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機車前叉壞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機車前叉壞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車前叉壞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車前叉壞掉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65的網紅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雄好呷台東 02 | | 高雄之外,台灣好食45 | . 台東 鹿野 阿榮自然農園 _ 鳳梨冰砂、柴燒冰鳳梨原汁 . 八點不到抵達台東,機車租了,先去探訪隱藏台東市區小巷的 #施家蘿蔔糕芋頭糕後(沾醬很厲害),即驅車向北,前往鹿野的龍田,拜訪一直很想來的 阿榮自然農園。 . 鹿...

  • 機車前叉壞掉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21 22:30:47
    有 136 人按讚


    | 雄好呷台東 02 |
    | 高雄之外,台灣好食45 |
    .
    台東 鹿野 阿榮自然農園 _ 鳳梨冰砂、柴燒冰鳳梨原汁
    .
    八點不到抵達台東,機車租了,先去探訪隱藏台東市區小巷的 #施家蘿蔔糕芋頭糕後(沾醬很厲害),即驅車向北,前往鹿野的龍田,拜訪一直很想來的 阿榮自然農園。
    .
    鹿野著名的物產除了米和茶(紅烏龍)之外,就是鳳梨,因為風土條件的差異,會比南部產區的盛產期推遲約一兩個月,整條台9線公路鹿野段,沿路都是賣鳳梨的攤車,竟然有看到7顆100元。阿榮種的鳳梨品種以金鑽和土鳳梨為主,聽老闆娘說,大暑前後的土鳳梨最好吃,因為甜度仍高,但酸度會下降到最剛好的程度,所以此時口感最為酸鮮甜美。
    .
    在龍田村光榮路上的 #阿榮雜貨舖,展示了各式各樣自製或臨近小農的產品,後方工作區堆滿了待烤成果乾的鮮採鳳梨,香氣洋溢整個空間,鳳梨從去皮、切片、蒸芯、烤乾,工序費時繁瑣,「蒸芯」很重要,會把果肉的保護層破壞掉,讓柴燒烘烤時會更好定色,酵素原汁蒸滴出來,可做冰棒和果汁等。
    .
    屋舍繞了一圈,環境整理得舒舒服服,極富味道的老家現在供換工小幫手住宿(超爽),現場點了 #鳳梨冰砂 和 #柴燒冰鳳梨原汁,冰砂用了大量冷凍鳳梨肉加碎冰、和一點玫瑰鹽去打,口感綿密細緻,上頭灑了新鮮鳳梨肉塊,還拿了自家農園種的香水檸檬來刨絲,加上用原汁和黑糖去熬煮的糖蜜,冰和飲料非常優秀!
    .
    他們門口放了和毛毛蟲基金會合作的小小自由書屋,歡迎帶一本書來換一本書。土鳳梨果乾很值得帶。
    .
    ///
    .
    ⏩ 之後點選「#雄好呷台東」,即能看到我的完整台東旅行日記連載,會在「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西島撕落:旅行郭銘哲」 二處交叉更新。
    .
    #台東美食
    #台東旅行連載

  • 機車前叉壞掉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02 22:40:00
    有 476 人按讚


    #高雄好過夜
    #揭開楠梓百慕達之謎
    文/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今天的好過夜要帶大家來到高雄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傳說中無數騎士騎進去以後就沒有再看到人出來的地方- 「楠梓百慕達」。

    概略而言,「楠梓百慕達」指的是銜接台1線、高楠公路、楠陽路、楠梓新路及加昌路的複雜立體交叉系統,這地方有不遜高速公路系統交流道的複雜閘道,再加上汽機車不同的動線,很容易繞錯方向跑到完全不同的出口。一兩年前,GoogleMap還「正式」將此地命名為「楠梓百慕達」(可惜已經被拿掉啦)。

    或許大家跟我一樣會納悶,這個地方的路為什麼要蓋得這麼複雜難懂呢?是不是蓋馬路的人頭殼壞掉?

    在直覺罵出以上一長串之前,我們還是要發揮好過日的「地方考古學」精神,來研究此地的路為何如此糾纏不清? 才能知道未來應該如何改善。

    首先,我要帶大家回到一百年多前,那是日本統治台灣不久時。當時的北高雄還是一片農園,市中心就是舊城城北的左營舊聚落,在現在的楠梓區範圍,由西往東,則散落著右沖、後勁、楠仔坑三大聚落,串連三者的古道,就是今日的加昌路。

    當時,打狗到台南的縱貫鐵路南段已經開通,成為楠梓坑往南到舊城、打狗的最方便路徑。另一條往南的古道則是通往鳳山的清代舊路(今日的縣道183),那時還沒有台一線,往左營、三民的方向還是一片農田與埤塘交錯的窪地,並不利通行。

    問題就來啦~

    大約1916年後,省道台一線初步開通後,省道在楠梓坑以南和縱貫線X字交叉,而加昌路在兩者的交叉點略北穿過通往楠梓街上,這三者進入楠梓前都各自要先跨過後勁溪......慢慢覺得複雜起來了吧。

    還好,那時候路上根本沒什麼車,道路就變成「三角形交叉」(見1945地圖,注意不是三叉路喔)。但隨著車流變多,1960年代,加昌路和省道進行拓寬,加昌路往楠梓的「最後一哩路」因無法取得土地,這段只能廢除,因此,從右昌進楠梓就非常不方便,要先在T字路右轉再繞進楠梓。這樣的情況大概維持了30多年。

    在1980年代高雄開始全面檢討都市計畫後,這些交通瓶頸開始被檢討,作為楠梓「南環道」的南環道路「楠陽路」在圖面上已經被計畫出來,而且先開闢了高速公路到朝新路這段。但較複雜的「楠陽高架橋」和苜蓿葉閘道系統是到了1999年才開通,2001年聯外道路全面完成。至此,從右昌往楠梓不用再繞路,但複雜的「百慕達」就讓用路開始了迷航生活。

    總結一下,百慕達的形成原因有幾個:
    1. 南北向、東西向道路和鐵路的不規則交會,導致複雜的立體設計。
    2. 此處處於後勁溪曲流處,在聚落與工業區的緩衝三不管地帶,未有開發用途,道路以「快速通過」為設計方針。

    過去分屬多個小聚落的楠梓,隨著人口快速成長已經連成一片,楠梓百慕達既是串連東西的樞紐,但又是隔絕了楠梓的兩端,有人曾提過要把它拆掉,但在現況下,一定會造成大亂,那麼要怎麼辦呢?

    我們的想法是,先推動新左營以北-楠梓的鐵路高架化計畫(楠梓計畫),再恢復平面道路的合理配置,簡化動線。這就涉及楠梓舊市區的再開發和重組了,也會涉及台鐵在高雄都會區的運輸定位問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