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止嗽散副作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止嗽散副作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止嗽散副作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止嗽散副作用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咳嗽藥水 百百種,效果大整理✨ 「醫師我的小孩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怎麼都還沒好?」在診間很常聽到許多焦慮的家屬,被小孩的咳嗽搞到發瘋,每天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值小孩感冒班,整個累到魂飛魄散!😭 其實咳嗽是人體重要的 #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假如不分青紅皂白就喝止咳藥水,只是治標...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銅鑼灣驚安之殿堂 #名古屋千里馬 #日本藥妝 #中文字幕 #CC #englishsubtitles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由於驚安之殿堂即將在銅鑼灣隆重開幕 ...

止嗽散副作用 在 飘移公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22:13:58

如果对直播介绍的【 艾灸贴 】有兴趣,请联系以下代理商家下单询问. Wechat:keikei9038 Wechat:w260218 ( 欢迎批发,大量招代理 ) 🍃 【LP艾灸贴】 不只是艾灸贴,可当足贴、退热贴、暖暖包、膏药贴……那里痛,那里贴。 🍃 【艾灸贴】不只是老人专用,现代年轻人无论男...

  • 止嗽散副作用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9 14:35:16
    有 490 人按讚

    🎯 #咳嗽藥水 百百種,效果大整理✨
    「醫師我的小孩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怎麼都還沒好?」在診間很常聽到許多焦慮的家屬,被小孩的咳嗽搞到發瘋,每天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值小孩感冒班,整個累到魂飛魄散!😭

    其實咳嗽是人體重要的 #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假如不分青紅皂白就喝止咳藥水,只是治標不治本,反而可能會使病情更糟,因此其實最重要的是確定診斷方向,說不定小孩是細菌性支氣管炎、鼻竇炎需要使用到抗生素的情況了、或是氣喘在咳需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 詳情可參考我之前寫的「#慢性咳嗽常見原因」文章
    https://reurl.cc/ZG2KEa

    但是完全不用止咳藥,讓小孩晚上咳個不停沒睡好,身體也沒體力打敗病菌,因此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止咳化痰的藥水大致分類與效果💟

    --
    📣 #鎮咳劑 (Antitussives)

    🔖 #非麻醉鎮咳劑:抑制咳嗽作用,不具成癮、鎮痛性,較安全
    📌 Dextromethorphan (#息咳液):抑制咳嗽反射
    📌 Butamirate Citrate (#停咳喜、#必達米瑞):止咳、改善呼吸道受阻
    📌 Dimemorfan (#優喉):作用於咳嗽中樞,鎮咳
    📌 Platycodon Fluid extract (#鎮咳祛痰液)

    🔖 #麻醉性鎮咳劑:含可待因或嗎啡,具有強效鎮咳及鎮靜作用,長期使用會有 #成癮性 問題,所以只適合用來治療短暫嚴重的咳嗽症狀,另外因兒童藥物代謝能力差,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全,要小心嘔吐、心悸、頭暈、#呼吸抑制 等嚴重副作用,#建議滿12歲 才能使用麻醉性止咳劑
    📌 Codeine Phosphate (#停咳、#康是寧糖漿)
    📌 Opium Tincture (#甘草止咳水)

    --
    📣 #化痰劑 (Mucolytics) & #祛痰劑 (Expectorant)
    此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粘稠性」,讓痰更容易咳出,還有其他效果如附註

    📌 Carbocisteine (#莫喀):減少咳嗽反射敏感度
    📌 Acetylcysteine (#愛克痰:#小鳥粉):斷裂黏液蛋白的雙硫鍵,加速受傷黏膜修護
    📌 Bromhexine (#杜息咳):活化呼吸道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Ambroxol (#舒痰液、#美舒咳):提高肺部界面活性劑產生,活化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Glyceryl guaiacolate (#咳酚):使痰吸收水分減低表面張力,潤濕氣管減少黏膜刺激

    --
    📣 #支氣管擴張劑 (Bronchodilator)
    作用於呼吸道平滑肌使其舒張,讓緊縮的呼吸道暢通,主要用在 #短期治療 呼吸聲有咻咻喘的過敏氣管、支氣管氣喘、急性細支氣管炎等疾病,但因讓呼吸道暢通有時也可以促進痰較容易咳出,所以複方咳嗽藥水裡面也常加入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因為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心跳加速、心悸、臉部潮紅、手腳發抖、入睡困難等副作用

    📌 Procaterol (#喘解、#滅喘淨):注意使用 #次數通常是一天早晚兩次🔥
    📌 Dl-methylephedrine (#息咳寧)
    📌 Orciprenaline (#杜息咳)

    --
    👑 重點:三類藥物使用時機💥

    ✅ 因為痰多造成的咳嗽可以搭配化痰劑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黏稠性、增進呼吸道纖毛排痰能力…等效果,讓過多、過黏的痰液趕快排出。但其實 #最好的化痰藥其實是喝水🤣吸蒸氣也是有幫助。

    ✅ 有時候痰液塞住或氣管收縮原因造成氣道狹窄,尤其是有聽到咻咻喘的聲音的話,加支氣管擴張劑會有幫助,但注意喘解、滅喘淨單方支氣管擴張劑,使用次數通常是一天 #早晚兩次,和一般三餐加睡前的感冒藥次數不同。🔔

    ✅ 但這上述兩類藥物使用,尤其在 #初期咳嗽次數可能不會減少,第一個是因為要先把塞住的痰咳出來,第二個是因為感冒病程還沒到,呼吸道還是持續有發炎分泌物持續形成痰液,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加上鎮咳劑 (Antitussives)。

    ✅ 尤其是晚上,沒有鎮咳藥物作用可能無法好好休息,精神體力就無法恢復,自體免疫力就無法打敗病菌。但注意不能一味的鎮咳,該排除的痰還是要排出來,不然就像掩耳盜鈴一樣😅

    ✅ 另外鎮咳效果更好的麻醉性止咳劑 (停咳、甘草止咳水) 要 #滿12歲以上 才能使用,避免呼吸抑制等恐怖副作用。

    --
    🔔 結論

    即便看似簡單的止咳化痰藥,背後也是有許多學問的,但重點咳嗽不癒還是要看醫生,這樣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還有多喝水是最好的化痰藥。💖

  • 止嗽散副作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4:02:12
    有 4,730 人按讚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 止嗽散副作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6 11:09:45
    有 1,599 人按讚

    轉載好文,勇敢面對COVID病毒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 止嗽散副作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8 23:00:32

    #銅鑼灣驚安之殿堂 #名古屋千里馬 #日本藥妝 #中文字幕 #CC #englishsubtitles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由於驚安之殿堂即將在銅鑼灣隆重開幕

    除了有四層之外, 還會開24小時, 位置就在宜家傢俬旁邊24小時惠康上面

    為了令到大家對日本產品有更多認識

    今日就同大家分享, 我上年在名古屋最平的妝藥店

    千里馬, 位置好方便,就在名古屋車站旁邊, 相當出名

    如果大家遲些去名古屋的話

    這間妝藥店一定不可以錯過, 因為它的產品好多元化

    它總共有五層, 退稅就在5樓,

    這裏好多產品,驚安之殿堂都有得買

    有一樣是很重要的,千里馬只收現金

    快些來看看今日的十大必買, are u ready?

    第一必買, SHISEIDO/資生堂 尿素角質軟化護手霜

    598yen=43hkd

    非常之便宜, 均勻地將手霜塗抹於手部,指甲的邊緣按摩促進吸收。

    最厲害是可以塗上手腳肘部位、雙膝以及腳部等角質較厚的位置。

    添加膠原蛋白、保濕成分,清爽乳狀,可迅速吸收滋潤,

    給雙手一層鎖水薄膜,讓雙手膚質柔嫩有光澤

    含有豐富維他命及滋潤成份,改善手部粗糙及老化現象

    特別添加了超級彈力成分,讓您的雙手富有光釆和彈性

    質地清爽,令肌膚更容易吸收

    內含10%尿素成份及維他命E,能迅速滲透,軟化角質層,

    保持手足肌膚柔嫩潤澤,防止肌膚乾燥、凍傷、粗糙。

    另外呢隻hand cream平啲, 有殺菌作用

    但係滋潤性冇咁高

    呢隻hand cream我喺美容院買嘅, 大概五百蚊到啦

    非常滋潤, 一分錢一分貨啦

    第二必買, 小林制藥 改善夜間尿頻、 膀胱機能補充嘅 顆粒

    采用”清新蓮子飲“的漢方配制,

    由9種草藥組成的中藥制劑,一天服用兩次可起效,

    能夠改善膀胱機能,改善尿頻等,

    對於排尿困難、小便疼痛、夜尿頻多等癥狀都有良好效果。

    針對癥狀有:體力不足,腸胃虛弱,全身乏力,口幹舌燥者,

    3980yen = hkd286.48 , but hk selling 416.47

    另外亦有一隻小林製藥對付殘尿感、排尿痛等癥狀,

    產品功效可以針對排尿痛,殘尿感,尿頻,尿液混濁,

    呢一隻呢就係摩耶堂製藥腎仙散12包, 排尿結束的時候有刺痛感

    感覺尿不盡, 一天中去很多次廁所、尿液混濁等

    呢個藥品含有15種中草藥成分,對膀胱炎,浮腫有特效,

    具有抗菌、利尿作用,抗炎癥、鎮痛作用。

    第三必買, 樂敦和漢箋物忘改善藥

    含有生药“オンジ(遠志)”提取精华的医药品。

    活化大脑的记忆功能,改善中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嘅善忘感。

    “乐敦Kioguddo颗粒30胶囊”是含有草药“

    (遠志)”提取物的组合的药物。

    成人:1次1粒,一日三次。

    第四必買, Orihiro快活宣言180粒生蠔提取物

    "Orihiro是使用瀨戶裏面的海產100%的生蠔健康的補助食品。

    除了生蠔濃縮抽取物以外,把蒜,精氨酸,鋅,維生素B群混合起來了。

    因為是無臭的糖衣丸,所以容易吞食。

    蠔富含18種氨基酸、肝醣元、B族維生素、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

    具有滋補強壯、潤肺補腎、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細膚美顏等功效。

    尤其蠔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質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因而能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的形成。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漸降低,

    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人們日常所飲的牛奶在這方面明顯不及“海底牛奶”。

    第五必買, 日本霸王 20倍濃縮馬卡精華保健品 120粒, 男人嘅補品,

    主要含有一種秘魯瑪卡嘅植物 , 被稱為秘魯偉哥或秘魯人參,

    除此之外瑪卡尚有抗疲勞、抗氧化、神經保護、平衡荷爾蒙、

    改善性機能、預防前列腺增生、提升受孕率、

    緩解更年期不適、免疫調節等功效。

    瑪卡最知名的一種功效是可增強男性和女性的性慾及性功能。

    臨床試驗證明了這些特性,其中包括瑪卡促進勃起的功效。

    男性食用時,瑪卡的表現不是為直接影響睾酮水平,

    而是作用於整個內分泌系統,降低壓力的有害影響,

    同時改善情緒、提高精力和持久力。

    女性對瑪卡的響應也很好, 經過實驗證明瑪卡緩解了焦慮和抑鬱情緒,

    降低了性功能障礙。

    大家可以去google 搜索一下秘魯瑪卡嘅功用, 就知道我講緊乜嘢啦

    第六必買, 淺田飴, 由日本天皇御醫調製的護喉配方「淺田飴」,

    最早起源於1887

    由明治年間著名的中醫「淺田宗伯」創立而流傳之至的藥方。

    內含5種藥材: 吐根 桔梗 麻黃 人蔘 葛根。

    能有效緩解咳嗽、喉嚨痛、化痰止咳。

    一歲以上的小孩可服用

    第七必買, 滿點吐息,功效係促進體內環保,幫助排出惡臭

    防止細菌滋生,有效舒緩牙周病

    亦都能夠增加體內乳鐵蛋白,改善腸內環境

    簡單地說,滿點吐息可以幫我們從身體的內臟幫我們做調理來改善口臭問題。

    滿點吐息完全日本製造,而且通過許多測試,

    廠商VENTUNO保證完全不含防腐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吃啦

    滿點吐息有一種專利成分,葡萄糖氧化(Glucose Ocidase)增加口腔抗菌能力

    第八必買, 日本 MDC THE PLACENTA

    長期COSME榜美肌輔助食品綜合排名第一名

    高純度100% 胎盤素+膠原蛋白+玻尿酸+蜂皇漿精華膠囊

    (30日分量), 產品特點:

    改善皮膚,令皮膚水潤彈性、收毛孔、抗衰老、美白、活化肌膚

    使用既胎盤係採用日本專門飼養純度100%豬膠原蛋白,

    安全高效,受到日本特許認可

    其中的成分胎盤精華,膠原蛋白,玻尿酸這種大家都知道是補水保濕增加彈性的,

    蜂王漿是含有20多種氨基酸。

    30歲以上吃用後效果比較明顯

    食用方法, 每日1袋任意時間都可以服用,1天1小袋,1袋3粒,溫水吞服。

    一般膠原蛋白胎盤素,都可以在晚間服用。

    第九必買, 天然紅豆蒸汽熱敷頸肩枕 (重複可使用250次)

    產品特點可以舒緩頸部肩部疲勞,保護肩頸椎

    適合嗰啲長時間在電腦前,肩頸肌肉酸疼的白領工作者,

    年紀大的長輩肩頸部位活動不靈活,有肩週炎、頸椎等問題

    熱敷的療法有效緩解肌肉壓力,緩釋疲勞

    天然的紅豆蒸汽溫熱內芯,能夠更長時間的保持溫熱感覺

    使用嘅方法, 大致可以將紅豆包放入微波爐叮少於兩分鐘就得㗎喇

    第十必買, 日本熱買嘅池田模範堂止鼻鼾噴霧

    由著名百年藥廠池田模範堂與瑞典的專門機構共同研發

    有效緩解呼吸期間引起的喉嚨組織震動,改善鼻鼾狀況

    含有3種天然植物精華油及維生素E,令引起鼻鼾的組織得到滋潤

    整晚保持喉嚨濕潤,減少鼻鼾噪音

    適合睡眠呼吸不適者,及旅行時、飲酒後等各種睡眠呼吸不適症狀

    食品級原材料,不易有副作用, 噴霧式設計,方便易用

    訓覺係最重要嘅休息, 但當另一半有鼻鼾真係一件勁困擾嘅事.

    如果你都有以上困擾,就要試下池田模範堂止鼻鼾噴霧劑

    希望大家睇完影畀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啦

    亦都希望大家參與我嘅Youtube會員專區

    只要喺主頁訂閱旁邊嘅加入按鈕

    按落去之後,就會有最低嘅會員參加門檻五蚊一個月

    再去到呢個畫面, 輸入credit card後面最尾的三個數字購買

    就完成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項目

    如果唔鍾意嘅話, 可以隨時cancel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啦, 今次講住咁多先,

    大膽嘅朋友, 記得我哋星期六嘅約會, 88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
    コーズウェイベイにアンの神殿がグランドオープンしたため

    4フロアに加えて、24時間営業です。場所はウェルカムの24時間上にあるイケアの家具のすぐ隣です。

    日本の商品をもっと知ってもらうために

    今日はあなたと共有します、私は昨年名古屋で最もフラットな化粧薬局にいました

    名古屋駅すぐそばのマキシマという便利なロケーションで有名

    後で名古屋に行くなら

    製品が非常に多様であるため、このメイクアップ薬局は見逃せません

    合計5階建てで、税金の還付は5階にあります。

    ここには非常に多くの製品があり、それらを購入できます

    持っていることが重要です、マキシマは現金しか受け入れません

    今日の必需品トップ10を簡単に見てみましょう。準備はいいですか。

    必見のSHISEIDO /資生堂尿素ケラチン柔軟化ハンドクリーム

    598円= 43hkd

  • 止嗽散副作用[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1-18 14:18:43

    肺癌 專題 (Part 3) -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黃先生的父親75歲,有吸煙習慣。近日咳嗽不止,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第四期肺癌。

    近年治療第四期肺癌有什麽新發展? 0:20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肺癌 專題 (Part 1):第四期肺癌的治療方案-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https://youtu.be/GXE_QYQW5FA

    肺癌 專題 (Part 2):第四期肺癌治療的副作用 -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https://youtu.be/apkqA9Tj-D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 止嗽散副作用[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1-18 10:25:41

    肺癌 專題 (Part 1) -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黃先生的父親75歲,有吸煙習慣。近日咳嗽不止,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第四期肺癌。

    第四期肺癌不能以手術割除腫瘤。其治療方案是怎樣的呢? 0:22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肺癌 專題 (Part 2):第四期肺癌治療的副作用 -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https://youtu.be/apkqA9Tj-DM

    肺癌 專題 (Part 3):第四期肺癌治療新發展 - 張文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https://youtu.be/cGGXoeSWeJA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