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粘拔的幸福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文分享,原文下方留言有彩蛋。 |藍營初選想法速記 註:本文經大幅增補後,以〈國民黨初選落幕,前方的政治地景〉為題刊於《端傳媒》。這裡保留原初的速記。 https://theinitium.com/…/20190718-opinion-albert-tzeng-kmt-… 1. 初選...

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 在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56:33

20201216 讀書計時app分享✨ 讀書計時的app有很多種 其他的也很不錯 這兩個是我覺得最容易上手 而且功能也蠻多的app 那就一起來看看叭(*¯︶¯*) - 1️⃣열품타 這是一個韓國的讀書計時器 他的頁面可以用英文版的! 但還是有些地方只能顯示韓文 📍Home 可以設定自己需要的科目 也...

  • 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7-16 08:32:28
    有 1,223 人按讚


    好文分享,原文下方留言有彩蛋。

    |藍營初選想法速記

    註:本文經大幅增補後,以〈國民黨初選落幕,前方的政治地景〉為題刊於《端傳媒》。這裡保留原初的速記。

    https://theinitium.com/…/20190718-opinion-albert-tzeng-kmt-…

    1. 初選民調

    初選民調真正比拼的是「粉動員」——看誰家的粉願意揪人守電話,而且珍惜每個接到的民調電話,耐心回答所有問題完成「有效樣本」。

    看公布數字,完成的有效樣本平均是「使用樣本數」一成左右。這一成完成的樣本中,越是狂熱的粉會有越高的再現率;統計數字也必有系統扭曲,不代表社會真實民意。只要對比藍綠初選民調數字,這點非常清楚。

    但同樣的,初選落幕後出現的各種「網路民調」,也只是另外一個同溫層的自爽。講白了,會在臉書上晃蕩投票的人,跟會在晚上六到十點能從市話接電話的人,根本是不同的母體。拿後者來酸前者,牛頭不對馬嘴。

    所謂「有魚吃魚,無魚吃菜」的綠營灌票動員,從最後結果數字來看,其實無關宏旨。臉書上「限期假韓粉」成為一種時尚流行,我也寫過貼文批評過這個態度;但在真正統計出的民調數字中,藍營換將,蔡的支持率只有浮動2%左右。

    我反對「全民調」提名的真正理由,來自我對「政黨」角色的理解。我認為政黨應是政治理念的集結,並依循該黨理念「替民眾推薦」過去有可驗證成績,未來有前瞻性的候選人。你政黨責任是要基於政治專業去推薦,結果反過來問全民「我該推薦誰?」這是對政黨責任的推卸外包,是只求勝選不計理念價值的邏輯。

    我當然相信民主,但民主是「選舉」階段的事,不是「政黨推薦」階段的事。政黨基於政治專業推薦,人民經過投票表達偏好,這才完成民主。要罵「民粹」,必須正視台灣兩大政黨本身對政治專業的棄守。

    2. 國民黨

    國民黨棄守政治專業,只用民調勉力維持一個「公平公開」的形式價值,根本原因,是因為該黨已看不到清晰的理念價值。

    國民黨在後蔣時期有過四個正當性支柱,垮了三個:國民黨本來堅持的「中國國族主義」,內有本土認同挑戰,外有PRC對「中國」一詞意義的壟斷,進退失據。國民黨本來也代表「更能維持兩岸和平」的選擇,但先是太陽花後北京「跳過國民黨」姿態趨於明顯(所以投資柯、韓),後有中美對峙升高下的兩難,近期更有香港「反送中」的衝擊,徒顯尷尬。國民黨第三張牌是「經濟發展主義」,但之前馬總統的執政,留下「只圖利財團,全民無感」,黨打這張牌也效力打折。

    國民黨僅餘的一張牌是「保守主義」,其社會基礎則是(對過去威權年代的)懷舊世代、茅頭則指向蔡政府代表的進步自由主義陣營,近年推動諸多改革時引起的社會紛擾。弔詭的是,背靠保守主義的國民黨老人,多數忘記國民黨百年前源於「青年革命政黨」的出身。

    當代的國民黨,欠缺理念論述的開創能力;然後黨產一被扣,更讓這個黨趨於孱弱,難怪成為各方勢力(包括庶民梟雄、首富資本家)借殼上市的標的。

    其實以國民黨的歷史,與所背負的符號,不管對於台灣未來的戰略、兩岸斡旋、大陸自由派追求的政改,或對更廣泛的華語文化圈,都可能存在一些能被活化的角色,能做的貢獻。遺憾的是,目前國民黨中央,似乎完全沒有看見。

    3. 韓流

    去年韓陳辯論,我有一篇貼文指出「陳展現市政專業,但韓的言語能打動庶民」,結果被某些人幹翻。批評者說我在「替韓護航」,然後直言韓選不上,嘲笑「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結果幾個禮拜後,我們真的知道誰沒穿褲子了。

    同溫層中,我應該算是很早開始正視韓流的。去年我曾在幾個私下場合,談過「韓流的階段進程」——當時我從最初 PTT 政黑版的「反建制粉」,youtube 上追影片的海外「中華民國僑民粉」,在農業區的「草根韓粉」(那時候除了吳音寧也談過巴拉划),談到三山造勢國民黨本土派系的投靠,「韓風的 touch down」。

    但回頭來看,當我只從「庶民」角度去談韓時,也低估了韓流的深厚。

    怎麼意識到?是從我父親大學同學的LINE群——這群人,1963年從台大畢業的學長學姊,當中有三分之二移民美國,留台的也多有擔任國內學界、業界領袖的菁英。幾週前,我注意到,當中竟然一堆韓粉,忙於追逐韓總巡迴全台的造勢,並且感動莫名。

    此刻,我不打算更深入去談這些動能的社會心理基礎。只想說,韓流基底結合反建制民粹、階級政治、中華民國懷舊世代幾股力量,遠比許多人初估強勁。之前吳敦義拉韓打朱弄假成真,已經錯算;目前綠營盛傳「韓比較好打」,也顯過度樂觀。以過往政治崇拜的半衰期去看,韓流動能很可能會撐上三四年,也必然能延伸到明年。

    這是台灣此刻的社會現實,像是一段必須去經歷的過程。嘲諷(像稱韓粉為喪屍部隊),只會添火加柴。

    4. 郭與朱

    這場初選如果有個值得高興的理由,就是「結果不是能用錢砸出來的」。郭董過去以「狐與虎」的霸氣聞名,一輩子是 ground breaker 或 rule creator,從來不是乖乖牌。看他拿下夏普的耐心與決心,這次初選的投入力度,很難想像就此放棄。

    初選剛落幕,郭先神隱盤整是必然。是否堅持選下去,也不急於短期表態。他大可以其他形式維持能見度與想像(例如出資成立智庫,或金援藍營國會參選人),等著看韓是會自爆或聲勢走跌。同時,他可能試圖與柯結盟,爭取中間、青年選民,並藉著喊出 「由國會最大黨組閣」爭取藍營非韓勢力相挺,以提供「第三選擇」之名,徐圖在後期操作棄保。

    韓要化解郭的威脅,首要之務是爭取朱立倫加盟支持——今天韓中午也先去拜訪朱,很可能也意識到這點。

    韓朱特質反差很大,但這也代表彼此能互補。朱對政治專業的嫻熟,能修補外界對韓 「有口號無政策」的批評;朱相對穩健務實的性格,可以減少韓陣營爆衝的風險;朱對知識藍、青年藍的號召,也可能補強韓在這塊的缺口。

    談朱立倫我無法客觀,畢竟他是我過去在新北市府的老闆。主觀地說,如果未來地平線上會出現韓政府,我會希望朱立倫能有關鍵角色。朱今天說自己要扮演藍營的黏著劑;若未來韓勝出,我則希望朱能扮演政府的穩定劑。

    不過這個畫面,又可以牽動到後續從選戰團隊組織,到憲政運作上,很多不同層面的「風險想像」。只是事仍遠,先不多說。

    5. Coda

    最後記一筆。多年後回看這一天,林飛帆、呂家華加入民進黨,可能會有不下於本次國民黨初選的重要性。

  • 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09 08:00:00
    有 607 人按讚


    【一次搞懂如何照顧孩子牙齒的健康】
    還記得之前的動態問過大家:要幫孩子刷牙到幾歲?
    當時不少人有回答
    但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麼?
    另外氟錠這個東西的角色是什麼?許多人也很好奇

    關於這兩個問題,我幫大家請教過專業的兒童牙科李盈盈醫師
    想知道答案的粉絲,請加入line➡https://line.me/R/ti/p/%40mkcome
    並在line留言:「刷牙」(⬅單純兩個字就好,不要加符號,不用寫成句子)
    我就會line給你~

    接著要和大家分享關於照護孩童牙齒的正確觀念
    由禾馨民權親子牙科 李盈盈醫師授權

    兩大重點請先記住:
    #長牙就該檢查及塗氟
    #使用正確劑量的含氟牙膏

    不然爸媽幫孩子刷牙是刷心酸的...
    -\-\-\-\-\-\-\-\-\-\
    各位爸爸媽媽好,今天讓我們來聊聊氟化物這件事。
    🎯氟化物是存在於自然環境裡的一種礦物質
    一般成人常會從日常飲食中,自然的攝取到。自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就被視為防止蛀牙非常重要的關鍵元素。氟化物能降低口內蛀牙致病菌的量,並且將口水內的鈣磷離子帶到牙齒表面,修復受損的琺瑯質並形成抗酸性更好的齒質。

    🎯從嬰兒時期就深受蛀牙感染所苦,都無法可解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目前最新的統計數據,在2011年我國三歲兒童齲齒率高達61%、六歲兒高達79%。這項數據比2006年的還要高,顯示蛀牙率持續的逐年上升。蛀牙及其衍生的感染,儼然是我們的下一代,好發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

    📌氟化物的防蛀應用
    在許多兒童牙科醫師都視為聖經的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guideline(美國兒童牙科學會指南)裡,有非常多關於兒童口腔照護的建議跟知識。其中關於氟化物的使用建議
    如連結:http://www.aapd.org/m…/Policies_Guidelines/P_FluorideUse.pdf

    一開始便提到社區飲水加氟對蛀牙的明顯抑制效果,既便宜又能抑制最高達35%的乳牙蛀牙率。但在現代的美國還是有許多反對的聲浪,就跟猶豫該不該打疫苗的患者一般,會有些顧慮。雖說我們住在寶島台灣,暫且不用去吵飲水加氟的事兒。但我們的孩子的蛀牙率,相對的也比其他歐美國家高非常多。每天使用適當劑量的氟化物來防止蛀牙,在台灣其實是相對更安全、而且是需求更高的。

    ㊙#長牙就該檢查及塗氟
    目前健保從寶寶6個月大開始,就給付6個月塗氟一次的療程。也就是說,政府很明確的提倡家長們,從寶寶長第一顆牙開始,就該看牙。翻翻您手邊的寶寶手冊,跟打疫苗一樣,塗氟跟牙科檢查,都是應該遵照時程進行的健兒流程的重要環節。當然每個寶寶萌牙的時間都不同,我們呼籲,最晚在寶寶一歲前,就該尋找一位專業的兒童牙科醫師,幫寶寶進行徹底的口腔檢查。並且最重要的、讓您瞭解該如何照護寶寶的口腔健康。

    ㊙跟您的寶寶一起練習
    在我們日常診間,爸爸媽媽最常問診的第一句話,便是:寶寶不給我刷牙,非常激動像打仗,該怎麼辦?!
    其實我們身為人,都不喜歡被外人碰口腔,因為口腔是個很敏感的區域,也很容易充滿細菌而造成牙齦發炎不適。所以唯一解只有:跟您的寶寶一起練習。

    ㊙找到一位願意好好幫您的寶寶刷牙的醫師
    醫師示範在寶寶口中正式的刷牙清潔,用視覺跟觸覺記憶讓您跟寶寶能一起,慢慢學會如何互相配合刷牙及使用牙線。然後保持一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的好習慣!

    ㊙使用正確劑量的含氟牙膏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家長問起:那要用牙膏嗎?可是可是寶寶不會吐水,怎麼可以用含氟牙膏!

    我們再把AAPD指南翻開
    http://www.aapd.org/assets/1/7/G_FluorideTherapy.pdf
    在居家照護的部分,特別建議家長要使用含氟1000ppm的兒童牙膏,至少一天一次,一天二次效果更好。 家長必須控制牙膏的用量,二到三歲前使用薄薄一層(smear layer)最多不得超過米粒大小,三歲之後到五六歲可用豌豆大小(pea size)的量。這還是在飲水加氟的美國,所推行的標準呢!所以台灣的家長們大可放心,好好使用正確劑量的含氟牙膏,其實是很簡易而有效的防齲方式。但目前因為知道正確衛教訊息的家長並不多,大家還是比較願意購買低氟或可吞食牙膏,所以販售有效劑量兒童牙膏的廠商很少。請大家把正確觀念傳遞出去,讓牙膏市場正視孩子真正的需求。

    💠塗氟—氟膠?氟漆?
    最後我們談到塗氟這件大事。
    根據衛生福利部發佈的口腔保健服務內容,在牙科診所內執行塗氟業務,需使用8500ppm以上濃度的氟化物。
    牙科診所目前常使用的塗氟材料之一是氟膠(fluoride gel), 一般的含氟濃度是12300ppm 。質地像果醬果膠,流動性佳,最適合大孩子(六歲以上)口中咬著牙托忍耐4分鐘,以達廠商標示的療效。事後可吐出多餘的唾液,因為它跟果膠一樣很容易被孩子吞下去。AAPD指南有寫到,建議4分鐘的塗佈比較有效。

    另一種材料是氟漆(fluoride varnish,含氟濃度22600ppm)AAPD指南和多數論文上的蛀牙防治,因為有效性較高,大多只討論氟漆的效用。氟漆顧名思義如油漆,醫師會一顆一顆的塗佈,像指甲油一般塗在牙齒表面上。材料接觸到口水之後便會開始硬化,沈澱在牙齒表面,跟著孩子。所以就算寶寶吐或是吞口水,也不會移動到氟漆。根據AAPD指南的建議,是最適合六歲以下幼兒的專業塗氟方式無誤。當然氟漆也是有非常多廠牌跟包裝,單包裝設計的氟漆在使用前才拆開,較能正確混合藥劑,達到最佳的廠商建議療效。

    💠每三到六個月到診所徹底檢查並塗氟保養
    乳牙蛀牙會造成孩子在飲食、發音及美觀上的嚴重影響,並且對乳牙底下發育中的恆牙胚胎有密切的關聯。乳牙一旦蛀蝕,便是一不可逆的進程,對日後恆牙齒列的健康跟排列息息相關。氟化物其實就是您的好幫手,能夠在家長較無法做到完整的飲食跟清潔習慣之前,降低寶寶的蛀牙速度跟機率。

    我們建議家長們,至少每六個月帶孩子到牙科診所進行徹底的檢查並塗氟保養,並且跟您的醫師討論孩子的齒列發展狀況。專業醫師評估蛀牙風險高的孩子,可每三個月檢查塗氟一次。孩子若能經常接觸牙醫師跟牙科診療環境,便能發展出獨立而配合的看牙行為,我們的孩子將不再害怕看牙,能夠擁有更好的口腔及全身健康。
    -\-\-\-\-\-\-\-\-\-\

    #幫孩子刷牙是一種挑戰

  • 正字計數符號怎麼打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12-02 13:04:23
    有 71 人按讚


    老闆這樣想:工作經驗愈多,起薪愈低
    其實,你一直站在狗籠裡
    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兒子在等紅綠燈時,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樣的廣告舉牌員,站在路口壓低帽沿,等紅燈車子都停下時,他就把手上的牌子舉高。
    這時,兒子問,為何同樣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曬太陽?有的站在速食店櫃檯?有的卻站在百貨公司裡吹冷氣?
    我回答,這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
    選擇?兒子怔了一下又問,那麼,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選擇去速食店上班?或是去百貨公司吹冷氣?同樣是有錢賺啊?
    我嘆了口氣對兒子說,我所說的選擇,不是他們現在的選擇,而是他們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選擇。
    他們現在想站在什麼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麼位置,都取決於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前所做的決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時間的累積,他們才能站在這個位置,並不是你當下想做什麼,就能隨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當時未成年的兒子是否聽懂,然而,我發現很多已經出社會,年紀也已經是20幾歲的年輕人,似乎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我看到遇到聽到的20幾歲年輕人中,99%以上都是每天醉生夢死,活在自己世界的夢中人。
    大部分的年輕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認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的表現,已經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問他們,自己認為現在是站在什麼位置?30歲後又會站在哪裡?
    他們覺得,不管是什麼工作,飲料店店員也好,行政助理也罷,只要他們能賺錢養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領階級的位置。
    至於將來30歲後,他們會站在哪裡,他們不知道,但他們肯定自己未來的位置,不會比現在的差。
    然而,我想對那些20幾或30幾歲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們安於每月都有薪水領,有地方住有飯吃,偶爾可以聚餐、逛街、唱歌這樣的舒適圈,然後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時,就窩在家裡吃速食麵等月初的薪水入帳。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和站在狗籠裡的狗貓沒有兩樣的。
    因為,你們和那些被豢養的狗貓一樣,是沒有自由的。沒有財務自由,沒有逃出籠外去享受更多人生體驗的自由。
    如果20幾歲或已經過30歲的人,當下沒有這樣的認知和自覺,5年或10年後,你們還是只能窩在狗籠裡,望著籠外的成功者,開著名車住豪宅或擁有高品質和品味的生活,大嘆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實,你一直是站在狗籠裡的夢中人。
    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這個事實,開始規畫自己30歲後想站在哪裡,在這個當下,你就不再是被豢養的寵物了。
    因為,你早晚會打開關住你的狗籠,成為一個擁有自由的成功人士。
    工作經驗愈多,起薪就愈低
    一位45歲的中年人和一名25歲的小伙子,兩人同時應徵路口的豪宅舉牌員。
    建商對他們說,舉牌一天的薪資是700元。中年人聽完大喊不公,認為自己有3年以上的舉牌經驗,不該和小伙子領一樣的錢,建商應該替自己調漲工資,「至少要有800元吧!」
    建商不以為然地指了指兩人身後,一個蓬頭垢面、看不出年紀的流浪漢說:「論經歷,你們誰也不會比他久;至於他的工資,也是700元沒變過!」
    是否做得愈久,就該領得愈多?
    有一篇在網路廣泛流傳的文章,當中一名想加薪的員工對老闆說「我有25年的經驗」,而老闆回應他的是:「你沒有25年的經驗,你只是同一個經驗用了25年。」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其實都該自問:自己是否也像這名員工,做著沒有累積性的工作,卻期望老闆替你加薪?
    隨著時代改變,企業已經不再是終生雇用制的思維了,就算你在同一間公司中穩穩待上25年,待遇也未必有所變化。不可否認,現在的企業愈來愈傾向於依照能力與貢獻度調整職級和薪資,「年資」取勝的做法逐漸成為過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領得多,一切以實力見真章。
    究竟從倚老賣老到論功行賞,中間有何區別?
    如果你做的始終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積性的工作,那麼對於老闆來說,你的替代價值就和門口的管理員差不多。
    或許這麼講比較清楚:如果你到一把年紀還在做零技術需求的工作,就難怪你的薪水沒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試考官甚至會懷疑,為何你工作多年,到現在還在當基層人員?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彼得原理」,當中提到:一個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現的人,理應能繼續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職位;而如果一個人在同一職位上停滯不前,就表示這個人可能連目前的職務都無法勝任。
    依照這個論點,長期停留在基層的你,處境實在令人擔憂。
    其實,老闆寧可你的工作經驗沒那麼多。
    根據研究,許多人在轉職時還揹著前一份工作的「包袱」,這會抵銷掉經驗帶來的優勢。專家認為,人們在轉換到另一個環境時,其實很難拋掉原先習得的規範和價值;所謂「職業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態度,而且工作經驗愈多,你所揹的包袱就愈沉重。
    對於不少雇主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如果這是不大需要經驗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乾脆雇用一個沒有經驗的新人,再透過訓練將他們收為己用呢?
    而一個經常換工作的人,求職的心態也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難不去認為: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是否只是跳板而已?
    如果你被預期這份工作不會做很久,那麼在策略考量上,上司當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你。
    你的履歷,是否像「現代警世錄」?
    有一種像是「警世錄」的履歷,會讓老闆看得心中警鈴大響,而老一輩頻頻搖頭。如果你的經歷在雇主眼中屬於這一種,你的問題可就大了。
    在一次聚會上,我聽見一位母親數落她出社會不久的孩子:「不要以為你工作經驗很多,你每個工作都只做幾個月而已,能有什麼經驗?而且,那些工作之間毫不相干,這樣一點用也沒有……」
    這名男孩出社會兩年多,已經換了五、六個工作,平均不到半年就換一次。最近男孩又辭掉了工作,也不見有任何面試邀約,只是每天閒賦在家,似乎對找工作這件事心灰意冷。他的母親要我幫忙勸勸他,於是我試著了解男孩對求職環境不滿的原因。
    「大部分的職缺都是薪水太低、工時太長,而且我有兩年經驗,為什麼要屈就兩萬多元的待遇?」男孩不滿地說。
    我請他將我當成面試考官,在我面前介紹自己。當我靜靜聽完他介紹自己的履歷,我告訴他,以他目前的條件──很遺憾,的確只值兩萬多元的薪水。
    「你也許很不服氣,但這就是現實。」接著我將他的問題一一點出,過於頻繁地更換工作以及彼此間毫無相關的工作內容,是男孩履歷中的致命傷。「你的履歷應該去蕪存菁,刪去不重要的部分,盡量把每份工作的時間拉長,展現你產生的價值與影響力,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瑣事。」
    我還告訴他,履歷反應的是求職者的市場價值,如果這段經歷完全講不出什麼實質的內容,那還不如不提。
    如果被人看出不斷地跳槽和轉換工作,對年輕人來說未必是好事,畢竟每種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適應,每次跳槽都勢必造成耗損;而且工作期間過短,容易被貼上「定性不足」、「適應力不佳」的標籤。
    此外,履歷中出現空檔,對求職的殺傷力也不小。如果經歷並不連貫,勢必會被懷疑是遭到資遣或開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幾個月,很有可能被懷疑不適任或另有隱情,因此建議過短的資歷不要寫進去。
    整體來說,中斷型的工作經歷帶來的未必是加分,有時反而使你被貼上「低忠誠度」的標籤,所以若是你的經歷不連貫,最好能針對工作間的空檔提出讓人滿意的解釋。如果不想變成經驗愈多卻起薪愈低的情況,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確立志向及戒除頻繁變換工作的習性,和年少輕狂的自己徹底道別。
    下班後,寧可發呆也不要再想工作
    有天我到員工餐廳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已經累積兩、三年職場經歷的「半熟人」,一個說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個就問,那你怎麼不把工作帶回家做?
    那個年輕人說:「我不想把工作帶回家,很多職場專家都說工作與生活要分開,適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覺得專家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飯洗完澡之後,什麼都不想,就呆在房間用電腦,上網看影片到12點睡覺。」
    另一個年輕人也跟著附和:「沒錯沒錯,我最喜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放空,再不然就是打開電腦上網,不過很奇怪,明明什麼也沒做,隨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覺快凌晨了,每天都發誓要早睡,結果最後還是搞到三更半夜。」我聽著這些年輕小伙子的下班生活,發現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幾乎千篇一律。
    明明是30歲不到的年輕人,卻過著老年般的退休生活
    很多年輕人準時六點下班打卡,回到住處後,拿起電視遙控器按下開關,一邊看著電視上正在播放著熱門的韓劇,一邊上網逛著社群網站、吃著巷口買來的便當,吃完飯之後開始打混,抱著手機不停和朋友傳訊息,用各種表情符號聊天,早已把今天上班時發生的所有一切拋到腦後,最後在一堆沒有建設性又鬼打牆的廢話中強迫自己入睡。
    接著,放假日就在家裡坐著當沙發馬鈴薯,拿著電視遙控器毫無目地亂轉一通,這些聽起來像是70歲的退休老人生活,卻不幸的是現在大部分還不到30歲年輕上班族的真實寫照。
    現在的年輕人,明明處於各方面都很精力旺盛的時期,卻總在下班後會自動變成無法思考的機器人,最後,總在隔天早上起床之後才開始懊惱:「我昨天下班回家後到底在幹什麼?」
    我曾經聽過不少人抱怨說:「我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面已經用腦過度,體力也消耗殆盡了,誰還有心情做其他事情啊?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動腦的事情。」
    對於上班族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連下班後都還保持在工作狀態,因為老闆又不會發給你薪水;其實,真正會影響家庭和生活從來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時間都拿來浪費在雜事上,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悲哀。
    有很多人在社群網站上的朋友,動輒高達五、六百人,他們每天拿起手機上網不斷地盯著關注別人的動態;但是說實話,看再久你們的感情也不會累積,只不過是花了好幾倍的時間在重複做一樣的事情。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統計數據,臺灣的上班族在下班後最常做的事,前兩名就是「上網」和「在家看電視」。
    看電視和上網當然是正常的娛樂,這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事情,但是你卻沒想過,這樣用來打發時間的模式,同時把你的人生體驗和可以創造的價值都消磨殆盡了,這樣下去,你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都注定成為一隻找不到方向的無頭蒼蠅。
    他的全世界,只有3坪大
    先前有個新聞報導,年屆30歲的幾個年輕人分租一間房,每個人只能分到3坪大的房間,大小只夠放一張桌子和一張床,連轉身都有困難。
    當記者問及難道不嫌房間太小時,這幾個20幾歲的年輕人,蠻不在乎地說:「反正只是睡覺的地方,有得住就好。」記者再問,現在政府祭出許多青年首購優惠貸款,為什麼不趁此機會買房置產時,只聽年輕人又回答:「我的腦袋沒有壞掉,為什麼要為了沉重的房貸壓力搞垮自己,只換來未來要幫銀行與建商賺錢30年?」
    事實上,有這種思維的年輕人實在不少,根據房仲業者的統計,現在30歲以下買房的年輕人只佔一成,與十年前相較,足足萎縮超過一成,顯示年輕買方的確對購屋愈來愈沒有意願,他們要不就是寧願窩在小雅房,要不就是等著父母親買房。
    難道買房對你來說除了帶來房貸壓力,真的沒有其他意義嗎?
    年輕人買房得靠「母力」,否則婚姻市場沒有競爭力?
    我從來沒想過,現在年輕人能否順利成婚的關鍵,竟然是「母力」是否雄厚。
    某天幾個老友聚餐,聽到朋友的感嘆,她問即將35歲的兒子,為什麼寧願與女朋友同居也不肯結婚時,兒子竟然回答她:「我女朋友說沒有房子結婚免談,她不肯嫁給我,都是因為妳一直不肯買房子給我,我們只好繼續同居。」聽了這話,做母親的眼淚差點掉下來,一整個既無奈又心酸。
    這種等著母親買房,否則就沒法結婚的年輕人,還有我公司裡的年輕人。
    有次我與幾個員工開車路經新板特區時,聽到兩個剛退伍,還不到30歲的員工在聊天,兩人左一句右一句說,豪宅一直蓋,到底都賣給誰?這些一間動輒6千萬的豪宅,真的有那麼多有錢人來買嗎?建商一直蓋豪宅,意義究竟在哪裡?
    聽著這兩人的酸言酸語,我忍不住開口問:「難道你們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也能在這個特區,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豪宅嗎?」
    沒想到這兩人忙不迭地搖頭說:「現在房價這麼高,我們根本不敢妄想買房子,現在能付得起房租就已經不錯了。」
    我想起朋友兒子說的話,又問,如果女朋友因為你名下沒有房子而不跟你結婚怎麼辦?結果這兩人又像約好似地回答:「那就只好問我媽要不要幫我出頭期款,不然就只好問女友,願不願意結婚後跟我爸媽住在一起,如果不願意,那也沒辦法。」
    我聽了咋舌,曾幾何時,「母力」竟然成了年輕人在婚姻市場的競爭力?
    現在守著三坪大,未來只能睡草蓆
    不可否認,現在的30世代和50年前的30世代相比,的確是一個大環境相對更加嚴苛的時代,就連主計處也統計,現在青貧族的收入倒退17年,但房價與物價卻是17年前的十倍,難怪有個廣告說,現在的白領階級,每個月薪水領了也像「白領」。
    我可以體會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感的焦慮,但是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如此喪志,被大環境嚇得連做夢都不敢?我告訴兩個員工,如果你們以後買不起豪宅,絕對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們不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高房價,只不過是你們拿來當作逃避現實的藉口。
    你因為房價高而不買房,更因為生小孩的「成本高」決定當頂客族,你樂得不想揹房貸,更樂得沒有養育孩子的重擔。然而,如果你仍舊把每個月薪水的1/3拿來付房租,到了月底還得勒緊褲帶,年復一年過著月光族的日子,當你年老退休沒有工作,連養活自己都成困難的時候,屆時孤家寡人的你,還能指望誰來替你付房租?
    現在20幾歲的你,看起來好像還有本錢可以選擇繼續窩在3坪大的世界裡,繼續在網路上票選心目中的宅男女神,繼續在電玩遊戲中與人交換寶物練等級,但是這種日子,你打算再過多久?
    或許現在,你「靠勢」還有母力可以依賴,未來還有幾百萬的國民年金可以盤算,再不濟,每個月也有3千元的老人年金可以救急。
    但是別忘了,母親會老、政府會倒,租金更只會隨著房價愈來愈高,你自以為能夠掌握的這些錢,在未來,別說養老院你住不起,甚至區區3坪大的房租,都足夠成為壓垮你老年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到時候,流浪漢的草蓆,就是未來你只能棲身的最後三分地。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我常問20幾歲的年輕人,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規畫,很像我們去大城市的車站或交通轉運站搭車,當你想離開這個轉運站,一小時後你會在什麼地方,都由你當下買什麼路線車次的票,然後坐上哪一班次的車來決定的。
    當你做了決策,當你坐上車,你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接下來你的命運,就是由你搭的火車或巴士決定了,它會載你到哪裡,會在什麼地方把你放下,你是無法有太多個人選擇的。
    現在的你,不管幾歲,過了30歲也好,你眼前的每個當下,都是決定你未來5到10年,你會被整個世界推到什麼地方或什麼位置的關鍵時刻。
    當你站在車站或交通轉運站,茫然地對未來沒有目標和規畫,就隨便買了一張票,車來了就跟著人家上,等過了一小時,你也跟著人家下車,才發現自己竟然是來到十字路口,而你能做的就是舉牌度日。
    這時,你再怎麼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那台載你來這裡的班車,是單向的,沒有回頭班次的命運專車。
    等你無法回頭,且發現人生、工作、位置和薪水都已經不可逆轉時,你就能看見這種班車的車頭上,寫著令人驚心動魄的三個字:「時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