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知正見一貫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正知正見一貫道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正知正見一貫道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atoguo (禾斗禾斗)看板Buddhism標題一貫道真相:02.審察信仰與魔考時間Mon ...

正知正見一貫道 在 曾維萱 我叫vvd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5:16:23

來談談信仰。 在我的好朋友過世之前,我應該算是無信仰的,即使從小我們家就是一貫道,我似乎也從很小就是道親,也曾經有個宮廟的長輩主動對我說:「妳背後的守護神是彌勒佛,所以妳胖胖的,好愛笑。」可是每每叩拜叩首時我都不知道我到底在幹嘛,像是沒有真正認同的那樣。 我沒有在拜拜、也不會,國中高中要考試時也是...


  一貫道真相:02.審察信仰與魔考

  一貫道認為「修道」目標即是回歸宇宙與我人身心的根源─「明明上
帝」,也就是所謂的「(道)理」,它是宇宙本體,也是宇宙萬物創生起
源,而「修道」即所謂的「返本」─回歸「(道)理」,而「道」即是「
理」(只是名相不同),其乃宇宙本體,對於一貫道而言,一切萬物、現
象、宗教悉依「(道)理」而生。一貫道對於「(道)理」與「明明上帝
」的概念是抽象的,它是宇宙本體,但同時又具人格化的造物主、主宰者
型態。

  一貫道所言之「道」有四種意涵:一者指領有「天命」的道統與道脈
金線(即一貫道道統與道脈心法傳承);二者指宇宙本體,亦即「(道)
理」;三者指「理天」(即一貫道認知的天堂─道親死後的去處);四者
指一貫道。一貫道認為此四者實是同體:究竟之宇宙本體為「理」,亦即
為「明明上帝」,而這個究竟的宇宙本體既是創生一切之本源(理),亦
是主宰一切的造物主、主宰者(明明上帝)─這個究竟的真理,就宇宙本
體角度曰「理」,就造物主、主宰者創生角度曰「明明上帝」。由於世人
造作罪業,上帝(明明上帝)於是降下災劫,但世人並非全是惡人,亦有
善人,為救渡有緣善人,於是自上古時代便降下一貫道,能求得一貫道道
統與道脈心法傳承的有緣善人(簡言之,即所謂的「求道」─就是加入一
貫道),壽終之後便能往生「理天」,永脫輪迴之苦,此為一貫道的救贖
思想,亦為一貫道理論系統的根本核心。

  注意:本文所言的「道」,有時指領有「天命」的道統與道脈金線,
有時指宇宙本體(理),有時指「理天」,有時則指一貫道。

  在一貫道的觀念中,認為「道」(指一貫道)與「教」(指一般宗教
)是不同的,一貫道認為「教」即為一般人信仰的佛、道、儒、耶、回五
教或其他宗教,「教」的作用是依於「道」(此處指宇宙本體,即「(道
)理」)而教化人心,因此「教」是「道」的作用(若以體、用關係來看
,一貫道認為「道」是「體」,「教」是「用」),而「教」的目的是「
勸善」與「行善」,功能在於匡正人心,莫使人作惡,但無法真正解脫(
回歸本源)。

  一貫道相信並非所有人或所有宗教皆可解脫,只有領有「天命」(或
稱「法旨」)才能解脫。此處所言一貫道之「天命」指的是由上帝(明明
上帝)主宰、授予的使命(非指陰陽消長法則),亦指自上古由上帝降下
的「道」(指道統與道脈心法傳承),一貫道相信其是領有「天命」的,
而五教沒有領「天命」,故五教無法真正解脫,唯有一貫道才能真正解脫
,如一貫道扶鸞典藉《性理題釋》〈道與教的差別〉(按:《性理題釋》
係署名「活佛師尊」的扶鸞文章)所述:

  「…『道』是性理的本體,就是無極真理,賦與人為性,故謂之性理
,亦即是良心,這個理性乃吾人之天根,性命的大源,生即由如是來,死
也應如是處去,正是生死必由的真經正路,乃萬古最神秘的『性理真傳』
口授心印的秘寶,若不受維皇上帝的天命,應運來傳此道者,不論任何仙
佛聖人都不敢妄傳亂洩這個性裡真傳的奧祕。…」

  又云:

  「…若是不得領受天命的明師來指授真傳,點開玄關妙竅,闡明真理
的奧秘者,任你什麼名儒碩學,亦無法可以發現其奧秘的,如此的微妙,
這樣的寶貴,這就是心法之道的真義了。…」

  稍後,我們會談論這種「天命」、「五教合一」觀念與一貫道「修道
」思想的問題在哪裡,在此先談論道親不願意面對質疑一貫道理論正確性
的問題。

  如上所述,一貫道認為其超越了一般宗教勸善的教化目標,而是「返
本」的根本之道。因此,唯有求得此「道」(前提是必須領有「天命」;
此處「道」指一貫道道統與道脈心法傳承),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包含
從六道輪迴中解脫);若不求得此「道」或未領有「天命」,則無法獲得
真正的解脫,如一貫道扶鸞典藉《性理題釋》〈三曹普渡,如何渡法〉一
文所述:

  「…蓋以過去修行之客,煉氣之士,而末遇上天開恩渡回,超入理天
者,以及忠臣孝子,烈女節婦,死後豈能湮沒,雖可升為氣天之仙,或為
鬼中之神,然如不得天道,仍是難脫輪迥之苦,不能返本還原。…」

  此處鸞文中「天道」指的即是一貫道所認知的「道」─此處所指乃一
貫道道統與道脈心法傳承。由此可知,一貫道認為若不求得「道」─即所
謂「求道」(加入一貫道),是無法獲得解脫的,要真正脫離輪迴之苦,
唯有求得「道」,而欲求得「道」,則必須領有「天命」,而一貫道是領
有「天命」的。簡言之,一貫道認為「教」是有限的(包含其目標亦是有
限的),而一貫道的「道」能超越「教」的有限目標,「教」只能達到有
限的目標─教化人心,但無法解脫,一貫道認為唯有超越「教」的一貫道
才能令我們解脫。

  稍後我們談論及五教合一的問題時,會簡述這樣的思想問題所在─一
貫道的「道」是一種矛盾,認為「道」超越五教是誤解。

  質疑與考驗、恐懼無法得到救贖

  幾乎所有宗教─特別是神權救贖信仰要求信徒必需完全服膺教主或至
高無上的神,而教主或至高無上的神,在信徒心中也具有權威性,教主與
神的話語或啟示即是「真理」,信徒對其不可以有絲毫的質疑,否則,就
是不夠虔誠,或會被視為是對信仰…甚至教主或神的不敬。而對教主或神
絕對服膺是必須的,否則,若有絲毫的質疑,即會被視為是對教主或神的
信心不足、不夠虔誠,會導致無法得到救贖的結果。於是,這些宗教信徒
強烈的感性壓抑著理性,當感性與理性產生矛盾或衝突時、當對於教主或
神有理性的質疑時,信徒恐懼無法得到救贖,於是選擇感性的相信而壓抑
理性的質疑。

  道親(一貫道信徒稱呼「道親」)相信「求道」(一貫道的入教儀式
,道親稱之為「明師一指點」)之後,可以「地府抽丁,天堂掛號」(認
為自己的名字從地府的生死簿中除名,轉而登記在進入天堂的名簿中)。
若認真「修道」,將來死後可以承蒙「明明上帝」(或名「老母娘」)與
「仙佛」(如「彌勒祖師」、「活佛師尊」等)救贖而回歸到「理天」,
成仙、成佛,並得到永恆的解脫與離苦得樂。

  也因為這樣的理念與思惟模式,道親的心底根深蒂固的認為「道」(
此處指一貫道的道統與道脈心法傳承)是珍貴的,而失去了「道」就無法
解脫,與其說道親害怕失去「道」,倒不如說道親其實更害怕無法解脫。


  道親其實也尋求知識,只是道親一開始接受知識時,是在「資訊不對
稱」的情況下接受了錯誤的知識。道親們認為,一貫道道場教予的知識便
是正確的,鮮少有道親會反思為什麼是正確的,而盲目的認為「這樣的知
識便是正確的」,同時也被引導著朝向「一貫道即是正確」的思維模式固
定下來,一切與一貫道見解相左或矛盾的見解,就會被視為是錯誤、不正
確的。

  對於多數道親來說,一切與信仰相左或矛盾的見解,包括對於一貫道
的質疑,都會被視為是一種挑戰權威的忤逆與對於信心的考驗─所謂的「
魔考」(魔鬼的考驗)或「考道」(修道的考驗)。有些道親雖然宣稱他
們的治學態度是「明理」的,而一貫道並不反對研究一貫道理論,但是,
一旦質疑一貫道理論核心的問題,或質疑一貫道理論的正確性,卻又會遭
到他們的排斥,而認為這些質疑都是「魔考」或「考道」。這樣的態度咎
因於道親們期望永恆的解脫且離苦得樂,因此,害怕因為被「魔考」或「
考道」考倒了(接受對於一貫道扭曲之處澄清的真相,會被認為是在被「
魔考」或「考道」考倒),而無法得到永恆的解脫與離苦得樂。

  道親心底認為,如果因為與一貫道信仰相左或矛盾的見解,而對於一
貫道產生絲毫的質疑…甚至信心動搖而產生不信任,即視為是被魔考考倒
了或「退道」,最終將無法得到「明明上帝」與「仙佛」的救贖。這意味
著,對於道親來說,一切與一貫道信仰相左或矛盾的見解…乃至對於一貫
道的質疑,都是「不善」、「罪愆」、「終將得到惡果」的。

  很多道親其實對於一貫道典藉(包含所謂「仙佛批訓」,即扶鸞文章
)、前人、點傳師、講師的說法存在著質疑與徬徨,但是因為恐懼「被魔
考考倒了」而無法得到救贖,於是說服(或催眠)自己:「這些與一貫道
相左或矛盾的見解,其實都是人的問題,一貫道的殊勝應該是完美無?的
」,而不願意面對問題並壓抑著─但是,如同掩耳盜鈴般的不願意面對一
貫道的問題,不代表一貫道的問題就不存在,只是在掙扎的選擇感性或理
性時,暫時忽略理性而選擇感性罷了。

  如此乍看對於一貫道信仰忠誠與堅定的態度,可能會得到週遭其他道
親的讚美與獎勵,或者因此死後能得到救贖或成仙、成佛,但是這樣的一
個態度,卻是進步的阻礙,如同學生在做數學題目,到了某一步驟,不知
道該如何繼續做下去時,心裡會產生疑惑與徬徨,如果疑惑無法得到解答
,數學題目便無法再繼續做下去。想要繼續做下去,就必需找到問題所在
與解題方法。

  解題方法很多,或許嚐試的解題方法可能是錯誤的,但是僅僅告訴自
己「我相信」或「我不懷疑」一定無法解決問題(疑惑與徬徨依舊在),
也不代表有正知正見。

  主觀、意識、分別

  很多道親耳聞他人與一貫道相左、矛盾的見解,總會習慣性的說「這
是人的看法」、「這是人的意識」、「這是人的主觀」或「這是人的分別
」等,簡言之,道親認為他人一切與一貫道相左、矛盾的見解,都是出自
於他人的主觀、意識、分別,故認為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見解。

  道親認為凡是出自於主觀、意識、分別的見解,都是不正確的。但是
若真如此,那麼道親又怎麼知道一貫道所言與自己所信皆是正確無誤的?
因為依道親這樣的思惟模式,那道親對於一貫道的感受、見解,又何嚐不
是出自於我人的主觀、意識、分別,又怎麼可以相信自己對於一貫道的感
受、理解是正確無誤的,在此前提下,道親對前人、點傳師、講師與引保
師所言話語亦不可相信,因為這也是出自於他人的主觀、意識、分別。

  我們對於一切現象的看法,皆是出自於我們的主觀、意識。我們不能
太相信主觀、意識,但也不能全然否定或排斥主觀、意識。否則,如果我
們全然的排斥或否定主觀、意識,也就是全然的在排斥或否定覺悟真諦之
道,因為覺悟真諦須仰賴意識的作用。道親…乃至前人、點傳師、講師與
引保師對於一貫道的認知與解釋,也是出自於意識,如果道親全然的否定
或排斥意識,那也應否定或排斥一貫道的一切,因為對於一貫道的一切認
知,也是意識的作用。一貫道也尊崇佛陀,佛陀認為「正見」(正確的見
解)與「正思惟」(正確的思惟)是解脫道的基礎,而「正見」與「正思
惟」須仰賴意識的作用,捨棄意識,解脫道也不復存在。

  「分別」指思量、識別事理,乃意識的作用。「分別」不是一種罪惡
,有「分別」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因為有它,所以我們不會將硫酸當可樂
喝。「分別」不是煩惱根源,煩惱根源是對於「無明」(不明白;未能如
實明瞭與觀察真諦)與「邪見」(不正確的見解;「邪」非指邪惡,而是
指不正確)的執著,凡夫執著於無明與邪見,妄計自我與諸法(所認知的
一切)為實有,而錯認所分別者─所認知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各
種現象等為絕對存在與實有。當明瞭緣起性空真諦時,了知所認知的善惡
、美醜、好壞、對錯…各種現象等,為依世俗諦假名安立的相對概念,就
勝義諦言,所認知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各種現象等並非絕對存在
與實有,也不存在永恆、實有的主體,故名「無分別」,此觀察緣起性空
的真諦所得之智即名「無分別智」。

  如上所述,「無分別」不是指「善惡、美醜、好壞、對錯…各種現象
等都是相等的、一樣的,故不應該區分彼此」,也因為奉持這樣對於「分
別」的誤解,道親認為佛、道、儒、耶、回五教是相等的、一樣的,皆是
合一、歸一的。按道親如此理解「分別」的邏輯,則水與火應相等,輪迴
與涅槃亦應相等、沒有「分別」,則水能成火、火能成水,而輪迴能成涅
槃、涅槃亦能退轉成輪迴了。復次,按道親的理解,則相信與不相信一貫
道、「明明上帝」應是相等、沒有「分別」的,如此修習一貫道無有意義
可言。

  主觀、意識與「分別」根本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對於無明與邪見的
執著。主觀、意識與「分別」更不是道親用來搪塞、閃躲及逃避與一貫道
相左或矛盾見解的藉口,更不應該是害怕面對質疑的擋箭牌。

  質疑非罪惡

  一貫道也尊崇佛陀─「佛陀」是梵語音譯,意譯為覺者,通常泛指釋
迦牟尼佛。佛陀─釋迦牟尼佛─一個偉大的覺者與導師,他發現並且教導
我們解脫道(解脫方法)─四聖諦─知苦與息苦,而解脫道必須由我們親
自實踐,無法依賴他人─特別是所謂的教主、神…甚至是佛陀本人拯救。


  佛陀的教法教導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因為無明與邪見,我們的解脫(
煩惱止息)全賴於自己的覺悟而知苦與息苦,由於煩惱是源於自己對於無
明的執著,也惟有自己的覺悟才能令自己解脫,並非因為服膺教主或至高
無上的神,而教主或至高無上的神以讓我們解脫作為服膺的酬勞與代價(
這是一種契約關係)。

  即使是佛陀本人,扮演的角色是教導我們知苦與息苦的導師,而非救
世主、萬能的神或救贖的神,也非如同有求必應的萬應公。這是佛教(佛
陀的教法)與神權救贖信仰在態度上最大的差異,佛陀的弟子們(所謂的
佛教徒)追隨並且實踐的是佛陀的教法─解脫的方法─四聖諦,而非崇拜
或追隨佛陀本人。追隨「明明上帝」、「仙佛」與所謂的「活佛師尊」並
期望因此得到他力拯救,並非佛教本懷與態度。在此前提下,佛陀允許他
的弟子們自由思想,甚至允許審慎思惟、觀察與檢驗他本人與他的教法,
如此才能充分了解佛陀與其教法真正的價值。佛陀教導我們:當您審慎思
惟、觀察與檢驗後再相信,而不是盲目相信。是故,瞭解一貫道真相為何
─瞭解一貫道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認為「疑」是五蓋(五種煩惱)之一,它能覆蔽人心,使人執著
於煩惱,導致啟發智慧的障礙,阻礙進步。但是,「疑」並非「原罪」(
它只是無明的作用),事實上,佛教並沒有「原罪」的觀念(當然亦無從
「原罪」中得到救贖的觀念)。就順世間而言,「善」與「惡」是順世間
而言的相對概念,通俗所言「惡」泛指違反順世間所言的道德;就解脫道
而言,「惡」指的是執著於無明和邪見。

  在未明瞭之前,對於可疑的事物或說法產生疑惑、質疑是正常且應當
的,不能將疑惑、質疑視為是原罪或一種過錯。雖然「疑」是五蓋之一,
但是,在未確實明瞭之前,「疑」的存在是必然的,如同做數學題目時,
不知道解題原理與方法,產生疑惑,也就無法繼續做下去。想要進步,就
必需解決疑惑,可是想要解決疑惑,卻又必需明瞭,如同數學題目想要繼
續做下去,就必需解決疑惑,可是想要解決疑惑,就必需明瞭解題原理與
方法。

  強迫自己感性的相信且接受自己不明瞭的事物或說法,或刻意忽略與
壓抑自己的疑惑,強迫自己在情感上服膺於教主或神的權威,並非佛陀教
導的治學態度,而是執著於自己的情感。「疑」是五蓋之一,但就追求智
慧與覺悟的角度來說,質疑也是啟發智慧、覺悟與信心的基礎,同時也可
以保護我們免於盲目信仰與追求的治學態度。

  真正的「魔考」或「考道」是對於自身情感與盲信的執著,而非對於
真相(包含自宗信仰問題)的探究。因此,道親應當探究一貫道的真相,
如此才能明瞭一貫道的真正價值與了解它的真面目。

  一貫道也尊崇佛陀與彌勒菩薩,如果道親對於佛陀與彌勒菩薩有絲毫
的敬意,那麼,更應該依循佛陀教導的治學態度,審慎思惟、觀察與檢驗
一貫道的問題,如此才是諸佛菩薩以正思惟為基礎的治學本懷,而非將對
於自宗信仰的質疑,都視為是魔鬼的考驗。

  質疑自宗的信仰(佛陀亦曾說過應當審慎思惟、觀察與檢驗他本人與
他的教法),並非代表服膺魔鬼的考驗,亦不代表對於自宗信仰沒有信念
,更不代表無法解脫,而是在審慎思惟、觀察、檢驗自宗信仰後,才能充
分了解自宗真正的價值(或者了解自宗的問題)。如果道親認為一貫道追
求的是自覺,那麼更應該正視、思惟自宗信仰的問題─甚至聽聽與一貫道
相反的立場,而非將所有對於一貫道的質疑都視為是「魔考」與「考道」


  不可靠的仙佛批訓

  很多道親都盲信「仙佛批訓」(其實就是扶鸞),將凡是一貫道的訓
文(扶鸞文章)內容都視為(盲信)成是絕對的真理。佛教其實不在乎訓
文這種東西,訓文其實跟神諭沒什麼兩樣,只是形式與表達方式不同。基
本上,佛教沒有神諭的觀念,更何況佛教不承認有造物主、主宰者的實有
存在,也不認為實有存在造物主、主宰者可以降下訓文,而盲信訓文、神
諭亦非佛教治學與修習態度。

  佛教談基於緣起法的知苦與息苦,談的是如是正觀緣起而喜貪盡,乃
至自知不受後有。佛教並不關心感應、神蹟…等這些東西,因為那無關解
脫,而且也不可靠。當然,若有道親將感應、神蹟…等視為是追求目標也
不反對,只是那跟佛教的解脫無關,因為這些東西無法令我們煩惱止息。


  佛教並非神秘主義,也不追求神秘經驗與感應,不可將神秘經驗與感
應誤當成是佛教的修道與絕對真理。一貫道的訓文或種種神奇感應基本上
是神秘主義與神秘經驗、感應,神秘的東西只有相信與不相信的問題─要
嘛選擇相信、要嘛選擇不相信,可是這樣的態度並不是佛教的治學與修習
態度,基本上這跟賭博沒什麼兩樣。佛陀教導我們不要盲信,就算是他本
人與他的教法,也不可未經由審思與觀察就輕易相信,在如是審慎觀察與
思惟後才可以相信,而不是賭博。

  就算是訓文,道親們也應該要質疑它的內容,包含它的作者在內,而
不是盲目的認為凡是署名「相信存在的『明明上帝』、『活佛師尊』或『
月慧菩薩』…等」寫的訓文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樣的一個盲信態度是在賭
博,是在把我們的解脫與生死大事交給一個未知且不可靠的神秘經驗。不
要因為它署名是「明明上帝」、「活佛師尊」或「月慧菩薩」…等名義撰
寫的訓文,就盲目的奉為絕對真理。

  佛教有保證書,佛陀的解脫就是一個保證(佛陀親自實踐過了,而且
他成功了),依於佛教的四聖諦與法次法向是可以即生解脫的,這比一貫
道將生死大事交給死後的未知可靠多了。佛教有可靠的保證書,一貫道呢
?把生死大事與解脫交給(死後的)未知且不可靠的神秘經驗,這是在賭
博,不能算是可靠的保證。

  由於道親只接受一貫道單方面教導的知識(對於佛教的認知也是如此
),並盲目相信一貫道教導的就是正確的,未質疑其正確性,甚至認為佛
教就是一貫道單方面所闡釋的那樣,也未接觸過佛教的說法,甚至有部份
道親接觸佛教,但對於佛教的認知與理解,是將一貫道的認知與思惟模式
套用在佛教上。因此,本文將告訴道親們:「佛教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40.25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