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機車積碳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機車積碳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積碳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積碳原因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

機車積碳原因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07 13:59:57

【凱鈞話趨勢】拯救全球暖化!落實「減塑低碳生活」你我可以這樣做,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全球暖化、環境保育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所關注的議題,像是冰川快速消融使得北極熊無家可歸又挨餓,生存面臨極大危機、海洋滿溢著塑膠垃圾,屢次傳出有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垃圾窒息而死的新聞。近年來不斷提倡「減塑低碳生活」,呼籲大家...

  • 機車積碳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6 23:35:41
    有 139 人按讚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 機車積碳原因 在 高雄市議員鄭孟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9 18:24:44
    有 1,262 人按讚

    #交通部門業務質詢

    #加速推動捷運黃線2022年前動工
    阿洳在市長施政報告質詢的時候有要求市長承諾加緊腳步,讓捷運黃線能在2022年以前動工,但目前的進度看起來是嚴重落後,3月份才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因此阿洳詢問捷運局吳局長,目前捷運黃線的最新進度為何?後續還有什麼工作要做?並要求必須盡快跟上進度,履行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拚捷運黃線2022年前動工的承諾,盡快給高雄一個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

    #改善輕軌路口交通事故
    高雄輕軌二階大環南段自1月12日通車後,屢傳汽機車違規撞上輕軌列車,至今已經發生5起車禍,且從輕軌2015年通車到現在,也已發生26起事故,這幾起的意外事故大多是駕駛對路況不熟悉與誤判多時相號誌,才導致事故的發生。

    雖然輕軌有導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但目前卻僅有4個路口配有該系統,預警效益有限,因此阿洳要求捷運局與交通局,應該檢討事故發生的原因,積極改善問題,並增加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尚未施工的輕軌二階路口都應該配置,而已經通車的部分應逐步增加。

    只增加iRoadSafe並不夠,因為這只能降低輕軌列車與違規車輛碰撞的機會,應該從事故會發生的原因去改善,減少違規的車輛。多數肇事的駕駛都是因路況不熟悉而誤判多時相號誌,因此阿洳也要求通盤檢討沿線號誌,並設置輕軌通過的警示燈,即使未聽到輕軌列車即將通過的警示聲,也能從目測的達到警示效果。

    #打造友善電動車環境
    節能減碳是全球趨勢,中央也宣示要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行政院2017年12月提出「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目標示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電動車的發展逐漸成為主流,去年台灣的電動車掛牌數攻上6298輛,年增84%,高雄市電動汽車也快速成長目前已有832輛,統計去年12月單月就增加100多輛。

    相較於電動車的使用逐年倍增,但電動車的使用環境並沒有跟著友善,停車格建置也是年年趨緩,盤點整個大高雄,有充電樁的停車位只有119格,充電樁妥善率不足、電動車充電車位遭占用、社區內安裝私人充電樁難度高,這都是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阿洳要求交通局:
    1. 增加附有充電樁停車格的妥善率:盤點既有的公立停車場與新設的停車場,增加電動車停車格的停車空間。
    2. 研擬充電樁停車格遭占用的問題:例如台北市目前實施電動車停車格的差別費率、設置智慧鎖辨識是否為電動車等方式改善充電樁停車格遭占用的問題。
    3. 制定獎勵辦法與輔導辦法鼓勵公寓大廈設置充電樁:舊有社區裝設充電樁是目前難度最高的,沒有預留空間與管道,安全性、用電的收費、獨立電表等等,都是管理委員會不同意的原因,阿洳要求交通局與建管處應該積極合作,建立諮詢輔導團隊,協助公寓大廈設置充電設備,並研擬獎勵辦法,鼓勵舊有的公寓大廈設置充電樁。

    #多元整合交通卡MeNGO
    阿洳在市長施政報告與質詢時,有針對高雄的交通卡MeN GO進行質詢,但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詳細的與市長討論,為了讓更多開車或騎車的人,都能夠改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提升綠色運具使用率,阿洳藉由交通部門質詢時間,要求交通局張局長在捷運系統未完善之前,提高YouBike優惠,除了提升輔助運具合作對象、提高與學校合作之外,阿洳也要求交通局應該與台鐵談合作,讓MeN GO搭台鐵也能使用,讓使用者更加便利。

    🖥質詢影片:待補#
    #鄭孟洳
    #高雄市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定期大會

  • 機車積碳原因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6 15:15:07
    有 435 人按讚

    【空氣污染堆積 過年前空品不佳】

    今年空汙季以來南部空品持續不佳,而根據最新預報,到過年前這波空汙都無法改善,請大家持續注意!


    空汙之形成,受境內、境外,風場之複合影響,今日就是很好的案例。目前全台西部空汙惡化,然而最差的地方是在北部沿海地區,主要是風向改為吹東風,台灣海峽北部有個逆時針轉的背風渦漩,北部處於擴散環境差的弱風帶,而中國東岸的髒空氣會持續捲進來吹不出去,加上北部自產的境內污染和逆溫效應,污染物累積於近地表,導致北部出現類似高屏空汙吹不出去的情形,將從週五持續到週日。


    下週風向轉為東北風後,污染仍會呈現堆積於南部的一般狀態。


    #境內污染仍須先減少

    以過去模型預估,境外移入空汙約佔總額3成,然而境外空汙集中於冬季,其餘時間因風向關係境外空污相對少,亦即空品最差時境外空汙之嚴重性可能更高(特定日子可能是境外佔大多數)。


    有一點我們要強調的是,雖冬季境外空汙持續輸入,#但改善境內空汙仍然最為重要,只是佔大多數的境內空汙是「基值」,境外和風場影響則是造成「峰值」原因,持續改善國內空汙,包含減煤、減柴油、綠化減揚塵等措施,會讓整體的空污數值下降,夏季空品穩定,這也是近年趨勢。但就算如此,冬季仍可能出現「紅爆」,這點國人不可不知。


    第二點要強調的是,改善空污必須「全國改善」,北部的燃煤、鍋爐、汽機車污染,在冬天是吹來南部堆積,加上南部還要發電給北部用,煉鋼給北部蓋建設,讓南部造成「雙重境外污染(國外境外+國內境外)堆積」,僅要求南部地方政府是缺乏意義的。


    #跨國環團應協助對中國提起第一起「#氣候訴訟」

    從東亞空氣擴散圖來看,今日日韓空品也普遍不佳,甚至北海道都出現空汙,從風場可知中國善液大放送仍是主因。然而,日本在多年努力下,境內空汙已經大幅進步,只有極少數境外移入日子會出現空汙,這應是我們目標。


    但台灣離中國更近,遭受危害更重,中國十多年來已是世界燃煤、排碳第一大國,排碳量遠超過第二名,雖然表面上努力發展綠能,但每年空汙都仍是世界最大亂源。中國一方面放任空汙影響鄰國、一方面又以氣候變遷合作議題勒索歐美。


    境內空汙來自產業、運輸源,弊大於利需要持續改善,這點台灣人民必須共同要求;但境外空汙對台灣是百害無一利,雖然我們無法自己干預,但綠色和平等在台活動的跨國環團具有國際影響力,應協助被欺負的國家對中國提出第一起跨國「氣候訴訟」,讓國際正視中國環境的危害!而不是只告民主政府,不敢動獨裁政權,成為假掰環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