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機車怠速忽高忽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怠速忽高忽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怠速忽高忽低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鄭宏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中下一站?大新竹捷運!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在臉書宣布,台中捷運的綠線延伸與藍線興建,中央將會透過 #前瞻基礎建設 的特別預算來支持,我們要恭喜台中市民,蓋了13年的台中捷運綠線終於在今日通車。 大新竹地區是台灣唯二人口正成長的年輕城市,新竹市加上竹北市,產業蓬勃發展、人口密度...
機車怠速忽高忽低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中下一站?大新竹捷運!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在臉書宣布,台中捷運的綠線延伸與藍線興建,中央將會透過 #前瞻基礎建設 的特別預算來支持,我們要恭喜台中市民,蓋了13年的台中捷運綠線終於在今日通車。
大新竹地區是台灣唯二人口正成長的年輕城市,新竹市加上竹北市,產業蓬勃發展、人口密度高、通勤需求高、面積又小,是台灣最適合發展捷運也最需要捷運的地方。
新竹市的面積大約104平方公里,跟全台相比是座偏小的城市,卻要塞進14萬台汽車與26萬台機車。再加上竹北和竹東通勤往來的車流,汽車數量不只提升一倍,機車更會有40萬台之多。隨著大新竹產業發展以及人口增加,汽機車的數量也會隨之攀升,大新竹地區的交通品質與安全著實需要重視。
新竹科學園區從業員工已經超過16萬人,其中將近一半住在新竹縣,每逢上班時段,短時間內大量車潮從四面八方湧向竹科,使得道路容量超出負荷,交通堵塞成為每天上下班的惡夢,不只浪費大量的通勤時間,怠速所造成空氣污染以及能源浪費,將對市民的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
要改善用路安全,我認為必須規劃健全的大眾運輸網絡,有效的降低行車數量,並供應民眾日常通勤的需求,如此才是解決交通壅塞以及交通安全的治本之道。過往公車的營運路線是以供給為導向,常以營運成本為優先考量,卻忽略了市民日常的大眾運輸需求。我也跟大家報告,新竹市公車的站點規劃呈現輻射狀,越偏離核心地區就越零散,不僅對於非居住核心地區的居民並不友善,不夠密集的公車班次也花費不少的等車時間。
健全大眾運輸網絡,是解決新竹市交通問題的治本之道,建立以市民需求和便利為優先考量的公共運輸規劃。新竹市政府每年的總預算僅200餘億,根本無法負擔大眾運輸的建設費用,所以我們非常希望中央支持大新竹捷運。
台中已經進入捷運時代,大新竹也要加快腳步,我呼籲新竹縣市一同合作,爭取中央資源,立即興建大新竹捷運!
#大新竹大建設 #大新竹捷運
機車怠速忽高忽低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一天改善 早一天避免輪下悲劇! 降低防捲入裝置刻不容緩!」
幾乎每天都有媒體報導,民眾因為跟大車擦撞摔車後被捲入車下輾斃的悲劇,而根據交通部的統計,去年從一月到11月就有125起死亡車禍。今天再為此召開記者會,邀請一直關心推動修法降低防捲入裝置的 #台科大林其禹博士 #交通部路政司 #公路總局 #運研所 #車安中心共同出席,人命關天,請交通部正視防捲入裝置,避免再有類似的悲劇發生!
我跟林其禹博士為何對防捲入裝置這麼用心,就是因為台灣目前針對此類問題都以歐美相關調查報告當作指標,但歐美多以開車為主,但臺灣卻有1300萬輛兩輪車,廣大的機車族、自行車族一發生擦撞後倒地,即可能被捲入車底,而現行大貨車的防捲入裝置40公分的高度,根本無法保障騎士遭撞後不會被捲入大貨車底,以林博士的實人測試結果至少要降到20公分才能確保騎士生命安全。
儘管交通部已經在記者會中表示認同降低防捲入裝置的修改方向,表示將朝降低25~30公分為主,但已經有那麼多傷亡數據擺在眼前,為何還要花兩三個月來討論定案。人命關天,能早一天修改為什麼不做呢?現場我也要求交通部在一個月內提出改善方向,這是生命財產的重點,不容拖延、更不應該怠惰!
認真做、用心拚!交通安全是全體國人相當關心的一環,防捲入裝置早一天修法,或許就能少讓一個家庭破碎。任何悲劇都是我們社會的傷痛,盡速修法、落實交通安全,我會緊盯進度絕不輕忽。
#相關新聞:
中時新聞網
大貨車防捲入裝置 洪孟楷要求交通部速提改善方案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204001668-260407?chdtv
聯合新聞網
機踏車捲入貨車底事故頻傳 交通部擬降反捲入裝置高度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230666?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經濟日報
大貨車防捲入裝置 交通部研議擬降至25至35公分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5230868
自由時報
防捲入裝置離地過高效果差 交通部擬降低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31883
機車怠速忽高忽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歡迎分享 #揭露台灣有病速限元兇 #記得訂閱分享
快速幫大家導覽一下本片內容,雖然現在區間測速一些中央主管路段暫停使用 #謝謝林佳龍部長 ,但是其他路段的區間測速依然繼續開罰。火花羅把這幾年學到的知識以及跟政府官員打交道後的心得彙整,率先揭露台灣交通單位 #訂定速限的流程跟邏輯,讓這種四線道還定50的超有病速限攤在陽光下
#完整說明還是得請各位進影片看
1.公路設計有所謂的『最低設計速率規範』,意指某條路建設時,其道路平曲線彎度不得低於最低設計速率,白話文就是你這條路的每個彎道都應該讓駕駛能開到該速度
2.最低設計速率並非參考車輛性能,因此說『車輛性能進步所以道路平曲線設計要拉高是錯的』,而是參考所謂的『停車視距』,亦即彎道曲線能多早發現彎中障礙物,並計算駕駛反應時間去決定
3.#重點來了 但是一條路有直有彎,直線設計速度必定遠大於『最低設計速率』,交通管理單位卻怠忽職守,#直接將上百公里道路的最低設計速率套用到直線跟整條路,才導致超有病速限的產生
4.警方明知道駕駛人在直線路段必定超過最低設計速率,卻百般藉口在直線路段執法,為的就是地方財政與績效,警察你們非交通專業,請不要干涉交通管理!
事實上在歐洲國家或是北美地區,公路設計一樣跟台灣有彎有直,但是大多數山區路段都有維持至少60-80的速限,連越南跟柬埔寨等相對落後國家都能在郊區直線路段訂出80的速限
要改善這個問題,目前除了針對交通管理單位(交通部與地方政府)不斷推動速限合理化以外,也必須要 #內政部 與 #警政署 相應配合,約束警方不在直線路段用最低速限取締,更應該盡快與民間單位磋商,制定一套真正合理的『區間測速使用規範』與『道路速限檢討計畫』
所以,這篇給他分享到爆炸吧!這是一場跨部會的戰爭,交通部能做的有限,如果你默不做聲,那區間測速遲早擺到你家門口
NPA 署長室
內政部
徐國勇
蘇貞昌
以上掌權者快他媽出來面對啦幹!
#侯友宜我就不標了有牌流氓不期不待
---------斂財分隔線--------
火花羅的podcast『公路漂流』開張啦!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3adshf
Spotify:https://pse.is/3bt43r
KKBOX:https://pse.is/3b9t3t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3bwt7y
SoundOn:https://pse.is/3a3gk2
社會亂源貼紙需要您的支持:https://sho.pe/3b7j9d
延伸閱讀:
蘇花改通行機車敗訴,法官你有事嗎?
http://sparkmoto.piee.pw/3a89f9
揭露謊言!蘇花改長隧道最科學分析!
http://sparkmoto.piee.pw/3afb6l
台灣逼車無法可罰!交通立委都在睡?
http://sparkmoto.piee.pw/wm6hj
別再摔死人了!台三線三大危險路段!
http://sparkmoto.piee.pw/UUNSW
http://sparkmoto.piee.pw/3b5d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