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問你 ep.1】全新系列首發,回答了許多關於 #斜槓與時間管理 的問題、並提供實用小技巧🤩
➡️ 滑看影片 或是 ⬇️ 滑看文字版
也可以先存起來晚點再看!
💡 Q1 - 如何在工作與斜槓上做優先排序?
對我來說,正職一定第一優先,把本分做好、有餘力再去多做額外的事情。所以會是我 P...
【A!我問你 ep.1】全新系列首發,回答了許多關於 #斜槓與時間管理 的問題、並提供實用小技巧🤩
➡️ 滑看影片 或是 ⬇️ 滑看文字版
也可以先存起來晚點再看!
💡 Q1 - 如何在工作與斜槓上做優先排序?
對我來說,正職一定第一優先,把本分做好、有餘力再去多做額外的事情。所以會是我 PM 的工作第一,然後有餘力才會去做 IG 的相關經營,最後才是共生公寓的經營、或是帶健身教練課,所以我也會動態調整我一個時間要帶多少學生。
那當然也會有情況是排序後面的東西做不到的時候。像之前有一段時間我的正職工作超級忙,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發文,但總比硬要什麼都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搞砸來得好。時間有限,優先排序跟選擇就很重要。
💡 Q2 - 一天的時間分配大概長怎樣?怎麼安排才能更有效率?
這邊可以先講一個時間分配的小技巧,就是『減少切換模式的次數』。例如說工作做一做,改跑去寫 IG 文章,然後寫個一兩段,又跑去看其他東西。你每切換一次,你都要重新 reset 然後讓自己進入狀況,其實很沒效率。
所以像我現在白天就是專心做正職的事情,頂多是中午午休、或工作真的累了想轉換個心情的時候,會來回覆一下粉絲的訊息,至於像寫文章、或是構思一些帳號經營方向這種會需要比較長時間專注的事情,我就會平日晚上或週末再做。
反倒是我晚上跟週末會盡量不去碰正職工作的事情,除非真的有事情沒做完,例如隔天早上要 present 的報告還沒準備好,我通常也會放在睡前才來做,減少模式切換的次數。
💡 Q3 - 怎麼找到斜槓的起點?該怎麼踏出第一步?
通常會有兩個方向:1. 你有熱情的 2. 你擅長的。
舉例來說,你可能是個一般上班族,但你超愛畫插畫,甚至平常沒事就會畫點東西,那他就是一個有潛力發展成斜槓的一個選擇(可能是接案、可能是經營插畫 IG 帳號、也可能是開線上課程教人畫畫)
而你擅長的有時未必是你喜歡的,但因為擅長,你比較容易從中得到成就感,而這個成就感可能會讓你慢慢愛上這件事。舉例來說,你可能沒特別愛研究投資標的,但你就是怎麼投怎麼賺,那這個時候,就該收我當乾兒子了,不是啦,是可以考慮這個當作斜槓的起點。
但我最後要提醒,不要為了斜槓而斜槓,因為這是件很累的事情。你要花很多時間、你可能會犧牲很多睡眠,如果你對你在斜槓的事情沒有熱情、甚至不擅長,那你會做得非常痛苦。
💡 Q4 - 如何改善拖延症?
老實說我自己也有拖延症,我這邊分享幾個我自己會嘗試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前面有稍微提到,就是『優先排序』這件事。因為當你有超多事情要做、但你又沒有明確覺得哪一件事情應該要先被做,你就會有一種『噢天啊好多事情根本做不完』的感覺,然後你就會很焦慮,結果什麼都沒做。
再來是排定計畫。雖然不太可能真的每個計畫都被徹底執行,但到頭來我們人類還是傾向遵從計畫做事的生物,所以可以試試看在一週的開始、或是每天剛起床,就把那週、或那天,哪些時間要完成哪些事情計畫好。
最後是視覺化。一定要確保你擬定的計畫隨時都會被看到,這樣才能時時提醒自己有沒有在計畫上。我自己現在喜歡用便利貼,貼在自己筆電上,這樣我隨時隨地都會看到,然後每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把他畫掉,這也是一種獎勵機制,讓你有成就感然後繼續做下一件事。
💡 Q5 - 如何面對停滯期?
我覺得這個很難,因為我們永遠都會想要追求更好,所以當你成長一段時間突然停滯了,真的會滿焦慮的。
但我會有兩個建議的思考方向。第一個是如果要讓他不停滯,代價會是什麼?通常代價就會是你要投入更多時間,那代表著就可能是睡眠時間的減少、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甚至你的本業也因此被影響,那值得嗎?因為如果不值得,那這個停滯其實就只是個必然的結果,那既然是個必然,何必焦慮呢?
另一個方向是其實可以趁這個時候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例如你今天經營一個插畫 IG 帳號好了,基本上畫風這種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但可以改變主題。舉例來說,如果你主要都是畫可愛的小動物,但如果今天是用這些小動物去進行有趣或無厘頭對話、創造一種迷因感,又或是去呼應時事,畢竟時事這種東西流量是很大的,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看看的東西。
-
第一次嘗試在貼文用影片的形式呈現
大家還喜歡嗎?
如果反應不錯,我也想來調查一下
你們下一期希望看到哪個主題的問答呢?
A. PM 工作大哉問
B. 職涯規劃解答間
C. 公寓改造小技巧
D. 伴侶感情聊天室
未來會持續回答大家各種問題
新朋友歡迎追蹤 ➜ @sci_food_alex
舊朋友也歡迎標記、或分享給你更多的朋友👇🏻
#A我問你 #A我問你ep1 #斜槓 #時間管理 #斜槓人生 #拖延症 #IG經營 #職涯規劃 #投資 #職涯規劃
Copyright © @sci_food_alex . All rights reserved
次數分配表 在 點石贏家小學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認識順勢交易嗎?
就字面意義解釋🤏
叫做順著趨勢交易
那趨勢容易發生嗎😊
每一次我們都能跟隨趨勢嗎
《順勢操作:多空策略實作指引》
第153頁的這張圖📈是整本書的菁華
作為解釋順勢交易🚀一張圖就盡在不言中了
_____
首先,這是一張本金盈虧的次數分配表
X軸是以 0.25%為級距的交易績效
Y軸是發生的累計次數
第一🎯0%在整張圖表的左側
且明顯向右延伸,最右側為4.5%以上的報酬
第二🎯紅色框框,是-0.25%~0.25%
兩者相加的次數,佔了整個圖表的最大比例
第三🎯圖表向左發展的極限就是-2%
也就是交易本金虧損至多來到2%
_____
🙋♂️這樣代表什麼意思呢?
在順勢交易中,第一原則就是
「控制虧損」,第二原則就是
不要違背第一原則…
因此作者的交易策略中,最大的結果次數
都落在「負0.5%到負0.75%」之間
🗡有效的扼殺虧損於搖籃之中 ^^"
他的策略有42%賺錢、58%是賠錢的
再乘上績效表現來看,Ego的話來說,就是…
多數時候都是「小賺小賠」💰
也就是說趨勢都沒有走出大波段
統計表右側相對翹起來的More
也就是4.75%以上的厚尾現象
在整個22年的測試中,發生了15次
對績效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你無法解釋原因
但正是這樣的肥尾效應
讓順勢策略的績效能夠被向上拉升
_____
第一個綠色箭頭
代表2.5%的本金獲利
💥也是標準虧損額度的10倍
第二個綠色箭頭
代表5%以上的本金獲利
💥也是代表一個風險的20倍以上報酬
如果你有訂閱Ego專欄
這種情況,是不是就是策略選到的
合一、中天…,一檔個股創造30倍的風險投入
換句話說,你用本金1%作為風險買入
😎就能換回本金30%的獲利金額
這就是那肥美的肥尾效應
也正式順勢投資最奧妙的地方
不過作者也說了
22年裡頭,策略最多連續獲利為14次
但連續虧損呢…則是24次
想想當你連續虧損了24筆交易後
你還能理所當然的投入下一個買入訊號嗎?
如果不能,那就吃不到第25筆的獲利!
如果可以,那代表你知道並且能做到!
_____
#━━━━━━━━━━━━━━━━━━
書中作者建立的策略績效
創造22年平均年化報酬17%
而Ego老師的獵鷹九號,今年已經50%🔥
你會想要學習 順勢交易的關鍵技術嗎…
━━━━━━━━━━━━━━━━━━#
兩個機會📅認識順勢交易與風控觀念 /
📌9/23點石風控獲利講座 https://lihi1.com/haKmw
📌9/29日盛證券免費講座 https://lihi1.com/1IPHF
次數分配表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所以要多念點書阿韓粉議員
「韓粉」王鴻薇 立委初選落敗!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65476
-\-\
王鴻薇議員5月也請研考會民調:研考會秉持服務市民和議員,王鴻薇議員在5月請研考會做「騎樓禁菸民調」,當時就不見議員批評「禁菸民調」為什麼要做「政黨傾向」。
「結果顯示,約有87%民眾支持並希望騎樓能全面禁菸,因此,王鴻薇希望衛生局能盡快採取行動。」
《致王鴻薇議員》
#大台北生活圈當然包括新北市
#每天80萬新北市民在台北市消費
#問政黨更問人民需求
1. 公開透明:柯文哲市長秉持公開透明原則,研考會完整公布民意調查的次數分配表、交叉分析表、新聞稿,並同步公布給社會大眾、議會、媒體。希冀公開透明能帶動社會討論。
2. 專業民調:無論是學界或業界,在多數的民意調查中,都會詢問「政黨傾向」,可作為「比較的基準」、「民調的專業程度」、「民意的表態程度」等。研考會的題目設計,會與有關局處討論,也會與研考委員討論後定稿,專業不容質疑。
本人有專業學術訓練,也有數年的業界經驗,知道詢問「政黨傾向」是合理的題目設計。
3. 不問新北才是不專業:根據《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每天有至少80萬人通勤通學到台北市,此數據尚未計入至台北消費的新北市民。相較於台北260餘萬人口,80餘萬人意味著高達25%的消費族群。簡言之,台北市商圈研究若不問新北市民,才是不專業,怎麼故意排除25%的母體呢?
ps. 下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表定為2020年。
4. 王鴻薇議員5月也請研考會民調:研考會秉持服務市民和議員,王鴻薇議員在5月請研考會做「騎樓禁菸民調」,當時就不見議員批評「禁菸民調」為什麼要做「政黨傾向」。
「結果顯示,約有87%民眾支持並希望騎樓能全面禁菸,因此,王鴻薇希望衛生局能盡快採取行動。」
新北市超商、連鎖咖啡店騎樓全面禁菸 台北市也有意跟進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category/80392/post/201…/
非常感謝王鴻薇議員的指教,本人與本會虛心受教,並持續精進公開透明、專業素養,為市民服務、替城市創新是我們的職責。
余家哲
2019/7/18
-\-\-\-\-
有朋友和我反應看不到了,我貼回自己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