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記絕代才女張充和】 若對民國文化史略為知悉的話,多半知曉〝合肥四姊妹〞,張充和是四姊妹中么女,也是才華最高的一位。2015年6月17日,張充和(1914-2015)以102歲高齡於美國家中辭世。當時乍聽此事,思緒百轉,一方面慶幸百歲老人安詳離去, 另一方面也惋惜民初...

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 在 許峰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22:19:03

真誠推薦這本《請照顧我媽媽》給各位讀者。 母親的存在本身,就是幸福,希望比我幸運的你能夠學習感恩與珍惜。祝願大家都能擁有平凡簡單的幸福快樂。 內容簡介 媽媽失蹤已經一週了。 當我們開始尋找她,才明白有關她的一切,早已存在身上每個細胞的印記裡, 從不曾離開,而是被自己漸漸遺忘了…… 世界文壇最矚...

  • 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3 07:30:52
    有 1,901 人按讚


    【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記絕代才女張充和】

    若對民國文化史略為知悉的話,多半知曉〝合肥四姊妹〞,張充和是四姊妹中么女,也是才華最高的一位。2015年6月17日,張充和(1914-2015)以102歲高齡於美國家中辭世。當時乍聽此事,思緒百轉,一方面慶幸百歲老人安詳離去, 另一方面也惋惜民初最後風華已然消逝。

    張充和,有〝民國閨秀〞與〝最後的才女〞美譽,她是何許人也?

    ======================

    祖父張樹聲(1824-1884年)隸屬李鴻章麾下淮軍,曾與劉銘傳合力鎮壓太平軍,先後官至兩廣及直棣總督,為清朝封疆大吏。父親張武齡(1889-1938)從事洋務運動,致力辦學,推動女子教育。母親陸英出身揚州望族,亦是最早接受高等教育的當代女性之一。

    充和自小過繼給淑祖母,這位叔祖母為李鴻章姪女,對於充和寵溺疼愛,但也悉心栽培,延攬名師給予嚴格教導。

    充和在合肥成長至16歲,叔祖母去世後才回歸本家。雖然沒有長年在開明西化父母身邊生活的姐姐們那般時髦新潮,但是幼時十年苦讀《史記》、《左傳》、《詩經》…等名著的功夫,卻為她紮下深厚古文學基礎。這也是她日後詩書畫曲四者並美,名絕一時的重要原因,甚至讓她當年即使數學抱零,卻依舊破格錄取北大。

    ======================

    2005年,任教於耶魯大學歷史系,美籍台裔學者金安平所著《合肥四姊妹》出版。繼04'年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之後, 世人透過文字與照片,終於又有機會親近那個華麗絢爛與征伐動亂相互交壤的年代。

    後世如我,讀《合肥四姊妹》如入大觀園,腦中畫面隨字詞述往一幕幕成形,不過據說充和自己其實不喜自家底事見諸於世人,因她一生淡泊低調,自覺不足為奇。但也幸虧此書,才讓這些舊時代的細膩光華蘊藉如許,瑩亮於外。

    合肥四姊妹被認為在近代史上聲名僅次於宋家三姊妹,不同於宋氏一家長袖善舞活躍於政經舞台,張家四姝以良好教養與才華見長於文學與藝術,四人婚嫁所配皆為一時佳話:大姊元和嫁給崑曲大家顧元玠,二姊允和適從語言學家周有光 ,三姊兆和嫁的則是著名作家沈從文,而充和則是選擇德裔美籍歷史學家傅漢思,夫妻一同在耶魯大學任教數十載,終老一生。

    曾有人這麼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 誰娶了他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而其中,又以小妹張充和才氣最高,令人傾倒。

    ======================

    充和各項才藝中,以崑曲和書法最廣為人知,後者成就之高更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享有極高的藝術水準。曾經有幸於友人家中琢磨把玩充和親自所題扇面,虧得在UCLA藝術史系任教的友人於耶魯修習博士學位期間與充和相識,進而獲贈扇面一幅,老百姓我也才能眼見真跡。

    充和字如其人,秀勁風雅,端凝淡泊,一貫優雅端莊外柔內剛。一筆一畫,不只是蕙質蘭心才華縱橫的雅致,還有多年勤練苦心學習的堅毅。

    ======================

    近年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將充和為人題字選集結合成《古色今香》一書,這些題字裡頭最著名者當是充和在1988年為沈從文題的輓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字尾恰好組成〝從文讓人〞,道來情深意切,亦是沈從文其人寫照。後來這輓聯被刻在沈從文湘西墓前石碑之上。

    除了書畫巧藝,我自己倒是對於充和祝賀著名史家史景遷教授退休時所題扇面相當喜愛。

    《曲人鴻爪》則是從抗戰前後至1991年,與充和來往的曲人們所題字畫。胡適雖非曲人,但因對崑曲研究著墨甚多,也硬是要來湊個熱鬧題上一篇。

    看這一幅又一幅字畫,或是龍飛鳳舞,或是遒勁剛正,又或是秀麗明媚,彷若也看到那腹有詩書氣韻芳華,舉步成詩出口作章,騷人墨客盡交遊的時代;然而,那也是個從古典走向現代,被許多新思潮或革命運動撞擊、分解的年代。

    相較於諸多知識分子文革時的悲慘遭遇, 幸虧充和1949年便隨夫婿來到美國,躲開了那些極為扭曲荒謬的折磨苦難,一輩子能悠遊於書墨之中。

    ======================

    與林徽音、張愛玲出現在同一個時代舞台,但充和卻不以外放的光芒與轟轟烈烈的愛欲糾葛而傳世。

    她的一生,始終是習字唱曲靜心向學,淡泊寧靜優雅怡然,如她所言『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亦如她1943年於四川填臨江仙一詞其中『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那般隨性自在。

    這應該也是翻閱充和舊照,可以發現她從韶華光景時的明麗清秀,至耄耋之年仍是端雅清貴,風采未曾遜色的原因。

    如此涵養、才華與高度,不僅僅只是大家閨秀氣質與世家名媛之作派,更多的是她的寬和不爭潛心修習,成就了曖曖內含卻無法遮掩,如皎月之柔光,如柔煦之春風的絕代光華,而讓人永茲銘記傾慕不已。

    #合肥四姊妹~故事精彩
    #往事並不如煙~文字太美
    #好書一定用力推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 在 許峰源-法羽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6 16:35:26
    有 1,414 人按讚

    真誠推薦這本《請照顧我媽媽》給各位讀者。

    母親的存在本身,就是幸福,希望比我幸運的你能夠學習感恩與珍惜。祝願大家都能擁有平凡簡單的幸福快樂。

    內容簡介

    媽媽失蹤已經一週了。
    當我們開始尋找她,才明白有關她的一切,早已存在身上每個細胞的印記裡,
    從不曾離開,而是被自己漸漸遺忘了……

    世界文壇最矚目x全球36國搶讀的韓國小說經典

    第一本攻占美國暢銷榜的韓國小說,
    第一部由歐美製片公司搶下版權的韓文作品,改編影集熱烈籌拍中
    第一位奪下曼氏亞洲文學獎的韓國作家,獲讀者壓倒性票數選為「年度代表作家」
    唯一超越村上春樹《1Q84》的韓國小說,蟬連冠軍書60週

    《鬼怪-孤單又燦爛的神》《太陽的後裔》編劇 金銀淑:
    申京淑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也是我許多劇本的靈感來源。

    《花甲男孩》作者 楊富閔:
    「母親」作為一個從古至今複寫不止的巨大命題,來到《請照顧我媽媽》這部小說,因此有了它的當代意義。

    導演 吳念真:
    這本書最痛的是讓每個人看到自己和母親的關係。

    作家 彭樹君:
    閱讀時,我的眼中一直有淚的薄膜,腦海裡則不斷浮現我媽媽的身影。為丈夫兒女犧牲奉獻的媽媽們,是不是其實都有說不出的寂寞?

    韓國文學評論家 白樂晴:
    這是瀕臨絕種的珍貴小說。作者把此題材處理得相當漂亮,毫不庸俗粗氣。除了具備推理小說的懸疑感,更把母親自己的欲求、苦惱和徬徨精準寫出,這才是最讓讀者震撼之處。

    曼氏亞洲文學獎評審團主席:
    淒美且感人至深,小說架構亦引人入勝。

    吳念真(導演)、李敏勇(詩人)、劉梓潔(作家)、彭蕙仙(作家)、彭樹君(作家)、甘耀明(小說家)、李立亨(劇場觀察家)、譚光磊(版權經紀人)、廖輝英(作家)、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馮品佳(交大外文系教授)、曾天富(政大韓文系教授)、簡志忠(圓神出版發行人)── 感動推薦

    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
    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她的一生獨自對抗貧窮悲傷,全心的奉獻自己。
    現在,她卻失蹤了……

    為了慶祝爸媽的生日,我們特地邀請他們從老家來到首爾。沒想到,媽媽卻和爸爸在地鐵站走散了。在一陣慌亂與相互指責為何沒人照顧爸媽後,我們兄妹終於冷靜下來,開始寫起尋人啟事。但,該怎麼描述媽媽呢?久未相見的她,還是我們印象中的模樣嗎?那個老是叮嚀我們千萬別餓肚子的媽媽?那個總是要我們別擔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媽媽?而我們上次耐心聽媽媽說話,又是什麼時候了?

    我對媽媽如此模糊的描述,別人認得嗎?哥哥和妹妹心中的媽媽呢?媽媽在爸爸心中呢?而媽媽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呢?當我們開始復原每個人對媽媽的記憶時,這才驚覺,原來她早已在我們心裡走失了……希望還找得到她。

    如果你們看見她,請照顧我媽媽。

    ‧亞馬遜書店年度十大文學小說、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
    ‧歐美製片公司Blue Jar Pictures首度挑選韓國文學,改編影集熱烈籌拍中
    ‧蟬連冠軍書60週,超越村上春樹《1Q84》唯一韓國小說
    ‧韓國史上最快達成百萬紀錄,2,100,000人潸然淚下,全球36國搶讀
    ‧曼氏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韓國得獎第一人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獨立報》《華爾街日報》《西雅圖時報》《金融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爭相推介

    作者簡介
    申京淑

    韓國90年代後的文學神話,廿年來榮獲各大文學獎項肯定,被譽為「皇女」。

    2011年亞洲文學最高榮譽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得主

    1963年出生,畢業於首爾藝術大學文學創作系,1985年推出處女作,即獲新人文學獎肯定。擅長以深刻獨特的視角探索人的內心,以象徵和隱喻捕捉事物的細微動態,從人生的試煉與痛苦延伸出精緻且感人的敘事,以擴大她的作品世界,長久以來深受讀者與評論界關注。

    她認為,小說就是做夢,能幫助自己克服虛無人生的強大武器。她的寫作企圖與氣魄是「哪怕撕掉了封面,但是只要讀上五、六頁就能知道這一定是申京淑的小說。」

    《請照顧我媽媽》構思廿餘年,作者的母親是文盲,不懂自己女兒的寫作成就(如同本書主角)。因此作者認為必須為自己與所有人的母親寫一個故事。推出後立刻登上韓國各大暢銷榜冠軍書,被奉為母愛聖經,也是韓國人的必讀之書。

    獲獎紀錄

    1985 《冬季寓言》榮獲「文藝中央新人文學獎」
    1993 《風琴曾經在那兒》榮獲韓國日報文學獎、文化部當代青年藝術家獎
    1995 《深深的憂傷》榮獲現代文學獎
    1996 《單人房》榮獲萬海文學獎
    1997 榮獲第28屆東仁文學獎
    2000 榮獲第5屆二十一世紀文學獎
    2001 榮獲第25屆李箱文學獎
    2006 榮獲吳永壽文學獎
    2007 榮獲美國作家協會翻譯基金會獎金
    2009《單人房》於法國翻譯出版,榮獲法國Prix de l’Inaperu
    2010《請照顧我媽媽》創下韓國史上兩百萬本空前紀錄

    獲讀者票選為韓國年度代表作家,譽為「韓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墊腳石」

    受邀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我們不要忘記今天》出版,並榮獲波蘭「最美的冬日閱讀」獎 

    2011《請照顧我媽媽》於全球36個國家出版
    攻占紐約時報、美國亞馬遜書店排行榜
    榮獲台灣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年度十大小說

    2012亞洲文學最高榮譽曼氏亞洲文學獎公布2011年得主,
    申京淑擊敗呼聲頗高的吉本芭娜娜,
    成為第一位獲獎的女性作家。

    2018 Blue Jar Pictures製片公司買下《請照顧我媽媽》改編權,籌拍電視影集
    這也是首度有歐美製片公司改編韓國小說

    圓神書活網:請照顧我媽媽。
    https://www.booklife.com.tw/product-detail/02600156

  • 樹欲靜而風不止出處 在 彭樹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15 09:02:23
    有 82 人按讚

    #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新書分享會

    🌹金車文學講堂

    講師︰彭樹君
    講題︰再愛的人也是別人:追尋自我的情書
    時間︰2019/04/13 (六) 14︰00-16︰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131號3樓)
    電話︰02-25628629#12

    活動連結:http://t.cn/EMBgTYK

    ..........................................

    🌹採訪、撰文、攝影 / 鄧乃文

    這是一次難忘又愉快的採訪,那天,彭樹君老師穿著顯眼的紅色針織衣,面帶微笑優雅地走過來,然後用她溫柔的嗓音,述說自己的故事。

    看到彭樹君老師才明白,原來所謂的「優雅」是文化素養的累積,修養與知識的沉澱,而產生的一種由内而外的氣質,也是出現在成熟女性身上最美,最佳的狀態。

    〈兩條河的匯流〉

    彭樹君曾任自由時報花編副刊與閱讀版主編、Marie Claire雜誌資深編輯、皇冠雜誌採訪主任。以本名彭樹君創作小說與散文,以筆名朵朵書寫《朵朵小語》,自2000年至今已出版二十餘集,陪伴了讀者走過20年的歲月。

    其實早在寫《朵朵小語》之前,她就以本名彭樹君創作了許多小說與散文,而為了保持筆名「朵朵」的獨立、純淨,所以她長期保持著緘默,小心翼翼的守住這個秘密,直到2016年出版《世界不完美就唱歌吧‧朵朵快樂小語》,也就是第20集《朵朵小語》,才終於在作者簡介中加上自己本名。這位「朵朵」像是她獨立出來的另一個人格,這個人格能以通透的心境,寫下對人生的種種領悟。她說這麼多年過去,才慢慢發現自己以本名和筆名的寫作風格,逐漸趨於一致,雖然形式不同,但關注的都是「靜心」和「療癒」。她微笑著比喻:「經歷這麼多年,終於可以讓這兩條河流匯流在一起了。」才因此漸漸打破這兩者之間的界限。

    〈寫的都是「我們的故事」〉

    對很多作家來說,寫作這件事就像與身俱來的天賦,是沒辦法遏止的一件事。「創作欲」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悄悄萌芽,也在那時候,開始得到旁人的讚美及肯定,奠定未來要成為作家的目標。她說自己在文學的路上一直以來都很幸運,大學的時候,還因為得到了文學獎,順利的出版人生第一本小說集《薔薇歲月》,那年她年僅22歲。但她也說:「寫作其實是很孤單的事,我花了大部份的時間在文字當中面對自己。過去的我是高度敏感的人,會想很多,心靈常受到外界的風吹草動影響,像極了一株含羞草。」而現在的她像是平原,內心常常是平靜的,沒有太多的高峰低谷,她溫柔的接著說:「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自己時時刻刻是快樂的,我願意做個快樂的人,常常微笑,懂得溫柔,並且用一種寬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管碰到再壞的事情,內在也能喜悅。」在她溫暖的字句中,可以感受到彭樹君老師現在喜悅以及平衡的人生觀。「我願意經歷人生裡一切風風雨雨,因為那樣的快樂才有意義。有山峰就有山谷,有白天就有黑夜,有花開就有花謝,都必須去接受。到最後我們已經可以知道花開花謝都是美的,白天黑夜都是好的,愛與不愛都是可以接受的,當發現到了這一點的時候,一切就都好了。」她微笑補充。

    聽別人訴說心事就像她另一項專長,她善於傾聽,不會給予任何批判,不會為對方下指導棋,「我只是陪伴、支持,並適時給對方一個擁抱。我常常在別人的故事裡面,看到自己。我發覺,我們就如同樹上的葉子,當風一吹,整棵樹的葉子都會一起搖動,也因為如此,所以感覺被同理。我想說,我在寫的一直都不是『我的故事』或『別人的故事』,而是『我們的故事』。」

    許多人問她寫作靈感是從何而來?她這樣回答:「我習慣早起,創作《朵朵小語》的過程,都是我於早晨獨自前往寧靜的山中,在一顆大石頭上靜坐,享受著靜心的當下,而隨手寫下的。」對老師來說靈感不是種壓力,不必刻意組織架構文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湧現。她說:「每篇《朵朵小語》都是從一個故事開始的,但我不寫故事的發生,而是寫下故事當中所得出的領悟。」而彭樹君所書寫的小說及散文,她則提到:「與朵朵不同,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晚上寫下,我的小說中會出現許多的掙扎和矛盾,而散文會談到比較多人性及感情的層面。因為兩者在創作時的狀態不同,所以感受到的也會不一樣。」不管彭樹君老師以何種文體創作,她總是善於觀察人生百態,描寫深入幽微,字裡行間也總透露出溫柔撫慰的療癒光芒。

    〈自己才是世界的核心〉

    回到這次講座,將以老師的新書《再愛的人也是別人》為主題,這本書是皇冠雜誌的「聽樹君說故事」的專欄集結,四年半的時間,五十餘篇裡挑出了31篇。她說:「當我在寫下這些故事的時候,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心境做了一個漫長的總整理。」

    她回過頭來再閱讀一次這本書,她發現,筆下的人物總是在告別,對留戀與執著告別,對悲傷與心痛告別,對已成過往的別人告別,也對從前的自己告別。她接著說:「有些時候,我會看見身旁有些朋友困在情感的牢籠裡,為了某種僵局而進退不得,雖然不喜歡那樣能量低迷的自己,卻害怕改變,也不敢表達真正的自己。我明白那是什麼感覺,因為在我年輕時,也曾經有過那樣的恐懼,但後來我懂了,真正令人痛苦的並不是因為失去別人,而是因為失去自己。」當一段感情結束,重要的也並不是再遇到另一個別人,而是找回自己。

    為何取名「再愛的人也是別人」?她解釋到:「所謂別人,就是終將告別的人,即使在愛的當下,也要明白任何人都是生命中的過客,不要忘了我們自己才是這世界的核心,能永遠和自己在一起的,也只有自己。」

    就像老師說人生總是要發生一些什麼,總要有一些故事,我們才能成為自己可以成為的樣子。

    .

    本文出處: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activity&cate=1&id=372

    #彭樹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