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6/27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6月⠀
⠀
❶ 全家、全聯獲得電子支付執照⠀
⠀
▍ 全都可以付!⠀
⠀
本週,在金管會的核准下,全家的「全盈支付」,以及全聯的「全支付」都獲得了電子支付執照。《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將在七月上路,除了擁有跨機構支付的功能,還可以買賣外幣、小...
【6/21-6/27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6月⠀
⠀
❶ 全家、全聯獲得電子支付執照⠀
⠀
▍ 全都可以付!⠀
⠀
本週,在金管會的核准下,全家的「全盈支付」,以及全聯的「全支付」都獲得了電子支付執照。《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將在七月上路,除了擁有跨機構支付的功能,還可以買賣外幣、小額兌換,讓不少企業看準了這些特點,申請了電支執照。⠀
⠀
現在去到全聯,你可以使用全聯的PX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就可以掃碼付款,但是PX pay不能在全家買東西時使用,使得每個廠商都有各自的App,必須下載一大堆App才可以在各種通路買東西時付款。現在,在《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法後,這個限制將被突破,讓電子支付、不同商家的點數都可以跨通路進行,付款、優惠使用上更加便利。⠀
⠀
全家以非現金交易的比率已達25%;全聯目前透過PX Pay完成交易的營收,已經達整體30%。也讓這兩大業者看到法律的修正後,能夠迅速應變,打造多元通路付款的價值。⠀
就大環境而言,台灣電子支付的用戶數在去年底突破千萬,對於行動支付的習慣也越趨普遍(2020年下半年,行動支付比例為37.2%,比信用卡的34.5%更高,現金交易則為18.8%)。也讓傳統零售走向整合、建造更健全生態系的方向發展。⠀
⠀
❷ 清大頒發全台首張加密畢業證書⠀
⠀
▍ 背後推手是台灣區塊鏈天才?⠀
⠀
剛結束畢業典禮不久的以利編,最近看著身邊同學透過螢幕或電話不斷與彼此互道珍重,心中雖然感動,不免也多了些無法實體參與過程的感慨。除了儀式的線上化,如何在盡可能不到校的情況下辦理離校手續也是各校行政人員與學生相當頭痛的問題。不過就在上周,這個問題正式出現充滿創新的解方。⠀
⠀
擁有全台灣頂尖理工學院之一的清華大學於上周四(24日)宣布,將會與新創公司圖靈鏈合作,頒發經過區塊鏈加密驗證的數位畢業證書,讓同學能在遠端自由領取。畢業班的同學只要打開學校信箱,就能收到學校寄發的虛擬證書,利用區塊鏈技術生成的證書不僅無法竄改(連學校本身都無權更動),甚至可以匯入自己的Linkedin檔案中,讓公司能清楚看見畢業年分、主修科系等資訊,並且能確保其資訊正確性。⠀
⠀
說到圖靈鏈這間新創公司,其實是由年僅24歲的台灣人胡耀傑於2018年所創立,團隊內大多成為為清大校友。圖靈鏈至今已拿下包括東吳大學、世新EMBA以及美國UC Berkeley等學校的合作機會,並榮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和微軟創夢盃美洲第三名等多項殊榮。而創辦人胡耀傑更是大有來頭,不僅成功申請上香港科技大學少數的台灣名額,在大學期間更曾到矽谷實習,後來也成為UC Berkeley的學生。而當初會想把區塊鏈證書當作主產品,就是因為在申請研究所時發現頂尖名校的紙本作業缺乏效率且浪費資源,因此才決定以校園為對象推廣數位證書。⠀
⠀
以利編看著這位傳奇學長的學經歷,頓時為還在苦思該買哪一款特價電玩遊戲的自己感到汗顏。不過此事也說明大學真的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地方,許多有想法的人匯聚一堂,即使在僵固的教育體制下有時候也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苗。⠀
⠀
❸ 紐約率先通過維修權⠀
⠀
紐約的參議院上周率先通過了維修權法案(Senate Bill S4104)。維修權(right to repair)是讓消費者拿回產品的控制權,以前我們買下一個產品時,就等於擁有那件產品完整的所有權,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它,但現在當產品的價值從實體轉變為軟體時,所有權就變得有些難以界定。⠀
⠀
例如我們買了 iPhone,Apple卻還是可以透過 App Store 限制可以下載的軟體,甚至是限制我們維修的選擇,Apple 長期主打「原廠維修」的優越性,導致 iPhone 壞掉的時候,直覺上大家還是會考慮可能拿到原廠修理比較好。我們以為我們擁有了產品,但實際上原廠仍保有很大程度上的控制權。⠀
⠀
支持維修權的人主張設備製造商,需要提供必要的維修資訊給消費者和第三方(非原廠)維修業者,保障消費者可以自己進行維修,或是選擇找第三方維修業者修理產品的權利。如果消費者沒有選擇自行維修的權利,將會墊高消費者的成本,許多原廠業者控制著關鍵的零件與替換工具,就會藉以提高維修成本,若開放讓更多業者進入維修,原廠也勢必得降價。另外也有延長產品的使用期限等環保因素。⠀
⠀
不過不同的產品與商業模式,考量也不同。像是醫療器材的維修其實就挺難界定的,萬一被修壞了,影響到人生安全,是誰應該負責?這樣的認定可能又要回歸到法律上產品責任的歸屬問題。其實歐盟在今年 3 月也才剛正式通過維修權的法案,規定電子產品和電器生產商,需要為其新產品提供 10 年的維修服務,並且在期限內要提供以及確保有足夠的零件和資訊以利維修。美國雖然早在2017年就開始推動消費者的維修權,但一直受到一些科技大廠對組撓,例如微軟、蘋果、SONY、Tesla 等,現在紐約成為美國第一個通過相關法案的州別,此法案的通過應該會引起骨牌效應,保障消費者維修的權利已經鐵板釘釘。⠀
檔案加密app 在 iThome Secur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假防疫為名的網路威脅又一起,加拿大防疫追蹤App即將發布,不過ESET近期發現,有勒索軟體CryCryptor冒充其名義
檔案加密app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零基資安訓練營(六):習慣使用密碼管理器
文:薯伯伯
最好的密碼,是連自己也記不住的密碼。例如我 Facebook 上一次的密碼是:
ukjPLMENnrNmPYXCLFKNXMD{u#Z8F6ik,49LpXLyFkMs??QHJYqEFNJmy3d6Q$cH
密碼共有 64 位,加上大小寫字母,數字及符號。萬一有人逼供要我交出密碼,我也愛莫能助,因為連我自己也記不住。最好的密碼,是自己都記不住密碼,所以必須要使用密碼管理器(Password Manager)。
經常有人問我,把密碼放進密碼管理器,會否反而更不安全呢?但在資訊安全方面的考慮,不是說完全排除所有風險,而是相對的情況作比較。例如用戶擔心密碼管理器不安全,那麼會如何做呢?
用紙和筆寫下密碼?
用純文字檔案記下密碼?
用純文字檔案記下密碼,再把該檔案加密?
在不同網站用上大同小異的密碼,例如 abcde, Abcde123, Abcde123!@# 等?
抑或是經常處於「登入」狀態,乾脆避免經常要打密碼?
如果你都有以上習慣,那就不應該質疑密碼管理器是否安全,因為密碼管理器比以上其他方法都安全得太多太多倍。
推介使用軟件:1Password
https://1password.com/
(順便分享一個小秘技,有時申請服務前,去 https://slickdeals.net/ 搜尋一下,或許能找到一些折扣優惠,或更長的免費試用期。)
1Password 這個軟件,顧名思義,就是說你只要記住一個打開密碼管理器的密碼,就可以打開其他網站的密碼。坊間有不少密碼管理器,但我比較推介 1Password,因為介面相對簡單易用,最易入口,而且可以選擇把密碼檔案加密並存儲到雲端,跨平台使用較方便,可以把密碼同步到 Mac, Windows, iOS, Android 等平台。
剛開始時,我建議大家先開一個 1Password 的戶口,以後到訪任何已登記的網站時,選擇「忘記密碼」或「重設密碼」,然後用密碼管理器製造一條隨機的密碼,再記錄下來。我覺得在電腦上去做這些過程,比手機操作稍微方便一些。
至於密碼管理器本身是否安全,尤其是把你的密碼倉褲(vault)放上雲端。近日黑警肆虐(我指的是黑色暴雨警告),大家對雲端有疑慮也屬正常。不過密碼倉庫本身有加密,而你必須好好保管加密的鑰匙(secret key)。即使別人取得你的主密碼,但想在其他電腦打開密碼倉庫,還是需要該鑰匙。
使用密碼管理器,要有心理準備,整個轉移過程要花些心機及耐性,但是成功使用後,當你可以輕鬆登入任何網站,你會覺得花時間去研究密碼管理器是值得。
延伸閱讀:
密碼設定的常識及密碼管理器的介紹,參考 Codybase 這篇文章:
〈容易被遺忘的資安措施:密碼管理器 Password Manager〉
https://codybase.com/blog/you-should-never-reuse-password-again-start-using-password-manager
* * *
另外,1Password 本身有個博客介紹計劃,說只要我推介一個人,就會有兩美金或年金的 25% 作報酬,但我在寫這個資訊安全系列的文章時,寧願不提供任何介紹碼,那麼大家看到我推介一些 app 或服務時,就知我是因為認為該服務值得推介,而非其他金錢誘因。
如果大家想支持我的寫作,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分析及評論。 http://patreon.com/pazu
檔案加密app 在 Hy321250的3C、旅遊、美食、財經資料心得記錄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在下載App可參加住宿券抽獎活動)
台灣最常用通訊軟體就是Line了。不過,如果有些對話希望對方看過後就移除的話,Line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功能。所以,大大假使有需要這樣功能加密通訊軟體或安全通訊軟體的話,我最近看到這個強調隱私、無痕、檔案加密、無廣告的跨平台通訊軟體與免費通訊軟體「Letstalk私通」,應該就是不錯的通訊軟體推薦選擇了。
#Letstalk私通 #通訊軟體 #加密通訊軟體 #安全通訊軟體 #hardaway生活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