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歐文購物中心工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歐文購物中心工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歐文購物中心工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歐文購物中心工作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情感上的失敗與挫折,都是靈魂上的成功與進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在一段不甚滿意的關係中,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成分,也都試著讓自己自由,卻無法解脫歸於徒勞,是為什麼呢?這種深陷於深淵不出走,卻又極力把痛苦加在自己身上,其背後的心理動力是什麼呢?我在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對於死亡與精神病理學中提到的幾則故...

  • 歐文購物中心工作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2 08:02:08
    有 53 人按讚

    情感上的失敗與挫折,都是靈魂上的成功與進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在一段不甚滿意的關係中,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成分,也都試著讓自己自由,卻無法解脫歸於徒勞,是為什麼呢?這種深陷於深淵不出走,卻又極力把痛苦加在自己身上,其背後的心理動力是什麼呢?我在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對於死亡與精神病理學中提到的幾則故事當中找到了原因,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故事是48歲的波妮,她有嚴重的循環系統疾病(伯格氏病),結婚20年膝下沒有兒女,和丈夫分居10年。她先生熱愛戶外生活,是個感覺遲鈍、自我中心、獨斷獨行的人。因為波妮健康不佳無法一起出外打獵釣魚,最後棄她而去。在分居的10年中,他完全不提供波妮生活開銷,與好幾位女性發生婚外情(並且把事情告訴她),每周到她住處一兩次,為的是使用洗衣機,看看有沒有商務電話的留言,每年和他做愛一兩次。

    波妮出於強烈的道德標準,拒絕在尚有婚姻關係的情形下,與別的男性約會。她一直執著於丈夫,有時一看到他就生氣,有時卻仍迷戀他。生病、寂寞、和丈夫每週一次洗衣機之訪的折磨,使她的生活越來越消沉,可是他不願意離婚,不切斷他的電話,也不終止他的洗衣特權。

    結婚21年的波妮,丈夫凡事都為她做決定,他是個萬事通先生,對她非常照顧,所以在他分居之後才了解「被照顧」會限制他的成長和自信,可是知道有一個人總是在保護和救援她的感覺實在很舒服。波妮罹患癌症的疾病,即使在分居10年之後,仍然固執地相信先生在外面照顧她。當治療師催促她回顧先生不在場時的生活,她就會非常焦慮。如果他發生緊急事件怎麼辦?他可以打電話給誰?沒有他的生活實在寂寞難以忍受。

    顯然他是她不用面對嚴酷現實的象徵,其實並沒有人在外面,而緊急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並沒有象徵性或真實的人可以幫她解決問題。

    第二個故事是與男性有一長串令人不滿意的關係的戴洛拉,她在35歲時嫁給一個心裡不成熟常常強迫對方的人。她結婚之前曾因慢性焦慮和十二指腸潰瘍接受心理治療,婚後丈夫一絲不苟的控制,很快就使她發現以前的焦慮實在算不了什麼。

    他訂下戴洛拉週末的工作時間表,早上9:00到10:15整理花園,10:30到中午到雜貨店購物等。還要她把消費金額詳細列表,監聽她每一通電話,指責她花時間和別人在一起。沒多久戴洛拉就充滿焦慮和壓抑的憤怒,可是一想到分居或離婚就感到非常害怕。

    戴洛拉就像波妮一樣害怕孤獨,雖然丈夫極度限制她,她卻寧可選擇婚姻的牢籠,而不願去自由的大街。她說自己就像被拋棄的人,好像沒有適當對象的女人,四處尋找偶然邂逅的單身男子。治療時只要請他想到分居,就足以引發嚴重而焦慮的過度換氣。

    第三個故事是31歲的瑪莎極度渴望結婚,建立一個家庭。她交往多年的男友屬於一個神秘的教派,這個教派教導他越少做出承諾就越能得到更大的自由,以至於他是很喜歡瑪莎卻不願與她同居或做出長期的承諾。他警覺到她的需求,她抓得越緊,他就越不願意承諾。

    瑪莎一心想和他在一起,因為他不願承諾而非常痛苦,然而她對他如此著迷,無法自由離開,每次她與他分手就覺得痛苦難耐,最後還是沮喪恐慌中打電話給他。他在分手期間非常冷靜,他雖然喜歡她,但沒有她也過得很好。瑪莎對他過於全神貫注,並沒有積極尋找其他關係,她人生的主要計劃,就是設法取得他的承諾,即使依照經驗和常理判斷這個承諾不太可能發生。

    瑪莎讓自己的生活受未來掌控,當治療師請她想像放棄這位不願承諾的男友會是什麼情形時,她的反應是:「63歲仍獨自吃飯。」請她解釋承諾是什麼意思,她說:「它可以保障我永遠不會獨自生活或孤獨死去,」

    瑪莎一直活在將來可能孤獨的恐懼中,他就像許多精神官能症病人一樣,並沒有真正活在現在,而是在未來中尋找過去(與母親的舒適連結)。瑪莎的恐懼和需要是如此巨大,使她無法和男人建立令她滿足的關係。她太害怕寂寞,不敢放棄目前並不滿意的關係,而她的需求是如此狂亂,以至於不敢離開預期中的伴侶。

    以上述三個故事中的女性來說,連結的力量都不是關係本身,而是恐懼孤獨。在孤獨中最害怕的,就是缺乏神奇有力的他人圍繞著我們,觀察並預料我們的需求,並為其提供對抗死亡命運的盾牌。所以可以很明顯的理解,死亡焦慮能夠呈現在生活中的範圍是很廣大的。

    以為的感情問題,其實與生存及死亡焦慮有關。

    illustrator: lost7

  • 歐文購物中心工作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7 07:32:20
    有 71 人按讚

    情感上的失敗與挫折,都是靈魂上的成功與進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在一段不甚滿意的關係中,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成分,也都試著讓自己自由,卻無法解脫歸於徒勞,是為什麼呢?這種深陷於深淵不出走,卻又極力把痛苦加在自己身上,其背後的心理動力是什麼呢?我在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對於死亡與精神病理學中提到的幾則故事當中找到了原因,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故事是48歲的波妮,她有嚴重的循環系統疾病(伯格氏病),結婚20年膝下沒有兒女,和丈夫分居10年。她先生熱愛戶外生活,是個感覺遲鈍、自我中心、獨斷獨行的人。因為波妮健康不佳無法一起出外打獵釣魚,最後棄她而去。在分居的10年中,他完全不提供波妮生活開銷,與好幾位女性發生婚外情(並且把事情告訴她),每周到她住處一兩次,為的是使用洗衣機,看看有沒有商務電話的留言,每年和他做愛一兩次。

    波妮出於強烈的道德標準,拒絕在尚有婚姻關係的情形下,與別的男性約會。她一直執著於丈夫,有時一看到他就生氣,有時卻仍迷戀他。生病、寂寞、和丈夫每週一次洗衣機之訪的折磨,使她的生活越來越消沉,可是他不願意離婚,不切斷他的電話,也不終止他的洗衣特權。

    結婚21年的波妮,丈夫凡事都為她做決定,他是個萬事通先生,對她非常照顧,所以在他分居之後才了解「被照顧」會限制他的成長和自信,可是知道有一個人總是在保護和救援她的感覺實在很舒服。波妮罹患癌症的疾病,即使在分君10年之後,仍然固執地相信先生在外面照顧她。當治療師催促她回顧先生不在場時的生活,她就會非常焦慮。如果他發生緊急事件怎麼辦?他可以打電話給誰?沒有他的生活實在寂寞難以忍受。

    顯然他是她不用面對嚴酷現實的象徵,其實並沒有人在外面,而緊急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並沒有象徵性或真實的人可以幫她解決問題。

    第二個故事是與男性有一長串令人不滿意的關係的戴洛拉,她在35歲時嫁給一個心裡不成熟常常強迫對方的人。她結婚之前曾因慢性焦慮和十二指腸潰瘍接受心理治療,婚後丈夫一絲不苟的控制,很快就使她發現以前的焦慮是在算不了什麼。

    他訂下戴洛拉週末的工作時間表,早上9:00到10:15整理花園,10:30到中午到雜貨店購物等。還要她把消費金額詳細列表,監聽她每一通電話,指責他花時間和別人在一起。沒多久戴洛拉就充滿焦慮和壓抑的憤怒,可是一想到分居或離婚就感到非常害怕。

    戴洛拉就像波妮一樣害怕孤獨,雖然丈夫極度限制她,她卻寧可選擇婚姻的牢籠,而不願去自由的大街。她說自己就像被拋棄的人,好像沒有適當對象的女人,四處尋找偶然邂逅的單身男子。治療時只要請他想到分居,就足以引發嚴重而焦慮的過度換氣。

    第三個故事是31歲的瑪莎極度渴望結婚,建立一個家庭。她交往多年的男友屬於一個神秘的教派,這個教派教導他越少做出承諾就越能得到更大的自由,以至於他是很喜歡瑪莎卻不願與她同居或做出長期的承諾。他警覺到她的需求,她抓得越緊,他就越不願意承諾。

    瑪莎一心想和他在一起,因為他不願承諾而非常痛苦,然而她對他如此著迷,無法自由離開,每次她與他分手就覺得痛苦難耐,最後還是沮喪恐慌中打電話給他。他在分手期間非常冷靜,他雖然喜歡她,但沒有她也過得很好。瑪莎對他過於全神貫注,並沒有積極尋找其他關係,她人生的主要計劃,就是設法取得他的承諾,即使依照經驗和常理判斷這個承諾不太可能發生。

    瑪莎讓自己的生活受未來掌控,當治療師請她想像放棄這位不願承諾的男友會是什麼情形時,她的反應是:「63歲仍獨自吃飯。」請她解釋承諾是什麼意思,她說:「它可以保障我永遠不會獨自生活或孤獨死去,」

    瑪莎一直活在將來可能孤獨的恐懼中,他就像許多精神官能症病人一樣,並沒有真正活在現在,而是在未來中尋找過去(與母親的舒適連結)。瑪莎的恐懼和需要是如此巨大,使她無法和男人建立令她滿足的關係。她太害怕寂寞,不敢放棄目前並不滿意的關係,而她的需求是如此狂亂,以至於不敢離開預期中的伴侶。

    以上述三個故事中的女性來說,連結的力量都不是關係本身,而是恐懼孤獨。在孤獨中最害怕的,就是缺乏神奇有力的他人圍繞著我們,觀察並預料我們的需求,並為其提供對抗死亡命運的盾牌。所以可以很明顯的理解,死亡焦慮能夠呈現在生活中的範圍是很廣大的。

    以為的感情問題,其實與生存及死亡焦慮有關。

    #雜念與雜唸

    illustration: alexandradikai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