    🔗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1/06/010602

    #韓國瑜的暴起暴落

    韓國瑜人生最巔峰的時刻,是在2019年3月29日,他到中國公開會見澳門及香港中聯辦、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台之後,被隨扈們高高抬起,在機場接受支持者熱烈歡迎,很像明日即將登上總統大位一般,意氣風發。

    當時他應該無法預料,會見中聯辦主任及林鄭月娥帶來「一國兩制」的後續效應,是造成了他在2019年由盛轉衰的遠因,仿若被隨扈高舉之後,又重摔下來。

    隨著香港在六月爆發反修例抗爭,台灣人對於一國兩制的恐懼加深;更因為2019年元旦新年,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導致蘇起傳授給韓國瑜的「九二共識」盾牌也發揮不了作用。

    從此,韓國瑜雖然不斷以激烈言行召喚支持者的向心力,但他的支持者圈子越縮越小,言行的偏激化也越來越與主流脫節,因而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固守剩下三成上下的基本盤。

    #蔣經國的遺產

    隨著韓國瑜的氣勢由盛轉衰,非泛綠的政治人物開始搶奪所謂「蔣經國的遺產」。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

    蔣經國在晚年臨終之前,重臣們為在他身邊,想問他屬意誰當接班人?結果蔣經國嘆了一口氣,說:「你等會兒…。」

    不久就過世了。眾人以為蔣經國說的是「李登輝」,於是李就接班了。

    當然真實歷史不是這樣,這只是在講獨裁者過世之後,因為沒有內定繼承人,所以造成一個各派系大老之間的真空,而李登輝就趁著這個矛盾,扶搖直上,在1990年的二月政爭之後,正式成為國民黨的領導人。

    然而李登輝也是在蔣經國體制下,是以本省籍優秀技術官僚的身份脫穎而出,所以日後李登輝的憲政改革,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的,確保與保守派能達到平衡的方式來進行。所以說李登輝雖然是有本土派的格局,但他始終無法真正進行「革命」,只能說他擾動且破壞了國民黨的獨裁專政的系統。

    不過李也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他養大了地方的本土派國民黨,例如王金平、張榮味及曾振農等人,這些本土派系在外省精英衰敗之後,成為了國民黨的真正骨幹,就連韓國瑜事實上也是寄居於雲林張榮味底下,因張家提拔他到北農任職,才有了舞台。不過這講遠了,地方派系並非本文重點。

    重點是,李登輝並沒有完全接收蔣經國的遺產,但也沒有革命——完全改寫蔣經國的歷史,只進行了溫和的憲政改革。因此蔣經國的遺產,就像傳說中海賊王的秘寶一樣,大家都想要爭奪,搶到的人就可以成為總統一樣。

    #後蔣經國時代

    筆者曾經寫過一文,蔣經國的影響力之所以對後世如此強大,是因為1970年代他執政之後,台灣經濟因為美國因素而逐漸轉型,多數出生於戰後嬰兒潮、並成長於這個年代的台灣人,對於這一段突飛猛進的歲月都有著非常美好的記憶。

    假使你小時候家裡連文具、鞋子都買不起,到了剛出社會的時候,月收入也只有幾千元左右,但過了一二十年,只要你聽從政府(國民黨)的話,不要有事沒事去參加黨外運動,你就能當上了中階主管,或者有了穩定生意,月收入就能翻幾倍,到五位數甚至六位數。你可能會出現「白手起家」的自信感,也會出現「有志者事竟成」的幻覺,認為國民黨的統治真的是好棒棒,只要安分守己就能「五子登科」,人生成就全部達成。

    這就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偏向「懷念威權」的原因,而這個世代因為目前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就大概是像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擔任中階主管的角色,主流社會的話語權都被他們掌握,出身於解嚴後的年輕人,雖然不怎麼認同他們的觀點,但也都要應付稱是。這也是蔣經國死後,他的思想仍深深影響、甚至控制著台灣社會的因素之一。

    「後蔣經國時代」從1990年李登輝正式就任總統開始,至2020年剛好三十年,這段期間仿若大海賊時代,大家都想要搶海賊王留下來的秘寶。

    原本第一個快要搶到秘寶的人是宋楚瑜。宋楚瑜當過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成為了獨裁者的「桌頭」,後來在新聞局長任內,雷厲風行查禁各種書籍刊物,箝制言論自由,可以說是「國民黨戈培爾」(納粹宣傳部長)的角色。1994年宋楚瑜選上第一任民選省長,模仿蔣經國「走入基層」的風格,獲得本土派系一致好評,因此成為「接班人」的呼聲很大。

    蔣經國的秘寶(遺產)魔力在於,擁有的人可以獲得60%左右的民意基礎,在1994年唯一一次的省長選戰,宋楚瑜拿到56%的選票(4%被朱高正拿走),陳定南只拿到38%。

    不過宋沒想到,李登輝隨即「凍省」,架空宋楚瑜權力,並提拔同為本土官僚出身的連戰,讓連宋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之下,加上內部「興票案」的攻擊,宋楚瑜意外落馬,由陳水扁登上大位。

    宋楚瑜拿到秘寶,魔力卻被李登輝及連戰橫刀截斷,他非常憾恨,於是組成親民黨,準備四年後奪回權力。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二十年,選了四次總統外加一次台北市長,總統之夢卻越行越遠。

    陳水扁八年執政,雖然試圖抵抗蔣經國的影響力,但他是少數執政,所以甫上任就拜訪前特務頭子王昇,取得政權穩定;再宣佈「四不一沒有」,保證自己的兩岸格局不會超過前朝李登輝。縱使到第二任,陳水扁開始走「一邊一國」路線,但他的政治危機同時也陸續引爆,讓他無力處理後蔣經國時代的問題。

    第二個搶到遺產秘寶的人是馬英九,跟宋楚瑜一樣,馬也出身英文秘書,桌頭的工作,是蔣經國的好學生——話說蔣經國神話裡面有一招虛幻的「廉政親民」功夫,後來馬英九習得「廉政」,宋楚瑜習得「親民」,各得半部招式。

    馬英九的運氣比宋楚瑜好很多,1998年他以溫和清新的形象,擊敗了陳水扁當上台北市長,從此選戰無往不利,成為國民黨的新興共主,取得秘寶成為蔣經國接班人,一路當上總統。

    2008年之後,套句馬英九選總統時的口號,對國民黨支持者來說就是「正直跟善良都回來了」,意思就是「美好的蔣經國時代回來了」,而馬英九每年一定也會固定到慈湖謁陵,象徵傳承蔣經國的「遺志」。

    不過馬英九沒有學到宋楚瑜的「親民」招式,晚期馬政府出現內憂外患,內政上社會分配無法處理妥當,外交上又因「服貿協議」而引發三一八事件,這些危機凸顯了馬英九的缺點:溫和有餘而魄力不足。國民黨支持者認為馬英九的形象太過軟弱,以至於被民進黨及反對者的氣勢壓過,終於導致2014年到2016年的選情崩盤。


    #柯韓崛起

    拿到蔣經國遺產(秘寶)的第三個人,是柯文哲。柯文哲一開始雖然是以「墨綠」的形象登場,但其實2014年9月,尚在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就曾說出:「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值得所有執政者學習」。

    當時的本土派非常驚訝,因為經歷過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事件的「墨綠」人士,根本不可能肯定蔣經國,所以大家都在猜測是否是柯文哲故意講給泛藍聽的,想爭取泛藍選票。但很多泛綠人士開始對柯文哲產生質疑,成為「第一代柯黑」。

    結果後來證明,柯文哲的路線就是要往蔣經國靠攏,他強調的素人治理,就是呼應蔣經國的廉政親民。柯文哲不僅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更在2019年香港爆發抗爭之後,建議習近平也來學習蔣經國的治理方式。

    柯文哲曾經在2014年說過:「什麼是你不願意拿出去做交換的?那個叫核心價值。」後來也證實了,「尊蔣」確實是柯文哲一路走來,唯一沒有交換出去的核心價值。

    柯文哲在選上台北市長之後,原本盤算大致上是:國民黨自馬英九之後,再也找不到有力的蔣經國繼承者,他可以拿到淺綠的票源,又奪取蔣經國遺產這一塊秘寶,喚起中間選民的認同,就算國民黨推派參選人,但他左右互搏,讓藍綠兩黨支持度限縮到各三成的基本盤,他就有機會當上總統。

    不過千算萬算,柯文哲沒預料到韓國瑜的登場。韓國瑜原本只是柯文哲為了與雲林張榮味結盟的「中間人」身份,沒想到他到市議會備詢,跟王世堅唇腔舌戰,打出名號。於是柯文哲對韓國瑜十分激賞,還一度考慮要讓他當台北市副市長。韓國瑜也在議會說:「十六年來只有柯文哲當我是個角色。」

    但沒想到,韓國瑜異軍突起,選國民黨黨主席未果,被分到高雄去「開疆闢土」,原本眾人皆不看好韓國瑜在綠營票倉能有多大作為,卻沒想到2018年5月正式參選後,鬆動了綠營的盤勢——蔡英文與陳其邁冷靜的精英形象,完全不及韓國瑜「親民」的言行,就此扭轉了18年大選的局勢。

    而國民黨的支持者,好像又看到了「天命」,蔣經國的秘寶,終究「後繼有人」。因此泛藍陣營甩開柯文哲,重新集結回到國民黨的旗幟底下,也拉回了一度被柯文哲吸走中間選票,到2019年4月之前,韓國瑜聲望如日中天,仿若即將接掌總統大位。

    當然,韓流崛起,直接導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對撞,雙方都想繼承蔣經國的遺產,於是柯文哲開始研發原子彈,希望透過尖酸刻薄的言語,找回主流社會對於他的「經國先生路線」的肯定。

    #三十年民主之路

    之所以「後蔣經國時代」會維持三十年之久,就是因為主流社會一直沒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意願去處理歷史遺緒及轉型正義的問題。掌握話語權的群體,就是前述戰後世代的中產階級,對自己太過自信,因此失去了從歷史、美學到甚至對「自由平等的理解」,這些概念全面反省的能力。

    為什麼台灣社會在2018年之後,會出現瘋狂的「韓粉」?就是因為雖然社會思潮已經慢慢在轉變,委婉地說就是「典範轉移」。但是仍有上述那樣型態的人們,不願意直視這樣的轉變。

    例如他們認為教育改革之後,學校給學生過多的自由,禁止體罰、禁止老師辱罵學生,才會「一代不如一代」,卻沒有正視到以前的威權教育,隱藏多少階級歧視與校園霸凌,造成多少台灣人的心靈受創,型塑了日後一些讓晚輩很難理解的思想與性格——比方說拿性別差異、性別氣質當玩笑話,在他們成長的年代或許無傷大雅,在今日的年輕人看起來,卻是非常傷人的話語。

    一直到今天,整個社會還在承受威權時期遺留的無形創傷。最終這些創傷,成為集體 引爆的「業力」。就是這些轉型不過來的人們,對於21世紀的不安與恐懼。他們擔心民主轉型、教育改革、婚姻平權及各種改革會讓社會崩潰。但事實上台灣社會越來越穩定且進步,崩潰的只有他們的家父長權威。所以韓國瑜成為他們的理由,讓他們集結起來,想要找回1980年代強權統治下的安定感。

    (當然有些韓國瑜的支持者,是因為1949年後一、二代外省移民的原鄉認同感,這樣的情感無可厚非,所以不在本文討論之內。)

    經過2019年的政治震盪,2020年應該是個機會,蔡英文若能勝選,民進黨取得國會半數以上的席次,代表蔡英文與民進黨撐過了第一任的民意測試,未來成朝著本土化與民主化的方向繼續前進,台灣在下列兩大因素下,或許將能正式擺脫蔣經國的歷史遺緒:

    1、柯韓潮流的消退

    柯文哲保守性格自不待言,他經常嘲諷女性,卻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而韓國瑜則代表國民黨尚未擺脫的殖民者性格,例如他到台東,對原住民說:「看到原住民這麼熱鬧就想唱歌,唱『娜伊路娃、娜伊亞娜亞嘿』,…太快樂了,像來到不同的世界…原住民很陽光很快樂,樂觀與希望,讓他心情都轉好了。」但是「母語仍然要在家學」。

    這樣非常典型的殖民主義話語,韓國瑜卻能很自然流暢的脫口而出,代表韓的時空仍凍結在1980年的威權時代,以為國民黨自產自銷的「中華文化」還是如此光輝燦爛,還能獲得主流認同。

    但從2019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言行,在年輕人社群中屢屢被拿出來譏笑嘲諷就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正在退去,而且直接與新生代的價值觀正面碰撞。柯韓及其支持者們的主觀意識越強,越不願意反省,與其他社群之間的衝突就更加劇烈。

    而在新生代看見香港「一國兩制」的悲劇之後,產生堅定的國家主權意識後,愈發質疑柯韓的「發大財」口號,於是世代之間終將一戰,假若1月11日大選結果出來,民眾黨政黨票不如預期,以及韓國瑜落選,就代表了這兩人的「蔣經國路線」是失敗的,蔣經國的遺產,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核廢料。

    柯韓潮流如同正常民主社會偶爾出現的民粹主義水痘,當我們平安度過「我現在要出疹」的階段而痊癒之後,或許就能相對產生一些免疫力吧。

    2、轉型正義工程啟動

    2018年雖然在民進黨國會優勢之下,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但保守派的反彈很大,整個社會對於轉型正義也停留在「二二八」及「政治鬥爭」這樣粗淺的概念。所以當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私下說出:「我們是東廠」這樣自我嘲諷的話的時候,就被國民黨拿出來大做文章。造成促轉會主委下台,而代理主委楊翠在立法院裡面,也遭受到了國民黨的羞辱。

    不過至少轉型正義的工程開始了,促轉會開始進行白色恐怖的平反工作,大多數的政治受難者被撤銷罪名,而他們的故事也開始被改編成戲劇、舞台劇等藝文創作。年輕一輩的學生,因為少了諸多歷史包袱,對於白色恐怖歷史也容易產生素樸的正義感及同情感。

    有幾個相關的現象作為指標,象徵台灣社會開始接納、反思自身的歷史:2018年全聯公司一則關於陳文成的廣告,意外收到大量迴響,雖然有正反兩極的評價,但是過去禁忌的,或者刻意被冷處理的敏感歷史,能重新回到台灣人的視野,本身就值得留意的現象。另外赤燭公司創作的恐怖遊戲《返校》在2019年改編成電影,竟然形成一股潮流,震撼並感動了許多台灣年輕人,一句「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成為2019年流行語之一。

    另一項是對於史明的再理解,以及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紀念與肯定。史明象徵著基進的台灣民族主義、甚至是武裝獨立革命路線,在戒嚴的年代幾乎是被當成「恐怖份子」一樣的角色。例如1990年代初期的清大獨台會事件,當事人廖偉程等,就是因為閱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而獲罪。

    但近十年來,史明及台灣民族主義再也不是當年的毒蛇猛獸,隨著社會的民主開放,年輕人不但樂於接受史明的思想,甚至主動扛起台灣獨立大旗——2019年史明逝世之後,上千人遊行到凱達格蘭大道追悼,即是明證。而美麗島四十週年,《蘋果日報》推出封面復刻版的美麗島紀念專刊,也收到大量正面回應,甚至是搶購熱潮。

    上述這些文化現象,慢慢累積堆疊,形成了新興的台灣想像共同體。新生代的台灣人共享民主自由的價值,對於族群、性別及階級的平權觀念也越來越清晰,台灣社會即將擺脫後蔣經國時代的威權幽靈,真正發展出成熟的民主社會。

    #迎向明日的憲政改革

    2020年元月二日,參謀總長沈一鳴不幸在搭乘黑鷹直昇機前往勞軍的途中,與侍從官黃聖航等八名將官墜機身亡。這樣不幸的事件卻緩和了因為選舉而激化的社會對立,藍綠各黨都約定休兵,共同哀悼國殤。在國家最傷痛的時刻,卻意外出現了台灣「軍隊與國家」的再理解與再認同,而參謀總長沈一鳴彷彿也成了新的「軍魂」典範。也實質證明解嚴後「軍隊國家化」的成功。

    並且,今年選舉有十數個政黨參與不分區的選舉。特別是小黨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泛綠各黨都提名了不少優秀的候選人,但可惜台灣選制對於大黨比較有利,選民可能會在關鍵時刻自動進行棄保或配票等操作。未來我們的民主社會更加成熟、及泛藍政黨萎縮之後,或許有機會迎來新的「憲法時刻」,由社會各界充分討論選舉制度改革,例如增加國會不分區席次分配,或以內閣制的方式選出國家領導人等等新的形式。

    若然,則基進黨、綠黨及時代力量等政黨,不必再為「大綠小綠」路線而困擾,可以在穩固主權的條件下,堅持自己的政治路線到底,甚至以「左翼台獨」路線與民進黨的中間保守路線抗衡。

    2020年,應該是台灣擺脫蔣經國威權遺緒的一年、擺脫一國兩制威脅,重新找到台灣國家定位的一年,也是重新思考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價值的一年。

    期待1月11日投票之後,台灣社會能向韓國瑜說再見,向蔣經國與他的威權年代說再見!


    (作者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 武界二日遊行程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30 12:29:25

    對現在十八歲的傷者Simon來說,2019年8月31日是人生中永不磨減的日期。三百六十五天前,列車停在太子站,他的後腦被打了三棍,血染紅了白色的熊貓襯衫,人頓時天旋地轉……

    「當時有衝突發生,我聽到車站響起警報聲,感到很驚慌。我走了去對面荃灣線往中環方向的列車,進去後,我將背囊放到椅子上,我站在背向車門的位置,檢查隨身物品。」他覆述那夜細節,仍是語速緊張,眉頭緊皺。

    「當時,我沒有留意到原來警察就在我身後,直到第一棍,打中了我的頭部。第二棍打下來,我就失平衡,整個人撞了去列車道門旁邊的凹位,跌了在地上。然後捱了第三棍,我回頭終於看得清,那是一班蒙面黑色制服的警員。」這個過程,他明明說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重提舊事,還是猶有餘悸。

    他的頭部血流如注,血紅色很快沾滿他那件充滿稚氣的熊貓T-shirt,人有點模糊,乖乖地蹲在地上等待包紮,還傻氣地用手摸一摸後腦那股溫熱……

    「我不痛,但那一刻覺得很恐懼。」Simon當天是一位乘客,沒有手持武器,沒有豬嘴在身,甚至連黑衣也沒有穿,「為甚麼他要用這麼強烈的武力去對我呢?」這是他思考了整整一年也想不通的問題。

    最後他隨列車被送到油麻地站,並到廣華醫院受治理。九月二日是中六的開學日,Simon缺席了開學禮,他躲在醫院病床上,頭殼縫了十四針,他記得,護士每縫一針,他都緊緊捏着拳頭抵受着痛楚,「我那時只有十七歲,這些痛楚是不是應該由我承受?」

    一年間,那三棍如夢靨纏擾他多時,他卻發現無人受到追究。所以他決定提出民事訴訟,入稟區院向警務處處長民事索償,並希望向港鐵索取閉路電視片段,還8.31一個真相。

    律師估計程序冗長,需時甚久,大約需要六年,但Simon覺得「既然開始了就要做下去」:「這個訴訟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整個香港希望尋求公義的人。8.31打死人的所謂傳言存在太久,希望我們可以找到真相。」

    過去一年,Simon受傷,卻從未放棄學業。他咬緊牙關溫習,竭力考好DSE。最後,他如願考入中文大學。記者兩次聯招放榜均陪伴在側,完全感受到他即將成為大學生的興奮心情,若不是那一夜坐上那班恐怖列車,眼前小伙子應該只會會在乎中六Last Day用甚麼顏色筆簽名、和同學去哪兒Grad trip,而不是在法庭奔波、接受媒體訪問……

    他的鎮定讓人忘了,他只有十八歲。那是個青春懵懂的年紀,讀書考試是世界的全部,去玩會穿熊貓襯衫。而今天,他又和我們來到太子站,在月台上來來回回走了幾趟,血漬不在了,尖叫聲不在了,棍子不在了,但他幽幽地說,「無論過了多久,有些事是怎樣也抹不走,抹不走的。」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