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檞寄生聖誕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檞寄生聖誕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檞寄生聖誕節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56的網紅WonderVet 超級好獸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Wondervet Talk 超級好獸醫的閒聊時間】 每週四晚上9:00播出🕘 ・ |EP79 平安夜要平安!寵物要注意什麼?| 享用大餐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毛孩誤食! 遙想去年聖誕我們在講什麼呢? 有沒有覺得這集聽起來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
檞寄生聖誕節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4:22:55
Ho! Ho! Ho! Merry Christmas! 送上俐媽最近看到的可愛聖誕擺飾, 也謝謝大家分享許多聖誕口罩給我, 聖誕佳節,送上溫暖的問候🥰🥰 ———————————————— 🎅🏼 俐媽英文教室—聖誕節2.0篇: 🎄 Santa Claus 聖誕老公公 🎄 sleigh (n.) 雪...
檞寄生聖誕節 在 Lauren☀️跟著勞倫一起吃喝玩樂??♀️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7 01:49:05
「傳說在檞寄生下接吻的情侶, 會一輩子都幸福的在一起」 就用THALER「檞寄生下的吻對戒」 在聖誕節那一天,把她/他的心戴走吧💗. 女款是純銀材質的檞寄生, 以簡單的設計帶出質感。 男款則是用黑色為底, 讓整體更鮮明、有個性。 除此之外這系列也有專為女孩設計的 「檞寄生下的吻」項鍊, 閃著純...
檞寄生聖誕節 在 柔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17:49
每次經過護城河附近吃飯的時候 都一直很想去逛旁邊的破銅爛鐵🤣 前幾天一個悠閒的傍晚終於抽空去新竹門市晃晃 服務人員都很親切~很用心的和我介紹店內的產品 訂製款或是有任何問題他們都很熱情的回覆!完全沒有壓力~ 還給我試戴了最近主打的「檞寄生下的吻對戒」和「檞寄生傳說項鍊」 這系列的設計理念非常浪漫💘 ...
-
檞寄生聖誕節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25 19:00:05#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29 為什麼會有分手潮?
03:07 等等!難道我們的感情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03:45 我們的觀點
06:32 提問
06:5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她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決定和「台灣上層階級培育出來的菁英」男友分手:https://reurl.cc/5WN4V
→ Economist: ‘Tis the Season to Break Up:https://reurl.cc/Lro4K
→ 社會比較:https://reurl.cc/Elv4k
→ 真的有年末分手潮?:https://reurl.cc/RGoq6
→ How do holidays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xamining the instigating and catalytic effects of Valentine's Day:https://reurl.cc/m5QM7
→ 七夕分手潮:我們還能當朋友嗎?:https://reurl.cc/jZeyM
→ 多年前 Gary Lewandowski 根據 Facebook 的統計圖指出,暑假對於大學生來說的確是關係終止(同時也是關係開始)的時刻(summer-lovin-or-summer-leavin),但比起畢業和假期,更重要的或許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感覺是什麼,問題是,如果他真的有分手的念頭,會跟你說實話嗎?
→ [1]Lee, S., Rogge, R. D., & Reis, H. T. (2010). Assessing the Seeds of Relationship Decay: Using Implicit Evaluations to Detec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 857-864. doi: 10.1177/0956797610371342
→ 這邊是海苔熊的觀點:https://reurl.cc/Ndogm
*特殊時機
・二月十四號 白色情人節 而且時間在剛開學
・七夕情人節 時間正好也在在暑假結束快開學
・過農曆年,一起見對方家人
上述節日跟情侶尤其相關,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思考與對方的關係
*為什麼?
・期待感落差
・過去專家調查發現,伴侶們在壓力增加的時候,溝通技巧會惡化,以聖誕節來說,就不只是檞寄生下接吻的浪漫,從節日前的採購、備餐、買禮物、付帳單…,都是聖誕節的一環。
・此外,感恩節和新年還更慘。神經心理學家夏普(John Sharp)就解釋,「日光時間變短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人們變得更疲勞易怒,此時自我療癒也變得相當流行。」
也就是說,進入冬天的我們少了溫暖、少了日光,卻多了壓力。
・此外,歲末也會促使大家反省這一年的「作為」。
「這段時間以來我快樂嗎?」
「我跟他真的適合嗎?」
「這個人是否可靠?」
「一年來的相處,他是否值得我等待、犧牲其他更多更好的機會?」
「我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對方綁在這關係裡?」
*換環境
・當兵
・遠距離
・畢業後就業
→環境改變,兩人開始有不同的生活經驗,久而久之能有共鳴的是可能也逐漸減少,而漸行漸遠
但也有人不這麼想
*可能就只是巧合
・定義:相關的事物基於偶然的因素同時發生
・然而有些人並不會用「偶然」來解釋巧合,反而會自動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意義,比方說上述的「時機點」或是「換環境」
事實上,關係的結束並非一瞬間,而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
Steve Duck是研究人際關係的著名學者,他曾經提出一個引用率相當高的關係結束模型(1982),從關係的破 裂(breakdown)開始,區分了六個關係結束的階段(phases of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分別是:
・1.關係的破裂:關係中的一方開始對這段關係感到不滿意或是不耐煩。
→接著,必須跨越一個「我再也不能 忍受(I can stand this anymore)」的門檻之後,才會進入到第二個時期「內在心裡階段」
・2.內在心理階段(intrapsychic phase):對關係感到不滿的這個人,會開始對伴侶感到不滿,於是他/她可能會對外發展其他替代的關係或社交活動
→當他/她認為自己「進 行抽離、離開的活動擁有其正當性(I’d be justified in withdrawing)」的時候,就進 入到了第三個階段「互動階段」
・3.互動階段(dyad phase):兩人開始相互對峙(confrontation),兩人的問題 透過直接的或是間接的方式被揭露出來,使得兩人可能會發生爭吵、協商或是修 補彼此關係
→而當雙方的關係無法挽回,跨越了「我們決定要分手(I mean it)」 這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了第四階段「社會階段」
・4.社會階段(social phase):兩人會開始向各自的社會網 絡進行解釋和說明,向外尋求一些協助與支持,在此階段中,雙方的分開已經是 無法避免的情形了,雙方都已經接受分手的事實,並試圖要去面對它
→一 旦跨越了「分手是無法避免的(it’s now inevitable)」這一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 了第五階段「墳墓妝點階段」
・5.墳墓妝點階段(grave-dressing phase):分手者開始整理過去的回憶,並同時進行自我修補 的過程,他/她會開始發展其版本的分手原因和過程
→而當分手者「準備好要迎 接新生活(time to get a new life)」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恢 復階段」
・6.恢復階段(resurrec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中分手者會開始準備面臨新的生活或是新的關係。
在 Duck(2007)的模型中,這六個階段的關係並不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某一個階段時,兩人該階段的問題已經得到修補或解決,於是此對伴侶的狀況將不會往下一個階段進行,而是回到之前的某個階段,繼續維持兩人的關係。
但是,如果一對伴侶最終是走向分手一途,他們則會 經歷此六個階段的歷程。於是,在此,我是將這六個階段的內容依序描述介紹出來,而不談可能折 返回到之前的階段或是繼續維持兩人關係的情形。
・就我們的看法會認為,關係中的問題本來就存在了,「換環境」或是「特殊時機」只是一個契機,讓關係中的問題浮現,而分手則是因為在當下兩人可能都無力、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好選擇分開。
・心理學家Silvia(2009)曾提出一個看法,我自己也蠻認同的。她提到,「只有相處時不需特別「用力」 (pay effort extremely)的關係才能維持長久,也能抵擋這種時序情境的考驗」。
・溝通對彼此的期待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檞寄生聖誕節 在 WonderVet 超級好獸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ondervet Talk 超級好獸醫的閒聊時間】
每週四晚上9:00播出🕘
・
|EP79 平安夜要平安!寵物要注意什麼?|
享用大餐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毛孩誤食!
遙想去年聖誕我們在講什麼呢?
有沒有覺得這集聽起來有什麼不一樣呢?
快留言告訴我們XDDD
・
|📍本集重點|
・西班牙聖誕小木頭。
・獸醫師的聖誕節有什麼特別?
・平安夜要平安!寵物要注意什麼?
・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
|🎧線上收聽|
⇨https://reurl.cc/R1x7Wr
#平安夜
#聖誕節
#Taiwanpodcaster
#寄生果
#鬼神童子
#聖誕紅
#巧克力
#檞寄生
檞寄生聖誕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起來寫】#我恨耶誕老人 #我恨交換禮物 // 鄭雋立 🌲
.
哈囉大家今天過得好嗎?有沒有交換禮物或約會?筆者自己過得不太好呢,每天被滿街藍白LED燈閃得老眼昏花、被教會歌聲洗腦、被交換禮物的人情債氣炸,還要靠貴死人不償命的葉黃素治眼疾,儼然是都市裡的另類難民,厭世啊!如果你跟筆者一樣受夠了耶誕節,希望這篇雜文能為你提供微薄的安慰。
.
■ #宗教形式主義弊病在大眾傳媒的體現
.
過去我們在別的文章提過日本早期佛教流於抄經的 #形式主義弊病(聖嚴法師,1993),不只東亞宗教,西洋亦然。以筆者幼年的1980-1990年代為例,電視節目在重要節日總是會停播原定的所有節目,包含連續劇、綜藝、科普甚至動畫,大量華而不實的『特別節目』(洗腦式MV穿插藝人談話)。
.
而耶誕則在迪士尼頻道產生大量以基督教為主體,探討「#聖誕精神」的節目,呼籲觀眾不應盲目慶祝,而應關懷社會、聯繫親友感情,而且要當個乖孩子「#相信耶誕老人的存在」(筆者按:so what?),立意雖好但大多剪輯自舊作品、沿用原畫,本質上與老三台年節綜藝無異,成為另類童年夢靨。
.
■ #消費文化氾濫與情緒勒索
.
耶誕節引起的消費現象在當代無疑是宗教文化霸權(文化領導權)的體現,導致節慶難民唯恐避之不及。人類學家Al Alvarezy(2005)在《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自述憂鬱症發作的經驗時,便提到耶誕節的可憎之處:「無謂的禮物、義務的強顏歡笑、嚇人的花費, #高潮後的沮喪。這是個得盡心思小心協調的日子,像走進地雷區」,Alvarezy在不堪負荷、與記者和妻子爭吵後吞下45顆安眠藥被送醫搶救,那是自殺有罪的年代,受害者本身甚至要接受警方調查(頁348-351)。
.
誠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968)在《上帝之死:反基督》對耶穌基督的形容,他帶來福音但不是去「救贖人類」,而是教導人類如何生活。我們不妨也借用尼采式的語言,定義這些造就耶誕難民的、曲解教義並淪為資本主義狂歡日的浮濫現象:這是 #基督教的粗鄙化、現代基督教徒的虛妄。最後的基督徒早已「死在十字架上」。
.
■ #現今耶誕實為文化混血產物
.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2014)在〈被處決的耶誕老人〉中指出幾件研究證實的結論,耶誕並不算是基督教專屬節日,而是歐陸各地吸納 #古羅馬農神節(Saturnalia)異教習俗的產物。
.
其中包杉木、冬青樹、檞寄生,終夜點火照明的 #樹木崇拜(神似《圓桌武士》描述的神樹)、 #交換禮物背後的儀式色彩(帶有聖尼古拉影子的耶誕老人顯然高於庶民階級、禮物交易的利益算計與對亡者求生的隱喻)。
.
這些 #異教元素 使主教憂心節慶「異教化」,導致了1951年第戎大教堂的「焚燒耶誕老人(塑像)事件」,《法蘭西晚報》則形容該案件是「耶誕老人被處以火刑」。寫到這邊,筆者想起近日與天主教好友聊起信仰的形式主義氾濫,他傳來素雅的照片,拍攝自家掛在牆上的聖母像與念珠「我都這樣過耶誕」,沒有交際與消費, #只有禱告與靜觀,如此素樸、如此謙卑,好的信仰方式完全不需要無謂的熱鬧。
.
■ #笑死你的反耶誕影視產物
.
在《南方公園》、《辛普森家庭》、《聖誕夜驚魂》對宗教形式主義的諷刺外,2005年由David Steiman執導的電影《Santa’s Slay》(直譯: #聖誕大屠殺/ #幹掉聖誕老人),則講述耶誕老人其實是與天使打賭慘輸、被迫扮1000年白臉的惡魔之子(Santa=Satan),是邪典級的暗黑暴力喜劇。
.
該片耶誕老人由知名摔角選手Bill Goldberg飾演,又帥又猛,武打戲與屠殺場面相當精采,開場就是他服役期滿,從煙囪闖入資本家居所大開殺戒的爽快片段(這家人恰巧就是外表虔誠、內心鄙視信仰的偽善典型),即使該片編導虎頭蛇尾,但從頭到尾都是對節慶形式空洞的諷刺,看完非常滿足。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的耶誕書寫:
【認真聽】禮物交換 | 社會學中的聖誕節 // 李長潔 feat. 黃采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54719054715713
.
◆【聖誕快樂】聖誕糕大量發生中:聖誕糕的由來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342514719269483
.
◆鄭雋立談形式主義弊病:
【一起來寫】那些年,我們一起唬爛的孝道故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37563786431240
.
◆《Santa’s Slay》(聖誕大屠殺/幹掉聖誕老人)
開場屠殺影片試看版,包你爽!
https://youtu.be/gpguHbHq3aE
|
■ #參考文獻
.
01.聖嚴法師(1993)〈日韓佛教史略〉《法鼓全集》,台北市: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數位線上電子版,2020.12.22瀏覽,網址:http://ddc.shengyen.org/)
02.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y)著,王慶蘋、華宇譯(2005)《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頁348-351
03.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著,劉崎譯(1968)《上帝之死:反基督》,台北市:志文出版社,頁115-119
04.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廖慧瑛譯 (2014)《我們都是食人族》,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頁15-44〈被處決的耶誕老人〉,原典為2013年法國初版
檞寄生聖誕節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誕傳統:kissing under the mistletoe
[溫馨提示:接吻前請先確認過眼神,被警察抓走本專頁概不負責]
第一次認識槲寄生(mistletoe)這個植物是在痞子蔡的書裡(說出痞子蔡這三個字是不是很暴露年齡),那是個我還會看網路小說的年紀(羞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叫榭(ㄒㄧㄝˋ)寄生,不過其實他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叫作槲「ㄏㄨˊ」寄生,因為他是寄生在槲樹上的植物,只是很多人會因為這兩個字長得很相似,而造成誤用。
槲寄生是歐美聖誕節常見的裝飾植物之一,人們會把它綁成一小叢,倒掛在門楣或窗框上,如果你和別人一起站在槲寄生的下方,就可以親吻彼此。
這個習俗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最知名的版本應該是來自於北歐的神話。
在古北歐神話中,奧丁(Odin)的兒子,光之神巴德爾(Baldur)害怕死亡,她的母親弗麗嘉(Frigg)非常擔心,所以跑遍世界各地,請求萬物發下誓言不可傷害巴德爾。
所有的事物都發了誓,唯獨一棵長在英靈殿東邊的槲寄生(mistletoe)幼苗除外,因為它看起來實在so weak,應該無法傷人。
結果被整天搞事的洛基(Loki)知道了這個秘密,因此他就陷害巴德爾的孿生兄弟盲神霍德爾(Höðr)用槲寄生將巴德爾殺死。
因為巴德爾是光之神嘛,所以他一死,整個世界就陷入黑暗,眾神在悲傷之餘幫巴德爾舉辦了喪禮。
最後,傷心的母親弗麗嘉的眼淚,讓檞寄生紅色的果實變白了,而也在此時,他將巴德爾帶回了人間,
開心的弗麗嘉於是原諒了槲寄生,並親吻每一個經過槲寄生底下的人,以分享她兒子死而復生的喜悅。
—
長大了之後,進電影院看哈利波特電影,看到哈利跟張秋在槲寄生下接吻的那一幕
才讓我想起小時候讀到的這段習俗
好啦,浪漫的約會技巧都分享給你們了,請酌量使用,祝大家都能過個難忘的聖誕😉
P.s.被帶到警察局請不要聯絡我 @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