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止鼾醫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止鼾醫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止鼾醫生產品中有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次?』 李太太是我一位患者, 醫囑遵從性非常高, 她因為更年期問題以及家族中有癌症病史, 所以她非常重視自身的健康, 也遍覽健康群書, 她還開玩笑:「每日被劉醫師洗腦,真的每日的生活作息都將您的健康分享放在心中。」 不過, 固執的先生從不認為老婆的囉嗦是對的, 甚至覺得老婆每...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滄瀾教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悅庭口腔智慧醫療 功能修復部主任 李承翰醫師 追蹤粉專: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https://www.facebook.com/Enjoydining.Forever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
止鼾醫生 在 ☁ .∴. 蘇菲。日常。∴ ..∞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8 21:04:23
★★★2020/11/09 (一) 長男因為過於誇張的打呼被次男嫌棄到不行,每每睡到半夜都會被次男大聲吆喝拔拔你不要再打呼了... 加上他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所以去年中開始求診。 終於,今年初開刀。 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完全改善,不過還是會因為睡眠姿勢的改變而打呼。 以前不管是哪種睡姿,趴睡/仰睡...
止鼾醫生 在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30 18:43:40
喜歡生活裡來點儀式感 放鬆的情緒可以重新去整理心裡煩躁的問題 泡澡或是喝杯茶配著法式甜點🍮 就算再忙碌的日常也要偶爾留點時間給自己 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成為自己喜歡的各種角色——————————————————————— @relaxation_island 你們喜歡精油嗎 ...
止鼾醫生 在 卡卡兒愛健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8 06:51:58
一直以為我們家寶寶不愛吃奶嘴,每次給她都吐掉🥵🥵 直到給她這個拇指型彩色安撫奶嘴~才看到她吸的津津有味🍼🍼 #奶嘴 #Chicco安撫奶嘴 這款安撫奶嘴由義大利寶寶觀察中心與兒科醫生專業開發出的專屬奶嘴形狀,讓寶寶正確閉合嘴巴 幫助上顎和口腔正確發育👄! 奶嘴的設計會引導寶寶吸吮吞嚥時,舌頭自然...
-
止鼾醫生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27 18:00:01*本集來賓:悅庭口腔智慧醫療 功能修復部主任 李承翰醫師
追蹤粉專: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https://www.facebook.com/Enjoydining.Forever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eon」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本集主題:打鼾、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睡眠檢查、達文西手術、牙科、牙醫、止鼾器、牙套、牙齒矯正、正顎手
、磨牙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Podcast合作請來信:
bluepigeonn@gmail.com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
止鼾醫生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9 18:00:30*本集來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科 曹傑漢醫師
*本集主題:打鼾、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檢查、達文西手術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eon」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更多醫學知識:
蒼藍鴿著作▶ https://ppt.cc/ffUrkx
方格子專題▶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Instagram▶ https://reurl.cc/ygvba8
Youtube▶ https://reurl.cc/gm6bb7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Firstory/Spotify/Google/Apple/SoundOn/KKBox 搜尋"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失眠 #中風 #心血管疾病 #睡不好 #精神不濟 #睡眠生理檢查 #慢性病 -
止鼾醫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9-13 15:36:45根據統計,全台約有45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8成以上的人並未治療,但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打呼、打鼾」症狀,其實暗藏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包括:
心血管系統
腦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系統
蘇一峰醫師指出,有很多病患睡到一半會突然心律不整,甚至突然心肌梗塞,就會增加猝死機會。打呼其實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很重要的慢性病,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睡覺時常常吸不到氣、睡到一半又被打呼打斷,長期睡不飽,導致身體一直處在缺氧狀態,時間一長就會發炎,引發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是一般人的3至4倍。
此外,蘇一峰醫師也提及,臨床上有些人高血壓一直找不到原因,吃好幾顆降血壓藥都沒效,結果打呼問題一解決,高血壓就不藥而癒,可見對身體影響甚鉅。
睡眠呼吸中止症亞洲人更易罹患
以前多半認為只有體重較重、肥胖的人我才會呼吸中止症,但蘇一峰醫師表示,現在發現很多體型標準、甚至偏瘦的人,都有中度或重度的呼吸中止問題。
蘇一峰醫師進一步解釋,亞洲人的頭骨比西方人來得小,所以我們的下顎骨有點向後縮,造成我們的呼吸道、口咽的容量也比西方人還要窄,原本空腔構造就比較小,再放上舌頭、咽喉、其他軟組織等,剩下的空間就變得更小了。東方人明明肥胖的比例少,但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卻比較多,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在台灣,女性到中年大概有一成、男性到中年可能三至五成都有相關的困擾,但潛在人口多半都不會就醫治療,但它其實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惡劣習慣導致打呼
有些惡劣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打呼疾病,蘇一峰醫師舉例,常喝酒、常吃安眠藥或肥胖都可能是原因。前二者會讓喉嚨的肌肉失去張力,一躺下來呼吸道就扁了,會造成很嚴重的呼吸中止症。
如果一開始不想就醫,也可以嘗試從改變生活型態下手,蘇一峰醫師表示,患者可從減肥、少喝酒及少服用安眠藥、肌肉鬆弛等藥物改變,並多運動保持肌肉的張力及活力,執行一段時間後觀察身體是否有改善。假如症狀都沒有好轉,而且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仍維持在中度以上,就會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進行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
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如何治療,蘇一峰醫師說明,臨床上有外科或內科的方式可供患者選擇。外科可以動手術將喉嚨附近的軟組織清除、切除扁桃腺等;有些人甚至會整形,將下巴骨頭打斷後拉出來再接回去,藉此增加空間。
但蘇一峰醫師也說,有一半的患者無法靠手術一勞永逸,也有患者不想開刀,此時就可以改由內科協助。內科的治療方式是給患者戴上呼吸器,在睡覺時使用。呼吸器會吹開患者塌陷的呼吸道,輔助患者吸氣。
蘇一峰醫師分享,他有很多病人使用呼吸器後都表示能睡得比較安穩,白天也變得更有精神。他也表示,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狀況好轉,其實呼吸器也不必戴上一輩子。
【相關影音】
打鼾真的要命!睡眠呼吸中止症【蔡欣蓓牙科醫師】
https://youtu.be/85bDZw4fYxs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日本院長教你這樣走,跟高血壓說再見!
https://youtu.be/lvsnxbPegAI
【相關文章】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戴牙套能改善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798
粗脖子短下巴,好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快避開3種NG睡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516
小心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也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3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止鼾醫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次?』
李太太是我一位患者,
醫囑遵從性非常高,
她因為更年期問題以及家族中有癌症病史,
所以她非常重視自身的健康,
也遍覽健康群書,
她還開玩笑:「每日被劉醫師洗腦,真的每日的生活作息都將您的健康分享放在心中。」
不過,
固執的先生從不認為老婆的囉嗦是對的,
甚至覺得老婆每天大驚小怪,
自認為家族中沒有什麼重大疾病史,
所以吃喝玩樂,隨心所欲。
其實這也沒錯,
人生每來就應該豁達,
不要太嚴肅過日子。
一日,愛打羽球的先生突然買了止痛藥布,
因為可能因為運動傷害導致背部肌肉扭傷。
可是這情形持續約莫二個月。
一天夜裡先生痛到冒冷汗,
老婆覺得可能是腎結石,
趕緊要老公到急診室檢查,
老公不耐煩的回老婆:「你真的很煩,沒事就沒事,我再吃一些止痛藥就好。」
可是隔天情形越來越嚴重,
她攤牌,
如果你再不去看醫生我就跟你離婚(當然這是玩笑話)。
其實在這之前約莫二星期李太太在我門診順便提及此事,
我就告訴她可以請他先生來我這或是醫院泌尿科做個尿液檢查以及超音波。
後來去泌尿科檢查,居然發現是腎臟細胞癌,而且已經侵犯到腎動脈以及肌肉層。
泌尿科醫師認為開刀已經不適合,建議放射治療加上化療。
當下,夫妻震驚不已,
李先生後來在腫瘤科治療,
但是天不從人願,
腫瘤很快轉移到鎖骨上淋巴以及雙側肺臟。
在診斷三個月後,
李先生過世。
從那之後,李太太的眼淚從未停過,
每當夜裡看著先生的枕頭,
想念著他的鼾聲,
也痛恨他的固執,
即使先生在過世前經常握著她的手跟她懺悔。
事後李太太打起精神,
因為家中還有小孩要顧,
她後來在我門診提起:
「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次,
我即使跟他吵架,
也要押他來給你檢查,
也許就不會延遲治療了,
也許他命就撿回來了,
也許我現在就不用這苦了,
也許........。」
每次門診會反覆聽她的「也許.....」
今天傍晚門診後,
走在街頭,
看著雨後暗透的天空,
雲朵浸滿了這美麗畫布,
人生如浮雲,
幻化的瞬間,
誰也不知道未來的雲彩佈局如何,
也無法將過往的雲煙依樣葫蘆般的重現,
人生是無常的,
專業,可以解決許多疑難雜症,
但,無法讓人透徹一在重複的起落劇本,
人生,
其實是無法重來的,
唯有,
把握當下,
感受此刻,
重要的是,
不要拒絕家人對於健康的囉嗦。
枕頭的味道,
道盡人生的些許無奈。
晚安!
止鼾醫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洋洋的尋寶之旅|第31集 產後第二天
歷經整整32小時沒闔眼,住房後護理師不斷進房量血壓,確認我的情況,叮囑很多事情,但那些聲音就跟嗡嗡聲沒兩樣,我一點也記不住,陳妞也是,不知道量到第幾次時,終於深深的完全入睡;這是懷孕以後,睡得最深、最沉、最安穩的一夜…….
第二天清晨五點多,嗯?好痛!什麼意思?怎麼會這麼痛?疑?竟然會痛?我身上不是還掛著無痛機器?這痛的意思是?
止不住尿意而清醒過來想上廁所,卻因為下半身的生產傷口太過疼痛,坐在床邊好一會還無法走動,以往我只要一翻身就會立刻驚醒的陳妞,這時卻鼾聲大響,睡到不省人事,哈~原來生產完老公比產婦還累的都市傳說是真的!不忍心叫他,短短不到10步就到廁所的距離,大概花了將近10分鐘才艱辛的完成……
產後第二天被痛醒,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完全忘記生產後會有會陰傷口,忍不住傳訊息給剖腹產的好友說,天!我光自然產的傷口就已經覺得痛斃了,好難想像剖腹產有多辛苦!每一次上廁所都變得小心翼翼,看見不斷排出各種血塊的產褥墊,也覺得驚人~~~
一、 產褥墊冰敷傷口
護理師開始教如何照顧生產傷口,能幫助傷口復原,把產褥墊倒入一些飲用水後,放入冰箱冰,用產褥墊冰敷傷口,每次不超過15分鐘,24小時都要持續換墊冰敷。
二、 使用坐浴盆熱敷
經過一天的冰敷後,再來要熱敷,使用坐浴盆,用一盆熱水放在馬桶上,坐著15分鐘舒緩傷口疼痛。
三、 開始擠初乳
產後的第二天,每位護理師進房都非常關心我的胸部情況,本來還有點害羞,後來讓10幾位看過後,整個心胸敞開,誰來都直接寬衣解扣,仔細討論各種情況,哈哈哈哈哈,因為每個護理師都有自己的方法,我們也很開心學各種不同的擠乳手勢。
但「擠初乳」這件事,就是直接到地獄,就算我已經在第三孕期開始吃卵磷脂,還是覺得痛不欲生,為了那一滴,在針頭吸管裡不到0.1ml的量,好幾次都忍不住在房間尖叫。
四、 系列泌乳課程
第二天一早,護理師會打電話給妳,詢問妳是否要嘗試親餵?如果還沒上過泌乳課程的話,請直接拒絕她,等上過泌乳課程後再試親餵,真的不差那幾天的。像我可能當時母愛爆棚,同時也覺得親餵應該很簡單(?),這愚蠢的想法讓我後來直接被咬傷痛爆,那幾天都對jennie產生陰影,再可愛都沒用XD
禾馨會安排一堂由泌乳醫生教導妳關於哺乳的相關知識、手勢、抱法、好處等等,這堂課爸爸一定要在場一起聽,實在太重要了。陳妞後來都自稱是「泌乳Master」超級會擠!如果沒有老公,我絕對無法搞定這件事的。
五、 新生兒照顧
光照顧傷口、擠乳已經覺得好累,護理師還會再推寶寶進房,開始教妳如何瓶餵、怎麼拍嗝、甚至要怎麼抱、大哭要怎麼辦等等,告知目前寶寶情況。
哈哈哈哈哈哈,我們從早上八九點起床後,超!級!忙!每小時都被塞得滿滿滿.....
雖然忙碌又緊張,但完成37週卸貨這件大事,還是讓我忍不住在廁所邊照鏡子,邊笑容裂到耳後,這種又爽又痛的心情,真的是生過孩子才會懂吧!
很多即將生產的媽媽問我,老公ㄧ定要陪產嗎?老公會不會很無聊很閒很沒事幹阿?
嗯⋯看完後,妳覺得呢?
如果以自然產來說,光從第二點裝ㄧ盆熱水放在馬桶上,我就端不起那盆水了 ,更遑論從第一到第五點都能自己來的媽媽,是有多強大!根本需要立ㄧ尊雕像膜拜!
好囉 就以上跟大家分享
#禾馨宵夜牛肉麵必點
#第二天就是ㄧ場戰爭了🤣
止鼾醫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慧手錶於新冠肺炎之隱形缺氧(Silent Hypoxemia/Silent Hypoxia)的可能角色】
疫情升溫,不少接觸者會被居家隔離,一旦發病再連絡檢驗,然後安排就醫。但是,現在的醫療資源,尤其是北部相對不足,因此,確診的輕症者,也會被安排在家中等候住院或者被安排住在防疫專責旅館。這幾天,居家隔離者或是確診者猝死的事件時有所聞。推測可能發生了一般所說的「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 (正確的說法是「隱形低血氧症」(Silent Hypoxemia)或者照字面上來說是「沈默的低血氧症」)。
早在去年四月,Dr. Richard Levitan就曾在《紐約時報》就寫到:不少患有嚴重新冠肺炎的病人,來到急診時,雖然病人的血氧飽和度低達50%(正常人是95%-100%),但是,病人本身卻不覺得喘,因而稱之為「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病人本身雖然不覺得喘,但是這樣的「低血氧」卻會快速的進展到呼吸衰竭而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如果能夠盡早發現這樣的「低血氧」,盡早就醫治療,或許可以改善預後。
其實,這樣的「低血氧」並不難發現,只需要有一台「血氧飽合度偵測儀」或簡稱「血氧計」就可以。但是,在疫情嚴峻的此刻,血氧計,已經是一機難求了(真希望台灣此時也能有「血氧計」國家隊,能夠大量生產)。為了避免發生憾事,政府之前有提供「血氧計」給集中檢疫所內的確診個案,讓他們自行測量,一旦發現血氧下降,就緊急送醫。
在居家隔離或者在防疫旅館,如果沒有血氧計,有沒有什麼可以讓自己稍微安心的做法呢?能不能使用智慧手錶來測量呢?
身為胸腔重症醫師,阿金手邊剛好有一台「血氧計」,上個月也買了一台Garmin Venu手錶,就來為大家測試比對一下:
#如何測量血氧?
1. Garmin Venu支援全天候監測血氧,也可以單次測量,需要處於靜止狀態下(錶底要緊貼皮膚)才能測量,動態活動時無法測量,大約15秒左右就可以量出來。無論是心率(例如圖中的每分鐘74下)或者是血氧(97%),都和血氧計測出來的一致。我反覆測試,有時候會有1~2%的誤差,這個也可能是因為兩者的測量位置不同的關係,不過,我覺得這一點點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2. 另外,因為血氧計是給站在病人對面的醫生看的,所以,在測試者這端看,數字就是反的。我為了拍照,就想說把手錶戴在手腕內側測量,因為手錶在手腕內側比較無法貼著皮膚(有肌鍵的突起),結果,血氧就差了3%,所以不建議戴在手腕「內側」測量。其實,手錶配戴的位置、貼合度、還有皮膚上的汗水、灰塵等等,也都會直接影響監測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些微的誤差,所以正確的配戴很重要。
#怎麼樣的數據算是異常?
英國國家健保局NHS針對確診的民眾居家使用血氧計的檢測,如果發現血氧小於等於92%就要聯絡送醫。我覺得,使用手錶可以反覆測個三四次,如果大部分時候都是小於等於92%,那就真的是低了。
#需要多久測量一次?
英國國家健保局NHS針對確診的民眾居家使用血氧計的檢測,建議是早中晚各一次。如果你閒著也沒事,要每一兩個小時測一次也可以,不過,至少就是一天測個三次。另外,在睡眠時,其實Garmin會連續的測量血氧飽合度,採樣頻率是每分鐘一次,你起床的時候也可以看看每晚的血氧,是否有哪一天出現明顯的下降情況,就要聯絡就醫。不過,夜間血氧下降,也可能是其他問題,像是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者是氣喘。所以,我建議,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再測個幾次,以便確認有「持續低血氧」(小於或等於92%)的情況。Garmin Venu的血氧測量,其實也可以做到全天候持續監測,不用怕忘記測量。從手機上的Garmin Connect App就可以看到完整24小時的血氧曲線,可清楚觀察血氧升降變化趨勢,更能即時反應身體狀態,非常方便。(官網上寫說Garmin電力一向很強,可連續使用一周,但開啟全天候血氧感測,確實會影響電力,你也可以不開全天,自己記得固定時間手動測量)
#其他可以輔助的參數
雖然「快樂缺氧」或「隱形低血氧症」的情況有可能發生「呼吸速率」並沒有增快的情形。但是,一般人在血氧較低的時候,其實會出現,呼吸次數會增加、心跳也會加快等「代償現象」。那麼,什麼叫著快呢?你可以和平時靜止狀態的平均值來做個比較,如果上升超過20%(也有人說是15%),就算是快。
例如:
平時靜止狀態的平均呼吸速率是每分鐘14次,上升到17次,那就算是快了,當然,真正的喘,都是在每分鐘20-30次以上的。
平時靜止狀態的平均心跳如果是每分鐘74次,那麼心跳上升到90次以上就算是快了。
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呼吸或心跳比平日快越多、持續而不是短暫的快、血氧比平日低越多,越多項的異常,那病況有惡化的可能性就越高,就需要聯絡就醫。(Garmin手錶也能夠持續性的監測呼吸速率,手錶可以看到即時呼吸速率,手機上的Garmin Connect App也可清楚看到全天的呼吸速率變化,很簡單就能觀察到是否有異常的起伏)
#6分鐘走路測試_6MWT
文獻上也有學者建議,可以針對輕度的患者,可以進行「6MWT 6分鐘走路測試 Six Minute Walk Test」,也就是在6分鐘內快走,看看能走多長的距離?一旦發現有以下狀況時,建議聯絡送醫:
A. 6分鐘內無法行走超過1400呎(427公尺)或
B. 在行走過程中,血氧下降到低於90%,則必須立即停止
(註:在集中檢疫場所須戴著口罩,且有醫療人員在旁時進行,如果靜止狀態時血氧就已經低於 93%、或年齡大於70歲、本來有心肺疾病、或是孕婦,則請勿嘗試)
但是,考量到輕症病人或是居家隔離的人,只能待在房間裡,比較沒有這麼大的空間可以行走,這個「6分鐘走路測試」,其實比較不可行,而且,如果是已發病,在沒有連續監測血氧的情況下、沒有醫療人員在旁時,如果勉強完成,可能有一定的風險。(Garmin手錶在室內沒有GPS的情況之下,仍可以估計行走距離,它是利用手錶內的加速度計,偵測手的擺動幅度,並以身高當為參考值來計算走路的步距,但與有開啟GPS的狀態相比,會有些許的誤差)。
如果你在居家隔離,或是輕症住在檢疫旅館,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惡化,想要瞭解自己的狀況,又剛好有配戴具有這些功能的手錶,你或許可以參考以上的測試做做看。
#與其擔心害怕_不如瞭解面對~
Ga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