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機車行職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機車行職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行職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行職缺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重車日誌-教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去逛實體百貨店面時的感覺嗎 教士有時候想買一些小東西(例如洗車精),還是喜歡去實體的汽車百貨買,順便逛逛,因為實體店面的好處就是除了能看到你想買的東西外,還能順便看一些別的東西,因為都在架上看的到。這就是實體店面的好處。 -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汽車百貨還是各個量販店(如美華泰、...

  • 機車行職缺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16 21:56:57
    有 781 人按讚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去逛實體百貨店面時的感覺嗎
    教士有時候想買一些小東西(例如洗車精),還是喜歡去實體的汽車百貨買,順便逛逛,因為實體店面的好處就是除了能看到你想買的東西外,還能順便看一些別的東西,因為都在架上看的到。這就是實體店面的好處。
    -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汽車百貨還是各個量販店(如美華泰、四季之類的)人潮都很多,不過在現在這個景象隨著網路通路的發達,慢慢的開始消失。
    -
    現在每次經過那些以前人潮很多的量販店或汽車百貨,看著空蕩蕩的門市,心中就是百感交集,因為現在的台灣人看的只有眼前的價格,一定要便宜才能買,買到貴的都盤子,去實體店面買一定比網路貴,白痴才去那邊買。但他們沒看到的是,實體店面那比較貴的價錢背後帶來的經濟效益。
    -
    -
    過去的行銷通路,大致上就分成上游製造商、代理商→各區域大盤商→各縣市中盤商→各地零售商。也就是說在到店面之前一個產品至少就會先增加2個通路的獲利,到了最終零售商時再讓零售商賺那最後一筆。
    -
    盤商獲利是是靠著一次進大量的貨來壓低進貨成本,零售商則是靠著進貨價與零售價的價差來獲利。以現代的台灣人習性就一定會說:啊你一個商品在大盤商成本才100塊,為什麼賣到我手上要賣500塊,黑店啊。
    #可是你們看不到的是每個通路之間背後產生的工作需求效益
    -
    不管是什麼盤商或零售商,每個通路都會有其員工與工作需求,每一個職缺都代表著一個工作機會。如果你單純只看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可能會覺得很黑心,但你如果看到這些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帶來的工作機會、養活多少人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個價格很黑心嗎?
    -
    -
    除了人事支出,每個通路商要負擔的還有庫存成本壓力的問題,這個也是終端消費者看不到的東西,因為那種一次幾百萬、幾十萬甚至幾萬的貨的壓力不是壓在你們身上,這就叫做生意的「風險」。
    -
    除了庫存成本壓力,背後人事成本壓力也是其中之一,實體店面能帶來的除了販售商品這件事外,還有就是提供服務、提供實物讓你參觀選購,這是網路通路所無法辦到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實體店面的價格一定比網路高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多了店租、人事支出、水電有的沒有的(當然庫存壓力也有)。
    -
    -
    -
    現在台灣生病的點就在於,大家只想要便宜,所以許多商人為了東西能賣出去就開始削價競爭,東西弄的越便宜越好。商品成本減不了,就從人事成本或服務費開始砍。因為這2個是最重要但也最好砍的東西。店家為了面對競爭大砍人力,甚至只能老闆一個人顧店死撐。
    -
    而盤商發現市面上的消費者只想撿便宜,所以除了繼續批貨給下游廠商外,乾脆直接自己用中盤價來網路賣東西,因為它的價格優勢很明顯,底下的通路自然很難與其抗衡。
    -
    -
    最後,底下的實體通路一間一間的關,消費者花的錢雖然比以前省,但能賺錢的方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錢也通通都流向擁有市場資源的那一方。最終變成財團越來越有錢,民眾越來越窮。因為每一個銷售通路的關閉,就代表著失去相對量的工作機會。
    -
    最後就是大家沒有什麼工作能做,大部份的中小企業賺不了錢所以只能壓低員工薪資。消費者只想要便宜,所以除了死硬的產品成本砍不了外,其他專業、服務、技術通通都是屁,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只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
    -
    久了,大家也不再重視技術、專業與服務,因為那些在台灣賺不了錢,而整個大環境的人力素質也就跟著下降。功課好的人想辦法考試當公務員或靠著文憑進大公司上班,功課不好的人沒文憑就去中小企業繼續被壓榨。
    -
    一直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整體競爭力就和廢物一樣。整天只能看電視看著那些領著我們納稅錢的狗在吠,然後自己在電視前、FB上罵個幾句,婊一下時事後睡覺,早上醒來繼續上班,領著微薄的薪水,然後繼續想買便宜的東西,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
    -
    所以呢?這個大環境要怎麼改變?教士個人認為是無解。因為我還是會看到大家去機車行修車,然後靠北老闆工錢收好貴,拆個螺絲要收幾百好靠北。跑去部品店試穿裝備後,上網和水貨商或便宜的店家訂東西來用。
    -
    人力、服務與專業這2個在國外受到極度尊重的東西,在台灣最終只淪為一個被利用、被捨棄、被犧牲的東西,你說我們的競爭力會強嗎?我覺得不會。

  • 機車行職缺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16 08:00:00
    有 787 人按讚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去逛實體百貨店面時的感覺嗎
    教士有時候想買一些小東西(例如洗車精),還是喜歡去實體的汽車百貨買,順便逛逛,因為實體店面的好處就是除了能看到你想買的東西外,還能順便看一些別的東西,因為都在架上看的到。這就是實體店面的好處。
    -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汽車百貨還是各個量販店(如美華泰、四季之類的)人潮都很多,不過在現在這個景象隨著網路通路的發達,慢慢的開始消失。
    -
    現在每次經過那些以前人潮很多的量販店或汽車百貨,看著空蕩蕩的門市,心中就是百感交集,因為現在的台灣人看的只有眼前的價格,一定要便宜才能買,買到貴的都盤子,去實體店面買一定比網路貴,白痴才去那邊買。但他們沒看到的是,實體店面那比較貴的價錢背後帶來的經濟效益。
    -
    -
    過去的行銷通路,大致上就分成上游製造商、代理商→各區域大盤商→各縣市中盤商→各地零售商。也就是說在到店面之前一個產品至少就會先增加2個通路的獲利,到了最終零售商時再讓零售商賺那最後一筆。
    -
    盤商獲利是是靠著一次進大量的貨來壓低進貨成本,零售商則是靠著進貨價與零售價的價差來獲利。以現代的台灣人習性就一定會說:啊你一個商品在大盤商成本才100塊,為什麼賣到我手上要賣500塊,黑店啊。
    #可是你們看不到的是每個通路之間背後產生的工作需求效益
    -
    不管是什麼盤商或零售商,每個通路都會有其員工與工作需求,每一個職缺都代表著一個工作機會。如果你單純只看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可能會覺得很黑心,但你如果看到這些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帶來的工作機會、養活多少人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個價格很黑心嗎?
    -
    -
    除了人事支出,每個通路商要負擔的還有庫存成本壓力的問題,這個也是終端消費者看不到的東西,因為那種一次幾百萬、幾十萬甚至幾萬的貨的壓力不是壓在你們身上,這就叫做生意的「風險」。
    -
    除了庫存成本壓力,背後人事成本壓力也是其中之一,實體店面能帶來的除了販售商品這件事外,還有就是提供服務、提供實物讓你參觀選購,這是網路通路所無法辦到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實體店面的價格一定比網路高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多了店租、人事支出、水電有的沒有的(當然庫存壓力也有)。
    -
    -
    -
    現在台灣生病的點就在於,大家只想要便宜,所以許多商人為了東西能賣出去就開始削價競爭,東西弄的越便宜越好。商品成本減不了,就從人事成本或服務費開始砍。因為這2個是最重要但也最好砍的東西。店家為了面對競爭大砍人力,甚至只能老闆一個人顧店死撐。
    -
    而盤商發現市面上的消費者只想撿便宜,所以除了繼續批貨給下游廠商外,乾脆直接自己用中盤價來網路賣東西,因為它的價格優勢很明顯,底下的通路自然很難與其抗衡。
    -
    -
    最後,底下的實體通路一間一間的關,消費者花的錢雖然比以前省,但能賺錢的方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錢也通通都流向擁有市場資源的那一方。最終變成財團越來越有錢,民眾越來越窮。因為每一個銷售通路的關閉,就代表著失去相對量的工作機會。
    -
    最後就是大家沒有什麼工作能做,大部份的中小企業賺不了錢所以只能壓低員工薪資。消費者只想要便宜,所以除了死硬的產品成本砍不了外,其他專業、服務、技術通通都是屁,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只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
    -
    久了,大家也不再重視技術、專業與服務,因為那些在台灣賺不了錢,而整個大環境的人力素質也就跟著下降。功課好的人想辦法考試當公務員或靠著文憑進大公司上班,功課不好的人沒文憑就去中小企業繼續被壓榨。
    -
    一直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整體競爭力就和廢物一樣。整天只能看電視看著那些領著我們納稅錢的狗在吠,然後自己在電視前、FB上罵個幾句,婊一下時事後睡覺,早上醒來繼續上班,領著微薄的薪水,然後繼續想買便宜的東西,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
    -
    所以呢?這個大環境要怎麼改變?教士個人認為是無解。因為我還是會看到大家去機車行修車,然後靠北老闆工錢收好貴,拆個螺絲要收幾百好靠北。跑去部品店試穿裝備後,上網和水貨商或便宜的店家訂東西來用。
    -
    人力、服務與專業這2個在國外受到極度尊重的東西,在台灣最終只淪為一個被利用、被捨棄、被犧牲的東西,你說我們的競爭力會強嗎?我覺得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