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機車近光燈怎麼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機車近光燈怎麼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近光燈怎麼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產品中有1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花東親子騎行日記(下) 常看我粉專的人應該知道,我的粉專分享常不是攻略或強調結果,也沒有太多教條方針,主要是每次過程中的親子互動、學習體驗或是心得分享😆。 過程中只要願意嘗試、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有突發狀況,就是往前看想辦法繼續走下去,風險評估真不行了,也不要一直糾結生氣懊惱(這點我也從孩子身...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彰化景點 #鐵道旅行 #扇形車庫 這次搭著火車去旅行,分別拜訪了彰化、花壇、社頭以及二水四個鄉鎮。而車站附近就有走路就可以拜訪的景點,這一集的行程是「適合喜歡鐵道旅行的你」。 首先來到第一站 彰化扇形車庫 是全國僅存的扇形火車庫,蒸汽機車火車頭於完成懷舊之旅後,進駐彰化扇形車庫,讓這座扇形車庫更...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兒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0:32:55

你的孩子上學哭了多久?│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8 上篇選擇幼兒園的峰迴路轉文,獲得一些媽咪共鳴,看著那些留言,想想我們還真是不容易啊,對自己的工作可能都沒那麼周詳和毅然決然,孩子的事就是馬虎不得。更覺得大家多分享自己的經驗,真的多少能幫助到正拿不定主意的家長,或正難熬的父母。...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54:03

Aug, 2021 Hey, 白色特斯拉不拉多多綠無糖少冰 您們各位有錢買名車,務必當個有車品的車主,不然永遠不夠格當帥哥。差點變成保齡球瓶被撞飛的我,今天與死亡的距離只有三個拳頭。 - 騎著金旺老大從永和租屋處回三峽,貪心的人不願錯過絲毫沿途風景細節,雙臂塗滿炙熱陽光,套用黑白斑點樹影的濾鏡,...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0:26:24

[嘗試😉] 上禮拜開始重回跑步並不怎麼順利快速,原本週六做完3項不同運動的我,可能週日就打算乾脆耍廢好了,傍晚準備出去散散步🚶‍♀️就好。不過走出去巷子口就發現天氣好像不熱,想了想還是折回家換跑衣跑鞋。跑起來腳步真的挺沉重的,也只跑了3K,不過至少跑完以後覺得達成了什麼。 我就不信邪!週一再連跑到第...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5:08:32
    有 515 人按讚

    花東親子騎行日記(下)

    常看我粉專的人應該知道,我的粉專分享常不是攻略或強調結果,也沒有太多教條方針,主要是每次過程中的親子互動、學習體驗或是心得分享😆。

    過程中只要願意嘗試、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有突發狀況,就是往前看想辦法繼續走下去,風險評估真不行了,也不要一直糾結生氣懊惱(這點我也從孩子身上學習),漸漸地,我感覺孩子他們慢慢長出「願意冒險的勇氣...」

    孩子從剛開始的騎行節奏適應,到後面幾天三個孩子會一邊騎一邊獨自哼唱,非常享受其中,路上遇到問題會主動想辦法解決,都是自己去借水借廁所、當然也包括幫媽媽找維修車店修爆胎(笑)。

    隔天一早告別小菁夫妻,才騎出光復沒多久,就發現內胎破了,趕緊騎回光復市區找維修換了新內胎,沒想到…在兆豐農場附近內胎竟然又爆了,我有些猶豫要不要乾脆坐火車回花連市修理(因為連假又是周日很多店都休息,只有花蓮市還有開),後來決定還是到壽豐就搭火車回花蓮吧,輪胎沒氣的腳踏車真的非常難騎也是怕如果又遇到下雨危險,孩子們也都同意。

    到壽豐時,停在一個路口等紅綠燈,我隨口問旁邊民宅的阿姨,這附近是否有可以修腳踏車的店,阿姨跟我報說有一家機車行可以幫忙換內外胎,但今天可能沒開,讓我們去碰碰運氣。

    往前走約2百公尺,機車行竟然有開耶!老闆找出外胎的刺,換好內胎,終於安心上路了,晚上到吉安應該沒問題了吧。

    結果....剛過志學車站(吉安前一站),新內胎又破了!!!!

    已經傍晚天色漸暗,也沒有火車可搭了,只好咬牙前進,連假晚上要進花蓮市區的車潮不少,好不容易進入吉安,突然,老二大喊”車子踩不動、車子卡住了”,而且原本綁住他行李的橡皮縄帶不知何時脫落還已經整個卡死在鏈子上,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明明再幾公里就要到目的地了吶….

    橡皮縄實在卡太緊解不開,小孩跑去附近小七借剪刀回來,但還是無法剪斷,心裡真想唱「我問天我問天 甘會凍麥創治~~」啊啊啊~~~

    我坐在路邊,仰頭望天,只剩老大不死心一直嘗試,我不僅懷疑我們還能順利到勝安宮嗎(廟方服務台人員打來說9點下班),阿福在一旁幫我們搖燈加油,只好咬牙再試,沒想到,幾次後竟然成功扭開了,鏈子也回歸正常,大家都歡呼起來了!

    Hooray~ 咦老二人呢? 他...人跑去7-11大便了...

    最後順利抵達勝安宮時,真的都想要落淚了,我還跟孩子開玩笑,我們這樣百里迢迢努力騎車從台東上花蓮來到這裡,還真有點像是要來朝聖進香一樣。

    孩子說「那王母娘娘怎沒有保佑我們,還讓你路上破胎好幾次。」
    阿福還補刀「對啊,媽媽輪胎一直破一直破一直破…」(喂,我也不願意好嗎…)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是爆胎,我們就不會在光復被好心人收留,可以不用住很熱的露營地,還完成老大一直很想吃中秋烤肉的願望」、
    「如果沒在壽豐遇到機車行,我們可能已經搭上火車去花蓮,也無法騎完。」

    所以你們覺得王母娘娘到底有沒有保佑?
    (而且我們母子四人的”五晚”住宿花費最後竟然只花5千元?!)

    還有啊,媽媽我研究看了數次的換內胎影片,都比不上實際破一次來得印象深刻,而且還連破三次,最後連小孩也都知道該怎麼換了...

    #果然最好的學習就是在路上啊!

    隔天一早到花蓮站附近換了第四次內胎,最後搭上當天唯一的一班人車同行區間火車,整個車廂都沒人,四小時候順利回到台北萬華。(每個維修店家都說外胎還不用換,不是外胎問題,直到我們回家後輪胎也都沒事,最後整個無解…)

    相隔一個月後,再次從萬華騎車回家,對比一個月前剛學會騎兩輪偶爾還會不穩搖晃的老二,這一個月來這位台北肉雞,經過在知本每天香蕉園騎上坡、長短程騎行、每天摸黑騎車回民宿、前往海邊的砂石路訓練下,非常明顯穩定度好很多,騎在市區也不太需要擔心。

    「媽媽,我已經不是從前的我了...」老二對我撥弄頭髮的花輪式笑臉,實在令我哭笑不得。

    這趟事前完全沒有任何計畫的台東野放孩子之行,最後竟讓我深深體會到,所謂「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體驗」,他們的自我成長力量竟是如此大到難以想像,這也是一個月前的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收穫成果...

    #東漂日記 #花東縱谷 #親子騎行日記(終)
    #台九線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23:22:42
    有 360 人按讚

    其實俺一直深信,冥冥之中,始終有神靈看顧著我們。
    雀姨是在澎湖一個小小的漁村出生長大的,我們村子有座清水祖師廟,早年名為朱王廟,我們祖師爺爺本是朱府王爺,後來行善積德法力無邊降妖伏魔守護一方百姓,被玉皇大帝爺爺陞官為清水祖師,所有百年來的功勳和歷史,都被村子裡的耆老一一詳盡的記載下來......

    俺小時候不瞭解祖師爺的過往,但我們從小就是在廟裡拜拜~在廟埕追逐玩耍,甚至爭相騎廟前的那對古蹟石獅子~~~快樂長大的。

    我們的印象中,祖師爺爺和廟裡神尊們就是我們最最崇拜最最敬愛的長輩,也是因為有很多次令我們瞠目結舌的玄妙神蹟,讓我們知道,祂們真的一直在默默庇佑著我們。

    舉我們家的例子之一:
    我阿娘說,我二姊當年才八個月大時,有一次臉色發青渾身抽搐,病得很嚴重,都已經無法吞嚥喝奶了,她嚇得要命,我二舅舅就陪她抱著小孩搭公車到馬公市看醫生,當時生活困苦,一般百姓家中連機車都沒有,他們是好不容易等到了公車才抵達市區的醫生館,醫生診斷後說我二姊是肺炎,然後打了一針特效藥就叫他們回家。

    我阿娘和舅舅抱著孩子在空曠的公車站等車,澎湖的公車在現今這個年代,尚且是接近一個小時才有一班公車,更何況五十年前(糟糕,暴露二姊年齡了XD),他們一直遲遲未能等到公車.......阿娘說那時她心急如焚,因為孩子打完針反而抽搐更嚴重,在公車站的日光燈底下,臉色已經由青變黑了,她哭著跟我二舅舅說,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們叫計程車把孩子帶回家吧。

    二舅舅也很焦急,雖然早年大家經濟都很拮据,家家戶戶都十分艱苦,但二舅舅還是馬上抱著小孩跟我阿娘去找計程車行,等計程車將他們載回家時,我阿嬤一看到我二姊臉色發黑抽搐的模樣,嚇得打哆嗦,她一看就覺得孩子可能不好了.....

    當時俺阿爸出海捕魚去了,澎湖的海上兒郎一出海至少得十天半個月(有時甚至三五個月)以上才能回家,家中支柱不在.......

    就在大家徬徨無助的時候,同住在村子裡的外婆趕緊先到村中的神壇婆婆那邊求問,神壇婆婆說,這次孩子情況不妙,得請恩主(清水祖師)援手,所以外婆就趕緊趕到清水祖師廟,也請了當時的文壇開壇請示,結果祖師爺爺說我二姊是遭了飛煞,這是煞氣的一種......外婆就擔心的問我們廟中文壇主,該怎麼處理才好?

    文壇主阿伯笑說,知道是飛煞就好化解了,待會兒村裡小學生們要放學了,等他們放學回來,就有小法(澎湖道教中的小法師/實習生)可以來幫忙舉行祭煞儀式。

    等小學生回到村子,文壇主一召集小法們進廟裡,外婆抱著我二姊在廟外面等待,我阿娘說,廟裡鑼鼓聲一響,我二姊臉上的黑色瞬間褪去,身體也不抽搐了,然後就哭著要喝奶.....

    阿娘說,她親眼所見,忍不住當場喜極而泣,等廟中小法儀式結束,二姊也不藥而癒,回到家中大口大口喝奶奶....

    然後,就活蹦亂跳了。

    很神奇吧?

    俺不是鼓吹迷信,因為神明們一直庇佑著我們,他們宣揚的是善,是希望我們邁向光明,做一個更好的人。
    神明們希望我們相信,但不要沉迷,相信三界四海八荒,善念凝聚美好,溫暖聚攏幸福,道心自然,安樂自在。

    神明們,也許只是希望在這滾滾紅塵的濁世,我們能夠從一張白紙,變成絢爛美麗的風景明信片,記錄著我們這一生做過的快樂好事,大過於我們經歷過的痛苦憤怒......

    希望我們經歷的每一天,都能安心、暖心、好心,乾乾淨淨,快快活活,在照顧好自己之外,行有餘力,還能照顧到身邊的人。

    一如廟裡歷屆的文壇武壇、法師、小法、鑼鼓師等等......他們無償的為神祇服務,為百姓服務,希望憑著一己之力,在人們也許已經求助無門的時候,能夠點亮一盞希望與溫暖。

    有時候,科學無法解釋的,也許神明正輕輕地微笑呢~

    #後來發現更多神明一直在我們身邊
    #每一座廟宇每一尊神明每一份眷顧
    #所以開始習慣對經過的廟甜甜一笑
    #越來越喜歡這種沿途都有靠山感覺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18:05:01
    有 178 人按讚

    #關渡大橋分流措施好危險!?
    #颱風造成牌面掉落預計今晚修復

    #民眾陳情
    👉 關渡大橋出現多起車禍事故,路面分流措施好危險,方向告示牌也看得霧煞煞,該怎麼辦? 昨天颱風侵襲,路面牌示從天而降,能盡快恢復原狀嗎?

    上週,出席關渡大橋分向分流措施交通安全改善會議,這件事起始於關渡大橋的分向分流在一開始規劃僅用護欄區隔,而且還過於延長,且宣導不足,導致行駛車輛並沒有因此而更加順暢,近期更因為A1車禍事故,讓民眾非常生氣,我們也接獲多起陳情,關渡大橋是北投、淡水及八里五股民眾們經常行駛的交通路線,依照公路總局的統計,每日雙向小型車輛通行數達5萬6千餘輛次、而機車數部分高達3萬8千餘輛次,尖峰時段更是一小時內有3700輛車次左右的交通量,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通行需求在安全性上絕對不能鬆懈!

    會議中,也有教授及顧問一同探討分向分流的設計,其中提到光看車禍數字下降不代表措施不用檢討,而是如果同一地點持續發生事故,代表現行措施是有問題的,也是需要研究並改善的:

    認真回想,開車經過關渡大橋時其實真的很緊張,因為路線分流相對複雜,從北投上橋前的指標確實沒有那麼清楚,民眾也反映有時看得霧煞煞,但更重要的是橋上分流的軟硬體措施一定要說明白:

    1. 標示要清楚
    上下橋八里及北投側路線標示要提早,橋上標示與方向要一致且容易辨識,才能讓駕駛人清楚閱讀,夜間更應該補足燈光。
    2、加強宣傳及違規跨越稽查
    對於橋上路線分向分流的雙白線及護欄位置應與地方政府一起努力透過民政體系告知民眾,針對橋上違建事件也希望能透過警察執法產生警示作用。
    3、改善要確定短中長程計畫
    短期先加強路牌標示、夜間提醒及配合警方違規稽查,中長期就交通顧問們所提對於分道緩衝、匝道改善等,也請公路總局提供顧問們充足資訊並分享數據,擬定計畫。

    另外,橋面告示牌因颱風侵襲掉落,據與公路總局通報,也將在今天晚間修復完成,未來也應該加強相關防護,保障用路人的行車安全。

    #用力拚才思宇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5 20:00:14

    #彰化景點 #鐵道旅行 #扇形車庫
    這次搭著火車去旅行,分別拜訪了彰化、花壇、社頭以及二水四個鄉鎮。而車站附近就有走路就可以拜訪的景點,這一集的行程是「適合喜歡鐵道旅行的你」。

    首先來到第一站 彰化扇形車庫
    是全國僅存的扇形火車庫,蒸汽機車火車頭於完成懷舊之旅後,進駐彰化扇形車庫,讓這座扇形車庫更具歷史和文化保存價值。火車頭經長距離奔馳後進入車庫休息、保養,因此扇形車庫也又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扇形車庫離彰化車站步行約十分鐘的路程,是一座遠近馳名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及拍照,你在社群就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網美照。當天我們很幸運遇到一個火車頭進站,看著圓盤轉動帶著火車頭進入到車庫。開放參觀的時間有限,免費不用門票請大家把握時間。

    地址:彰化市彰美路一段1號
    1.每週一不對外開放
    2.週二至週五開放時間:下午一點至下午四點
    3.例假日開放時間: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
    4.週一至週五遇國定假日則比照例假日開放時間

    第二站 茉莉花壇夢想館
    花壇是茉莉花的故鄉,除此之外也有竹筍、西施柚等特產。茉莉花可說是花壇代表性的農產品,沒看過或想瞭解茉莉花可以到茉莉花壇夢想館,離車站步行約3分鐘的路程,全台唯一無毒茉莉花觀光工廠。

    館內有互動式導覽介紹茉莉花的特性、歷史以及農產品,也有許多茉莉花茶點供遊客享用,影片我就點了一杯茉莉蜜茶,淡淡的茉莉花香配上蜂蜜的味道,至今難以忘記。

    園區還有很漂亮的彩繪建築,以及一定要去的茉莉的祕密花園,當穿過羊腸小徑迎來的是彩虹隧道和滿滿的茉莉花園,在這裡可以聞到淡淡且陣陣的花香,不刺鼻非常好聞。花園內種植了不同品種的茉莉花,不管在哪個季節都看得到茉莉花。

    營業時間:
    花季期間 (4至10月) 週一至週日 早上9點到下午6點
    非花季期間 (11至翌年3月) 週一至週日 早上9點到下午5點
    地址:彰化縣花壇鄉花壇街273號
    電話04 7877558
    官網:http://www.jasminehuatan.com.tw/

    第三站 福井鐵道文物館
    花壇是茉莉花的故鄉,那社頭就是襪子的故鄉,社頭有個順口溜,「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從這句順口溜可以知道「織襪」在社頭的重要性!從車站一走出來就可以看到臺灣織襪文物館,導覽及陳設早期織襪機具以及歷史。

    沿著大馬路向前走約五分鐘就來到社頭農會,旁邊就是福井鐵道文物館。結合戶外展區、餐廳、文物展示的景點,出身鐵道世家的老闆將收藏多年的鐵道文物免費展出,吸引海內外鐵道迷紛紛前往朝聖。

    最讓我們興奮的是二樓的鐵道文物展示,在這裡真的是滿滿的回憶,可以看到小時候搭火車現已淘汰掉的設備,還有許多比我們還要老的文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普通好列車,當時搭火車上面還有電風扇在轉,窗戶還可以打開吹風,鐵道迷必訪的景點啊!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 早上11點至下午八點
    地址:彰化縣社頭鄉社斗路一段336號
    電話:04 8710350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FuJingShiTang/

    第四站 二水
    最後一站來到二水剛好接近傍晚時分,是騎單車的好時間。二水有一條自行車觀光園道,沿途平緩好騎且有微風吹拂,自行車道旁就是鐵軌,運氣好的話就會有火車從旁呼嘯而過,看著火車的車尾燈遠離。

    沒有單車不用擔心,火車站前方就有一家腳踏車出租店「二水自行出出租店」,我租的是一般單車一次100元。二水也是集集線的搭乘站,可以騎著單車一路到源泉車站,可以拜訪林先生廟以及八堡圳。

    二水自行車出租店
    營業時間:早上八點至下午六點
    電話04 8790207
    地址: 彰化縣二水鄉光文路6號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3 09:41:23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 機車近光燈怎麼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9 22:00:28

    我們常常會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就是有錢連鬼都可以收買啦。有錢可以買的東西真的太多了,我可能買不到青春,但至少可以去拉皮少兩條皺紋吧?我現在還沒去喔,我存起來過十年再用。
     
    但這次肺炎疫情,我真的看到一個金錢沒法收買的,那就是COVID-19 。
     
    紐約時報在前幾天就在頭版頭,刊登了這次在疫情中過世的人的人名,因為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跨過了十萬人,結果整個頭版頭整頁塞滿了人名。要知道現在確診人數跟死亡人數,飆到讓大家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就是號稱世界上醫療資源最完善、財富淹腳目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爆衝當中!我以前在美國住了快三十年,我真的滿頭問號,到底是在幹嘛?最有錢的是你、做最爛的也是你,就好像富二代成績竟然吊車尾一樣,現在想想,富二代吊車尾的還不少,總之這就讓我忍不住開始思考,有錢真的是防疫必需品嗎?
     
    最近就有個小地方抓住了國際媒體目光,還被拿來跟美國做比較,就是印度西南方的「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面積3萬8,863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了一些,卻塞了3500萬人口;印度1月27日首個確診就是出現在喀拉拉邦,不過4個月過去,印度全國病例不斷爆增,至今已有超過14萬人確診,四千多人死亡,喀拉拉邦卻只有896例確診,7人喪命,情勢整個大逆轉,被稱作全印度唯一成功控制疫情的省分。
     
    再拿來跟美國比一比,美國人均GDP達6.5萬美元,但Covid-19死亡率卻出奇高,達到5.8%;反觀以服務業為主的喀拉拉邦,人均GDP只有2900美元,失業率高達11.4%,但在這波疫情中,死亡率只有0.7%,怎麼看都狠狠打臉美國以及其他資源充足的大國。
     
    包括英國BBC、衛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經濟學人,都大篇幅報導這個「喀拉拉現象」,以及他們採用的「喀拉拉模式」。
     
    其實喀拉拉邦政府長期投入大量經費,加強公共衛生基礎建設,當地有2700多家政府醫療機構,平均每10萬人有330張床位,是全國最高,但要比醫療資源,美國更多啊,也沒比較厲害,我們就幫大家歸納出三項喀拉拉防疫秘訣。那第一項,就是跟台灣一樣的「超前部署」。
     
    台灣17年前有SARS教訓,17年的萬全準備就等這一仗,喀拉拉邦在2018年也有「立百病毒」的前車之鑑,這個病毒也是由「果蝠」傳染的,當時一個月就奪走17條性命。
     
    所以這次中國武漢傳出病情的時候,喀拉拉邦就立刻拉響防疫警報。1月就開始在四個國際機場對旅客進行體溫篩檢,追蹤並且隔離疑似個案;2月成立一個24人的防疫小組,3月10日就宣布關閉所有教育機構和娛樂中心,禁止大規模聚會,呼籲民眾不要前往宗教場館,兩天後進一步宣布封城令,比中央政府的全國封鎖令(3/24)早了將近兩週。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每一區都設立負責處理Covid-19的專門醫院,連飯店也變成隔離病房;曾經擔任過中學教師的喀拉拉邦衛生部長「夏拉賈」,兩年前就靠防疫一戰成名,故事還被翻拍成寶萊塢電影。這回更是專訪接不完,還被封為「Covid-19殺手」、「巨星衛生部長」。這次的防疫模範生,怎麼那麼剛好都是女性領導人呀!
     
    我們再看到第二點,同時也是非常具有印度style的「人海戰術」。
     
    大家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人怎麼那~麼多,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雖然人口密集往往會造成防疫困難,但喀拉拉邦反而把這項劣勢轉為優勢,號召民眾擔任防疫志工,結果短短一個月內就有30萬人加入!
     
    喀拉拉邦把人海戰術運用在病例追蹤上,分為電訪和親訪,電訪中心運用地理標籤技術定位,志工再一一打電話詢問被監測的對象有沒有出現症狀,還有專門用來防疫的20萬個WhatsApp群組;當地還成立一支「追蹤部隊」,2萬6千名經過認證的社會衛生工作者和稽查員,挨家挨戶訪查隔離檢疫者,同時出動好幾千名警察,嚴格執行封鎖令,騎機車到處巡視,看民眾有沒有乖乖待在家。
     
    但是喀拉拉邦的經濟,靠外邦和外國的日薪移工支撐,封城沒飯吃怎麼辦?當局也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把對人民的衝擊降到最低。
     
    原來喀拉拉邦是由左派的共產政府當家,主張人人有飯吃,和印度中央和其他地區的右派種姓色彩大不同。相較其他省份的民眾因為封城挨餓,喀拉拉當局靠2萬個「社區廚房」,填飽30萬移工的肚子,有志工幫忙煮大鍋飯,民眾甚至能依據飲食喜好點餐,至今送出800萬份餐點;地方政府還免費向每個家庭發放15公斤白米、豆類和調味料,而且送貨到府,就算學校關閉,也會送營養午餐給學童,並且提供醫療和個人衛生用品給需要的民眾。
     
    雖然「喀拉拉模式」目前看來很成功,但專家警告,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例如印度泰姬瑪哈陵的所在地,北部城市阿格拉(Agra),先前防疫模式被大力讚揚,結果4月初案例暴增,神話破滅!不過喀拉拉邦的表現,依然可以證明財富並不是政府防疫的絕對條件。
     
    西方資本主義的理念向來是:財富能讓民主政府,在承平時期為公眾提供服務,並且在危難當頭時,保護公眾免於傷害,不過看看美國這次的表現,或許就是因為資源太多反而掉以輕心,螺絲不知道鬆了幾百顆,反觀喀拉拉邦這樣相對不寬裕的地方,或許正明白自己沒那個本錢,也就不敢去冒險。錢多有錢多的優勢,但沒錢也有沒錢的做法,你認為資源多寡跟防疫表現成正比嗎?
     
    這周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喀拉拉模式 #窮無損防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