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機械所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械所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械所出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聲音教練 羅鈞鴻/小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說話筆記:不糾結的覺察練習】 上禮拜帶孩子到兒童新樂園,有一個很酷的裝置,是大人和小孩可以一起坐在機器人上,操控機器人,看起來非常帥氣!這讓我想起 2013 年上映的《環太平洋》,回家之後又重看一遍,比起八年前有更多的感觸了。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設定,除了巨大怪獸、機甲獵人,還有「浮動連...
機械所出路 在 聲音教練 羅鈞鴻/小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話筆記:不糾結的覺察練習】
上禮拜帶孩子到兒童新樂園,有一個很酷的裝置,是大人和小孩可以一起坐在機器人上,操控機器人,看起來非常帥氣!這讓我想起 2013 年上映的《環太平洋》,回家之後又重看一遍,比起八年前有更多的感觸了。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設定,除了巨大怪獸、機甲獵人,還有「浮動連結」系統-兩位駕駛員要同步彼此意識,進而用兩人大腦驅動巨大機械,所依靠的技術。這個系統也不是萬能的,必須滿足一些條件,才能讓機甲獵人動起來出任務。
故事裡的人物因為在浮動連結過程中,腦中閃現了一些放不下的回憶,於是兩人不僅無法控制機甲獵人,還被困在大腦深處。把這樣的場景替換到生活中,很多時候在溝通過程裡,若我們無法放下過去帶來的傷害,也難以在關係上更進一步。
這個條件我想在真實人生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那就是「不糾結」。
曾有一個朋友,在過去家庭關係中,受到忽略和壓抑,對於「沒關係」三個字會做出過度的反應。
感嘆當時太年輕。一次,朋友們聚會,餐廳服務生因為點餐時出錯菜了,讓這位朋友等了很久,於是我們為了表達不滿,在回饋表上寫了這個狀況,餐廳經理急急忙忙跑出來跟我們道歉,這位朋友希望能得到更多補償,所以口氣比較衝,眼見一旁服務生臉色也變了,餐廳經理為了避免服務生與顧客衝突,用安撫的語氣說「好好好,沒關係沒關係」,無意間踩了他的地雷。
「什麼沒關係,哪裡沒關係?」他的歇斯底里讓整個場面鬧得非常難看,好在經理身段夠軟,用道歉化解了危機,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與那朋友相約過了。
平心而論,餐廳經理沒有要忽略他或是打發他的意思,但是朋友並不是以當下情境來做判斷,而是依照過去的習慣,聽到了「沒關係」三個字之後,條件反射的以一個強烈情緒來自我保護。相信類似的情境,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都能看得見。
話說回來,要如何避免情緒反射性的回應?糾結於過去,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因此,我們可以將時常發生的狀況歸納出觸發點,我們就認識了自己的「地雷」,也就有了自我覺察的依據。以下分享我的做法:
第一步是「自我覺察」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某種說不上來但不合理的情緒當中,那極可能與過去經驗有關。這時候弄清楚發生的理由是非常必要的,知道是什麼影響了自己,就有機會更常覺察相關的狀況。
第二步是「設定提醒」
自我覺察之後,可以自我提醒,但很多時候自己很難去對抗自己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所以有時候也得依賴外界的資源,與你的好友談談的對自己的發現,並且邀請對方針對你的這個問題大膽提醒。如此一來,在自己無法覺察的時候,總會有比你肩膀上的小天使更加可靠的大天使會幫助你。
第三步是「改變稱號」
當你發現自己已經從某事的糾結中走出,告訴自己「我現在是個OOO的人了!」例如:「我現在是個能夠承擔他人情緒的男子漢!」、「我雖然平常是隻兔子,但我也能夠當一隻烏龜」。當你給自己一個不同卻又具體的形象,利用這個「我們很難違抗自己的角色設定」的心理機制,這些形象就會成為驅動你成為更好自己的強大推手了!
_____
最後,來談談糾結背後的人生功課,環太平洋中「浮動連結」為我帶來的啟示是,沈溺在過去的自我對話,就會造成在當下的無效溝通。因為我的過去有過陰影,所以我用我的恐懼想像你此刻的意圖,因此忽略了你的善意,把你想成惡人。許多不必要的衝突都是這樣來的,不是嗎?
曾聽一個老師說:「你越是逃離你的人生功課,身邊愛你的人就要承擔越多後果。而你不去把功課做掉,你的功課有一天會來把你做掉。」這些話聽起來非常恐嚇,但是這道理卻也夠深刻。
這裡還有一段小插曲:一位網友看我在社群分享上面這段文字之後,跟我有過這樣的辯論:「只要真心相愛,沒有什麼不能承擔,這個世界上是有這種不求回報的愛的!」
我並非否定世界上有著不求回報的愛,但我認為真正的愛不只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能夠激發更多「愛的行動」的行動。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愛的行動會帶著「想要讓對方更好」的信念,就如同我用我的火把點燃你的火把,如果我的火把不僅無法點起你的火,還會讓我的火熄滅,但我卻一味自溺於這個付出的過程,這樣的愛我會將之歸類為,只是想要當一個「正在愛」的人而自我滿足罷了。
有時候,勇敢打破現況,幫助對方看見應該做的功課,陪伴對方經歷這段痛苦,這才符合為了找到生命出路而付出的愛的行動。
機械所出路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孩子找對跑道 每個都資優生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上周五晚上阿德用臉書軟體傳訊息說,他知道用在校成績參加高職免試無法錄取,所以他努力讀書,用會考成績來達到就讀電機科的希望:「您知道我考上了嗎?」簡訊中是快樂地報喜和分享驕傲。
去年我們的教育基金會運作,執行兩個計畫,一是「一身好本領」,目標對象就是成績較弱、較沒自信、行為需要關懷的孩子,由各校提出計畫,安排在假日讓他們到學校學習一技之長。第一年我先拜託南投縣六所國中試辦,一共有十班一六三名學生參加。起初有許多人質疑:周六學校行政人員要休息,誰願意辦理?沒錯,的確有人直接拒絕,但絕大多數都認為只要對學生有益,他們願意辦理。
學校邀請業界老師來教導技藝,在這些老師努力下,假日技藝班減少青少年在外遊蕩機會,孩子們因動手做出成果,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的,找回自信後,便開始思索可以再學些別的;也因為學校安排他們將所學運用到社區服務,例如:烘焙班將麵包送給家扶中心,或一些社會福利基金會,甚或他們自己尋訪學區孤苦無依人家;中式餐飲班到安養院義煮、機械電器修理班到社區服務,這些孩子也在付出中,找到自我價值與榮耀,於是慢慢改變了,有的因技藝競賽獲獎可以技優生保送,計畫要補習趕上進度。
有的覺得自己雖學烘焙,但更想學機械,所以願意爭取;這名孩子起初被老師遊說來參加假日電機班;沒想到學了之後對電機產生極大興趣,告訴老師想讀電機科,因過去荒廢學業成績不佳,無法用免試機會,只好努力拚拚看,最後竟真被他拚上了。
他在簡訊中感謝基金會給他機會,並說了一句「我相信電機可以在未來成為我另一個出路」,我感動得立即和朋友分享
一名學校主任在期末分享時,提到行政工作總是會發生令人不悅的事,但看到常被訓導處點名的孩子,行為及態度改變後,所有的不悅或灰心喪志,都消失於無形「感覺這些孩子就是要來提醒我們,莫忘初衷」。
記得在推展此計畫時,曾有校長擔憂會引起家長誤解,以為學校不重視升學,而猶豫要不要辦理;現在看到這些上假日技藝班的孩子,他們因樂在學習,喜歡上學不缺課,不只行為改變連學習態度也都改變了,他們才真正肯定,並紛紛表示想多申請幾個班。
誠如日昨報導最新調查,有七成六民眾認為現今青少年犯罪嚴重,逾九成擔心青少年濫用藥物、偷竊、參加幫派、自我傷害等,但也有八成七民眾認為讓孩子樂於學習、喜歡上學,可減少偏差行為。
最後套用唐鳳說的話:能找到自己跑道的人就是資賦優異的學生。我想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資賦優異的學生,只要我們協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道,數理很好、語文也棒,電機、烘焙、木工、護理、餐飲、化工…哪一樣不棒呢!
機械所出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瞞著老闆研發 光碟廠做出機器人
作者:黃亦筠 2015-12-22 天下雜誌588期
廣明光電的工程師,祕密研發台灣首個「人機協作」的機器人,以無名小卒之姿,驚豔東京國際機器人展。 過程有多祕密?就連集團董事長林百里也被蒙在鼓裡。
8月,廣達集團旗下光碟機大廠廣明光電董事會剛結束,總經理何世池邀集團董事長林百里看一款祕密研發、尚未曝光的機器人。
廣達與廣明只隔一條馬路,相較廣達一樓永遠人聲鼎沸,年營收157億台幣的廣明,冷清安靜。
很久沒到廣明辦公區走動的林百里看完,拋下一句讓一旁忐忑不安的工程師大感欣慰的話,「鴻海有機器人,我們的也不差啊!」
4個月後,規模全球最大的東京國際機器人展,廣明自有品牌TechMan「協作型機器人TM5」,甚至吸引歐洲大廠ABB高層,前來探詢。
「回來後接到一堆徵詢電話,」負責TM研發團隊、廣明光電系統裝置事業群智慧系統事業處資深處長黃識忠難掩興奮。遵循林百里的「烏龜哲學」,廣明研發超過3年的祕密武器,首站就鎖定難度最高的東京國際機器人展。和上銀科技,成為唯二參展的台灣廠。
「蘋果筆電製造廠的子公司、出身IT業的背景,試圖給使用者一款智慧、操作簡單、安全、整合方案的機器人,」加拿大機器人廠Robotiq在部落格這樣形容TM5。
TM5是台灣首個能用智慧型手機,完成自動化流程編輯的機器人。最大賣點是「人機協作」,內建視覺軟體系統,工程師能在生產線上直接用手抓著機器手臂導引,五分鐘內就能完成,傳統機器手臂需要視覺專家、專業操作員完成的視覺取放動作。「最後一定要人機協作,工業4.0就是要達到人機互動、甚至機器與機器互動的目標,」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說。
廣明曾做出全台第一款薄形光碟機,還和聯發科爭霸過股王。為什麼會跨入高手雲集的機器人產業?
「從我接總經理第一天,董事長(林百里)就說,光碟機會不見,」10年前接下總經理的何世池坦言。
沒想到林百里一語成讖。
雲端的盛行,讓光碟機淪為瀕臨絕種的電腦周邊配件。廣明每股獲利從20多元,慘跌剩個位數。廣明必須轉型,鎖定儲存、汽車電子、機器人。機器人扮演多角化轉型的要角。
但光碟機和機器人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廣明能做嗎?其實,兩者所需的技術系出同源。「機器人是馬達、控制器、感測器、機構等機光電技術的整合,光碟機就是一個典型的機電整合產品,」前聯發科主管、好漾科技總經理趙志謀解釋。
時間回到4年前,當時苦思出路的何世池,決定投入機器人。
他念台大機械所,專攻自動控制,到倫敦帝國學院念博士,學的也是醫療協作機器人,回台後反而投入正起飛的光碟機業;一手負責TM團隊的黃識忠,在台大機械所也主修自動控制。
「繞了一圈,反而回到老本行,」就像命中註定一樣,曾負責帶光碟機研發的黃識忠說。
但何世池剛向林百里提做機器人時,卻被潑冷水。林百里反問他,日本松下做都不賺錢,「那你還做?」
何世池沒放棄,反而先定位,廣明能做哪種機器人。
整個團隊開始潛水默默研發。剛開始,鎖定最多人做的傳統型機器手臂。他先買了一、兩支市面上的傳統型機器手臂來測試,發現非常不好用──除了要找專業工程師操作,機器手臂就像瞎子,沒設定影像系統,就沒辦法夾取零件,還得找昂貴的系統整合商,又要再花2到3個月。
摸索3年 徒手打造差異化
「小企業哪有那麼多錢找系統整合業?3C產業變化速度快,哪可能每生產一次產品,就買一次新機器手臂、做一次系統整合?」黃識忠發覺的現實問題,全變成廣明的機會。
答案很清楚,後進市場的廣明,要做一款能讓中小企業、3C業者在產線上簡單操作,人和機器能合作的機器人。就像《哈佛商業評論》今年6月《超越自動化的人才》中說的,機器和人之間的互補性,能增加生產力,提高盈餘。
但實際動手設計時,又碰上另一個問題。台灣多數機械廠買工研院軸卡,買馬達、控制器,組裝好機器手臂就上市賣。廣明剛開始也用同樣模式做一支手臂,但放上產線測試,又發現不好用,整支丟回實驗室角落。
問題在工研院「公版」般的軸卡,綁死創新能力。黃識忠決定不用公版軸卡,要工程師寫程式軟體、做馬達、控制器,寫影像系統軟體,最後做成模組,全部功能整合到手臂。堅持自製關鍵組件,才能差異化。
摸索了3年,廣明內部沒幾個人知道黃識忠的團隊到底在做什麼,連大老闆林百里直到4個月前,才看到還沒上漆的成品。
終於,廣明第一支人機協作機器手臂誕生,使用者不需要透過系統整合廠,就能輕易操作,還一舉進軍世界級的東京國際機器人展。
然而,最大挑戰還是怎麼賺錢?「不容易,現在一台六軸手臂的價錢,從200多萬跌到60多萬,」一名機械業董事長憂心,中國現有7、8千家機器人廠,都已進入淘汰潮。跌價幅度,彷彿3C業惡夢重現。
「機器人不像電子產品,壞了就丟,可靠度很重要,廣明需要證明產品的能耐,」這名董事長說。
「如果停在現在這一步,我們還是死,」何世池很坦白。
機會,或許來自面臨自動化挑戰的眾多電子科技廠。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觀察,「現在機器人價格便宜到一個臨界點,電子業覺得半年內可回收,就會願意用,需求量就會爆發,也是機會。」
目前,廣明的TM機器人已放進自家松江、常熟產線測試。甚至,廣達重慶的筆電產線,TM機器人也正配合產線需求,低調合作,但廣明對細節保密。
大轉型的廣明,在高度競爭的機器人產業能否殺出一條血路,雖仍是未知數,但這批資深工程師的一身技術能量能重尋出口,已為前途迷茫的台灣電子業,點起一小盞明燈。
資料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