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歐洲音樂會穿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歐洲音樂會穿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歐洲音樂會穿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歐洲音樂會穿著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728紐約時報 *【隨著感染率的上升,C.D.C.敦促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再次戴上口罩】 衛生官員說,在病例數量不斷增加的社區,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應該在公共區域重新戴上口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health/covid-cdc-masks-v...

歐洲音樂會穿著 在 BiG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3:19:22

#奧地利 #維也納 柚子的歐洲聖誕假期從維也納開始 剛開始踏出車站,被眼前的老舊驚到 跟想像中音樂藝術之都很不一樣 但走到觀光區域,馬上景色大變 瞬間一切都變得華麗而富麗 - 最喜歡的就是去金色大廳聽音樂會 一個月前買票的時候最便宜只剩20€ 但很幸運的聽到了聖誕音樂會的曲目👂 第二喜歡的就是ㄧ早...

歐洲音樂會穿著 在 咩小妤 | Miemiefish ?手寫|正能量|咩式婚禮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5:37:26

- It’s my UK graduation ceremony 🎓 這篇要小小分享一下🇬🇧英國的畢業典禮:D .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 在網路上看到這句話很喜歡! 從小就不是一個討厭唸書的小孩 雖然是笨了點功課也不是很好 然後理科方面再怎麼努力都有障礙 但總覺...

  • 歐洲音樂會穿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11:30:06
    有 1,295 人按讚

    0728紐約時報

    *【隨著感染率的上升,C.D.C.敦促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再次戴上口罩】
    衛生官員說,在病例數量不斷增加的社區,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應該在公共區域重新戴上口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health/covid-cdc-masks-vaccines-delta-variant.html

    *【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強制聯邦工作人員接種疫苗或接受檢測】
    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要求所有聯邦雇員接種冠狀病毒疫苗,或者被迫接受定期檢測、社交距離、口罩要求以及對大多數旅行的限制,官員們星期二說,拜登總統的做法發生了巨大變化,反映出政府對這種傳染性很強的三角洲變種的蔓延越來越擔憂。拜登週二說,正在考慮為所有聯邦工作人員提供疫苗,但沒有提供細節。政府官員說,正在討論的這一想法與紐約市宣佈的一項計畫類似,該計畫要求紐約市30萬名拒絕接種疫苗的雇員中的任何一人每週接受一次檢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us/politics/vaccine-mandate-federal-workers.html

    *【Covid-19 更新】
    #在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敦促接種過疫苗的美國人,在病毒威脅下,恢復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的規定之後,民代、工會和州衛生官員的反應不一,有支持也有沮喪。
    #拜登總統和政府高級官員免戴口罩的兩個多月後,白宮再次規定要戴上口罩。
    #加州新的疫苗規定面臨著支持和阻力的雙重挑戰。面對激增的感染,加州本周成為第一個強制要求接種疫苗或對州僱員和醫護人員進行定期檢測的州。因其感染率急劇上升,主要是因為未接種疫苗的人,正在傳播具有高度傳染性的 Delta 變體。
    #根據西班牙衛生部公佈的數據,經過緩慢啟動後,西班牙的疫苗接種計劃已加速到接近歐洲前列,其疫苗接種率略高於 55%。但西班牙也正在經歷非洲大陸新 Covid-19 病例激增最嚴重的情況之一,迫使其幾個地區重新實施夜間宵禁和其他限制措施。該國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 25,000 例新病例,比 6 月下旬增加了 6 倍。
    #美國房東控訴稱,CDC禁止驅逐租客的規定,讓他們損失了270億美元,但現有救助計劃並未涵蓋。
    #紐約中央公園為接種疫苗的人舉辦的音樂會將邀請來自音樂界各地的明星參加。
    #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宣佈,紐約市超過 300,000 名市政工作人員,必須接種冠狀病毒疫苗,或同意每週進行檢測,這對紐約市的許多市政工會來說,是一個令他們反彈的意外規定。
    #華盛頓郵報將要求員工接種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27/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美國國防部長出訪東南亞,釋放信號對抗中國影響力】
    通過重申華盛頓對該地區的關注,奧斯汀此行意在表明,儘管中國一直在積極向東南亞國家示好,美國仍對該地區有所投入。這是拜登1月就任總統以來首次有高級別內閣成員訪問東南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world/asia/austin-us-southeast-asia-diplomacy.html

    *【斷聯近14月後,朝鮮與韓國重開軍事等外交熱線】
    在朝鮮經濟危機不斷加深之際,該國表示,希望“儘早”改善關係。恢復熱線也標誌著朝韓關係的解凍。在金正恩與川普的外交破裂後,朝韓關係一度降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world/asia/north-korea-south-reopen-hotlines.html

    *【香港國安法首案:騎車撞警男子“煽動分裂”罪成】
    法院裁定抗議者唐英傑犯有恐怖活動和煽動分裂罪,這是國安法生效以來首次與之相關的審判。此案也標誌著香港傳統上的獨立司法體系將嚴格執行針對異議的新限制。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27/hong-kong-trial-security-law/

    *【Simone Biles因精神狀況出問題退賽】
    美國體操名將Simone Biles昨日進行女團決賽時中途退賽,美國體操隊最終負於俄羅斯奧會代表隊,僅獲銀牌。Simone Biles在出戰首個項目跳馬時出現失誤,隨後退出比賽。她在賽後表示,自己因心理健康原因退賽。尚不清楚她是否仍會參加奧運會其他單項的比賽。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27/sports/gymnastics-olympics-results

    *【中國奧運選手遭遇民族主義攻擊引爭議】
    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之際,奧運首金得主楊倩等多名運動員,因社群媒體發言或現場穿著等問題遭遇攻擊。中國官員敦促將奧運與政治分開,但其自身做法有時卻恰恰相反。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27/chinese-nationalists-are-targeting-their-own-athletes-on-social-media/

    *【微信無預警停止新用戶註冊疑遭監管】
    騰訊暫停新用戶註冊微信,引發資本對監管壓力擔憂儘管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在聲明中表示,此舉是安全技術升級的一部分,“以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暫停註冊的時機仍令投資者感到擔憂,騰訊股價週二暴跌9%。當前中國正在加強對科技行業的管控,上週六,騰訊音樂遭到反壟斷罰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business/Tencent-WeChat-China.html

    *【中國疑再建導彈發射井:核武擴張還是談判策略?】
    分析人員最近幾周已發現兩處發射場,這被認為是中國核武庫的重大擴張。中國是否正放棄“最低核威懾“戰略並加入核軍備競賽?還是意在為未來的軍控談判準備更多籌碼?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27/china-nuclear-weapons/

    *【海外維吾爾活動人士稱其親屬在新疆遭當局報復】
    自去年從日本回國後,年僅30歲的米日阿依•艾爾肯因“嚴重貧血造成的器官衰竭”在喀什死亡。家人和朋友說,因其叔叔在海外為穆斯林維權,她被中國政府列為目標。另一名活動人士的姐姐也被被政府以恐怖主義罪名判處20年監禁。隨著中國加大對新疆的鎮壓力度,越來越多的海外維吾爾人開始發聲,提供證據並促使外國採取制裁措施。現在,中國當局正在通過打擊他們的國內親屬進行反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world/asia/xinjiang-china-crackdown.html

    *【“川普派他們來的”:四名員警就國會暴亂出庭作證】
    在國會暴亂調查委員會舉行的首個聽證會上,他們講述了自己遭到攻擊的經歷。一名員警在懇求說“我有孩子”後,仍被打到失去意識。這些描述讓外界更加直觀地瞭解到1月6日發生了什麼。當天,川普支持者在其選舉舞弊說的敦促下,沖入國會大廈,擾亂選舉團投票進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反對這場調查,集體缺席聽證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us/jan-6-inquiry.html

    *【亞特蘭大水療店槍擊案嫌疑人認罪】
    22歲的Robert Aaron Long承認在Cherokee郊區犯下四項謀殺罪,他將被判處四個無期徒刑,不得假釋,另加35年監禁。他在附近的富爾頓縣還面臨其他四項謀殺指控,當地檢察官正在尋求判他死刑。在Robert Aaron Long殺害的八名受害者中,有六名是亞裔女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us/spa-shooting-robert-long-charges.html

    *【德國工業爆炸,有毒氣帶來隱憂】
    德國一家廢物處理廠爆炸,造成至少一人死亡、16人受傷、四人失蹤。火災發生在勒沃庫森一個工業垃圾處理廠,爆炸原因仍不清楚。聯邦政府迅速將這一情況宣佈為“極端威脅”,並警告當地居民避開該地區,待在室內,關閉門窗等。當局表示,正在評估從爆炸工廠湧出的煙霧的毒性,分析仍需數天時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7/world/europe/industrial-explosion-germany.html

  • 歐洲音樂會穿著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0 12:05:28
    有 161 人按讚


    心愛的唱片,完整的記錄。

    Keith Jarrett在ECM唱片發行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就是鋼琴獨奏專輯《Facing You》。而當時正萌芽發展的新世紀音樂,那群音樂人聽到Keith Jarrett的一系列鋼琴獨奏專輯和獨奏會音樂,特別是科隆音樂會,便起而效尤模仿而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新世紀音樂的樣貌。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新世紀音樂中聽到Keith Jarrett獨奏的片段或碎屑,國外有一本專書《Keith Jarrett's The Köln Concert》,便是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及討論。總之,又是一個爵士樂影響啟發後來的音樂類型發展的例子。

    然而,這場名留青史的爵士鋼琴獨奏會,是由一位十七歲的女孩維拉・布蘭德絲(Vera Brandes)所策劃主辦!而Keith Jarrett當天並沒有彈到原本預定的Bösendorfer 290 Imperial旗艦平台鋼琴,而這些並沒有被ECM唱片記載在專輯中。一直到了幾年前在BBC製作的「For One Night Only」廣播節目中,才將這段幕後故事讓世人知道,這是科隆音樂會最重要的一段歷史檔案。

    廣播中訪問了當年籌辦「The Köln Concert」的Vera Brandes女士,她現在是奧地利薩爾茲堡Paracelsus Private醫學院的音樂醫療研究系主任,不過1975年時,她只是一個十七高中生,熱愛爵士樂的女孩。那時她因為瘋狂熱愛爵士樂,在爵士音樂節中認識了不少樂手。一次在柏林一間酒吧中,Vera遇見了當時在歐洲頗有名氣的吉他手Ralph Towner(當時因為他在爵士薩克斯風大師韋恩・蕭特Wayne Shorter等音樂家所成立的融合爵士團氣象報告(Weather Report)的「I Sing The Body Electric」專輯中客串演出,而被歐洲樂迷注意) ,相談甚歡之際,藉酒壯膽的Vera竟然誇口要在科隆籌辦Towner的音樂會。沒想到,這個女孩並不只是酒後亂說話,這場演奏會不但真的辦成了,而且還頗受好評。這次成功讓Vera有了強大的信心繼續辦下去,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她雖然缺乏經驗,但是憑著無比的表現的像是在這行做了多年的老手,當時她所策劃的New Jazz系列音樂會,在當地成功吸引到一批爵士樂迷的支持。

    之後有一天Vera得知Keith即將到歐洲演出,這是他24場獨奏會的巡迴演出,其中11場是歐洲巡迴演出,該巡迴獨奏會於1974年10月16日在華盛頓特區起跑。機會千載難逢,Vera當然不會放過,當下就決定一定要把他請到科隆,而且一定要找到最棒的場地辦演奏會。

    鏡頭回到Vera這邊,要租借到理想的演奏會場地是一個大難題,科隆歌劇院是Vera的首選,但是這裡從未舉辦過爵士鋼琴獨奏會,而且還要把場地交給一位女孩辦音樂會。幾經交涉之後,Vera說服科隆歌劇院,同意把正規歌劇演出後的空檔,星期五半夜十一點讓她舉辦音樂會。不過,借到場地也不表示就沒問題了,排到冷門時段演出,要讓大家進科隆歌劇院聽音樂會是個不容易的任務。所幸Keith Jarrett那時在歐洲有相當的知名度,許多樂迷也好奇科隆歌劇院第一次舉辦爵士鋼琴獨奏會會是什麼情況,所以最後門票完售,當時買票的觀眾與平常聽歌劇的樂迷不太一樣,大多是年輕人。

    Vera要敲定Keith的檔期是另一大難題,因為Keith這趟歐洲巡迴演奏的條件是安排間隔一天時間演出,好讓中間有休息時間,但是Vera好不容易借到的科隆歌劇院,卻只有一個星期五晚上的空檔,這前一天之前Keith還在瑞士演出,要叫他隔天就殺到科隆登台演出,實在非常困難。Vera不願就此放棄,於是跟Keith經紀人商量,說她這邊願意負擔交通費用,買機票讓Keith飛來,最後終於敲定演出,Keith並要求演奏要使用Bösendorfer Model 290 Imperial。但是令人意外的是,Keith竟然把機票賣了,在結束瑞士的演出後,自己租了一輛雷諾4小轎車連夜從瑞士開到了科隆,而且車上還載當時才32歲的ECM唱片老闆曼佛瑞德・艾希(Manfred Eicher)。那天下午他們已經到科隆,舟車勞頓的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在到劇院確認場館和鋼琴狀況,再回hotel 睡ㄧ覺,然後吃過晚餐之後進行音樂會。

    Vera在下午來到演奏廳,沒想到前一場排定的歌劇演出竟然取消,Vera在諾大的舞台昏暗的燈光下看到一架平台鋼琴,認為這就是歌劇院館方跟她掛保證會準備好的貝森朵夫290 Imperial平台鋼琴。稍後Keith來到歌劇院,立刻清楚地認出舞台上的鋼琴不是他要求的鋼琴,Keith與Manfred上台試彈了幾個音之後,不發一語的繞著鋼琴看了好幾回,接著默默走過來告訴Vera,如果不換鋼琴,今晚不可能演出。對原本以為一切就緒的Vera來說是晴天霹靂!這時她才發現,舞台上那架鋼琴非但不是Keith指明要的貝森朵夫,而且狀況慘不忍睹,高音尖銳刺耳,因為其中的所有毛氈都嚴重磨損,踏板卡住,白鍵走音,黑鍵聽起來拖拖拉拉,中央幾個黑鍵甚至發不出聲,也彈不出夠大的音量來讓像科隆歌劇院這麼大空間裡的觀眾都聽到。原來,因為前一場歌劇演出取消,歌劇院館方人員提早下班歡渡週末,隨後來到的負責鋼琴搬運的工作人員找不到人詢問,只好隨便搬了架練習用的貝森朵夫小平台鋼琴放上舞台。

    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的Vera,只好趕緊聯絡所有可能的管道,試圖借調Keith要求的鋼琴。當她好不容易借到了科隆「唯二」的貝森朵夫290 Imperial,但是專門奔運鋼琴的公司已經下班,正準備招集朋友跑去把這架鋼琴穿越整個科隆市徒手推到科隆歌劇院時,已經來到舞台上準備工作的鋼琴調音師告訴Vera,千萬不可在正在下雨的科隆市冒雨把那架鋼琴推來,因為鋼琴一旦淋雨,絕對整個報銷,音樂會同樣辦不成。接下來,這位調音師拿出材料和工具開始修琴。

    鋼琴令人無法接受,似乎音樂會開不成了。Keith於是離開歌劇院回到車上,準備回到hotel,因為他急需得到休息。Vera跟著他來到車旁,她站在雨中,透過他敞開的車窗不斷跟他交涉,懇求他演出。Keith望著這個陷入困境的女孩在雨中的身影,對她感到同情並被她的熱誠打動。沉默片刻後,他說"Never forget ... only for you."。花了好幾個小時,調音師竟然真的把舞台上那架破爛鋼琴修到可以演奏的狀態,但是最高音和最低音的狀態仍不甚理想,原本以為音樂會辦不成的Vera,此時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回到hotel 後Keith無法得到良好的睡眠,整個巡演都穿著支架來減緩背部慢性疼痛的他,在經過長途車程的疲勞後,並無法好好入睡而得到充分的休息。晚餐時間來到預定的義大利餐廳,餐廳悶熱,而因為服務生的疏忽,Keith的餐點上菜延遲了,只好在不舒適的用餐環境匆匆吃過晚餐。

    音樂會即將開場,試彈之後確認鋼琴就緒的Manfred Eicher,叫Vera趕緊把Keith接來。而台下的觀眾在結束一個禮拜工作後的週末夜,用餐完後穿著休閒帶著輕鬆的心情來到歌劇院。因為事前種種差錯而有些不耐,又因為巡迴演出背痛與長途駕駛而身心俱疲的Keith,無法好好休息與用餐的狀態下,在此時竟然沒有發脾氣,反而平靜的步上舞台,在那架鋼琴前坐下,醞釀了一下,手指落在琴鍵上,開頭的四個音是歌劇院提醒觀眾中場休息時間結束的音樂,片刻的幽默中,預示著一場音樂會即將開始,觀眾一陣莞爾,接著就像著了魔一樣被琴音吸過去。Vera屏住呼吸:正如她後來記得的那樣,「當他演奏第一張音符的那一刻,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神奇的時刻。這裡正在發生著驚人的事情。」魔法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觀眾沒有發出一點噪音,好像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他們似乎完全被Keith Jarrett即興演奏施法定住了。布蘭德斯無法待在一個地方,在整個歌劇院觀眾席裡漫遊。她說「我想從各個角度來看它。我在每一個角度,都感受到同樣的魔力。」

    Vera從未忘記Keith Jarrett對他說的那句話。當BBC將許多參加音樂會的觀眾帶回科隆重聚時,她說:「這依然讓我熱淚盈眶。」當晚的觀眾有一位受訪者就表示,聽完那場演奏會之後兩、三年,他都不敢把這場錄音的唱片拿出來聽,因為那晚聽到的音樂,對他來說實在太震撼,已經在他的心靈中擁有一個神聖的位子,怕會破壞了停留在那個時刻的美好。

    AMG、企鵝爵士評鑑等等媒體幾乎都給了滿分,許多樂評給予高度好評,讓這張專輯一下就紅了起來。但是最幸運的,是當晚親炙現場的觀眾。

  • 歐洲音樂會穿著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5 07:16:03
    有 2,837 人按讚


    不取悅旁人也不討好世界,擁有安寧明亮的目光,也要有抵禦人生無常的金剛心,這種「接地氣」的美,就叫做「可愛」!

    ▌關於人生
    ˙今天一定要過好,因為明天會更老。
    ˙真正讓人遺憾的,其實不是遊樂園的門關上了,而是它向你敞開時,你沒有痛痛快快地享用它。

    ▌金錢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發財。
    ˙對一個人最好的愛,就是你有陪伴他或者帶她去看世界的能力。

    ▌愛情
    ˙讓你熬夜想念的人,都是渾蛋。
    ˙人生有三大錯覺:手機振動、有人敲門和他很愛你。
    ˙「我養你」這種話,除非是老爸說的,否則聽聽就算了。

    ▌婚姻
    ˙能被愛被呵護是非常幸運的,但你要明白,愛情是相互扶持,不是扶貧。
    ˙婚姻是愛情的佳釀,不是物質的枷鎖,男人固然要有擔當,女人也不能逃避成長。
    ˙希望你有伸手向上的資本,也有伸手向下賺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會在擁有幸福生活的候心安理得。

    ▌愛美
    ˙把一件五百元的衣服得有品味,那是你的本事;把一件白T恤穿得驚豔,更是美麗女人的本事。

    ▌成長
    ˙當你做到又瘦又好看,錢包裡裝著自己賺來的錢,克服從前不能克服的東西,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地美好起來。

    ▌視野
    ˙你的生活應該是精選之後的樣子,別急著把太多人和事請進生命裡,要學會專注、挑選,甚至學會捨棄和拒絕,並為此負責。

    取自《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

    各位可愛的姊妹們,早安安💕~

    關於外表這件事,我常常擺盪在徹底崩壞,跟亮麗動人(咦?)之間。所以我很清楚,一個人看起來像流浪漢的時候,不會被很好地對待,連路人都會閃遠一點,警衛也會驅趕。

    雖然我自認為是靠內涵取勝的人,不過,最近有朋友告訴我,其實我靠的是「臉」。這該怎麼辦呢?我該相信哪個信念呢?真是苦惱啊😫😫😫~

    雖然我很困惑,但我勉強接受,朋友給我的正面肯定,說明外表是很重要的(有需要繞個彎來稱讚自己嗎?😏😏😏)。

    上普通心理學的時候,教授就有說,外表比較好看的人,會得到比較多機會。就神經學研究來說,所謂外表好看,其實是大腦健康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簡單來說,我們不是只是因為好看這個看似膚淺的理由,讓好看的人得到機會,而是為了人類整體種族的繁衍,這是有深切含意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各位版面上的姊姊妹妹們,就是今天,讓我們奮起吧。讓我們展現我們的魅力,如同走在伸展台,向這個世界宣告,如果沒有可愛的女性,整個地球就會少一半人口(這不是廢話嗎?)。這個道理,就像是60秒過了,就會是一分鐘,那樣的不可質疑(這更廢!)。祝願您,敲敲口愛,啾咪💋💋💋!

    ps. 看來我長久以來像是心靈大師的那股莊嚴超然,就要毀在這篇文章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pps. 從今往後,請叫我「心理甜心」!
    (突然有種身體不適的感覺🤮🤮🤮)

    ppps. 看到姊妹們的熱烈回應,我看我離「可愛教主」不遠了~💘💘💘

    **************************

    沒有審美觀,比沒知識更可怕

    【文/ 伊姐 】

    朋友葉子最近和家人,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又鬧翻了。這一次不是因為吃喝拉撒,而是為了穿衣打扮。

    每個季節到來之前,她都會幫兒子買衣服。曾經是時尚雜誌編輯的她,自有對衣著打扮一整套的邏輯思考和審美標準。
    然而這標準放到孩子身上,卻招來家人的質疑和不滿: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啊?小孩長得快,買那麼多衣服,頂多穿一季就不能再穿了,不是浪費嗎?

    她兒子不到兩歲,就知道自己選衣服了,每次出門前,都打開衣櫃琢磨著今天要穿什麼。
    她選好的衣服偶爾也會被兒子拒絕,自己去找另一件拿來穿。這時家人又說: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挑三揀四地炫耀,長大以後,能把心思放在課業上嗎?」

    她終於忍不住,一字一句地說:「孩子是小,但是有一種東西叫審美。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如同其他生活習慣一樣,需要從小教育培養、耳濡目染的。我並沒有鋪張浪費,都是按照家裡情況,適度消費給孩子買衣服的,我花錢買的不只是衣服,而是孩子一輩子的審美!」
    別說省吃儉用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很多父母,現在也一直受「孩子穿百家衣」的觀念影響,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也無所謂,更別說什麼風格和顏色上的搭配。
    然而,實際上很有所謂。
    美是一種浸染,是自我表達,更是一種選擇。
    大部分的父母,會捨得花錢供孩子吃喝,注意力放在身高體重的數字上,覺得這才能表現出,在養育孩子過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卻忽略了很多看不見的成長指標,比如審美。
    孩子小時候可能察覺不到,但是長大成人後,審美的烙印,會在他的言談舉止、行為處事上一目了然。

    審美也是一種教育,而且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它需要來自父母的影響薰陶,需要父母創造環境和機會,讓孩子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審美可能只是衣服的選擇,顏色的判別,但是假以時日,這種審美就會涉及生活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上。

    有多少女生,在小時候愛美的年紀被大人誇張喝止,把關注衣著打扮當作浪費時間,把關注時尚訊息當作無心學習,把愛美當作一件難以啟齒的羞恥事。然後長大之後,因為不懂化妝,不在意打扮,尋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衣著風格。
    在未來審美導向的世界,在一個大家越發意識到「外在即內涵」的世界,不懂得美的風險巨大:在情場上敗下陣,在職場上遭遇滑鐵盧。

    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提及當年留學歐洲,第一次去羅浮宮看到的一幕,讓他受到極大震撼。
    那是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他到巴黎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探訪這座藝術聖殿。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和他一起進去參觀,孩子們由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引導去參觀一間建築模型展廳。

    在裡頭,他聽到老師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告訴我,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德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當時徐慶平非常驚訝。他深切感受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是一個有缺陷的人。

    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會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兒子去攝影藝術館參觀時,迎面跑來一個小男孩,他牽住媽媽的手,眼睛閃著亮光,興奮地說:「媽媽,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簡直太美太棒了,原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神奇的景觀和現象,等我長大後,也要去全世界瞧一瞧!」
    在我看來,沒有審美觀,簡直比沒有知識更可怕。
    沒有審美觀的人,未來會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才華和金錢都無法彌補的缺陷。

    譬如你會發現,有的人的確不缺錢,卻沒有把自己的生活品質,過成和自己的財富相稱的能力,甚至還一團糟。像有人買得起世界一流品牌服飾,卻穿不出品牌與眾不同的設計感,相反的,只會把各種logo掛在身上,僅見堆砌而沒有自己的態度和主張。
    很多所謂的社會菁英人士,在什麼都不缺的時候,唯獨因為缺少審美,而無法應用各種形式,充分準確地表達自我。
    楊瀾曾說過,自己二十五歲時,在英國的一段經歷。

    她面試失敗後,披頭散髮地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去了咖啡廳。咖啡廳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樣高貴和端莊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但寫了一張紙條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後方拐彎。
    當楊瀾再回到座位時,那位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餐桌上的紙條,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以貌取人」有時候的確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長相是天生的,但是形象是後天經營的。你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是無形的自我介紹,都在清楚地告訴別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自重。

    沒有審美是人一生的毒藥,且無藥可救,比沒有知識還要可怕。當我們被尊重、被美浸染,才能漸漸懂得對自己的重視,對這世間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追求。
    一生如此漫長,我們更要美美地度過。

    .

    以上文字取自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024

    .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