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次級資料分析缺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次級資料分析缺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次級資料分析缺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次級資料分析缺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05的網紅Y道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寫報告以及為什麼他很貴 / #周末認真文系列 . 這幾天做了一場「產業分析分享會」,會前閒聊時,聊到為什麼一篇台灣產業研究報告這麼貴?最後談「價值」,我先說我寫一篇報告時的「成本」在哪? . 先說,我很喜歡寫報告。不過寫報告有點苦,每次寫完都會脫力 ... . 以「單純」的次級資料就可以寫...

  • 次級資料分析缺點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7 09:26:15
    有 21 人按讚

    / 寫報告以及為什麼他很貴 / #周末認真文系列
    .
    這幾天做了一場「產業分析分享會」,會前閒聊時,聊到為什麼一篇台灣產業研究報告這麼貴?最後談「價值」,我先說我寫一篇報告時的「成本」在哪?
    .
    先說,我很喜歡寫報告。不過寫報告有點苦,每次寫完都會脫力 ...
    .
    以「單純」的次級資料就可以寫完的報告,通常我會先寫下主題,初次訂下報告的結構跟可能的結論方向。接著我會開始先「不限方向的蒐集資料」,看哪個方向比較可能找到與題目相關的資訊。以我的語文能力來說,多半是看中文 (簡、繁) 跟英文文章,所以這也相當的限制了我研究包括日、韓產業題目的能力。
    .
    寫報告需要時間醞釀,這一點不假。所以開始蒐集資料的初期,大概是每天花上 2-4 小時大量的閱讀相關的資訊,先不下結論,轉向結構式的思考現有的資料可以放在我定下文章結構的哪裡?不同結構之間的起承轉合怎麼處理?
    .
    通常我會用 1/4 的「預定時間」來閱讀、找資料而不動筆。太早動筆不是好事,特別是處理一個生疏的議題時,很有可能你視野的狹隘會誤導你報告的前進方向
    .
    第二個階段我會開始畫重點,然後邊把可用的資訊分門別類的消化整理一下,例如說先做出可能有用的圖或表。這個時候,我已經一邊閱讀完重要的產業資訊,會大概思考需要甚麼樣的結構、邏輯,去說明我這篇報告之所以得到某某結論的過程中,是經由那些結構性的資訊及證據。這個部分大概是弱 1/4 的時間,但是寫報告裡無聊但必須做的一環。如果不好好地整理資料,會發覺在鋪陳報告的過程缺乏有意義的證據來支持觀點 ... 那報告也寫不好的。
    .
    第三部分是開始寫報告。這個階段寫報告大概已經都想好要寫甚麼?所以開始把腦子裡在潛意識裡想好的論述模式,有結構、具體、帶有邏輯且論述依據的文字寫出來。
    .
    寫報告的人因為經常被「挑戰」觀點。所以邊寫邊察覺自己的推論過程中有問題 ...,是幾乎每篇都會發生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需要調整自己的推論結構,甚至把沒有把握,但基於個人觀點的判斷挪到最後的地方,並且具體的說明「那些結論我沒有把握,但根據分析師過去的經驗及個人判斷,大家可以往哪個部分觀察。」最後這句話最沒有根據,但這就是所謂的經驗判斷。
    .
    如果你有寫報告的經驗 ... 你可能會知道,想好結構再開始寫,中間你終究會遇到「需要重新架構」的挑戰。這可能是你得到的資料沒有預期中的證據力,或者推論的過程遇到自己的過不了的邏輯缺點。第三個部分通常寫了改、改了寫,佔時間約莫是強 1/4時間。
    .
    最後一部分是:修改。
    .
    通常我完成第一個版本後,由於這種寫作的節奏會有很多思緒上的誤區,所以我會擺著幾天不理他。合理的天數,當我的思維可以脫離出來後,我會當作讀別人的報告回頭讀自己的報告,包括目標、結構、邏輯、證據、論述、結果 ... 當然還有一些文字文句文氣是否通暢的細節。不過,自己的東西看久了,一萬字連續看了幾天,有時真的看不太出毛病,這時你會很需要一個編輯幫你校一下稿子。
    .
    為什麼修正會需要最後一個 1/4 時間?因為,我會重寫。
    .
    你沒看錯。我會重寫。
    .
    我會一邊罵髒話,想說,第一次寫完還是有許多結構跟論述上不夠「乾淨」的贅字贅句,而且這是結構上的弱點,沒辦法拆開各個部份修改。要重寫一次才可以。
    .
    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我寫第一篇報告需要40小時的工作時間,最後一次「重寫」概估大概需要4小時 (以大概一萬字上下幾千字的篇幅)。最後寫的時候通常可以一鼓作氣,而且越寫手感越好,我通常可以「很有感」的判斷離終點還有幾個小時。
    .
    這就是「最簡單」的次級資料報告寫作時,我的節奏。當然每個人是不是都這個節奏?我沒把握。但我總希望別人能夠很清楚簡單地看完我的論述,達到「看起來很簡單,但想起來卻很有意思。」的這種指導性文章。
    .
    為什麼要這麼苦?其實收文章的人有時並不需要我寫得這麼複雜。問題是,草草的寫一篇文章交出去?我自己過不了我自己這關。
    .
    如果不用比例?具體成時間呢?這真的很難說,要看題目多新、多技術?但如果是我有碰過的產業,不要過度技術,通常完成一篇報告的循環是7-15天,中間可能是混著其他事情同時做,然後最後幾天一氣呵成,通常會不眠不休。
    .
    那你覺得這篇報告我要賣多少錢?
    .
    前面說了,這還是「比較簡單的次級資料」蒐集就可以寫出來的報告。如果是要有大量訪廠、問卷、專家座談、有具體數據分析的報告,工作量當然不止於此。你光想想累積一個分析師的人脈跟經驗,還有他對於現有各種資訊判斷分析後下出建議的這個過程,你到底該付他多少錢?
    .
    至於說,你買一篇很貴的報告,能不能產生價值,這到底要靠誰來證明?嘿嘿

  • 次級資料分析缺點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18 23:09:33
    有 80 人按讚


    大詩人以前是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記憶體部分算是歸我管的xd

    「然而 TLC有八種不同的電壓狀態,運作上需要更大的電壓,讀取與控制上更加複雜,讀取速度不免較慢、物理上較容易產生漏電與損毀,擦寫壽命也就更短、需要的功耗更高。

    也因為上述的缺點,TLC SSD剛推出時被詬病為壽命短的次級 SSD產品,但隨著廠商透過設計新的演演算法、堆疊結構及多通道架構下,已經達到與 MLC相當的性能,擦寫次數約可達 1,000至 1,500次。

    以此類推, QLC(Quad-Level Cell)顧名思義就是將每個單位的儲存單位拉到 4個位元(4 bit/cell),電壓狀態也增加到了 16種。相較於 TLC,可以多儲存 33%的資料,達到成本更低、容量更大的目標。

    但相對的, QLC的可靠性、壽命及功耗表現一定會比 TLC差,不過有廠商宣稱 QLC技術可以達到約 1,000次的擦寫次數,加上提供五年保固,應該足以應付消費者平日的需求,而且價格低廉,足以吸引更多筆記型電腦品牌廠及個人電腦買家採用。」

    最近SSD價格崩盤的原因

  • 次級資料分析缺點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2-24 12:44:00
    有 93 人按讚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70224
    各位同學,下星期老師會去日本玩,所以將有一星期大家可以休息的時間,甚麼?很開心。好吧,那老師也先休息一陣子吧。希望大家之後還是要回來上課阿。
    今天講一個藥品交互作用的部分,大家知道dabigatran,這是一種新的抗凝血藥品,另外降血脂藥品statins,某些特定的statins和其並用的話,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這個文章是參考CMAJ. 2017 Jan 9; 189(1): E4–E1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24945/
    這是一個在加拿大的健康資料研究,樣本數約46000人,結果顯示老人(大於66歲),有心房顫動,使用dabigatran又同時並用simvastatin或lovastatin的病人,有約50%增加因為出血住院的比率,這是和其他的statins類藥品相比。
    不過這樣的機轉尚未被確認,在更多的資訊出來前,也許可考慮在使用dabigatran的病人盡量使用其他類的statins類藥品。
    說實在話,老師是沒有仔細看過內文,(只偷懶看摘要),但是基於機轉尚未被確認,又是次級資料庫的分析,對於這樣的交互作用也是持保留態度啦。
    提出幾個疑點:
    1. 為什麼只有simvastatin or lovastatin有呢?
    2. 次級資料庫的缺點,有可能有未控制的因子沒被發現喔。
    歡迎大家討論與分享喔,大家下下周見啦。
    如果想要看在日本的照片的話,可以在底下留言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