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欠薪離職資遣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欠薪離職資遣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欠薪離職資遣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欠薪離職資遣費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阿榮嚴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翰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澄清鏡週刊報導聲明稿 爰針對今日鏡週刊網站刊載關於本公司及公司負責人陳昭榮先生之不實內容,鄭重澄清、聲明如下: 一、 有關鏡週刊網站所刊載「本土一哥慣老闆」等系列報導所述關於本公司「惡意裁員」、本公司負責人陳昭榮先生有「慣老闆、要求員工加班卻不給薪、要員工利用休息時間開...

欠薪離職資遣費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8

#小螺絲大哉問 嗨嗨大家,在工作中若有遇到雇主積欠薪資、勞退未提繳或未給資遣費的問題,許多人第一時間都會選擇隱忍,等到離職時才一併向雇主追討少拿的各項法定權益,但如果沒有注意到「請求權時效」的規定,很有可能結果會與預期有落差,甚至是白忙一場,今天便想跟大家分享請求權的時效問題。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就一...

  • 欠薪離職資遣費 在 阿榮嚴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9 15:12:02
    有 215 人按讚

    翰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澄清鏡週刊報導聲明稿

    爰針對今日鏡週刊網站刊載關於本公司及公司負責人陳昭榮先生之不實內容,鄭重澄清、聲明如下:

    一、 有關鏡週刊網站所刊載「本土一哥慣老闆」等系列報導所述關於本公司「惡意裁員」、本公司負責人陳昭榮先生有「慣老闆、要求員工加班卻不給薪、要員工利用休息時間開會、要員工下班後處理公事、在疫情期間惡意裁員、拖欠資遣費、辱罵員工」之情,甚而提及本公司營運內容等情事,均為與事實不符之錯誤資訊。

    二、 本公司自民國93年創立迄今,多年來皆兢兢業業,致力於提供最好之商品與服務,素享顧客之好評與盛譽。至公司對於員工權益之維護亦係不遺餘力,相關人事雖於營運過程中偶有更迭,然人事聘僱及員工權益保障向皆遵循勞動相關法規辦理,甚而提供離職員工較法規所訂更為優渥之保障,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絕無任何不當損害勞工權益之情事,鏡週刊前述相關報導內容要屬不實之爆料與抹黑,已然嚴重戕害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之形象與名譽。

    三、 鏡週刊身為大眾媒體,對於報導內容本應善盡查證責任,撰文記者雖於發稿前曾致電本公司徵詢意見,本公司並由相關人員、主管及陳昭榮先生親自詳為說明、澄清,然實際報導內容對此卻僅見寥寥數語,毫無其所稱「平衡報導」之實。關於鏡週刊暨撰文記者未能善盡查證責任即逕為不實報導,以及報導中「知情人士A、B」昧於事實之惡意指控,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實深感遺憾,除對於鏡週刊報導之內容提出嚴正抗議外,並業已委託律師研擬對於鏡週刊暨其撰文記者,以及提供不實資訊之「知情人士A、B」追訴相關法律責任,據以捍衛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之權益,並望能遏止惡意爆料、抹黑之報導文化。

    四、 另敬請相關媒體自制、自律,切勿再予報導、轉載上列所述足以損害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信譽之不實資訊,否則本公司及陳昭榮先生必將委由律師採取相關法律行動,以澄清譽。

    翰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0.6.29

  • 欠薪離職資遣費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2 19:40:00
    有 27 人按讚

    嗨嗨大家,在工作中若有遇到雇主積欠薪資、勞退未提繳或未給資遣費的問題,許多人第一時間都會選擇隱忍,等到離職時才一併向雇主追討少拿的各項法定權益,但如果沒有注意到「請求權時效」的規定,很有可能結果會與預期有落差,甚至是白忙一場,今天便想跟大家分享請求權的時效問題。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就一起看下去吧

    ✨什麼是請求權時效?
    請求權時效正式的名稱為「消滅時效」,是為了不影響法律秩序的正常維持、簡化法律關係並避免太長的時間會造成舉證的困難而存在的規定。簡單來說,從可以請求權利時開始起算,如果一定期間不提出主張,那麼就有可能會喪失了部分權益的請求權。

    依民法第125條規定,一般的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並不是所有債務的請求權時效都是15年,而是會因為債務的類型有不同的時效。今天僅就針對在勞動法令上常見的請求權時效來討論(往後滑第三張圖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資遣費的部分因法令未明訂資遣費的請求權時效為何,即便勞委會曾在84年9月27日以台勞資二字第134376號函解釋過,應回歸到民法第125條前段,因15年不行使而消滅。但實務上見解認為資遣費既然是勞方長期為雇主服務並於離職時所請求的報酬,則應屬民法第126條所規定的「退職金」,自然就應依照該法規定,在5年內提出請求。總而言之,為避免爭議,建議還是以五年的時效為主,也就是如果有跟雇主間發生是否應發給資遣費的爭議時(勞動契約終止爭議),最好就在五年內提出,避免因為請求權時效消滅而得不償失啦😅

    我們之前有針對這主題寫過詳細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去瞧瞧:)
    https://twworkforce.com/2019/01/29/limitation/

    追蹤 @workforce.tw
    獲取更多勞動法令小知識

  • 欠薪離職資遣費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5 23:33:57
    有 327 人按讚


    <台商公司倒了,一定是阿共欸陰謀>

    昨晚跟一朋友餐敘,在談到鷹之眼粉專被「民主」時不是很愉快,我本來想拂袖而去,但想想算了,十幾年的老朋友,沒必要這樣,都出來喝茶抬槓,火氣這麼大幹嘛?

    這個朋友(以下稱A),2014年跟我立場一致,就是「台獨建國」、「國民黨邪惡至極」,隨著出社會時間漸長,我與A看事情的角度也越來越不同了。

    席間討論了幾個話題,批評民進黨的粉專被民主、台灣疫情沒有官方宣佈得這麼樂觀、他聽說一家公司被邪惡中國弄倒閉。

    A是這樣說的:「我聽說有家公司是製皮件的,當初去中國做生意,他們幫忙找地、給很多優惠,但是後來中國人偷了他們技術,自己也蓋廠跟那家公司搶生意,用價格戰打,最後那家公司就被弄倒閉了。」

    這說法我覺得很典型,是討厭中國常講的案例,以下所討論的不是針對我朋友,只是這說法太經典,針對其做探討,可以把我聽到很多年的謬論給導正。

    A說的那家公司蠻有名的,叫亞美集團,我當下就查了新聞看倒閉始末,馬上就查到這家公司不只業外投資過多,還跨角豪宅投資,最後週轉不靈倒閉,這明明就自己經營問題,跟價格戰有毛關係?

    A說:「真正的原因當然不會報導出來,但他們就是因為主業被價格戰打死,才會週轉不靈倒閉的。」

    我聽完這奇怪的說詞,沒做反駁,回家後託朋友幫我查詢亞美的資料,說來好笑,跟大家既定認知不同,中國這邊資訊超級透明的,有個網站叫做「天眼查」,去上面輸入公司或老闆名字就能查得到所有資料,查完發現不得了。

    亞美官司多到像山,借款不還、合同糾紛,光是台灣就查到41筆判決書(https://ppt.cc/fGl7sx),而且經營事業外還分心投資豪宅(台中就11戶),這擺明就沒在認真經營公司嘛,倒閉了不是天經地義?

    一出手就11戶豪宅,那有錢去做研發嗎,沒研發,別人技術跟上你了,就叫做被偷?

    皮帶又不是啥精密的產品,真正在做生意的人,遇到偷技術、打價格戰這種事不會敗的,就算敗,也不是亞美集團那種敗法。

    其實有些技術根本不是很需要偷,很多公司的技術比皮件還高,做個五年,照樣被人學會,把你公司的經理高薪挖過去就好了嘛,競業條款(就是離職以後不能從事相關行業)只有兩年,所以本來做事業就是要把全部資金節省起來搞研發啊。

    而且不止是中國會發生這種事,以前台灣跟日本也用這招打敗美國,所謂偷技術,如果是真偷,那就跟美國一樣去告啊。

    很多人一定會說大陸法院不公正,但問題是,除非偷你的公司跟你公司一樣大、甚至比你更大,或是政商關係比你更好,不過這麼大公司去偷皮帶技術,各位不覺得怪怪的?

    以前大陸做生意簡單,因為工資低、產品便宜、外銷利潤高、內銷市場也大,所以生意真的爆炸好做,十多年前很多商人在台灣混不下去,就是到大陸去開啟事業第二春。

    至於為何台灣混不下去?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技術都普及了,然後大家開始價格戰啊!

    早期到大陸的台商,因為是走在前面沒競爭者,自然大賺一波,真的要做生意就是老老實實地做,而老實做生意,不管到哪裡、在哪個時間點切入,都會穩定獲利,就算不能很好,也絕對不會像是王東生那樣兵敗如山倒。

    認真做管控,公司根本不用到賠很多就知道該停了,做生意不要說業外投資,連業內的投資,包括擴張生產線都不是隨便要做就做,這都要做評估的,如果任何決定事前都做規劃,進行中都有追蹤成效好壞,哪有可能會忽然間發生「超過自己負荷」的敗局?

    做生意的原則本來就是「量力而為」,你慢跑只能跑5000,你會一次跑5萬嗎,聰明一點的甚至還只跑4500,讓自己明天不要太累,所以亞美根本就是不會瞻前顧後、亂做生意才會這樣倒閉。

    有很多人會相信「大陸很壞,偷技術讓台商倒閉」這種鬼話,通常是沒有實務經驗,甚至很多都是未出社會的學生,看點煽動的文章跟說詞就信了。

    查了資料以後發現,王東生跟老婆徐媛珠都在2016年改名,所以他們在台灣的三家公司,亞竺國際皮件股份有限公司、亞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亞神貿易有限公司(三家都在同一地址)都在2016年做過董事變更。(在公司出事前後改名,原因不明,可能想改運吧?)

    就算不說大陸方面,台灣這三家公司也一堆司法案件。其中還有一個是「偽造有價證券」。

    公司有這麼多司法案件,有拖欠資遣費的,有申請執行本票的,有這個有那個,這樣複雜的狀況,跟大陸偷皮件技術打價格戰,導致倒閉,恐怕對不上關係吧!

    老實說,即使營運不善要歇業,負責任的老闆也絕對不會拖欠員工的薪水和資遣費。

    一個有制度的公司,員工的離職、退休準備金,是會在每一期都定期撥入固定帳戶,就是說,如果就算經營不善,員工的資遣費是應該要早準備好。(不過很多老闆沒這麼做就是了)

    沒準備好這些錢,還敢拿錢去買豪宅,這最好的解釋就是觀念錯誤,不是做企業的料。

    看看這個新聞(https://ppt.cc/fNP7Dx),他連員工資遣費這種錢都沒預存,搞得滿城風雨,但他們兩夫妻2018年都還在台中豪華餐廳公開露面大吃特吃。

    正規生意人,如果公司負債、欠員工薪水,是絕對不會像是王東生那樣,繼續大搖大擺去高檔餐廳吃飯,這種人說是大陸陷害讓他公司倒閉的,是在哈囉?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很多在大陸自己胡搞瞎搞的台商,失敗後會回台灣造謠,這樣才能給自己掛面子,再加上現在台灣的仇中氛圍,所以很多傻傻年輕人就被騙了,真以為這一切都是阿共欸陰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