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資訊。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產檢 #covid_19 #少子化
歐克血糖機試紙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歐克血糖機試紙 在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保健營養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到生技展找原料,看到了兩個很特別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照片左邊是2015台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得主,結合智慧型手機之創新血糖量測系統,只需要攜帶這個黑色小盒子 (內部已經有針頭與試紙),透過智慧型手機的光源與APP,即可立即測量血糖,並可記錄。這是一種手機就是血糖機的概念,非常方便且簡化配件,目前已量產準備在歐洲上市,很可惜的是廠商說台灣短時間內並不打算上市。
逛著逛著我被一個聳動的標題吸引過去:「未來食物,動物性蛋白」,走近一看,原來是「鳳凰蟲」,這種蟲會吃廚餘,然後可以當作雞和動物的飼料,是一種環保的概念。然後廠商端出了一盤「巧克力鳳凰蟲酥」,驚嚇之餘我試吃了,有一點櫻花蝦的fu,最後按讚還送了一包「鳳凰蟲酥」,口感是不差啦!但想到是蟲蟲就驚嚇度100%。
2015台北國際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7/23~7/26,南港展覽館4樓。
歐克血糖機試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月10日 全球財經新聞
美股9日三大指數只有微幅漲跌,S&P漲0.03%,Nasdaq跌0.23%,道瓊跌0.11%
歐股微幅下挫,道瓊歐洲600指數跌0.4%,西歐十八個股市有十個下跌,德國股市下跌0.8%,法國CAC40指數下跌0.84%。
MSCI亞洲指數上漲0.1%,但以周來看,則是連續第二周下滑,日經指數小漲0.2%,恆生指數小漲0.26%,全球股市反應看來都小心謹慎,呈觀望態度,似在等待美國的新經濟報告出爐。
今天,Financial Times專欄刊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標題是,消費品公司紛紛撤出中國,以前常聽到的說法是,如果全中國一人買一瓶可樂,就能賣出十億瓶,中國市場廣大,為何外商消費品公司要撤出,真有此事嗎?
Financial Times舉證,L’Oréal正在把旗下的卡尼爾(Garnier)撤出中國,露華濃也要撤出,而且為此花掉二千二百萬美元,去年,英國Tesco公司,把中國業務由獨資改為合資,如果市場好,獨資當然比合資賺,這表示,Tesco對中國市場的期望下降了,德國的麥德隆公司,關閉了在中國的Media Saturn電子商場。Financial Times說,以前外商會在地圖上,畫一個包住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大圈,"在圈裡生活的人,比在圈外生活的人還多"(其實這只是個粗略的說法,全球人口目前七十億人,中國加印度加東南亞,約三十一億人,只能說這是一個極大的市場)
外商對這個區域的龐大人口充滿期待,但是Financial Times說,全球具代表性的四家消費品集團,從WALMART、聯合利華、雀巢和P&G,沒人公布在中國的利潤,因為這個市場要賺到錢,更困難,以啤酒為例,中國啤酒市場佔亞洲71%,但利潤只佔17%。
不過,如果放大到消費品之外的其他產業,還是有人賺到錢,回到剛開始提到的可樂,你知道現在中國哪個牌子的軟性飲料市佔率最高嗎?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調查,是可口可樂,市佔率15.7%,第二名,是來自台灣的康師傅,第三名,則是娃哈哈。上海是可口可樂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很競爭,但仍有人賺到錢。
今日照片是:葉倫,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新任FED主席葉倫做封面人物,並第一手分析葉倫對經濟的看法。
全球財經
11月份G20通脹率有所上升
大西洋月刊:美國人眼中全球化的黑暗
歐英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2013年全球食品平均價格下跌1.6%-\-\FAO
歐洲財經
FT社評:歐元區不應自滿
德拉吉:現在還不能宣告歐債危機結束
歐洲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英國11月份貿易逆差收窄
法國11月份貿易逆差擴大至57億歐元
歐元區12月份經濟信心增強
德國11月工業產值環比增加1.9%
經濟改善之際英國央行仍維持貨幣政策不變
歐股下跌 債務警告拖累法國股市走低
焦點:歐央行措辭更加嚴厲 但暫時未採取新行動
「中國公司有意投資英國高鐵項目」
美洲財經
多數美聯儲官員支持緩慢削減經濟刺激措施
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關注泡沫風險
美國動力煤出口增加催熱墨西哥灣港口投資
美國鋁業第四財季大幅虧損
美股基本持平 道指下跌0.1%
美國市場對中國車企來說仍遙不可及
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關注泡沫風險
美國鋁業第四財季出現大幅虧損,受減值支出拖累
美國股市週四收盤基本持平
埃克森美孚總裁:美國2020年前將能源自給
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33萬 為11月末以來最低
綜述:道指收跌0.11%零售板塊普跌
葉倫:今年美國GDP增長率有望達到3%或以上
調查:美國12月就業市場料穩健成長
美股接近平收 就業報告公佈前投資氣氛謹慎
亞洲財經
2014年:亞洲晴雨看日本?
日本“渡邊太太”援救巴西經濟:抄底墨西哥後再出山
中國財經
中國富人炒熱海南度假屋
中國存款利率太低是假像
泡沫破裂後中國將迎來長期增長
中國汽車銷售意外加速增長
節儉運動壓低中國12月通脹率
中國央行有意保持貨幣市場壓力
10日看盤:兩板下跌性質不同 主機板積弱難返
中資股回暖之際再遭渾水公司唱空
中國針對不良貸款採取措施
證監會緊急叫停奧賽康IPO 新股發行破天荒第一例
《信報》:IPO重啟來勢洶洶 保險資金維穩股市
中國2013年服務貿易額創歷史新高-\-\商務部
李克強:今年要加強財政和金融審計 實現審計全覆蓋
中國通脹壓力減小 中性略偏緊貨幣政策料持續一段時間-\-\中金
中國“保七”與平衡經濟發展之間進退兩難-\-\新加坡銀行
分析師看中國12月CPI和PPI
中國輕鬆實現通脹控制目標 政策重點仍將致力調結構
分析:資金無憂公開市場"以靜制動" 中國央行維持偏緊基調
中國複星國際收購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
去年中國CPI增2.6% 遠低調控目標
中國將進一步整頓稀土行業推進兼併
日本財經
東京市中心寫字樓空置率連續6個月改善
股市快訊:日經指數開盤下跌0.60%
東航“上海-松山”線停運期間將延長至3月底
股市快訊:日經指數收盤下跌1.50%
能源新聞
原油期貨跌至八個月低點,因市場擔憂供應過剩
國際油市:美國原油期貨升至92美元上方,脫離八個月低點
期貨市場
金價小幅上漲,投資者關注非農就業數據
鐵礦石價格前景黯淡
全球金市:金價幾無變動但周線將下跌,關注美就業報告
金價結束兩日連跌走高 關注美國非農就業報告
滬銅午盤跳水收創兩周低位 基本面支撐不穩期價補跌
匯市
銀行表示外匯操縱調查可能改變行業操作
加拿大匯市:加元觸及2009年10月以來低點,關注美加就業報告
歐元兌美元從五周低位回升 但前景仍疲弱
歐元兌美元從五周低位回升 但前景仍疲弱
人民幣收於2014年內最低 因中間價走弱且疑似幹預出擊
調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未來一年料緩升1.7%
新興亞幣可望安度美聯儲減碼逆流 2014年料小幅上揚
商業動態
中國解除電子遊戲機禁令,企業反應謹慎
賓利在華銷量驟降
Lex專欄:消費品公司紛紛撤出中國
惠譽評級高級董事朱夏蓮將離職
中國復星國際收購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
渣打集團將合併企業銀行和個人銀行業務
社交媒體助借貸公司做出貸款決策
獨具慧眼的“挑刺者”助亞馬遜招賢納士
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C發貨量同比下降6.9%
強生將針對血糖試紙商標在華被撤提起上訴
利豐將推出涉及工廠安全的新業務
渣打集團將合併企業銀行和個人銀行業務
西爾斯銷售持續下滑
沃爾瑪採購被曝涉利益輸送:真假驢肉進價差10倍
企業並購:臺灣東森已向私募基金凱雷出價,收購東森電視股權-\-\消息
惠譽知名分析師朱夏蓮將離職
高通執行長稱仍不瞭解為何在華遭反壟斷調查
佳能借日圓貶值將海外生產遷回日本-\-\會長
渣打自4月1日起合併企業銀行及個人銀行
保利協鑫遭中投公司減持高至32億港元股份-\-\銷售檔
南方東英推出首支歐洲RQFII ETF
焦點:穆拉利退出微軟接班人角逐 市場聚焦內部人選
歐盟新車安全評定:中國觀致3評級最高
蘋果三星總裁或將進行對話
勞斯萊斯汽車銷量大增 瞄凖越野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