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欣賞某人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欣賞某人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欣賞某人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欣賞某人英文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吳志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樂團的演出,由於防疫,梅花座位更寬視野也好,驚喜發現 #葉佳修 老師也在現場。葉老師是十分了不起的創作家,作詞作曲、製作編曲演唱,流行樂界各領域的音樂工作,經歷豐沛。一直到現在,老師仍持續創作中。 即使是面臨新冠疫情,有許多優秀音樂人還是一直努力不懈。音樂等藝文產業也是我們本來的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經,我不瞭解第三句電影台詞,但回頭看我曾寫過的一張卡片,好像懂了: 「我們有深厚默契,在彼此身邊能做自己。就好像在水面下,兩人其實是同根存在、一起成長。雖然未來諸多挑戰,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但就用我們的恆常,泰然面對人生的無常,你說好不好?」 #情人節快樂 這個貼文是情人節串聯活動一環喔!感謝...

欣賞某人英文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44:29

⠀ (記得看下方例句哦)本題考單字用法,依照前後文意,答案選(B)。⠀ ⠀ (A)⠀ retail⠀ (v.)/(n.)    零售⠀ ⠀ -retail at/for sth.⠀ 以...價格零售/零售價格為...⠀ ⠀ e.g. ⠀ The Apple Airpods pro retails a...

欣賞某人英文 在 Victoria W ✍? 體驗生活 | 閱讀世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59:20

⠀⠀⠀⠀⠀⠀⠀⠀⠀⠀⠀⠀ 感恩日記,我想你並不陌生。一定聽過,甚至做過。 記得第一堂英文課的時候,老師就拿了一張 Gratitude Journal 給我,內容包含,「當你早上起床時,你想感謝什麼?」、「一天下來,你遇到的課題是什麼?又學到了什麼?」、「寫下你今天想要感謝的人,理由是什麼?」、「寫下...

欣賞某人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2 07:13:28

最近的美國不平靜⋯⋯ 因為一位執法過當的白人警察, 非裔美籍的George Floyd在不斷哀求”I Can’t Breathe!”之中斷氣過世。 全美各州陸續出現抗議、衝突、暴動、甚至劫掠, 美國的政治情勢也因此有所改變。 各方針對該警官的行為嚴加譴責, Nike罕見把自家的標語”Just d...

  • 欣賞某人英文 在 吳志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4 15:30:26
    有 723 人按讚

    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樂團的演出,由於防疫,梅花座位更寬視野也好,驚喜發現 #葉佳修 老師也在現場。葉老師是十分了不起的創作家,作詞作曲、製作編曲演唱,流行樂界各領域的音樂工作,經歷豐沛。一直到現在,老師仍持續創作中。

    即使是面臨新冠疫情,有許多優秀音樂人還是一直努力不懈。音樂等藝文產業也是我們本來的強項,值得支持。除了有消費行動、改善產業環境外,對產業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了解,也是一種呵護。

    就以近期本屆 #金曲獎 年度歌曲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究竟有無 #抄襲 所引起的熱議,正是我們多認識 #智慧財產權體系 ,尤其是 #著作權 相關概念,藉以支持保護產業的最佳時機。

    相較於其他主要智慧財產權類型,例如商標、專利等,著作權有許多不一樣的特色:

    1. 著作權採創作主義,創作完成即取得權利;商標、專利則採註冊主義,須提出申請,經主管機關審查獲准註冊,始生效力。

    2. 商標、專利原則上先註冊者有排他專屬權利;著作權則不排除相同或近似的內容,皆取得著作權,只要沒有”抄襲”事實即可。所謂的”抄襲”,在著作權法上是用 #重製 或 #改作 的概念來描述。至於有無違法重製或改作他人著作,法律實務上會用”有無接觸”及”內容是否實質相似”來做判定。

    3. 商標、專利的權利人較為單純;著作權則相當複雜。例如我們聽到的一首歌,至少就含有有詞、曲、編曲、演奏、錄音、演唱等著作成分,而最終是以”錄音著作”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刻在”到底有無抄襲的時候,不能僅以聽起來某部分很像某首歌的某部分來認定,即使有喚起大家對其他歌的記憶或聯想,也不能直接就認為抄襲。畢竟,我們洗澡時隨口哼唱亂編的旋律,很可能在事後被外人檢驗與某些已發表的歌曲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我們可能根本沒聽過(接觸)那些歌。你也可能會覺得某些曲風的歌聽起來很類似,很多歌甚至可以接來接去還很順耳。所以到底有無侵害他人著作權,最後仍然要經司法依前述”有無接觸”及”內容是否實質相似”的抽象原則來判定,而這兩個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認定都需要經過雙方精細的辯證,恐無一成不變的鐵律(例如幾小節相似或百分之幾相似)。許多前輩音樂人善意的評論或提醒,是基於對藝文產業環境的愛護。而若有進行至司法程序的案子,必須說,可能是既細膩又冗長的過程。

    再者,大家質疑”刻在”抄襲的成分其實是”曲”的部分,評論的對象理應針對作曲者,而非演唱者,只是演唱者比較紅而已。我們常會說這是某人的歌,其實嚴謹地說是某人唱紅的歌,或某人的主打歌,或是某人做的曲。同樣的,為了搞清楚到底有無抄襲英文歌 #Reality ,有人透過私訊問到了Reality原唱者的回應,真是鍥而不捨,不簡單。但我認為如果能問到Reality原曲作者的意見,或許答案會更貼切、更容易被司法機關接受。

    我們也許不用這麼傷腦,就只要敞開心胸多欣賞多支持藝文的創作與演出就好。樂團今年還有實體和線上場次,參考參考喔!

    2021/10/3 (日) 14:30 樂團將再度前往高雄衛武營演出
    🎫音樂廳購票傳送門》》》
    https://reurl.cc/0j0ogM

    ◎兩廳院付費會員9折、免費會員(廳院青)9折
    ◎龍潭愛樂之友9折需驗證
    ◎團體8張以上85折優惠(請洽子于老師)

    ❤️國家音樂廳線上音樂會(9/12、9/15、9/17~19:30)
    🎫線上音樂會購票由此去》》》
    https://reurl.cc/eEeLeL
    折扣方案
    ◎兩廳院付費會員9折、免費會員(廳院青)9折
    ◎龍潭愛樂之友9折

  • 欣賞某人英文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0 21:25:26
    有 97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第70場 酷的選擇】

    .
    「怎麼辦,如果不和某人絕交,我就要被邊緣了。」
    「和誰絕交?」
    「羅莎。」

    .
    這件事如果搞不定,小夏肯定會有個難熬的暑假。

    .
    小夏今年高二,念的是私立貴族學校,高一時曾因外公過世的創傷來找過我。雙親都是金融菁英,但幸虧沒什麼傲嬌體質,她每天搭捷運上課,皮夾沒有副卡,行頭沒有名牌,暑假要到爸爸公司打工賺零用錢,有空就到熱音社練吉他。最喜歡的樂團是五月天和告五人,最親近的朋友是沙龍三人組(這三人每幾個月就要去沙龍換一次髮色),他們的父親都在同一間銀行,只要看過這幾人的IG,就會明白小夏是最討喜的那個。

    .
    她的高中生活風平浪靜,一直到下學期,羅莎轉來那天。

    .
    羅莎是個混血兒,棕膚,自然捲,身型壯碩,生父是黑人,但她從來沒見過那個人。小夏幾年前就認識羅莎,因為羅莎老媽是保經公司紅牌,小夏家的保單全由她一手打理。羅莎生性靦腆,膚色與身世拉開了她和外界的距離,但沒拉開她和小夏的距離。兩人都喜歡搖滾,而羅莎是個稱職的鼓手,節奏感大概是生父唯一留給她的禮物。

    .
    小夏很喜歡羅莎,但班上有人不喜歡。

    .
    羅莎轉學的目的很單純,因為她老媽加入了這一區的獅子會,而小夏這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在同一個分會,某種程度上,羅莎的存在是為了鎖緊老媽的人脈,可惜三人組不這麼想。

    .
    對他們而言,羅莎的造型已經很不沙龍了,但血統問題更大。他們認定羅莎老媽只是個金融圈的半吊子,商專畢業,靠的是一張嘴而不是腦袋的料,念碩班也只是為了交換名片,這種跑錯棚的咖,跟他們的上流老爸根本不應該共用同一個化妝間。更糟的是,她還硬把女兒送進來蹭熱沾光。

    .
    於是他們決定除垢。

    .
    「你知道他們怎麼排擠一個人嗎?」
    我搖搖頭,想知道有沒有更上流的做法。
    「每當羅莎經過的時候,他們會用手勢慫恿大家靜下來,真的是一片寂靜。那種安靜,會讓人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次數一多,你還真的會相信自己做錯事,他們居然用沉默來懲罰一個人,很變態吧。」
    她不知道的是,上一場坐我對面的夫妻,每天都用同樣的方式懲罰彼此。
    「一開始只有一小撮人弄她,沒多久就變一群人,傳染力比病毒還強,而且只要跟她互動的都會被連累,幾天之後,她周圍就被淨空了。沒有誰被打,沒有誰的桌子被寫字,沒有誰的書包被丟進垃圾桶,但她在班上就這樣被消失了。我真的傻爆眼,這些妹子居然會做到這種地步,他們之前人還不錯啊。」
    「所以你擔心被連累嗎?」
    「不太擔心,因為我爸的職位最高,他們把我當姊。即便我一直跟羅莎混在一起,大家也不敢得罪我,而是把我當成那種站在犯人身邊的辯護律師。我想大家並不是怕被排擠,才去孤立羅莎,而是他們覺得,這樣做似乎比較安全。」
    「從眾行為。」
    「對!沒錯,我還查了一下,英文是conformity。然後我發現,自己這一個多月也開始疏遠羅莎了。見面總是尬聊,放學找藉口先開溜,就算她傳訊息找我練團,我也只是已讀。我好像不想再幫她辯護了,然後覺得自己非常糟糕。」
    「沒什麼好糟糕的。」
    「為什麼?」
    「因為你沒其他選擇。」

    .
    「你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人比較容易從眾嗎?」
    「交朋友嗎?」
    「差不多,答案是『失去方向感』的時候,畢竟交朋友也很容易失去方向感。」
    小夏點點頭。
    「想像一下,如果百貨公司發生火警,眼前有兩個逃生出口,左邊有一群人衝進去,右邊只有兩三個人跑進去,而你有三秒的時間判斷,你會選哪邊?」
    「左邊。」
    「沒錯,換做是我,大概也會做類似的決定。因為當我們失去判斷標準的時候,多數人的決定,看起來就是比較值得信賴,人一多,就會讓我們有種出錯機率低的感覺。
    「但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我們根本來不及確認左邊是否有消防員引導,抑或右邊那些人才是具有逃生知識的人。從眾的同時,我們也在賭,只是大家一起賭,會讓我們比較安心,但這跟是否做出正確的選擇,不一定有實際上的關聯。」

    .
    「所以意思是,如果我跟大家一樣繼續疏遠羅莎,就是錯的選擇囉。」

    .
    我搖搖頭,「你跟上面那個例子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有足夠的判斷時間。火災很緊急,選錯邊也是命,但你的人生還很長,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權衡方向。我的意思是,如果是因為從眾,才決定和一個人斷絕往來,不一定是錯的選擇,但肯定是不酷的選擇。」
    「但我本來就不酷啊,你比我酷多了。」
    好,這次決定不收錢了。
    「你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比你虛長了幾歲,」應該是虛長了二十幾歲,但當下講數字很破壞美感。
    「因此,我比你提前認識了這世界很多年,它的形狀和規則,我都比你略懂一些,但這不代表我比較酷,充其量是我占了時間優勢而已。」
    「那你覺得怎樣的人才算酷?」

    .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確定方向之後,堅持往下走,即便和風向背道而馳。」

    .
    「這根本聖人吧,那如果走錯路怎麼辦?」
    「起碼不後悔,因為是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意志,沒有任何藉口。人真的常常在後悔,但我在會談室裡最常聽到的後悔,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沒能拿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唉,要是當初堅持一下就好了』,我經常在收集這種懺悔。」
    「難道酷的人就不會從眾嗎?」
    「會啊,但我認為那是他的判斷跟大家一致。從眾的動機,比較像是『沒有自己的判斷』,或者『放棄自己的判斷』,因此選擇和眾人一致的行為,來讓自己安心。」
    「但有沒有可能,人是迫於無奈,才放棄了自己的判斷。」
    「當然有。高中的人際關係,不會是你最後一次無奈。不久後你還是會碰到類似的關卡,上大學、進入職場、轉換職場,只要面對的是人,就會有選邊站的橋段。」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
    「人為了不想被孤立,不想被邊緣,只能做好兩件事:『努力加入派系』,或是『培養實力,等派系主動找上門』。能不被這兩件事干擾,又活得自在的人,我會認為他超酷。可惜,人的顧忌是隨年齡增加的,一旦有顧忌,就不會有什麼酷的選擇,能活下去就好,大人就是這麼不酷。」
    「嗯,但我還是不知道該選哪邊啊?我這個周末就同時卡到樂團團練跟姊妹飯局,真的是天註定耶。我覺得這次不能再逃避了,但如果選錯邊我一定會超後悔。」
    「左右邊的逃生出口。」
    小夏點點頭。
    「通常在這個時候,我會提供一個做法,雖然是大叔專用,但你也可以試試。」
    「你不算大叔啦。」
    「真的嗎?」我決定連下次也不收錢了。
    「你長得比我爸還老。」

    .
    「這方法很簡單,只需要一點想像力。」我一邊說,一邊拿出白紙。
    「你把兩組人馬,放在左右兩邊,然後刪掉其中一個。接著想像十年之後,刪掉哪一邊會讓你比較後悔。」
    我畫了兩個圈,左圈畫上三人組,右圈畫上羅莎。
    「好,先刪掉三人組,刪掉飯局,然後去團練。閉上眼想一下,接下來會怎樣?」
    「不用閉眼也想得到,破局!IG直接被秒退,群組發言被無視,就算參加聚會,也只是等著被他們敷衍,什麼連結都會消失,唯一會增加的,大概就是來找你的時間。」
    「別考慮了,請刪掉他們。」
    小夏猛然睜開眼,接著我明白了一件事,原來單靠眼神也是能飆髒話的。
    「唉,貴圈也真狠,好吧,樂團那邊呢?」
    「我應該會把重心放回樂團上了。反正期末成發的歌單才剛定案,我會把之前缺席的團練補回來,而羅莎會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她就是這樣的人。我們之前就約好要考北部的大學,然後跟五月天一樣,從高中一路玩下去。欸,等等!」
    小夏一邊閉眼,一邊把食指指向我。
    「我知道你只欣賞五月天的前三張專輯,但我是年輕人,我就是喜歡他們怎樣!還有拜託你不要趁我閉眼時偷學阿信的扁嘴,你已經四十歲了。」
    太恐怖了這孩子。
    「那三人組怎麼辦,會後悔嗎?」
    「還是會啊,畢竟他們之前對我不錯,但他們平時就不喜歡聽團,也從來沒看過我表演,他們只覺得吵。我通常都陪他們聊穿搭和彩妝,就算沒絕交,畢業後可能也不會再聯繫,反正他們都要去加拿大,十年之後,肯定都嫁給高富帥了吧。」

    .
    「好,接下來換邊囉。如果把羅莎刪掉呢?」

    .
    小夏沉思了一段時間,沒有回應,於是我繼續說,
    「其實呢,我覺得刪掉她比較合理。反正她很體貼,就算被疏遠,她也會明白你的決定,說不定她根本撐不到高三就轉學了。到時候你就能喘口氣,不用當辯護律師,還能留下所有的連結。升上大學之後,找到更酷的傢伙一起組團,你就會忘掉高中生活。至於羅莎,IG偶爾點個讚,知道對方還活著就好。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等到過幾年同學會的時候,大家會集體失憶,自動跳過有羅莎的那段情節,笑笑地聊著當時喜歡的男生....
    我一邊講,一邊看著小夏的眼淚慢慢滑下來,而人生的答案通常會在這時候浮現。

    .
    那天臨走之前,她很認真地看著我,
    「怎麼辦,有一天我也會跟你一樣老。」
    「請不用強調,謝謝。」
    「那我要怎麼提醒自己,才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你問錯人了,我每天在後悔自己的決定。」
    「正經一點啦。」
    「你知道【逃跑計劃】這個樂團嗎?」
    「當然,《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們還唱過。」
    「我一直用他們的某句歌詞來提醒自己。」
    「哪一句?」

    .
    「當完成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了理想。」

    .
    小夏露出困惑的神情。
    「長大後你會發現,當你很努力得到某些東西時,也會失去某些東西。但我們通常不會因為得到什麼而高興,卻常為了失去什麼而難過,因為那些得到的,往往是用失去的東西換來的,而失去的都比較珍貴。」
    「我失去過很多東西,所以才更要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我真的可以自己決定。」

    .
    我不知道,小夏最後會走向哪一邊,或許推開門之後,她還是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暑假,還是會選擇放棄羅莎,但這不是最重要的事。

    .
    會談室的作用,不是幫她挽回一段友誼,而是幫她確認自己到底要什麼。把籌碼擺上桌,把在意的事排出先後,然後由她做出定奪。答案本身沒有對錯,哪怕最終的選擇還是會令人難過,但起碼不是被風向帶著走。

    .
    盲從是條捷徑,而且不傷腦力,但走得再快,終究還是在別人的地圖打轉。

    .

    .--  獻給我的高中摯友M,也獻給十年後的女兒

  • 欣賞某人英文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9 13:09:49
    有 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身為一個知識份子,首先就是要避免將特定族群發明的政治術語,把他們當作一種真理來談,這叫偽冒理據.
     
    例如「台灣價值不夠」或是「1450」,那基本上只不過是特定族群用來打擊政敵的蔑稱,或者是合理化自己的錯誤,用來使自己免於被質疑,甚至轉嫁責任到對方身上,扭曲對方意涵的術語.它注重的是語用性,而非實質的語意,所以定義曖昧不明,只要能用來概括所指涉的負面形象,都可以容納其中,它的定義可以伸縮滑轉,兼具免責、免於批判,並進行有利於自身族群的特殊解釋,所以,它只存在於特殊族群,並不適用來做為普世認可的道理.
     
    舉另一個例子來說,如「母豬」.
     
    我想不會有任何人在現實的公開議題討論平台上,用母豬,來評論性別議題,用來代指女性,特定女性,或者是指稱女性的負面行為.
     
    使用這些集合名詞,本質上又是空的集合,無助於幫助公眾了解社會議題,如果你不了解它的話,更容易誤用.
     
    1450並不是製造假新聞當作一種宣傳方式,相反,它原本是澄清假新聞的,農委會為「加強農業訊息因應」編列1450萬元預算對外招標,招募至少四人每月四萬以上薪資的小編職缺,對於網路上的假消息進行澄清,並提供正確信息,它原本是要針對諸如兩百多萬柚子倒水庫類似的謠言進行第一時間回應,其中佔65%的素材製作與廣告投放經費.
     
    不過,被國民黨用來說是「用1450養網軍」,國民黨認為這1450萬是農委會用納稅人的錢,來「帶風向」,進行匿名攻擊,為政府擦脂抹粉,他們的定義是「主動的」、「侵犯網路自由空間」、「排除不利於農委會的意見」,傾向於指控那是類似中共的「言論管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農委會的網路小編是「被動的」、「清楚標示農委會」、「澄清非事實的農業消息」,換句話說,他們不會去刪除、管制,或者進攻各大平台打壓反對意見,實務上,4名小編也做不到這點.
     
    緊接著,柯文哲夫婦,用來指涉批評自己的人,「1450下班了」、「1450還在上班」、「1450他總不能領了錢不做事啊,有時候被網軍攻擊,那也是應該的」,把反對柯文哲或者批評他的市政的人,都打成民進黨派來的,有領錢的網軍.
     
    這基本上是經不起邏輯檢驗的,例如批評柯文哲的人,有很多都是曾經支持他的柯粉,而批評他的人是否都收取金錢,接受民進黨指示,想也知道,這不可能概括到所有人身上,你無法證明批評你的人是否都收受金錢,而一批評就等於收送金錢,這樣的連結更是違反事實.
     
    若依照1450的原意,他只有四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概括到全體綠營支持者,或者是蔡英文的支持者,然而,它卻被拿來如此使用,用來攻擊他們認為是民進黨網軍的對象,例如神父之前被統括到一些泛綠粉專之中,被稱為1450,領1450,然而,神父本身沒有領任何民進黨的一毛錢,或接受組織指揮,可以想見,這樣的指控是無效的,這樣的連結是簡單的,他們也正在進行某種程度的意識檢查,他們將泛台灣本土派的支持者,或者傾向批判中國,批判親中思想,以台灣優先,以本土利益為出發點考量的人,一律歸類為站在自己對立面的1450.
     
    然而,就算是領錢的網軍,也不會一個人發到1450萬,1450,應該可以解釋成,是藍營和柯文哲支持者假想的敵人,他們專門迫害自己,用國家機器來打壓自己的言論自由.
     
    這也讓人想起柯文哲的支持者,擔任八卦版版主期間,所製造的網路濾鏡神奇id,把支持香港反送中、批評柯文哲,支持蔡英文的人,都標註成智障,或者說,他們是一群蟑螂、網軍,這是典型的麥卡錫主義.
     
    在汪浩與某位媒體人的對談之中,他們出席的,是一場公共論壇,汪浩以「1450」來代指蔡英文在大選中自發性的支持者,並希望藉由這種成功的經驗,將之轉化成全民的、支持台灣在國際角度上發聲的力量,這當然是一種明白該詞彙的原意,所產生的「解嘲」用法.
     
    既然你們說,支持蔡英文的人都是領錢的1450,那麼,我就取其被特定族群貶抑的真實成分,自發性的支持者,來做為1450的語意.
     
    這跟另一位記者,將他人反串的用法當作一種真實,藉此去教育在場的年輕人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是兩碼子事,那位記者認為他人假定的敵人是存在的,而且正在出征並且製造假新聞,她宣稱她有一種「社會責任」來告知大家真相.
     
    這其實跟柯文哲的用法是差不多的,她可能把自己遭受到的批評都解釋成有心人士組織的網路攻擊,而這個攻擊可能來自政府所圈養的網軍,不過,她的行為比起柯文哲,可能又有一種危險,柯文哲作為一個低能的政客,坊間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政治操作,但這位記者似乎把它當成是一種普遍社會上認知到的道理,以此去教其他人如何分辨是非.
     
    這顯然,是一種反教育.
     
    不是說,網路上的用語或者特定族群的語彙,不能被使用,但必須建立在你對於它有深入的理解,而非抱持著錯誤認知.
     
    你要熟知它只成立在特定的語境,在不同語境之中,你必須界定它在各種情況上代指的意義為何,用在普羅大眾的視野中,它應有位階為何,它的意思為何,特別是那些指涉性不明確的網路詞彙,可以知道的是,在特定語境之中成立的知識,它並不是一般人認可的常識,反而在一般情境之中,那是一種羞辱和傷害.
     
    如此就是把無法驗證的玄思當成真理,非教育當成一種教育,玄思若作為玄思的位階,或許可以作為有教育意義的素材,玄思若作為一種真理,則違背事實,違反教育意義.
     
    如同,把上帝會發大洪水來制裁罪惡,去教孩子不可以做壞事,如有他律或者勸人向善的意涵,多少有點教育意義;但若說上帝為真,洪水即將來到,世界末日近了,這些違反認知事實的東西,那就是反教育.
     
    若說1450到處出征別人,而且會製造假新聞,傳遞這個訊息變成一種社會責任,反教育也.
     
    從1450的典故來說,再怎麼樣,也不會是以製造假消息為目的,或用用假新聞的行為做宣傳的方式,假使是打壓政敵,進行言論管制,原來的指控是「縮限言論,將不同意見打成是假新聞」,而非「主動去製造假新聞」.
     
    在不同政治族群之間,真的要說的上謠言氾濫的,應該是韓粉群集,其他群集的政治攻防都尚在一定範疇,在媒體之間,假消息真要進入媒體的審核,成為「假新聞」,最氾濫的應該是中天,其他媒體,無論藍媒、綠媒,多的是過於主觀,或者是過度解讀,多有所本,和所謂消息來源.
     
    至於四處出征別人,按照「出征」此詞的意涵,大規模的在他人網站,或不同群集中呈現反對意見,這可能被講成是出征,各個群體或者各個場域都會發生,甚至是使用者燃起他人的義憤,也會被講成出征,然而,真正的出征,有組織的網路攻擊,系統性的破壞討論區的自由風氣,所仗勢的理據是不明的,違反常識的,欠缺正當性.所用的方式,同樣的言論不斷重複,字詞毫無邏輯,只是以破壞討論區生態,形塑恐怖,消滅他人存在為主要目的,具有明確的惡意,如同中國網軍,或者柯韓粉進攻時代力量的立委王琬諭,攻擊她的親人,檢討被害者,這比較符合出征的定義.
     
    如果是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不滿某人言論的意見,或者被自己的受眾認為不公正,在原有場域中發出批評,若因其政治影響力,或多人串聯,導致被指涉對象有被出征的錯覺,那不叫出征.
     
    另者,即使是ㄧ個群集進入另一個群體發表反對意見,也要看他們說什麼,針對論述表達不認同或進行反駁,而沒有背離發文者的主題,這也不算出征,若是進行人身攻擊,或無關主旨的洗版,這就算出征,當然ㄧ場群眾在各個不同群集進行攻防,打輿論戰,這是網路上常有的現象,這就得看所謂出征的行為,人身攻擊和正常批判佔據的比例多寡,或者看被出征對象或出征的群體他們佔據的正當性多寡,以及他們在公眾領域是什麼身分,誠如范瑋琪大罵口罩為什麼不捐給中國,被群體批判,如果出征的定義是廣泛的,那顯然也有合理的跟不合理的;如出征的定義是狹隘的,那麼這些人根本和五毛小粉紅去攻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具有天壤之別.
     
    對於該人以「1450」來描述為一種出征現象、假新聞製造行為,這曝露的是對網路世界認知的不足,屬於一種誤用,這也反映了她的認知跟台灣社會脫節,導致她以為其他人明白了,並體會她在描述一個確實具體的犯罪行為.但事實上,旁人感受的是不合理的指控,對於1450影射的對象,蔡英文的支持者,民進黨支持者,泛綠本土派支持者,或者是過往被1450不當指控的被害者而言,他們只會感覺自己被不合理的栽贓罪名,還要被當成是一種教育社會的負面例子,等於是二度的傷害.
     
    舉例來說,汪浩本身,也可能是這種誤用的「1450」所涵蓋的對象,汪浩根據央視「海峽兩岸」,用25分鐘來討論柯文哲以及台灣民眾黨,所論述的內容,皆採正面表列,主持人在節目尾端更是如此說,
     
    「雖然現在2020的選戰還沒有進行,但是柯文哲已經對外公布他正在積極布局2024,所以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台灣政壇,白色力量很有可能會發生較大的作用.」
     
    其中來賓有賴岳謙、于強,于強稱讚柯文哲和台民黨,「論揭弊,柯文哲比黃國昌更強.」並高調分析,「柯文哲打網軍案非常有正當性」賴則吹噓台民黨成為關鍵少數,「你蔡英文連任,但是你如果沒有民眾黨支持,你在議會裡面,你在立法部門裡面,你要通過任何法案,基本上來講都是不可能.」
     
    汪浩評論,央視的海峽兩岸力挺柯文哲民眾黨成為關鍵少數,柯文哲說,這是假新聞,這是網路攻擊,要抓網軍,然後台民黨則對汪浩提告,稱「該節目從頭至尾皆未表態支持民眾黨,僅為分析台灣選舉情勢.」
     
    在神父看來,這種隨便將他人應有的可評論的空間,應當可以下判斷的自由意識,都給阻斷掉了,全都解釋成「假新聞」,是網軍,這,才是在戕害言論自由.
     
    如果1450如同國民黨的說法,將不同意見全都解釋成假新聞,那柯文哲的行為,就符合這樣的「1450」.
     
    如果1450如同他人所誤用的方式,那麼依此邏輯,台民黨動輒提告,在自己臉書上以「嚴正聲明」警告他人,則更像是出征,說央視從頭到尾沒表態支持民眾黨,更像是宣傳假新聞.
     
    後真相的時代,網路的意見自由流竄,人人都可以參與公眾論述,參與討論政治的人變多了,在平台上,各種組織和小社群林立,有些人因為過於集中的意見,而倍感壓力;有些人則因為無法像從前那樣說服他人,而感到焦慮,這使得某些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開始將自身的心理防禦機制,當成一種理論,來述說.
     
    舉另一個例子,「台灣價值不夠」來說好了,或許在某些情境,特定群體,認為這是一種道理,但放在公眾情境之中,它完全是個歪理.
     
    只要設想,將之放在不同語境之中,加以省視,就可以知道那是站不住腳的.
     
    假設在ㄧ個公共論壇,討論美國大選,問拜登為何會被批評親中,ㄧ人卻跳針,「那是台灣價值不夠」,並搖頭晃腦地說,「有一群人在檢查其他人台灣價值夠不夠」,另一人發起質疑,他則暴怒「你這台獨糾察隊!」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將自我中心的解讀,替代公眾認知的道理,這基本上是屬於「不能做的事」,但是人們還是忍不住做了.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時代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事,沒有什麼不能說的話,沒有誰,可以真正的去阻止誰.
     
    所以必須容忍批判.
     
    如果那是你「不得不為」的事,它所造成的荒謬和漏洞,也有人「不得不為」,將它補起來,哪怕,那是一種粗糙的方式,那讓你不愉快,而覺得委屈.
     
    對於這位記者,有些地方神父還挺欣賞的,特別是在趙少康的節目裡,面對張經義的那種不卑不亢的態度.
     
    當趙少康艷羨張經義,能做出那種「正經八百的國際新聞」,張經義則以「白宮記者」,在中國新聞台工作,以能接近川普而自豪,
     
    「其實我覺得自己相當的幸運,我們都知道台灣駐美的記者很多大部分的時間可能就在棒球場,或者是孫安佐,或者是韓國瑜之類的,他們可能跑棒球場的時間,都可能比白宮還要多.」
     
    「很幸運的,我做的是一個正經八百的,真正的國際新聞,這是我希望能做到的,同時在大陸現在這麼一個關鍵的,中國大陸崛起的這樣的一個時刻,讓他們能夠看到世界,那對我來說完全是一個報導正兒八經的國際新聞.」
     
    當趙少康轉頭問范,「這不就是我們台灣現在的問題嗎?」
     
    她回答, 
     
    「因為我們政治因素的關係,所以很多事情,因為我們在國際上被邊緣化的關係,很多事情變成,跟我們的生活就很遠.」
     
    趙少康和張經義,毫無疑問是以自我中心的見解,依據自身經驗做出的必然選擇,當成他人應該遵從的當然選擇,她則指出了荒謬,他們自信嚮往的東西,恰巧是使我們邊緣的理由,也是使他們看不起的末端現象.
     
    知識份子要做的,不是沉溺於那種狀態,使自己看不清楚,也欲使別人看不清楚.
     
    當你強調你的震驚,別人卻因你而更感到震驚無比.
     
    知識份子的義務是,走入人群,走出象牙塔.
     
    是謙卑的,不是傲慢的.
     
    是挑戰權威,而不是教訓人民.
     
    是傳遞知識,而不是散播錯誤認知.
     
    是聆聽,而非假定他人意志.
     
    是我聽你怎麼說,而不是你得聽我的訓誡.
     
    是講真話,而不是講幹話,brother.

  • 欣賞某人英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14 19:00:00

    曾經,我不瞭解第三句電影台詞,但回頭看我曾寫過的一張卡片,好像懂了:

    「我們有深厚默契,在彼此身邊能做自己。就好像在水面下,兩人其實是同根存在、一起成長。雖然未來諸多挑戰,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但就用我們的恆常,泰然面對人生的無常,你說好不好?」

    #情人節快樂

    這個貼文是情人節串聯活動一環喔!感謝串聯好夥伴,全都是我真心欣賞的 IG 帳號呢~快去他們的貼文看看, send my love to them 😍

    #熱戀甜蜜蜜
    #情人節串聯活動
    #快到限動玩爬格子
    #找尋你的情人節攻略

    @pansci #單身貴族94爽
    @lescs.news #曖昧不委屈
    @lazymanbag #脫魯要問天
    @latinews.tw #追追追練習曲

    -------------------------------

    “I wish I had done everything on earth with you”
    – The Great Gatsby
    「真希望過去有你相伴,共同經歷一切。」
    《大亨小傳》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我真想知道,如何戒掉你。」
    《斷背山》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
    –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我也將以我的名字喚你。」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When you realize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 somebody, you want the rest of your life to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 When Harry Met Sally
    「一旦察覺,自己渴望與某人共度餘生時,就會一心想著儘早開啟那餘生新篇章。」
    《當哈利遇上莎莉》

    “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man.”
    –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你讓我想成為更好的人。」
    《愛在心裡口難開》

  • 欣賞某人英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8-11 20:02:38

    【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金曲譯者 Bingo
    今天這隻影片要開啟新系列:輕鬆聊單字

    為了多分享英文學習資源給大家
    我們決定每週整理一些在我們 Instagram 上教的英文單字
    跟大家閒聊,加深你們對單字的印象
    甚至更深入介紹這些單字的用法跟搭配詞

    在進入正題之前
    希望大家先訂閱我們的頻道、開小鈴鐺
    來,給你 2 秒鐘 …

    謝謝你~~
    竟然都講到兩秒鐘,先來聊聊我們為周湯豪提供官方翻譯的事情吧~
    周湯豪推出一首很舒服的抒情饒舌歌,叫做《兩秒終》,我覺得聽了會暫時變帥(?!)

    重點是,這首歌的官方英文翻譯就是我們提供的喔,快去聽聽看,記得打開英文 CC 字幕喔!
    其中,歌詞有「搞砸」這個概念,搞砸的英文就是 screw up,screw up,是個動詞片語
    比如說 Karen really screwed up this time. Karen 這次真的把事情搞砸了...


    另外,如果是 screw someone 是什麼意思呢?有人知道嗎?
    給你兩秒鐘搶答 …
    恩就是跟某人上床 比較口語的表達方式
    但也是有人拿來當髒話罵人啦,我就不示範了XD
    大家自己去查查

    再來我們分享一下手搖杯相關的英文
    甜度冰塊應該怎麼表達呢?

    全糖是 full sugar
    少糖 80% sugar
    半糖 half sugar
    微糖 30% sugar
    無糖 no sugar

    我通常都喝無糖 no sugar
    我會盡量避免吃甜的 身體比較不會發炎什麼的

    正常冰 regular ice
    少冰 less ice
    微冰 little ice
    去冰 no ice
    冰塊我則是選去冰 no ice
    也是為了身體健康
    總之我的飲食整體來說滿健康的

    喔對了 會分享甜度冰塊的英文
    是因為我們幫熊仔力推的新人陳瑾緗
    翻譯了她的首波圓夢單曲《波霸奶茶》

    其實很久沒有聽到波霸奶茶這四個字了
    現在主要都講珍珠奶茶
    波霸奶茶讓我想到董月花之類的老牌子手搖杯
    好懷舊

    不過新人陳瑾緗很年輕,好像才 20 歲吧
    我覺得她應該沒看過董月花手搖杯XD

    好了岔題了
    《波霸奶茶》這首歌很好聽唷
    是很有態度的甜蜜音樂
    真的很新鮮的組合
    快去聽聽看,一樣,要開英文 CC 字幕,欣賞我們的翻譯作品哈哈

    這兩首都算是情歌吧
    讓我想到情人節那天
    我們分享了一句超級浪漫的告白
    You like because, you love despite.

    這句適合求婚,或是對穩定的伴侶說喔
    Like 是喜歡 love 是愛
    Despite 則是「儘管」的意思
    而這邊這個 you 不是真的指說話的對象
    是在統稱「大部分的人」

    所以我們如果把這句英文說得完整一點 會是
    You like someone because he is tall, smart, or sexy, and you love someone despite the fact that he/she might be lazy and stubborn sometimes.

    所以喜歡一個人,是有原因的 because,因為他帥、她美、他聰明這些外在條件,
    但愛一個人是無條件的,despite 儘管他有些缺點,也願意包容。

    這句我是從 Netflix 上的愛情浪漫電影 Set It UP (老闆送作堆)聽到的
    女主角的朋友在婚禮上對自己的未婚夫真心告白,說了這段話
    You like because, you love despite.
    我覺得超級感人的,非常適合長期交往的伴侶對彼此說喔
    大家可以學起來

    很開心跟大家一起度過學英文的時光~~
    我一直很想做這種 podcast,聲音節目
    這個「輕鬆聊單字」系列算是小小圓夢呢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開小鈴鐺喔
    沒有意外的話 這個系列每週會更新一次
    下週見~~掰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