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58的網紅林建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時專欄:林建甫》機捷提升運量,要降價更要配套 2018年07月23日 20:02 林建甫 因「機場捷運」上半年有2億盈餘,日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宣布10月1日起,機捷全線降價10元,引發各界熱議。 機捷的誕生一波三折,在經歷多度延宕後,終於在去年3月通車。機捷公司成立係依路線長度比例,由...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 在 Alic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13:48:05

東京五天四夜自由行-行前準備-票券篇 (以下都在Kkday訂的) 📱Joytel Sim卡 5天4G上網吃到飽 以前出國都用Wifi機 但因為長時間使用Wifi機 會很容易沒電+常要重新連Wifi 而且一天租費也很貴 去泰國之後就開始用SIM卡比較方便 價位也非常非常便宜 網路連線也很穩定! Kkd...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 在 西平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23:59:23

NEW! 今天四哥ㄧ個人機場捷運初體驗 嗶嗶嗶還可以啊沒有大家說的那麼恐怖(不是雲霄飛車) 普通車站站停還可以只是使用的人好像不太多(這會賠錢的感覺) 悠遊卡也很方便機場捷運可以用ㄧ般捷運也可以用(超便利的不用帶錢) 票價如果稍微再降ㄧ點點會不會搭乘的人數會多ㄧ點(站站都不太熱鬧的感覺冷清清)這ㄧ冷...

  •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24 09:41:21
    有 21 人按讚


    中時專欄:林建甫》機捷提升運量,要降價更要配套
    2018年07月23日 20:02 林建甫

    因「機場捷運」上半年有2億盈餘,日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宣布10月1日起,機捷全線降價10元,引發各界熱議。

    機捷的誕生一波三折,在經歷多度延宕後,終於在去年3月通車。機捷公司成立係依路線長度比例,由台北、新北、桃園市政府共同出資(6.67%、29.32%、64.01%)30億元組成公司,由桃園市主導營運;但建設總經費1138.5億元全由中央負擔。機捷的盈餘來自於建設成本不用攤提,現在又在保固期內,機捷只需負擔一般營業的變動成本,因此雖然運量平平,財報獲利也不足為奇。

    目前機捷的營運從早上6點到下午11點開出末班車,約7.5分鐘開出1班車,站站停的藍色普通車與只停5大站的紫色直達車交錯發車。日均運量去年平均5.7萬人次,到最近是已經提升至6.4萬人次。此次的降價,希望再提升運量。

    其實機捷除有機場快鐵的功能,也有都會區捷運輸運功能,搭乘機捷的旅客可分成進出國門的國際旅客及通勤的在地居民。推估降價的影響及提升運量,必須分開思考。

    基本上「降價」是否能刺激「銷售量」?在一般的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但「降價」是否能增加「總收入」?則是不一定,要視價格彈性,也就是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影響價格彈性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替代品的多寡、占總所得的比例等。從產業面來看,通常在競爭的市場中,同質性的產品較多,因此「薄利多銷」的策略往往能發揮比較大的效益;反之,愈接近壟斷的產業,降價增加買氣有限,很有可能反而讓總收入減少。

    首先,降價對國際旅客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因為國際旅客對機捷票價需求彈性很小,1張上萬的機票,百多元的捷運票實在不算什麼,而且相較於香港機場(港幣90元)及東京成田機場(日幣2470元)的機場快線,我們的價格實在很低。進出國門的旅客不去搭機捷享受低廉票價,其考慮的重點是行李的處置與方便性。很多人叫機場接送或寧願自行開車到機場都是因為這兩個原因。現在的行李箱大都已經裝上輪子,在處理上比以前容易許多,但推著行李箱要走一大段距離總是一種挑戰。

    雖然旅客可於台北車站享用免費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但須在航機起飛前180分鐘完成登機手續,服務時間又僅上午6點至下午9點30分,也限於長榮跟華航的班機。多重限制下,會利用這項服務的人就不會很多。

    捷運轉乘最主要為台北車站,另外在三重站可接中和新蘆線,高鐵桃園站可接高鐵,但轉乘要走的距離都很長。雖台北車站規畫了專區,但如果不是熟悉台北車站的人,光找到指示就要花不少時間,而且還要提著行李走上走下,不是那麼方便。規畫容易的動線,減少攜帶行李走路,多設立像機場內的移動輸送帶,才能提高旅客搭乘機捷的意願。

    而且目前機捷營運時間無法照顧到夜間起降的航班旅客,特別是近年來熱門的紅眼班機及廉價航空的背包客,這些人其實才是最需要便宜、方便的潛在使用者。未來機捷應該擴及對他們的服務,擴大新商機。

    其次,降價對通勤的居民就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大家普遍覺得機捷的票價太貴。例如以相當靠近桃園中壢火車站的興南站到台北車站票價為例,全票單程要160元,但搭乘台鐵中壢到台北車站區間車全票僅57元,自強號也只要89元,不少民眾寧願搭台鐵。又例如三重民眾如搭乘機捷到台北車站,再轉搭北捷到台大醫院,則必需負擔機捷30元及北捷20元,但如直接搭乘北捷自三重到台大醫院只有25元。

    因此目前除了降價,還有很多事情應該完成。機捷屬於桃園捷運,系統獨立於北捷,搭機捷非但沒有悠遊卡8折優惠,進入台北捷運還得重新刷卡付費,是以機捷應盡速與北捷票價整合,採行相同的計價方式,尤其是大量給予轉乘折扣優惠,才會讓更多北部居民願意在北捷、機捷間進行轉乘,才可間接提高機捷運量與營收。

    總之,降價外還有更多配套需施行,機捷的運量才能大量提升,資源的使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率。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7-07 11:21:25
    有 126 人按讚


    週末帶著一點宿醉和講話太多而微痛的喉嚨醒來,就開始搜尋菲律賓馬尼拉的資訊,機票票價,住宿區域,等等。
     
    其實從很年輕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喜歡這樣,拿著外國地圖甚至火車時刻表,開始進行旅程的想像。閉著眼睛模擬從 LAX(洛杉磯機場)開車出來要從哪上高速公路的引道,或者從某著歐洲的小城車站出來,該走多遠可以抵達背包客棧。
     
    當然,這些在如今都是只要打開瀏覽器或手機,就可以查詢的。所以我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說,這是個非常適合旅行的時代,如果不出去走走,那真的太可惜了。尤其是因為 LCC(廉價航空)的普及,使得區域性的短程「城市對城市」的移動成本降低,我老早就想規劃「每月一城」的小旅行。
     
    例如一開始提到的馬尼拉,明明離台灣那麼近,卻一直未曾造訪。我看一座城市,首先必先確認機場位置,然後找離機場最近的地鐵(或輕軌、空鐵、捷運)樞紐站,再找這樞紐站附近的平價住宿。如此,一旦抵達,把背包丟著,就可以買張一日票或二日票(如果有的話),開始搭軌道交通的旅行,當然沒有地鐵等的城市,搭巴士也行。不過軌道交通還是比較方便,認真想來,光是「有地鐵的城市」這麼一個主題,全世界就去不完了。
     
    外地旅人來台灣,我也鼓勵他們這麼做。現在悠遊卡一卡通都可以刷,包括台鐵區間車在內,雖然比不上日本,但可到達的城鎮其實也夠了。
     
    如此想著,忽然憶起一位朋友,就是近期做為「有馬妹的表哥先生」而馳名、剛移民去美國不久的「蔡姓部落客」(笑),但其實早在他成為新聞人物之前很多年,就是有一定熟識程度的網友與推友「無敵小恩恩」了。
     
    早在 2011 年,恩董(我們都這麼叫他)就進行了一場華麗冒險,基本上便是前面講的「每月一城」的概念,我當時在網上 follow 著他的旅程,心中好生羨慕(明明自己也從事旅遊業),他後來還出了書。紙本書應該是已經絕版了,還好仍可以找到電子書。
     
    有人會說這樣飛到一個城市、蜻蜓點水般地淺嚐,有意義嗎?要我說,不但有,而且有得很。尤其是鄰近周邊的亞洲城市,不去親臨現場,又怎知人家的特色是什麼,人家的生活是如何,我們的城市美或醜,便利或不便。光是聽著不同的電視與街上的聲音,吃著路旁的小吃,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記憶。
     
    週末早晨的雜思。

  • 機場捷運票價悠遊卡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6 08:00:00
    有 127 人按讚

    週末帶著一點宿醉和講話太多而微痛的喉嚨醒來,就開始搜尋菲律賓馬尼拉的資訊,機票票價,住宿區域,等等。
     
    其實從很年輕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喜歡這樣,拿著外國地圖甚至火車時刻表,開始進行旅程的想像。閉著眼睛模擬從 LAX(洛杉磯機場)開車出來要從哪上高速公路的引道,或者從某著歐洲的小城車站出來,該走多遠可以抵達背包客棧。
     
    當然,這些在如今都是只要打開瀏覽器或手機,就可以查詢的。所以我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說,這是個非常適合旅行的時代,如果不出去走走,那真的太可惜了。尤其是因為 LCC(廉價航空)的普及,使得區域性的短程「城市對城市」的移動成本降低,我老早就想規劃「每月一城」的小旅行。
     
    例如一開始提到的馬尼拉,明明離台灣那麼近,卻一直未曾造訪。我看一座城市,首先必先確認機場位置,然後找離機場最近的地鐵(或輕軌、空鐵、捷運)樞紐站,再找這樞紐站附近的平價住宿。如此,一旦抵達,把背包丟著,就可以買張一日票或二日票(如果有的話),開始搭軌道交通的旅行,當然沒有地鐵等的城市,搭巴士也行。不過軌道交通還是比較方便,認真想來,光是「有地鐵的城市」這麼一個主題,全世界就去不完了。
     
    外地旅人來台灣,我也鼓勵他們這麼做。現在悠遊卡一卡通都可以刷,包括台鐵區間車在內,雖然比不上日本,但可到達的城鎮其實也夠了。
     
    如此想著,忽然憶起一位朋友,就是近期做為「有馬妹的表哥先生」而馳名、剛移民去美國不久的「蔡姓部落客」(笑),但其實早在他成為新聞人物之前很多年,就是有一定熟識程度的網友與推友「無敵小恩恩」了。
     
    早在 2011 年,恩董(我們都這麼叫他)就進行了一場華麗冒險,基本上便是前面講的「每月一城」的概念,我當時在網上 follow 著他的旅程,心中好生羨慕(明明自己也從事旅遊業),他後來還出了書。紙本書應該是已經絕版了,還好仍可以找到電子書。
     
    有人會說這樣飛到一個城市、蜻蜓點水般地淺嚐,有意義嗎?要我說,不但有,而且有得很。尤其是鄰近周邊的亞洲城市,不去親臨現場,又怎知人家的特色是什麼,人家的生活是如何,我們的城市美或醜,便利或不便。光是聽著不同的電視與街上的聲音,吃著路旁的小吃,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記憶。
     
    週末早晨的雜思。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