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二)
黑色止血鉗
ブラックペアン (2018)
-
速速送上《黑色止血鉗》第一集的無雷心得!!
-
春季日劇最強的一部終於出來了!!!雖然目前只播第一集,但毫無疑問,這季最精彩的日劇絕對是《黑色止血鉗》當選!TBS日曜劇場從《陸王》開播以來成績一直很好,《黑色止血鉗》也延續了這...
2018.04.24(二)
黑色止血鉗
ブラックペアン (2018)
-
速速送上《黑色止血鉗》第一集的無雷心得!!
-
春季日劇最強的一部終於出來了!!!雖然目前只播第一集,但毫無疑問,這季最精彩的日劇絕對是《黑色止血鉗》當選!TBS日曜劇場從《陸王》開播以來成績一直很好,《黑色止血鉗》也延續了這波熱度,在開播之前就已經備受矚目,第一集收視率也開出了13%的好成績,看來又將為TBS寫下新的成績~
-
我很少看醫療題材的電視劇,上一次看醫療劇是2016年看朴信惠跟金來沅的《Doctors》到現在了。俗話說(好啦就我自己講的)醫療劇有三寶:技巧高超的神醫、醫院高層黑幕跟患者的感人故事。任何的醫療劇幾乎都離不開這三寶,所以醫療劇要拍得突出其實很難。
-
《黑色止血鉗》同樣具備了醫療劇三寶,但是節奏非常緊湊,前十分鐘我們就已經透過世良的旁白解說大致瞭解了整個醫院的背景。角色的塑造也很鮮明,劇中的三種醫生:心地善良、真心為了病患著想的世良;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病患的佐伯教授跟對立的高階醫生;還有只為了錢、置身事外、醫術高明的渡海。這樣的三角對立關係十分精彩啊!
-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詳細的手術情節到底有沒有bug我也不清楚,但我滿好奇手術發生失誤時,是真的會像噴泉一樣噴血嗎XDD 第一集雖然很精彩,但是這也只是吸引觀眾上鉤的開始。能不能在醫療劇三寶的套路中走出創意、後面要怎麼處理才能讓觀眾願意繼續看下去,是編劇最大的挑戰。
-
一開始看到日文ブラックペアン以為是「Black Pen」,一直在想止血鉗跟筆有什麼關係。結果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是「Pean」,也就是止血鉗的英文啦!😂繼mes(手術刀)之後我終於又學到一個醫學名詞了哈哈哈XD
-
演員的部份我想nino應該不用再多說,我的第一部日劇就是看他主演的《溫柔時光》,這是我大概時隔10年之後再看他主演的日劇。10年後再看他真的沒什麼變啊~第一集就把渡海玩世不恭的態度演得很好,每次看他說「邪魔(礙事)」都好想笑!😂過後一定會再慢慢揭開他的過往,但其實第一集就已經給了不少提示,這個角色非常神秘很令人好奇呀~
-
有看《陸王》的話應該可以認出不少演員也有演這部,幸好原本在《陸王》裡面演好人的這次還是好人,反派還是演反派,不太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笑)。竹內涼真演熱血的實習醫生實在太可愛,涼真就是很適合演這種很耿直的角色!雖然沒有看《笑天家》,但是對葵若菜滿有好感的,在這部她也好可愛~~雖然這部戲應該是沒有什麼love line,但好想看涼真跟葵若菜配一對!(喂)
-
對了,小田和正演唱的主題曲也好聽!稍微帶點憂傷的旋律跟劇本身的氣氛滿搭的~再配上nino憂鬱的小眼神就變得好沉重啊😭
-
🎵小田和正- この道を
-
#黑色止血鉗 #blackpean
#日劇 #二宮和也 #竹內涼真 #葵若菜
#ブラックペアン #嵐 #日曜劇場 #tbs #ドラマ
#葵わかな #倍賞美津子 #海堂尊 #内野聖陽
#ブラックペアン1988 #小田和正 #小泉孝太郎
止血帶醫學英文 在 婦產科 沈煌彬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中橫太魯閣與蘇花改,談傳統子宮鏡和冷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 副部長 沈煌彬醫師
傳統子宮鏡是在鏡頭前方加上線圈,藉由電能轉換成熱能來開刀,可以切割,也可以止血。腫瘤一片一片切下來之後,還要慢慢把腫瘤移除。切一片,移走一片,時間會花很久。
冷刀,又稱「速潔刀」。是在鏡頭前面加上高速旋轉鑽頭,可以一邊粉碎腫瘤,一邊把腫瘤移除,節省了很多時間,也可以開的很乾淨。因為不產生熱能,所以叫做「冷」刀。又快又乾淨,迅「速」又清「潔」。英文叫做「Truclear」,中文直譯「真的很乾淨」。
今年情人節帶太太去中橫走了一趟,去程經過合歡山,回程經過蘇花改。
中橫隧道早期開挖時,是用炸藥炸開岩石,再慢慢把石頭移除,一不小心就會坍方,跟傳統子宮鏡很像。
蘇花改有很多筆直的隧道,是用潛盾機開挖的,可以用前方的鑽頭把岩石穿透,後方的輸送帶立刻把岩石移除,開隧道比以前容易多了,跟「冷刀」的原理很像。蘇花改的完工時間也比太魯閣段快速。
止血帶醫學英文 在 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的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為外傷專科的醫師,又到了每四年一次的高級外傷救命術(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再進修認證的時候了!
今天假新光醫院的場地,又被上了很充實寶貴的一天的課。對於外傷的病人,該如何評估處置,是一項很專門的課題。而且,跟沒有上過醫學專業課程的一般民眾,想的不太一樣唷^^不知道有沒有人好奇,到底考醫生的考題,都是在考些什麼XD
由於考試是全英文命題,就讓我翻譯個幾題給大家嚐嚐鮮,順便猜猜答案是什麼^^
都是單選題,請選最適合的答案!👍
1. 一個七歲的男孩,由於從窗戶跌落,被父母帶到急診室,他的右大腿內側有一個6公分的傷口,請問最立即的處置為何?
a. 綁止血帶
b. 直接手加壓傷口
c. 用紗布填塞
d. 直接用手加壓股動脈
e. 把壞死的組織清創
2."休克" 的診斷必須包括
a.缺氧
b.酸血症
c.低血壓
d.血管阻力上升
e.器官灌流不足
3.一個22歲男性,被槍打中左胸部,被送到一個小醫院,此小醫院無外科醫師值班。在急診室,左胸被插了胸管,立馬流出700cc的鮮血從胸腔內。此病患也準備要被轉診到大醫院了。不料正要上救護車的時候,他的血壓忽然下降到80/68 mmHg ,心跳上升到每分鐘136下,下一步你該如何做
a.把胸管夾住
b.決定不轉診了
c.在急診室緊急開胸
d.重複檢查呼吸道等初級檢查,然後繼續轉診
e.延遲轉診,直到連絡上對方大醫院的胸腔外科醫師為止。
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不專業的大家,都一起來猜猜答案是什麼吧^^
過兩天公布答案唷!
#人生在世,為什麼這麼多考試@@
#還以為考上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是最後一個考試
#技能考時,被考官誇讚很不錯^^
#真正遇到外傷的情況,就是這麼熱血沸騰!
#一個不小心,發現對面坐著好戰友,陳榮堅醫師> <
止血帶醫學英文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病溝通真的是藝術啊!!!需要非常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啊。
病歷中文化無助於醫病溝通或病人了解病情:
病人絕對有「知」的權力,這點我相信所有人都認同。但大家應該都看過病。不管是你在國內看病的經驗,或看國外的影集,在醫師解釋病情的時候,其實就是口頭說明、有時候佐以醫學影像或者是圖像幫助說明,而絕對不是拿著一本病歷跟你說明。試想我們期待的是醫師好好跟你說明你的病情,還是丟一本全中文的病歷給你?
若我們要真正落實病人「知」的權力,其實更應落實的是可以用病人的母語說明病情,許多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等族裔,特別是年長者,往往是聽不懂中文的,醫療院所應該在這部份努力,提供患者更好的醫療品質。這些溝通,遠比推動全中文病歷更有意義!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提升病人「知的權力」,設定合理的門診量,落實轉診機制,增加醫病溝通的時間,降低文書作業處理的時間,都是更具體且直接的方式。
病歷中文化無助於降低訴訟或有助於病人訴訟:
修法案由提到「病歷若以外文撰寫,容易衍伸醫療爭訟問題。若病人獲得其病情資訊與其病歷上以外文記載之資訊不同,法官僅能採信病歷上所載之內容,又病人無法理解其病歷上所載之內容,無法及時要求醫師更正之,實務上確實對病人有失公允。」
這是個以法界觀點出發的想法,但並不周全。尤委員想像的可能是,我在看病的時候,醫師紀錄都用我看不懂的文字,那萬一醫師故意寫跟我說的不一樣怎麼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跟去警察報案的時候一樣,全程錄音,然後印出病歷(筆錄),給我確認內容問題之後雙方簽名蓋章。這樣病人的權益最能確保。
但實際上,這牽涉到病歷製作目的。實務上沒錯,病歷可以用來訴訟用,而且病人也有取得病歷的權力。但是實際上涉及訴訟時,自然就會翻譯,並且有醫審會專業人士介入判定。
另外,現在早就已經可以寫中文病歷了。
很多病人的主訴,我自己都會用中文描述,因為更精確。而有關邏輯的推導,理學檢查的發現、診斷等等我則會用英文,原因也無他,就是因為比較精確。
但規定「只能」用中文寫,小弟實在未見其明。
病歷多數時候是用來給醫師自己紀錄,還有醫護人員彼此溝通之用。在這些紀錄中,呈現的除了主觀敘述、客觀事實的描述,還帶著許多醫師的推理過程,讓彼此知道為什麼我作這個檢查而不作那個檢查,為什麼懷疑是這個病而不是那個病。這些東西往往是非常複雜,而且是最難以說明的部分。
<<敬告尤美女委員,病歷修法「只能」用中文書寫,真的大錯特錯!懇請分享,並讓更多人知道!>>
近期尤美女委員提案,要求修法日後病歷「只能」以中文書寫。看到新聞當下,我原本以為是搞錯了,畢竟尤美女委員一直是我們對於人權價值追求的同路人,在許多法案上也都看得到他的用心與專業。但這次尤委員的提案,真的大錯特錯了。
看到修法案由,主要是『希望病人應享有基本之資訊人權,且有權以其所能理解之方式獲得其診斷、治療及癒後情況』。
但這問題的解法,絕對不會是病歷「只能」用中文記載。
第一,病歷中文化無助於醫病溝通或病人了解病情:
病人絕對有「知」的權力,這點我相信所有人都認同。但大家應該都看過病。不管是你在國內看病的經驗,或看國外的影集,在醫師解釋病情的時候,其實就是口頭說明、有時候佐以醫學影像或者是圖像幫助說明,而絕對不是拿著一本病歷跟你說明。試想我們期待的是醫師好好跟你說明你的病情,還是丟一本全中文的病歷給你?
另尤委員說:『事實上,我們只要在任何搜尋網站鍵入「醫療人權」,都可以看到世界衛生組織、世界上所有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醫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甚至我們台灣自己的醫療倫理委員會,都可以看到類似「病人有權從醫師得到以其可輕鬆瞭解的詞語記載之完整有關診斷、治療和預後資訊」的宣示。』
嗯?這我就真的不懂啦!尤委員說的不就是『中文病歷摘要』嗎?現在早就已經可以申請中文病歷摘要啦!尤美女委員是從哪個國際人權宣言推衍出整本病歷應該中文化呢?
若我們要真正落實病人「知」的權力,其實更應落實的是可以用病人的母語說明病情,許多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等族裔,特別是年長者,往往是聽不懂中文的,醫療院所應該在這部份努力,提供患者更好的醫療品質。這些溝通,遠比推動全中文病歷更有意義!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提升病人「知的權力」,設定合理的門診量,落實轉診機制,增加醫病溝通的時間,降低文書作業處理的時間,都是更具體且直接的方式。尤美女委員何以捨本逐末?
第二,病歷中文化無助於降低訴訟或有助於病人訴訟:
另外在修法案由,也提到「病歷若以外文撰寫,容易衍伸醫療爭訟問題。若病人獲得其病情資訊與其病歷上以外文記載之資訊不同,法官僅能採信病歷上所載之內容,又病人無法理解其病歷上所載之內容,無法及時要求醫師更正之,實務上確實對病人有失公允。」
我在想,這是個以法界觀點出發的想法,但並不周全。尤委員想像的可能是,我在看病的時候,醫師紀錄都用我看不懂的文字,那萬一醫師故意寫跟我說的不一樣怎麼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跟去警察報案的時候一樣,全程錄音,然後印出病歷(筆錄),給我確認內容問題之後雙方簽名蓋章。這樣病人的權益最能確保。
但實際上,這牽涉到病歷製作目的。實務上沒錯,病歷可以用來訴訟用,而且病人也有取得病歷的權力。但是實際上涉及訴訟時,自然就會翻譯,並且有醫審會專業人士介入判定。
另外,現在早就已經可以寫中文病歷了。
很多病人的主訴,我自己都會用中文描述,因為更精確。而有關邏輯的推導,理學檢查的發現、診斷等等我則會用英文,原因也無他,就是因為比較精確。但規定「只能」用中文寫,小弟實在未見其明。
病歷多數時候是用來給醫師自己紀錄,還有醫護人員彼此溝通之用。在這些紀錄中,呈現的除了主觀敘述、客觀事實的描述,還帶著許多醫師的推理過程,讓彼此知道為什麼我作這個檢查而不作那個檢查,為什麼懷疑是這個病而不是那個病。這些東西往往是非常複雜,而且是最難以說明的部分。
例如有個病人流鼻血到急診。我試著把這段病歷中文化:
39歲男性,主訴單側流鼻血不止來到急診,於冰敷及局部加壓後順利止血。根據病人描述,今天下午四點左右,他突然開始流鼻血。流出的是鮮紅色血液,沒有透明或黃色的液體。病人沒有任何外傷。鼻腔內檢查,沒有看到腫瘤或異物,黏膜呈現乾燥。病人沒有頭暈、眩暈、劇烈頭痛等症狀。病人沒有抽煙、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家族亦無鼻咽癌病史。因此初步判斷,應是天氣乾燥導致黏膜破損導致流鼻血,但鼻咽癌的可能性無法排除。
這下好了。病人看到這段中文化的病歷,馬上就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為什麼會問有沒有透明或黃色的液體?(其實我是想排除腦脊髓液漏出的可能性)
什麼是腦脊髓液?(我:XXXXXXXXXXOOOOOO努力解釋完orz)
你提到鼻咽癌,我這個會不會是鼻咽癌?(通常的狀況是,聽到這三個字,病人馬上就出現他的人生跑馬燈,接下來我講什麼他都不會聽了)
這樣的中文化病歷,真的有助於醫病溝通嗎?醫病溝通真的是藝術啊!!!需要非常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啊。
這種狀況下,我跟病人的解釋通常會是:初步看起來是黏膜太乾了導致的流鼻血。回去應該要八拉八拉八拉,注意這些八拉八拉八拉的情形。不用太擔心,真的需要擔心的事情我都會幫你注意。然後拍拍他的肩膀,給他一些支持跟鼓勵。
如果以法律人的觀點,我就沒把「鼻咽癌」這件事情講出來,就是沒有善盡告知義務。事實上,除了鼻咽癌,還有其他一大堆可能的診斷我都沒講咧,照這樣,全台灣的醫師通通都要進監獄了啊!但為什麼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不關心病人嗎?是因為醫者父母心啊!
第三,我們到底要跟誰接軌?
台灣的醫學基本上是跟英、美接軌。日本有自己的系統,他們也夠大,他們的拼音文字也可直接把專有名詞翻成日文。但舉凡其他華人國家、地區包含香港、新加坡,用的都還是英文啊!如果我們只能用中文書寫病歷,那代表從醫學教育開始,我們就要全中文化。那代表的其實就是跟中國接軌,往中國的系統靠攏。(我自己是認為,如果現在大家這麼強調英文的重要性,甚至把英文列為第二官方語言都是可以探討的方向。)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的病歷就真的是全中文化,而且病人可以直接把病歷帶出醫院喔!但是他們的醫療有比較好嗎?中國的醫鬧、醫糾可是世界有名的!
總歸一句,要增加醫病溝通、強化病人知的權力,這我完全完全沒有意見,而且舉雙手贊成。但是規定病歷「只能」用中文寫,絕對會是災難!!!
p.s 什麼都中文化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啦!要先想清楚你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啊!不然我們也來呼籲程式碼中文化啊~~~~~~~
(感謝陳豐偉醫師一起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