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民黨政府線民深入校園長老教會 #名單遮蔽名字但會議資料連結在內文 #來看看線民的說詞有多麼類似 #政府只是來諮詢我 #我也是被關切的對象 星期二促轉會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 會議手冊裡面附的「#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這幾天引起不少公共討論。 稍...

  • 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7 20:59:44
    有 3,336 人按讚

    #國民黨政府線民深入校園長老教會

    #名單遮蔽名字但會議資料連結在內文

    #來看看線民的說詞有多麼類似
    #政府只是來諮詢我 #我也是被關切的對象

    星期二促轉會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

    會議手冊裡面附的「#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這幾天引起不少公共討論。

    稍早促轉會已將會議手冊全文上傳至該會網路,可以下載了:

    👉 https://www.tjc.gov.tw/news/252

    這次整個發表會,重點在於完整描繪威權戒嚴時期的 #壓迫體制圖像。裡面有許多調查成果,都相當讓人震驚,包括:

    #對長老教會佈建高達1169人實施監控

    調查顯示,1977年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後,威權政府隨即成立「八一九專案」。

    佈建高達1169人在長老教會實施監控,密度達到每個教會至少佈建一人。

    當牧師在台上佈道、教友在台下禱告,身旁就會坐著一位線民!

    國家並嘗試控制長老教會的國際組織活動,影響教會內的選舉。

    #國民黨如何滲透國家組織

    以蔣介石的《總裁批簽》為檔案基礎,報告描繪國民黨如何全面藉由黨組織滲透國家機器。

    以黨領政、讓軍隊國家化、干涉包含監察權的憲政機關,也控制民間的產職業團體、鎮壓政治事件、鎮壓後再強化控制。

    #佈建綿密網絡控制校園

    從手冊中「1. 某一年份的校園佈建工作檢討報告」來看:

    那一年國民黨政府在校園中有「一般佈建3450人」、「重點佈建685人」、「支津佈建142人」。

    換言之,可能同時超過四千人在監控校園!監控者除了師生,包含校園大大小小的行政人員,甚至舍監、工友、花匠、教師休息室工友。

    #線民的說詞或辯解

    促轉會依照檔案名冊,訪談了當年曾擔任調查局線民的人。有些人選擇裝瘋賣傻,當促轉會問起當年線民曾監控過的知名人士,例如李文忠、林佳龍、劉一德,他們假裝毫無印象。

    有趣的是,有些當年的線民面對訪談時,都採取了類似的說詞或辯解:

    #政府來找我是來諮詢我
    #聊聊沒關係
    #也是被關切對象
    #絕對沒有拿錢

    促轉會的報告整體顯示,我們對於威權政府壓迫體制的圖像,已經慢慢掌握輪廓。

    我認為,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應該邁入下一階段: #檔案公開應用與 #人事清查處置。

    #檔案公開應用

    目前有越來越多政治檔案被徵集、移轉至檔案管理局,逐步在進行整理與數位化。

    但涉及監控的政治檔案,涉及線民的真實身分、被監控者的個人隱私、檔案相關人等名譽。

    未來要全面公開,雖然已有《政治檔案條例》作為基礎,但可能還需要很多配套工作。

    譬如比較德國🇩🇪的做法,是否只有檔案當事人能閱覽完整的檔案?

    學術研究者、政府機關、媒體記者或一般社會大眾,閱覽檔案的規定各自為何?除了被監控者,監控者有沒有 #意見註記附卷澄清 的權利。

    通常而言,不論是監控者或被監控者,若曾經或現在擔任越重要的政府公職,檔案的公共價值、歷史意義越重要,個人的隱私權會受到較多的限制,檔案更應該公開應用。

    #邁向除垢與人事處置

    看各國轉型正義過程的模式,當檔案逐步公開應用、真相逐漸明朗,也應啟動威權時間加害者的人事清查處置。從既有研究來看,大概有幾種模式:

    ✒排他型(exclusive):禁止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之人,擔任政府特定職務;

    ✒融入型(inclusive):賦予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者「第二次機會」,只要主動揭露過去所涉情節即可;

    ✒和解型(reconciliatory):當事人主動揭露與過去政權之關係後,再進行相關的比對查證,以驗示其陳述聲明之正確性;

    ✒混合型(mixed):組合前述三種類型之不同要素。

    真相是邁向和解的基礎,不論後續如何明定制度化做法,現在各機關儘速徵集移轉檔案,補足歷史拼圖,是完整真相的第一步。

    可惜目前大量的情治細胞,都還隱身在檔案中。應該盡速公開,才能尋求歷史真相。

    邀請大家一同閱讀相關會議手冊與研究報告,我會在立院持續努力監督。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26 18:00:00
    有 85 人按讚

    從1987年解嚴算起,台灣邁入民主化已經有31個年頭了,但台灣進行轉型正義的腳步卻非常緩慢。

    轉型正義通常是指在民主化後,政府及社會共同處理民主化前的威權政府對於人權及政治、言論等自由之侵害,以及相關權利的回復,由於轉型正義所涉及並處理的內容可能觸及社會各層面,因此轉型正義必須透過社會各立場的人不斷溝通,這個過程同時也是為了確保過去侵害人權的事情不再發生,並試圖促進和解的可能。

    不論是處置加害者、賠償受害者,或者歷史記憶的保存等等,所有轉型正義工作的起點,都是「釐清真相」,唯有在共同的事實基礎上對話才有意義,那麼真相從何而來?真相必須從爬梳歷史檔案開始,在過去的威權時代,往往是政府才有可能擁有完整而連續的檔案資料,其中,更有許多涉及白色恐怖相關事件的檔案是屬於軍方擁有,在過去,這些檔案從未被研究者或民眾審閱過。

    轉型正義工作最大的敵人是時間,台灣的腳步已經太慢太慢。

    很開心看到軍情局已逐步將8萬多筆檔案解密並移交至檔案局管理,希望有更多政府組織將內部的政治檔案盡速清查整理,讓過去的歷史真相可以早日完整呈現,讓歷史真相透明,社會才有基於事實對話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