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午陽光202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午陽光202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午陽光202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午陽光2020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69的網紅CHANG, HUA. 張 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好友吳慕櫻的分享 文/吳慕櫻 與張驊認識是在2017年(正確來說是重逢,我們相認之後才發現國小國中時期曾在同個英文家教班當過同學),那時他正準備前往英國深造的各種事宜,我們一小撮人聚在一起,除了練英文以外,也談論藝術、繪畫、插畫素描、文學或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帶有一點哲學議題的味道在。 去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期五樂城】正午陽光明媚,天藍得跟水洗了似的。小女孩張開嘴,空氣便縈繞輕盈的裊裊歌聲,清亮而帶孩子氣。Angela說她從小唱到大,從早唱到晚,爸爸更形容她為時時吟唱的「雀仔」。 大學畢業後Angela做了幾份尋常的朝九晚六工作,是安穩的,平和的,但夜色漸濃時,她停下來凝視自己,覺得靈魂空癟癟,...

  • 正午陽光2020 在 CHANG, HUA. 張 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8 20:51:28
    有 20 人按讚

    謝謝好友吳慕櫻的分享

    文/吳慕櫻

    與張驊認識是在2017年(正確來說是重逢,我們相認之後才發現國小國中時期曾在同個英文家教班當過同學),那時他正準備前往英國深造的各種事宜,我們一小撮人聚在一起,除了練英文以外,也談論藝術、繪畫、插畫素描、文學或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帶有一點哲學議題的味道在。

    去英國前張驊在台北辦了一場個展,那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同輩友人的畫展。

    當時張驊的畫作已頗具自己的風格,他關注視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以意識與選擇作為橋樑,「如何觀看」成為了他最在意的議題。於我而言,當時的畫作線條更為理智,筆觸堅硬,大開大合。畫中的空間有時是一層又一層疊加上去的,邊界清晰;有時又細如微毛,好似拿著放大鏡去觀察事物的肌理與切面,所呈現的是一沙一世界的細緻景象。
    (參附圖1、2)

    - ————————— -

    三年後,張驊自英國查爾斯王子藝術學院學成歸國,除了延續此前關注的議題,更加入了「時間」與「速度」的觀察。但這也就表示,以前作品中較為稜角的邊界處理勢必得模糊化,因為當加入時間與速度之元素就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視角投放。以「時間」來說,現世的時間是流逝的,但記憶中的時間卻是回溯的,我們所感知的當下往往有著過往經驗的詮釋;以「速度」言,畫家又企圖在畫作中展現自己創作中身心的變動過程,這樣難以界定界線與雜糅的狀況,成為觀賞張驊畫作全新的切入點。

    回到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張驊畫作裡的邊界被模糊、被虛化了。線條曲線更為豐富,筆觸也更加柔軟,使用的色調或許沒有先前飽和,卻更加協調舒服。我個人挺喜歡〈體操選手〉(附圖3),畫作中三大區塊的展現,選手旋轉的殘影,像是盛開的花朵綻放在畫布上;有些朋友喜歡〈切面〉(附圖4),顏色舒服,渲染的邊界與切面上的肌理呈現頗有意思的對比;而大家公認最喜歡的作品屬〈海浪〉(附圖5),海、天、正午陽光、傍晚夕陽、海浪、沙灘、人影、人、沖刷的痕跡⋯⋯等等,一幅畫裡可供人遙想的元素太多,卻能夠交疊融入一幅畫中。而這也是張驊延續自己最擅長的表現手法,在畫作中揭露一重又一重的「物/人/空間」之間相互交涉的關係,隨著賞畫者角度的移轉以及注視的選擇,同一幅畫可以躍出數種空間解讀,使我與友人得以激辯興發的想像,也恰恰印證了他所關注的議題:觀者是如何、又是透過何種注視選擇來審度物我之間的關係。

    而張驊透過畫作,提供的正是各種詮釋的可能性。

    我並非藝術專業,只能以非常直觀的想法來小小描述自己觀畫的感受。以前的作品比較有直接的衝擊感但也更為壓迫,而我更喜歡這個時期的作品,線條柔軟、顏色明亮,模糊的界線有著更多的想像空間。

    - ————————— -
    展訊:

    框與影 Frame & Reflections|張 驊
    -
    展期|2020. 6. 6. (Sat.) – 2020.7.26. (Sun.)
    -
    講座|2020.7.4. (Sat.) 15.00 (pm)- 16.30 (pm)
    與談人|陳貺怡 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院長)
    與談藝術家|張育嘉
    展出藝術家|張 驊

    地點|雅逸藝術中心 Julia Gallery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50巷8號
    電話|02-2832-1340
    時間|Tue. - Sun. 12.00 (pm) - 20.00 (pm) 週一休館

  • 正午陽光2020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5 07:30:00
    有 24 人按讚

    【淺談防疫飲食兩三事】:適當的營養能提升免疫力,但不代表你可以挑戰病毒!因此,閱讀本文之前,仍必須強調:「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別無取代的保護行為。新冠肺炎(COV19)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染,因此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絕對」是最重要的防疫方法。健康吃、經常性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但我們不建議自視身體健康者就可不帶口罩,挑戰病毒。


    在不幸受到病毒暴露的人中,有一些人可以即時殲滅所有的病毒,另一些人卻長期處於陽性狀況,也容易發展為重症。身體到底會殲滅病毒,還是擋不住病毒成為重症患者,就取決於身體的免疫力。


    ■身體免疫力和飲食息息相關
    身體的建造原料就是食物,食物所含的各種營養素是維繫健康(包括細胞的健康)的要件,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身體就健康。其中許多維生素、礦物質、抗發炎物質,都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有關。


    ■腸道健康是後天免疫力的關鍵
    多數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的淋巴組織中,腸道中的培氏斑塊(Peyer’s patch)連結腸道免疫和全身免疫系統;腸道菌在此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含益生菌(probiotics)的食物(如:未加熱的起士、優格、Miso、韓國泡菜等)、及含豐富益生質(prebiotics,促益生菌生長的成分)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寡糖、蜂蜜)對免疫調節也是非常重要。。


    ■用飲食改善慢性發炎的體質,避免陷入COVID-19重症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目前的臨床證據指出高齡、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身體慢性代謝性發炎者,若感染新冠病毒,演變為重症風險相對較高。


    因此,認識與適當增加攝取抗發炎食物攝取頻率,辨識與減少攝取促使代謝性發炎食物攝取頻率,則可以降低這類的風險。舉例來說:適當增加攝取頻率的抗發炎食物,例如:含有很多植物化學素(植物顏色物質)的食物(五彩繽紛的蔬果、茶),歐米茄-3高的食物(深海魚、亞麻油子、奇亞籽、核桃等)。


    盡量避免攝取促使代謝性發炎反應的食物,例如:牛油、豬油、反式脂肪、油炸食物、加工肉類、甜飲料、糖油含量高的精製點心等。(資料來源: 【註1】)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全球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仍沒有減緩的跡象。面對險峻的環境,身心健康更顯得彌足珍貴。強健的免疫力,是人體對抗病菌的後盾,而免疫力就來自於均衡食物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E、A、薑黃等,都是提升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的超級成分。按照三餐適量攝取,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就能充飽電。


    要增強免疫力,需要「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還有「營養均衡的飲食」。低熱量的蔬菜,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等豐富的多種營養成分,讓身體的免疫功能在面對病毒和細菌時,自然而然就能發揮該有的防禦功效。


    ★維生素C:柑橘類和紅色甜椒
    讓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的助力,首推維生素C。


    ★維生素E:葵花籽和杏仁
    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增強免疫細胞功能,幫助身體架起防衛網,擋住病毒入侵。


    ★維生素A:甘藷和胡蘿蔔
    這兩類根莖類食物,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以幫助人體製造白血球,讓細胞更健康,增強免疫力。也有助於形成呼吸道黏膜,把有害物質趕出體外。


    ★硒:雞蛋、燕麥、蘆筍、巴西堅果
    硒是身體的抗癌生力軍,當體內製造可抑制細胞癌化的麩胱甘肽(glutathione)時,會需要硒的催化。


    ★鋅:豆類和南瓜籽
    如果缺少鋅,身體製造免疫細胞就會受阻,降低我們抵抗病菌的保護力。同時豆類還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


    ★薑黃:咖哩
    薑黃是抗發炎的代表性營養素,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以及體內的抗體反應。


    ★花青素:紫色葡萄、茄子
    花青素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抗氧化能力約為維他命E的50倍,可抑制神經發炎、細胞老化。


    ★維生素E和B6、銅和葉酸:核桃
    核桃除了增強身體抗發炎,還能舒緩身心、提高抗壓力。


    ★大蒜素:大蒜
    大蒜含有穀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資料來源:【註2】)


    ■【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民眾除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4撇步,民眾只需透過簡單方式,就能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1.每餐用餐時先吃蔬菜:民眾可於用餐時,先將足量的蔬菜夾至碗中,建立吃足蔬菜的好習慣,並建議至少要有1道深綠色蔬菜。


    2.菜肉相伴取代大肉塊:家中備餐或自助餐夾菜可選擇如番茄炒蛋、芥藍肉絲、豆干芹菜等菜色,避免選擇控肉、排骨等大塊肉類。


    3.多點一份燙青菜:若正餐選用麵食或炒飯類,不易攝取足夠的青菜,應額外點一份燙青菜或青菜湯增加蔬菜量。


    4.讓水果隨手可得:可以固定於客廳或餐廳桌上固定放些方便食用的水果,如橘子、香蕉等,若於餐間肚子餓時,即可取用,不但有助於一天達到應攝取之建議量,更可取代吃零食的習慣。(資料來源: 【註3】)


    ■【發表於 BMJ 的學術文章- COVID-19: is there a role for immunonutr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over 65? 】告訴我們: 這篇文章特別針對呼吸道病毒,討論「免疫營養學」(immunonutrition)目前的證據。


    依目前證據,維他命C、D、和鋅在預防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維他命C和D)及增強免疫力(鋅)較有說服力。但在劑量、產生效果的時間,及其與其他營養素間的交互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英國研究建議(Public Health England),每日應攝取10µg維他命D (註:台灣可建議多曬太陽);攝取維他命C含量高之食物,如青花菜(60mg/100g)、黑莓(130mg/100g)、強化營養之早餐麥片(最高134mg/100g)及柳橙(37-52mg/100g)(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及鋅含量高之食物,如罐頭蟹(5.7mg/100g))、小豆罐頭(~2.3mg/100g)及水煮蛋(1.3mg/100g) (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


    同時應注意每日容許攝取量,以避免過度攝取造成之毒性:維他命D之每日容許攝取量為50µg(註:因生理機制在維他命D足夠時會阻斷維他命D的合成,曬太陽不須擔心維他命D過高的問題;但是要注意過度曝曬皮膚癌的問題。台灣的地理環境,正午陽光的曝曬約10 min維他命D即已足夠,若是清晨及黃昏的陽光,曝曬時間須酌量增加),鋅25mg,維他命C為1g。(「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 COVID-19: is there a role for immunonutr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over 65?(2020/04/16)+中文摘要轉譯
    ( 完整摘要,詳:https://bit.ly/35ZEVNJ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健康體位生活網」-【淺談防疫飲食兩三事】(作者: 潘文涵 合聘研究員 / 國家衛生研究院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 https://bit.ly/2WzqICX

    ∎【註2】: (康健雜誌) -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https://bit.ly/3cbDNsR
    ∎【註3】: (國民健康署)【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https://bit.ly/2A7qzz8


    ➤➤照片
    ∎(國民健康署)【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https://bit.ly/2A7qzz8
    ∎(康健雜誌) -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https://bit.ly/3cbDNs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防疫飲食 #潘文涵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免疫力 #腸道健康 #慢性發炎體質 #抗發炎食物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正午陽光2020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20:30:00
    有 34 人按讚

    ➥【重點摘要】:這篇文章特別針對呼吸道病毒,討論「免疫營養學」(immunonutrition)目前的證據。依目前證據,維他命C、D、和鋅在預防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維他命C和D)及增強免疫力(鋅)較有說服力。但在劑量、產生效果的時間,及其與其他營養素間的交互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英國研究建議(Public Health England),每日應攝取10µg維他命D (註:台灣可建議多曬太陽);攝取維他命C含量高之食物,如青花菜(60mg/100g)、黑莓(130mg/100g)、強化營養之早餐麥片(最高134mg/100g)及柳橙(37-52mg/100g)(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及鋅含量高之食物,如罐頭蟹(5.7mg/100g))、小豆罐頭(~2.3mg/100g)及水煮蛋(1.3mg/100g) (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


    同時應注意每日容許攝取量,以避免過度攝取造成之毒性:維他命D之每日容許攝取量為50µg(註:因生理機制在維他命D足夠時會阻斷維他命D的合成,曬太陽不須擔心維他命D過高的問題;但是要注意過度曝曬皮膚癌的問題。台灣的地理環境,正午陽光的曝曬約10 min維他命D即已足夠,若是清晨及黃昏的陽光,曝曬時間須酌量增加),鋅25mg,維他命C為1g。(「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 COVID-19: is there a role for immunonutr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over 65?(2020/04/16)+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Emma Derbyshire , Joanne Delange
    ➥Link: (BMJ)
    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early/2020/04/15/bmjnph-2020-000071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民健康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正午陽光2020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14 18:00:30

    【#星期五樂城】正午陽光明媚,天藍得跟水洗了似的。小女孩張開嘴,空氣便縈繞輕盈的裊裊歌聲,清亮而帶孩子氣。Angela說她從小唱到大,從早唱到晚,爸爸更形容她為時時吟唱的「雀仔」。

    大學畢業後Angela做了幾份尋常的朝九晚六工作,是安穩的,平和的,但夜色漸濃時,她停下來凝視自己,覺得靈魂空癟癟,失去了肆無忌憚的棱角。「如果一直打工到老,人生肯定充滿遺憾,因為沒有真正有意義地活過。」於是她用對音樂細碎的珍愛和喜歡,種下了成為歌手的夢。Angela開始認真學唱歌,開了IG專頁,把歌裏的情真意切分享同好,彼此合作。「每個人的音樂語言,都獨一無二。」她補充,音樂是人類的另一種語言,簡單一首歌,可以表達平日說不出口的心底話,更甚傳遞深層次情感。

    在紫醉金迷的香港追夢,不難嗎?「不管生活何方,活到多少歲都可以有夢,有的人幸運地很早便走在途上,有的人較遲尋得。對我來說,遲或早、成功與否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嘗試過,享受過,人生才沒有白過。」

    「外面下雨了,今天哪裡都不想去,我們在家裡跳著奇怪的舞蹈,播放著〈少女〉,當我抱著你的時候,我希望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了。」 林宥嘉的〈少女〉,古靈精怪,鮮活生動,並且偏甜(喝飲料不用加糖了),Angela希望大家聽後,幸福得嘴角上揚!

    欣賞更多Angela的作品♬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kwan.kyf/

    #音樂 #香港音樂 #獨立音樂 #hkbusking #hkcover #hkmusic #林宥嘉 #少女 #追夢 #YogaLin #Otomen #我就是我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