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了超過10本《從0到1》之後,我想自己終於有資格說:對《從0到1》略知一二了⋯或至少略知零一。
過年很認真(在工作)很忙、很快樂很充實,至少知道都是我的選擇 — 昨天自己開車去台中看了外公外婆,只有我們三個人,一起坐在餐桌吃晚餐感覺很棒。
從小到大都沒好好和家人相處,我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一些垃...
在買了超過10本《從0到1》之後,我想自己終於有資格說:對《從0到1》略知一二了⋯或至少略知零一。
過年很認真(在工作)很忙、很快樂很充實,至少知道都是我的選擇 — 昨天自己開車去台中看了外公外婆,只有我們三個人,一起坐在餐桌吃晚餐感覺很棒。
從小到大都沒好好和家人相處,我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一些垃圾。我從來就跟外公外婆不熟。至少每年過年,我都和哥哥姊姊、表姊妹們坐在小朋友桌,大概我也常聽不太懂外婆的國台語交雜⋯所以刻意迴避尷尬的場面。
這陣子阿嬤(爸的媽FYI)身體不好,我實在是焦急又沮喪 — 我也更確定有些事情真的會讓我後悔,而且我沒有辦法按返回鍵 — 我真的真的,從小到大都沒有跟我阿嬤、外公外婆好好相處到。
有本書叫《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以前看到的時候我沒太在意,只瞄了一眼,看了一下它的算數邏輯是哪裡來的 — 是挺有邏輯的。
現在想想大概是真的⋯難道我連自己血緣的根源都不在乎嗎?我想不是的。
有次在研究 Jeff Bezos 的書單 — 本來是想找些好的商業書籍來讀,結果看到《長日將盡》是他說這輩子影響他最深的書,然後我就買了。
結果是一本寫後悔的小說,寫一輩子追求自身尊嚴的總管,也埋梗埋得很深。最後,這個總管有沒有承認都不重要,他後悔了 — 他放棄追求他的愛,他放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只因為無謂的矜持。Jeff Bezos 說他學到了和後悔有關很大的教訓 — 他學會把自己投射到80歲,然後問自己:什麼事情做與不做會讓他後悔?這件事情做了會後悔嗎?這件事情不做會後悔嗎?
我想他實在是個絕頂聰明的人,所以我也照做了 — 當兵時,我第一個想到:這輩子如果我沒有好好和阿公阿嬤們相處,我真的會後悔。
可能他們的記憶裡有我,但我的記憶裡只有模糊的他們。更令人沮喪的是,在他們的記憶中我大概就漸漸是個陌生、不常關心他們的孫子,每年過年見一次面都在裝傻。明明我從小肯定被他們呵護寵愛著。我居然害羞到連直視家人的眼睛都不敢,明明我身上流著他們的血。
最近另外發現一件自己可笑的事 — 看了我爸的口述歷史文字檔(我實不清楚這東西的用意,但滿美好的),發現我根本不知道他是怎麼長大的。一方面我沒有好奇過,也沒有給他機會分享他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難道我連完整的認識我爸都不願意嗎⋯要知道,我是很尊敬我爸的。
我知道阿公(爸的爸)在我還沒出生前就去世了,但我連想都沒想過我爸的阿公阿嬤在哪裡,沒有好奇過,直到看我爸寫出來 — 原來他也從沒見過。
一直以來,我實在是毫不關心耶 — 好像外在的所有人事物都比家人重要,好像功成名就、令人稱羨就是我要的全世界。
我只在乎我的家人提供我什麼樣的物質生活,我有多少錢可以花、可以跟同學去哪裡玩、暑假我想要出國⋯我沒有真誠地關心過我爸爸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居然連他沒有阿公阿嬤都不在乎,這要是我該有多沮喪。
我猜大概很多人都懂,像是過年只是看到一個個「發紅包機器」。
我才剛開始正視到什麼是珍貴的,什麼是值得我花心思關注的。我在想還是這句話改變我最大 — “Don’t worry about looking good - worry about achieving your goals.” By Ray Dalio
我在乎和家人有緊密、有意義的連結,我在乎在有能力的時候好好的愛他們,我在乎不要後悔 — 想到這些我倒不在乎沒話說尷尬的時刻,送書給家人時露骨害躁的感覺也無足輕重了。
白話文的版本,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就是:「追求實質,不要追求面子」— 看到我的個人檔案你就知道我多麼重視這件事了。
這是我有天在想⋯到底什麼樣的人相處起來惹人厭、是讓我覺得不真實的(我一直把真實當作看人很重要的標準,因為跟假人相處極耗神也很不舒服)— 後來想通了,是只在乎面子的人,大概也就是心底最自卑的人,需要美好的表象來讓人喜歡他,否則他會被自己心裡的自卑淹沒 — 因為他沒有辦法打從心底愛自己。
我決定用這個原則來篩選我想要和誰相處。
話說回來,分享我和家人之間的愛給你們。對我來說是滿私人的 — 要我對他們說愛是很困難的,但我還記得小時候親爸爸充滿鬍渣的臉頰,是刺刺的。
愛和連結對我來說很重要,家人對我來說很重要,讓你知道《從0到1》是本絕妙的書也很重要。
寫的不只是打造創新的事業,不只是推進世界前進,也不只是挖掘世界未知的秘密 — 更是每個人活著的指南。
希望我沒有過度渲染,我實在尊敬像 Peter Thiel、Sam Ovens、Ray Dalio 這般把種種成功當作科學一般理性說明的人。當你講得出漂亮的道理,做得出偉大的實際成果,又過了漂亮的人生 — 這顯示你不只是智者,更是個知行合一的帥哥。
最後我想說的是:Peter Thiel 在史丹佛時主修哲學,後來創立了Paypal,是Facebook最早的外部投資人 — 他多麼天才事小,真正重要的是這本書寫出了人可以如何用更樂觀健康的哲學看待未來,這很重要。
檔案總管在哪 在 好色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剛剛發生了一件很蠢的事,我忘了我把Discord裝在哪,於是使用了檔案總管搜尋"Discord"
然後系統幫我把我硬碟裡所有的彩虹小馬的無序(Discord)髒圖都找出來了
幹 我現在不是要看這個
檔案總管在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紀錄片:《故宮大內總管》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發展人工智能 但也沒放棄淵遠流長的文化寶藏 央視紀錄片介紹故宮大內總管梁金生 梁家五代皆為故宮人 隨著中國戰禍不斷 流離顛沛守護國寶南遷 一家人也因此離散 梁金生堅持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無悔身為故宮人並引以為榮】
數不清有幾個晨昏,69歲的梁金生總是準時出現在這座深宮大院,可以說,他是在故宮長大的孩子,梁家和故宮的淵源可上溯五代,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宮廷的畫師,到了爺爺梁廷煒擔任畫師時,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被逐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梁廷煒從畫師轉為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兒子梁匡忠也就是梁金生的父親,則在17歲時"入宮" 成了梁家第四代故宮人。
「這個石鼓啊它原來不是故宮的東西,是國子監的東西,古物南遷的時候,就隨著故宮的東西一起南遷了,都是由故宮的工作人員來守護的,這些東西就是最後落腳在峨嵋,峨嵋正好是我爺爺和我父親在那地方守護,」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告急,故宮決定轉移文物,包括石鼓在內共數十萬件文物,裝了1萬3千491箱又64包,光是打包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從此被指派押運文物的梁廷煒和家人一道,開始了國寶南遷西移的長途跋涉輾轉大半個中國 歷時16年,而在文物遷移的過程中,梁金生兄妹五人也相繼出生。
「到了峨嵋以後就生下了我哥哥,當時我爺爺覺得起名呢,乾脆就以文物南遷的地點來起吧,所以他就叫梁峨生,我們家又到了樂山,生了我姐姐,樂山古代叫嘉州,所以她叫梁嘉生,然後到抗戰勝利以後 ,這批文物又陸陸續續運回了南京,這就有了我,過兩年又有我妹妹叫寧生,寧是在,江寧啊,對對,江寧,江寧知府說的就是南京的,對對對,南京的事兒,然後我父親他們呢又把這些古物,又運回北京以後 有了我弟弟,北京呢燕呢,對,燕,叫梁燕生,所以我們五個人的名字正好,所以就路線圖,」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對日抗戰勝利後,隨即又爆發了國共內戰,國民黨節節敗退,此時梁廷煒接獲密令,挑選精品文物分三批運往台灣,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滬輪,載著梁廷煒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離開了大陸。
「(全家福)欸怎麼少一個呢,不是五個的嗎,我哥哥沒在這裡頭,1949年這些故宮的古物呢,要運到台灣 ,我爺爺呢就是守護這些文物呢,去了台灣了,臨走的時候,就把我奶奶我叔叔,還有我哥哥一起帶走了 ,故宮的文物呢從南遷開始,它都是在移動的,所以到了1949年去台灣呢,就認為和以前的那種轉移是一樣的,也沒什麼特別特殊的,也沒想到後來說,這一家人就再也見不到面了,」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梁家三代與故宮的國寶,就此隔著一條淺淺的海峽,咫尺天涯。
「故宮博物院職工,這是我哥哥,您呢,我還沒出生呢,就是你們全家都在,小的時候,再往前點就沒有了,對,這是我姐姐,我姐姐那會兒還那麼小,就再見是哪年了,就是80年代了,1987年,1988年,快40年了,對,這是我們兄弟5個,兩岸都可以通航了就那個時候回來的,這個時候你們兄弟姐妹5個這回全了,這時候全了,但是老父親老母親呢,老母親已經不在了,就是你們家反正怎麼都沒全家人湊齊,照一張照片,是,」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1972年,爺爺梁廷煒在台北過世,但直到15年後,梁金生一家人才得知這個消息,而即使後來聯絡上彼此,面對素未謀面的大哥,兄弟間更多的是陌生與疏離。
「他(哥哥)跟你們覺得親嗎,沒覺得,分開太久了 ,對,他也沒覺得我們親,但是他回到北京,好像老想以老大自居,老大,對呀,這北京人又不買他帳,但是一家畢竟,雖然父母沒團聚,但是手足總算能在一起了,當時心裡面也挺複雜的,你要說生人吧,他是親人,對,但是你又說親人吧,還很生疏,就這段說起來,也真是的,就是因為弄這個文物把這一家子分開了,沒弄文物這麼分開的也多了,」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那個年代,爺爺梁廷煒去台灣的經歷,被認定為"盜竊國家文物罪",梁家人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梁金生因此被下放到內蒙古通遼的一個牧場,一待就是11年。
「所以那時候招工不要我,入黨不要我,考學不要我,基幹民兵都不要我,就是因為祖上因為護送文物去台灣了,對,這是歷史和時代這是沒有人能夠改變的,沒法變,您看您的家傳承下來是因為這個文物,因為你們幾代人都幹的是這件事,但是這個興衰分聚 也都是因為它,會不會怨,我還真沒怨過,11年我就踏踏實實在農村幹活,說要入黨,入黨怎麼也得外調吧,怎麼外調你啊,你們家你爺爺他們在台灣,都沒有,沒辦法外調,那麼我覺得故宮是對這件事情最清楚的,因為我們家5代都在故宮,要從檔案上要查的話,清清楚楚在故宮,」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直到1979年,大批知青大返城,31歲的他才有機會重返故宮,自1984年進入故宮以來,梁金生待過工程隊,保管部,文物管理等不同單位,他的工作範圍已經超越了梁家的上兩代人,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故宮展開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文物清理,2010年12月,梁金生完成了最後一項驗收報告的審核,故宮有了建院以來藏品數量上,第一個全面而準確的數字,180萬7558件套,歷時7年的文物清理,大功告成。
「像我的爺爺他是在清室善後委員會時候來的,他清點過哪個庫房,我陸陸續續也都給他查出來了,某年某月某日,他和誰誰誰一起,點查了哪個庫房,哪個墊裡面的東西,查的文物號從幾號到幾號,慢慢都弄清楚了,那會是一種什麼感覺,總覺得好像是在還做著這件事情,應該是一個傳承,這是我家,這是我家傳下來的,就這麼一個感覺,而且這些事情現在我做的,是比他們要更細一些,」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在故宮工作40年,負責180多萬件文物的保管 徵集與核查,梁金生因此被稱為"大內總管",這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的職人精神,讓他在故宮退而不休。
「對我來說,我覺得分不開了,要說高點,生命裡的一部分,反正我是覺得這是一個歷史的責任,怎麼就很自然落到我肩上了,我覺得就應該承擔,接著,歷史給您的是什麼責任,要把這些東西做好,要管理好,這才能對得起後人,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後半輩子我想完全交給故宮,只要他們用我,我就不遺餘力奉獻我自己的力量,」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檔案總管在哪 在 陳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經過 Windows 長年的訓(ㄊㄨˊ)練(ㄉㄨˊ)下,首次碰到 Mac 而不會用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沒關係,這問題就交給陳寗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