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機車筆試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筆試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筆試法規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汽機車駕照筆試題庫,還有多少扭曲現實的誤導? 這幾天有網友反映,機車駕照筆試題庫,法規是非題第182題稱「超速行駛是肇事最大原因之一」為正確。 然而,數據告訴我們,實情不是如此。 根據警政署107年及109年發布之A1類交通事故統計,最大宗肇因均為「未依規定讓車」,其次是「違反號誌管制...
機車筆試法規 在 pinger_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17:00:24
#murmur 💬 這張照片想表達一些事 - 在台北住了十幾年,回來台南生活真的很不習慣 台北除了大眾運輸交通便利之外 最令人讚賞的就是汽機車全面退出騎樓 在台南真的就是 不!可!能! 就算是主要道路邊的騎樓 也是被汽機車霸佔 因此來台南的遊客 真的就是只能走在馬路上 除了被其他用路人投以“又是觀光...
機車筆試法規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汽機車駕照筆試題庫,還有多少扭曲現實的誤導?
這幾天有網友反映,機車駕照筆試題庫,法規是非題第182題稱「超速行駛是肇事最大原因之一」為正確。
然而,數據告訴我們,實情不是如此。
根據警政署107年及109年發布之A1類交通事故統計,最大宗肇因均為「未依規定讓車」,其次是「違反號誌管制」,而「未依規定減速、超速失控」則勉強排名第五(109年達5.71%)。
交通部道安會交通安全入口網於107年2月的新聞稿,也提到「未注意車前狀態」、「未依規定禮讓」、「轉彎未依規定」才是車禍肇事原因前三名。
事實上,交通事故或違規案件多半不是單一成因所致,但事後的分類或分析做法,卻會影響消除危險因素的政策考量,也會產生宣導上的誤解。
交通部長期宣傳的 #十次車禍九次快,長期造成台灣民眾對於行車風險因子的誤解。速度越慢越安全的印象,導致車流、車速上的落差,反而更容易造成注意不及、引發事故,徒增道路安全上風險,也降低道路的使用效率。
我要再次呼籲公路總局,除了盡速更新不符現實或過時的題庫,也應盡速更新貴局過時的道路觀念,針對肇事原因前三名的「未依規定讓車」,「違反號誌管制」,「轉彎未依規定」,這三大點,在考照前,從考題,術科上針對駕駛人加強倡導,提倡正確的道路行車觀念,還給社會大眾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
其次,是事故的登載與分類問題。
在台灣,違規案件、交通事故每年不斷成長,卻缺乏系統性的統計,去檢討道路上的風險因子。
這是因為,我們對於違規、事故的統計調查,仍然仰賴員警手寫,沒有活用選單或代碼,沒有標準化的資料格式,導致統計應用分析的困難。
這才是違規熱點、事故肇因的統計分析,沒辦法回饋交通政策改進的主因。
宣導不該散播偏見,偏見更不能取代科學。
降低交通事故的死傷人數,就從檢討過時的偏見開始吧。
機車筆試法規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機車騎士錯了嗎?
今年4月更新的新版機車筆試題庫,不知道大家看過了沒?有幾個題目,實在非常針對機車騎士。
第032題:機車騎士見到其他車輛或行人不良的表現,就會逞強好勝,意氣用事,容易衝動,要如何去克制自己?(1)忍耐與禮讓(2)據理力爭(3)
牙還牙。
第050題:機車駕駛人每遇有不如意的事情,常見的最大缺點是:(1)無人情味(2)無同情心(3)脾氣暴躁。
從題目的表述上來看,除了針對特定族群,將個案通案化,製造駕駛人族群間的對立外,實在看不出來,這兩個問題究竟與機車法規有甚麼關係。
請公路總局注意一下,考照題庫的設計,不應針對特定族群,不應將個案通案化,盡快修正不適宜的題目吧。
機車筆試法規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約僱森林護管員甄試命題大綱📚】
好多人都在敲碗
森林護管員甄試的「森林及自然保育概論」範圍好大,到底是要怎麼準備啦?
噹~噹~噹~
大家的心聲,我們聽到了!
林務局調整並簡化了「森林及自然保育概論」的命題大綱及試題範例,
減少艱澀法規與理論,增加實務應用性,並先預告出題方向,讓有志加入森林護衛隊的您,可以及早準備📝
命題大綱及試題範例傳送門👇
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7793
⭕️森林護管員甄試小資訊⭕️
森林護管員甄試要考哪些項目?
第一階段👉術科測驗
1.實地騎乘循環檔機車
2.負重跑走
第二階段👇
第一試:筆試(「作文」及「森林及自然保育概論」兩科)
第二試:口試
💡森林護管員甄試什麼時候招考?
111年森林護管員甄試預定於110年底辦理,屆時相關應考資訊將在林務局全球資訊網、各林區管理處官網及本粉絲專頁公告,請隨時留意我們的動態!
竭誠歡迎大家加入「森林護管員」行列👏
與我們一同捍衛國土,維護山林珍貴資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