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埔心過閉斯中壢
無位好坐个後生人尖共下
歡喜謔天東南亞母語交流
區間車一路國際化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一個細阿哥坐地泥
孤悽細細聲唱自家个歌
成時看出正打開
一下那又關項起來个門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三個細阿妹
頭那毛挏緊花色个布巾
笑緊講厥等个家鄉話
用青春來換
轉去起屋个風光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埔心過閉斯中壢
無位好坐个後生人尖共下
歡喜謔天東南亞母語交流
區間車一路國際化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一個細阿哥坐地泥
孤悽細細聲唱自家个歌
成時看出正打開
一下那又關項起來个門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三個細阿妹
頭那毛挏緊花色个布巾
笑緊講厥等个家鄉話
用青春來換
轉去起屋个風光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台北車頭歸陣歸陣
尞日係語言放送日
分中人騙个阿國講無幾久愛轉了
對印尼嫁來个阿梅妹
分人離閉自家做工蓄細人
厥等來來去去
像人網肚个魚陣
也總相信幸福有一日會來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作者簡介
臺中東勢人。1998年與多位國內女性詩人合創「女鯨詩社」。2002年客語詩由「寮下人劇團」,發表演出《在地的花蕾》。2003年作品〈影子〉於「光環舞集」以跨領域形式演出。2005年作品編入文建會贊助之《國民文學選》。2008年作品〈靜下來的此刻〉由「歡喜扮戲團」影像演出。2009年協助巨匠電腦製作全球華人客家數位現代詩教材。2010年策展「詩人之眼——五行超連結」於臺大詩歌節發表。2016年「歡喜扮戲團」客家女聲巡迴演出詩作數首。2017年〈我們站在這裡〉翻譯成多種語言,由「歡喜扮戲團」彭雅玲導演,參加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的「瑪大蓮娜藝術節」,被指定為開幕和閉幕朗誦。同年客語詩作〈鏡花水月〉由林少英作曲,宜蘭頭城詩/樂人文季詩歌朗誦。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曾獲邀在太平洋詩歌節,臺東詩歌節,淡水國際詩歌節和臺北詩歌節……等講座和朗誦演出。出版詩集《越軌》、《紅色漩渦》、《天光日》、《留聲》、《那界》,編選客語詩集《落泥》、發行客語詩與樂專輯《望天公》。(資料修改自「台灣文學獎」網站)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朗誦者簡介
傅文詳,來自台中山城東勢的客家人,目前就讀銘傳大學。山城包括和平、東勢、新社 、石岡,山城的客家人講的是大埔腔。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小編井井賞析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1)客語中的大埔腔
張芳慈早年參與「笠詩社」時就多以人與土地為書寫內容,真正開始客語詩創作並出版客語詩集《天光日》,則要到九二一地震重創了家鄉東勢以後,東勢是大埔客家人相對集中的地區(另外尚有石岡和新社等)。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整體而言講大埔客家話的並不多,據資料統計,全國客家人口使用「四縣腔」者佔58.4%、「海陸腔」佔44.8%,而「大埔腔」只有4.1%[註一]。除了發音與腔調有別於其他,大埔腔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名詞後面沒有語尾「仔」,如四縣和海陸腔講「細阿哥仔、細阿妹仔」,但詩裡我們看到的則是「細阿哥、細阿妹」。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2)移動的東南亞
這首〈出路〉是2019年「臺灣文學獎」客語新詩創作獎得獎作品〈牆系列組詩〉中的其中一首。當作者在第一段寫道「中壢」、「東南亞」、「國際化」,常於桃園地區搭乘火車的讀者,或許腦中就已經浮現出車站周邊的異國料理、東南亞超市和多國語言並列的店招。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不同的族群、語言當前猶如一堵牆,然作者在車廂裡觀察,去理解、去想像這些操持陌生語言的「後生人(年輕人)」來到異地生活工作的心情。「細阿哥(小伙子)」坐在「地泥(地板)」似有心事地唱歌,「成時(有時候)」望向開啟一瞬旋即關起的車門;幾個配戴頭巾的穆斯林「細阿妹(女孩)」,正用「厥等(他們)」的語言開心聊天。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火車一路來到臺北,「尞日(假日)」大廳裡坐滿來此交流聚會的移工和新住民,「分中人(被仲介)」欺騙只得回去的阿國,或是從印尼家鄉遠嫁臺灣的阿梅妹。每種語言背後都是不斷移動的生命經驗,在全球化的經濟活動中尋找出路,換取「轉去起屋个風光」。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3)屬於臺灣的現代化經驗
回望臺灣現代化以來的種種關卡:彼時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餘波持續,80年代黨外運動加上政治解嚴,使臺灣終於朝向民主化、本土化的進程。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至今三十多年,才有現在的客家電視臺、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以及更多在各自領域努力的母語創作者。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島內意識抬頭之餘,島外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在臺灣企業不堪成本提高、號召勞力需求之際,也紛紛來到這個島嶼填補產業缺口。當政府隨後於1990年起正式引進外籍移工,這些工廠、建地或家庭裡的工作者,和通婚來臺的新住民,從此成為我們日常中熟悉的面孔。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三十多年的發展持續至今,張芳慈以其母語書寫觀照,屬於當代臺灣城市的議題。語言和族群差異不該是新舊住民之間的高牆,他們和我們一樣,努力工作「也總相信幸福有一日會來」。至此,我們或許能為詩題〈出路〉賦予第二種解讀,當他們來到臺灣尋找機會,已是城市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我們自己又如何在越趨多元的今日,在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摸索一條得以相互理解和包容的路徑。ㅤㅤㅤㅤ
[註一]資料來源:客委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研究報告》
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6&PageID=37585 ㅤㅤㅤㅤㅤㅤ
--ㅤㅤㅤㅤㅤ
ㅤㅤㅤㅤㅤㅤㅤ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的手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客語詩 #台灣 #張芳慈 #出路 #大埔腔 #移動 #火車 #都市裏的台灣
歡喜學印尼語 在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 Joyce Y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說2020是「遠距工作」元年,那麼2021可能是「亞洲時代」元年】
#2020關鍵字 #遠距 #社群 #出版
如果2020你只能給自己一個關鍵字,會是什麼呢?
對我來說,應該是:遠距。
#2020我的成績單和遠距息息相關
回顧我今年的成績單 ~
✅ 成為完全遠距工作者,從2020年2月到年底,都是在家工作
✅ 申請博士學位,即將專攻社群媒體方面的研究(從來沒想過,我的興趣不僅變成了專業,還從專業走向有學術價值的方向)
✅ 出版了我的第三本書 --《遠距力:28天成功踏入遠距工作圈的養成計畫》
✅ 拿到了第一個Life Coaching的證照
✅ 推出個人品牌的官網(www.joyceseestheworld.com )
✅ 推出了許多關於職涯發展的免費產品
✅ 幫助許多學員開啟自己的國際職涯
✅ 開始了自己的音頻節目,從2020年6月到年底,總共推出21集音頻節目
✅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簽下了我的第四本書的合約
雖然2020充滿挑戰,但是我還是盡力活出了最好的樣子!
也不只是我自己,因為疫情,全球各國都在轉型為遠距工作,有很多人更把2020比喻為「遠距工作」元年。
但是,2020對於全球旅遊業來說是個噩耗,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出行,N國邊境都還是封閉的狀態,所有的出差大部分都被遠距會議代替。
我真的很幸運,在今年二月出差去了一趟印度(回來後沒幾天,澳洲就封鎖邊境了),在年底耶誕節假期,和老公到了黃金海岸度假近3周(我們所在的坎培拉和昆士蘭都是防疫優等生,大致上一直保持零案例),坐上飛機的那一刹那,恍如隔世。
真的很感恩,在今年這麼嚴峻的大環境下,我還能安全地完成一次國際出差,還有一個假期享受昆士蘭的海灘和陽光。
今年疫情之下,我們家裡走了二位長輩,本來以為的下次再見,變成了永別,最讓人感到痛心和無力的,是連悼念都只能線上進行。我先生家裡也和一位超過90高齡的長輩道別,耶誕節過後不久,葬禮進行式,在不同州的家人們只能透過網上直播觀禮。我身邊的二位好友,都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相同的是,他們都來不及見到最後一面。
這場疫情,讓全世界許許多多生命消逝,也讓我們都提早面臨著生離死別。
2021年,我最大的願望是:疫苗有效而且大規模的輸送到世界各地,然後我們都可以踏上回家和親人相聚的旅程。
#2021亞洲時代元年 #世界秩序因疫情在重組
始料未及的疫情,各國防疫成效直接影響到各國經濟發展,我想大多數人都對於歐美所謂的已開發國家的疫情失控感到非常不解,就連最基本的戴口罩防疫,也能無限制的政治化,而反觀亞洲各國,許多國家都是防疫成效卓著,所以經濟復蘇的情況也好得多。
許多的經濟資料顯示,世界的經濟重心東移,亞洲會變成核心,英國正式脫歐後,「東盟即將超越歐盟」已經蓄勢待發。疫情衝擊下,中國是最早開始經濟復蘇的地區,從RCEP簽署後,與日本、韓國及東盟,延伸到澳洲和紐西蘭,強大的經濟聯盟正在成型,整個亞洲的經濟話語權正在攀升。
根據跨國諮詢公司麥克錫(McKinsey & Company)的資料統計,東盟的出口正在追趕歐盟,中國的經濟生產總值提前超越美國,印尼成為世界第八大經濟體,更有資料預測,除了印尼,越南也會在2030年成為世界規模前二十名的經濟體。把2021年喻為「亞洲時代」的元年不是言過其實。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利用“時機”和“運勢”,在職涯發展上凸顯我們的優勢,順勢而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課題,Joyce正在學習中,會持續和大家分享心得和見解,從2020的「遠距工作」,到2021的「亞洲時代」,轉變是唯一不變的…
「新的工作形態發展持續成長爆發,
面對變動和危機,我們只能勇往直前。
我想,改變可能不是歡喜的,是一種生存。
我想,勇敢可能不是天生的,是一種選擇。」
by Joyce from《遠距力:28天成功踏入遠距工作圈的養成計畫》
更多關於遠距工作、睡後收入、國際職涯…
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哦!
👉http://bit.ly/3hAx5Qr
*******
Joyce新書《遠距力:28天成功踏入遠距工作圈的養成計畫》
博客來:https://reurl.cc/e8RK6K
誠品:https://reurl.cc/8nExjR
金石堂:https://reurl.cc/pyleM8
momo:https://reurl.cc/d5N4L2
讀冊:https://reurl.cc/MdpKOm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e8RKyR
*******
IG: @joyceseesozandtheworld
#只要我們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鎖國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遠距工作
#Joyce聊在家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Joyce的遠距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另類youtuber
#WishtoWow
#知識型網紅
#複合型人才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soz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soz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
👉http://bit.ly/3hAx5Qr
歡喜學印尼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路 ◎張芳慈
埔心過閉斯中壢
無位好坐个後生人尖共下
歡喜謔天東南亞母語交流
區間車一路國際化
有一個細阿哥坐地泥
孤悽細細聲唱自家个歌
成時看出正打開
一下那又關項起來个門
有三個細阿妹
頭那毛挏緊花色个布巾
笑緊講厥等个家鄉話
用青春來換
轉去起屋个風光
台北車頭歸陣歸陣
尞日係語言放送日
分中人騙个阿國講無幾久愛轉了
對印尼嫁來个阿梅妹
分人離閉自家做工蓄細人
厥等來來去去
像人網肚个魚陣
也總相信幸福有一日會來
--
◎作者簡介
臺中東勢人。1998年與多位國內女性詩人合創「女鯨詩社」。2002年客語詩由「寮下人劇團」,發表演出《在地的花蕾》。2003年作品〈影子〉於「光環舞集」以跨領域形式演出。2005年作品編入文建會贊助之《國民文學選》。2008年作品〈靜下來的此刻〉由「歡喜扮戲團」影像演出。2009年協助巨匠電腦製作全球華人客家數位現代詩教材。2010年策展「詩人之眼——五行超連結」於臺大詩歌節發表。2016年「歡喜扮戲團」客家女聲巡迴演出詩作數首。2017年〈我們站在這裡〉翻譯成多種語言,由「歡喜扮戲團」彭雅玲導演,參加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的「瑪大蓮娜藝術節」,被指定為開幕和閉幕朗誦。同年客語詩作〈鏡花水月〉由林少英作曲,宜蘭頭城詩/樂人文季詩歌朗誦。
曾獲邀在太平洋詩歌節,臺東詩歌節,淡水國際詩歌節和臺北詩歌節……等講座和朗誦演出。出版詩集《越軌》、《紅色漩渦》、《天光日》、《留聲》、《那界》,編選客語詩集《落泥》、發行客語詩與樂專輯《望天公》。(資料修改自「台灣文學獎」網站)
--
◎朗誦者簡介
傅文詳,來自台中山城東勢的客家人,目前就讀銘傳大學。山城包括和平、東勢、新社 、石岡,山城的客家人講的是大埔腔。
--
◎小編井井賞析
(1)客語中的大埔腔
張芳慈早年參與「笠詩社」時就多以人與土地為書寫內容,真正開始客語詩創作並出版客語詩集《天光日》,則要到九二一地震重創了家鄉東勢以後,東勢是大埔客家人相對集中的地區(另外尚有石岡和新社等)。
整體而言講大埔客家話的並不多,據資料統計,全國客家人口使用「四縣腔」者佔58.4%、「海陸腔」佔44.8%,而「大埔腔」只有4.1%[註一]。除了發音與腔調有別於其他,大埔腔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名詞後面沒有語尾「仔」,如四縣和海陸腔講「細阿哥仔、細阿妹仔」,但詩裡我們看到的則是「細阿哥、細阿妹」。
(2)移動的東南亞
這首〈出路〉是2019年「臺灣文學獎」客語新詩創作獎得獎作品〈牆系列組詩〉中的其中一首。當作者在第一段寫道「中壢」、「東南亞」、「國際化」,常於桃園地區搭乘火車的讀者,或許腦中就已經浮現出車站周邊的異國料理、東南亞超市和多國語言並列的店招。
不同的族群、語言當前猶如一堵牆,然作者在車廂裡觀察,去理解、去想像這些操持陌生語言的「後生人(年輕人)」來到異地生活工作的心情。「細阿哥(小伙子)」坐在「地泥(地板)」似有心事地唱歌,「成時(有時候)」望向開啟一瞬旋即關起的車門;幾個配戴頭巾的穆斯林「細阿妹(女孩)」,正用「厥等(他們)」的語言開心聊天。
火車一路來到臺北,「尞日(假日)」大廳裡坐滿來此交流聚會的移工和新住民,「分中人(被仲介)」欺騙只得回去的阿國,或是從印尼家鄉遠嫁臺灣的阿梅妹。每種語言背後都是不斷移動的生命經驗,在全球化的經濟活動中尋找出路,換取「轉去起屋个風光」。
(3)屬於臺灣的現代化經驗
回望臺灣現代化以來的種種關卡:彼時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餘波持續,80年代黨外運動加上政治解嚴,使臺灣終於朝向民主化、本土化的進程。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至今三十多年,才有現在的客家電視臺、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以及更多在各自領域努力的母語創作者。
島內意識抬頭之餘,島外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在臺灣企業不堪成本提高、號召勞力需求之際,也紛紛來到這個島嶼填補產業缺口。當政府隨後於1990年起正式引進外籍移工,這些工廠、建地或家庭裡的工作者,和通婚來臺的新住民,從此成為我們日常中熟悉的面孔。
三十多年的發展持續至今,張芳慈以其母語書寫觀照,屬於當代臺灣城市的議題。語言和族群差異不該是新舊住民之間的高牆,他們和我們一樣,努力工作「也總相信幸福有一日會來」。至此,我們或許能為詩題〈出路〉賦予第二種解讀,當他們來到臺灣尋找機會,已是城市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我們自己又如何在越趨多元的今日,在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摸索一條得以相互理解和包容的路徑。
[註一]資料來源:客委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研究報告》
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6&PageID=37585
--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的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客語詩 #台灣 #張芳慈 #出路 #大埔腔 #移動 #火車 #都市裏的台灣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20200617.html
歡喜學印尼語 在 彭樹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前在編副刊的時候,工作項目很多,包括看稿、改稿、邀稿、下標、組版、看版、校版、清版、降版與企畫專題,其中我最喜歡的部份就是看稿了,即使每天要看一百多篇的來稿也是樂此不疲,我總形容那像是在沙灘上散步,撿起一個又一個的貝殼,有時只是貝殼,有時會在貝殼裡發現珍珠,而每發現一顆珍珠,總是令我歡喜不已,對我來說那是編輯工作最令人懷念的部份。離開報社之後,只有在看文學獎的稿件時才能重溫舊夢了。
近日所評的新北市新住民第一屆文學獎,就讓我回到了沙灘上撿貝殼,然後發現珍珠的美好時光。
來稿者包括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甚至南美洲地區的人們,他們以母語寫下對故鄉的思念,對台灣的情感,各自離鄉背井的原因,以及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心情與故事。雖然是透過翻譯,但其中有好多篇都像發光的珍珠,讓我得以穿透文字,直接讀到作者的內在。
過去我看過許多關於新住民的報導,這還是第一次大量且廣泛地讀到新住民親手寫下的文章。也因此讓我發現,原來新住民在台灣各個角落是如此深刻的存在,他們不僅是外籍移工,是醫院裡的看護,是跨文化的母親與妻子,也可能是來這裡讀書的學生,或是在台灣工作的白領階級,他們各有各的喜怒哀樂與生命情境,也各有各的不安、憧憬與期待。閱讀他們的稿件,直接感受他們真實的處境與心情,我的心中因此翻湧著前所未有的感動。
這次的評審經驗對我而言十分珍貴,因為它讓我更了解新住民與台灣的關聯,以及他們為這裡所付出的心力與貢獻。也透過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稿件,讓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再一次審視了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
#彭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