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樹林降雨機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樹林降雨機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樹林降雨機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樹林降雨機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覲見帝王之山 南湖大山 我雖久仰南湖大山的盛名,然而這座型態沈穩莊嚴、有帝王之山稱號的名岳,因為所需天數較多、因難度稍微進階,便一直等到我完成了其他幾座山岳後,才決定來覲見這座帝王之山 。 這座被印在兩千元鈔上、貴為五岳之一的名山,其實為冰河地形的一部分,因此冰河遺跡也是我此行的拍攝紀錄重點之一。 ...

樹林降雨機率 在 Esme 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22:48

早安❤️!今天北部氣溫14-19度⋯感覺會很冷,因為降雨機率60-80%。 星期一通常都是要早早出門。所以早餐吃什麼? 昨晚剩下的白飯,加點壽司醋做成飯糰。簡單又好吃。 [日式醋飯糰] 食材就如照片上的一樣,簡單。 [綠拿鐵] 甜菜根、番茄、紅蘿蔔、蘋果、鳳梨、奇異果、葡萄、火龍果、綜合堅果、枸杞...

樹林降雨機率 在 ??《Taiwan_naturelov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3:15

那一天我們真的很幸運😚 - 出門前 我老母還說 外面下雨 確定還要去爬山? - 出發前的幾天 天氣預報都不是很理想 降雨機率都超過80% 所以到底去不去? - 去啊!怎麼不去? 那天到了嗎? 一切都規劃好了 功課也做足了 人也揪好了 這一切都不容易呀 等到了當天在討論! - 當天綿綿細雨 開車的路途...

  • 樹林降雨機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6 21:53:59
    有 643 人按讚

    覲見帝王之山 南湖大山
    我雖久仰南湖大山的盛名,然而這座型態沈穩莊嚴、有帝王之山稱號的名岳,因為所需天數較多、因難度稍微進階,便一直等到我完成了其他幾座山岳後,才決定來覲見這座帝王之山 。 這座被印在兩千元鈔上、貴為五岳之一的名山,其實為冰河地形的一部分,因此冰河遺跡也是我此行的拍攝紀錄重點之一。


    ▌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


    一般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約需時三至四天。第一日先由登山口到雲稜山莊,第二日再由雲稜山莊經審馬陣草原、五岩峰、南湖北山、南湖北峰,抵達南湖圈谷山屋。第三天後就視個人的體能與時間,攀爬南湖大山、南湖東峰與其他群峰等等,之後再宿一晚南湖山屋,或者往回至審馬陣山屋甚至雲稜山莊過夜,第四天再回到登山口。


    我則是因為拍攝需要,總行程安排五天。第一天從勝光登山口啟登,並於雲稜山莊過夜。第二天從雲稜山莊出發,抵達南湖山屋後,開始勘查預計的拍攝地點。第三天就開始實際的拍攝與攀登,晚上再宿於南湖山屋。第四天早上則是在圈谷拍攝,之後前往審馬陣山屋,然後拍攝南湖大山夕景。第五天再由審馬陣山屋回到登山口,完成這次的攀登。然而拍攝的行程並非總是順利,特別是在春天瞬息萬變的天候狀況下。


    ▌我的實際行程


    第一日


    我照著原先的計劃,自勝光登山口啟登,朝雲稜山莊推進。沿路雖然多在樹林中,但偶爾能從一些開闊處看到南湖大山,因此並不至於太無聊。於是我就在上上下下的森林路徑中,順利地抵達雲稜山莊。


    第二日


    因為知道這天大概是我這趟行程中最後有好天氣的一天,因此決定在破曉前出發,以便白天有更多時間可以拍攝。離開雲稜山莊不久後,整體走勢就從下坡改成一路上坡。最初也是一直走在森林中,最後終於在審馬陣草原前走出森林,開始有開闊的視野。


    在這裏,除了可以看到隨侍在側的南湖大山外,回頭也能看到完整的聖稜線,走起來真是心曠神怡。此後順著草原一路上坡,抵達南湖北山並快速登頂後,便轉向前往並通過五岩峰。五岩峰看似猙獰,但實際上其實踩點明確。雖然有時要手腳並用,偶爾有輕微的暴露感,但整體來說,通過並不困難。此外,五岩峰滿佈奇石奇木,加上一邊壯觀的五岩峰斷崖,對攝影人來說其實是充滿拍攝機會的地方。


    通過五岩峰後,就來到了南湖北峰。這裏有著毫無阻礙,可以俯瞰上下圈谷的絕佳視野。在這裏仔細欣賞了圈谷美景後,便開始下切前往南湖山屋。南湖山屋看起來小巧可愛,但其實可以容納約40人左右。然而我抵達山屋,卸下裝備、稍事休息後,由於久旱無雨,第一件事就是下切一百多公尺的高度至南湖溪取水。取水來回花費約40分鐘,佔去了一些可以用在攀登與拍攝的時間。


    取完水回到山屋後,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才告滿足。由於天氣預報顯示隔天可能變天,因此我決定再努力一下,先前往下圈谷拍攝一些冰河證據,並登頂南湖大山,並在回程拍攝下圈谷的夕景,完成一半預定的拍攝目標。


    離開山屋前往南湖大山主峰的路,在抵達主南岔路之前基本上是緩和的。而在這段路上,有一個我最想紀錄的岩石,那就是鹿野忠雄發現的羊背石。1933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與地理學家田中薰教授一行人,在南湖大山一帶進行了詳盡的地質調查與紀錄。他們最終發現了12個圈谷、各類冰蝕地形等冰河證據,其中也包含了這個羊背石。


    鹿野忠雄除了是第一位台灣冰河地形發現者,他對台灣的高山、生態與種族都有廣泛且深切的研究,並把台灣以現代且科學的方式,發掘並記錄下來,是我相當敬佩的一位學者。能夠跟他站在相同的歷史現場,也算是了了我自己一個小小的心願。拍攝完羊背石後,我繼續往南湖大山推進。過了主南岔路後,便來到一處不算緩的石坡,橫亙在我與主峰之間。但這並不是前往主峰的唯一『障礙』,過了碎石坡不久,還必須通過一處散落的『巨石陣』,才能抵達南湖大山山頂。南湖大山山頂其實相當平坦,且視野極佳,能夠眺望眾多名峰。


    隨著天色漸暗,我便離開山頂,準備回到圈谷拍攝夕景。途中再次經過主南岔路時,斜射的金黃光線穿越稜線與群峰,並照亮了遠方的中央尖山,這幅美景美得讓我忍不住駐足欣賞許久。離開了主南岔路、主東岔路,我來到可以俯瞰下圈谷的地點。在這裏,可以看到冰河圈谷典型對稱且悠緩U字型谷的特徵。這時日落橙黃色的光線隨著過去冰河的出口,由西面照入圈谷底部與南湖山屋。


    回到山屋,烹煮並用完晚餐後。我用保溫瓶泡了一壺茶,擠出最後一點精力,拍攝晴朗無雲夜空中、點點繁星下的圈谷夜景。


    第三日


    依照預報,這天應該自凌晨起就開始會有雲層聚集。然而凌晨四點到山屋外面看時,發現天空依然晴朗,似乎還是有拍攝的機會。由於昨天已經攀登了南湖大山、去了下圈谷,於是這日就決定直接前往上圈谷與東峰,並在進入上圈谷前,在懸谷的一側拍攝下圈谷的晨景。而這日的天空也出現美麗的雲彩,日出的紅光更是照耀著南湖大山。


    結束拍攝晨景後,我便繼續往上圈谷與東峰前進。通過平坦的上圈谷底部時,我注意到這裡散佈著另一個冰河地形的證據,也就是漂礫。漂礫是由冰河由他處搬運過來的岩石,因此種類與周遭的岩石不同,加上這裡沒有其他有足夠搬運力的流體可以移動這樣大的石塊,所以可以推論冰河曾經存在。


    離開上圈谷與漂礫後,我繼續往東峰推進。在這裡我不慎走到另一條,不經由主東峰鞍部,而是從東峰陡峭面攀爬而上的路。雖然最終仍然順利登上東峰,但額外消耗了一些體力與時間。抵達東峰後,我發現這裡是由平坦片狀的板岩組成,這時想起在上圈谷看到的漂礫,也許就是從這裡被冰河搬運下去的吧!


    南湖東峰的視野極好,除了可以看到南湖大山極具帝王氣勢的一面外,也可以看到四條冰河遺留的地形,除了北峰下切路、北峰與東北峰之間與東峰的三條冰河外,在主東峰間的鞍部,過去也是兩條冰河的分界,一邊推往蘭陽溪方向,另一邊則推往立霧溪方向。現在看來雖然可能只是一般的山峰與谷地,但稍加運用一點想像力,南湖群峰間滿佈冰河的畫面就鮮明地呈現在眼前,也著實讓我相當興奮。


    在東峰欣賞周遭豐富的冰河地形與壯闊景觀時,我注意到天上的雲開始聚集。我本來準備繼續往陶塞峰與東南峰推進,但隨著變厚的雲層開始遮擋日光,我便趁著在稜線上還能收網路訊號,趕緊查看最新的氣象預報。結果預報顯示有70%的機率會開始降雨,且越晚機率越高。考量前往東南峰再折返需要一段時間,以及我還需要下切至南湖溪取今日要用的水,便決定先回到南湖山屋,陶塞峰與東南峰便下次再會吧!


    我回到山屋時,其實才早上十一點多而已。這時不見雨滴落下,其實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因為不準確的預報,而做了錯誤的決定。然而就在下切去南湖溪取水來回的短短四十分鐘內,濃霧開始大量湧入圈谷,周遭能見度與氣溫都快速下降,所以也許沒有推進到東南峰也是個好選擇吧!大霧一直持續到晚上,所以連帶我希望拍攝的夕景與星空也沒有拍到,為此我也在心中開始盤算隔天的拍攝要如何調整。


    第四天


    這天被其他準備下山的隊伍吵醒,雖才凌晨三點半,但既已毫無睡意,便決定去山屋外看看天氣,沒想到外面又變回了晴朗的夜空。我也開始趕緊煮水、準備早餐,並且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打包,準備拍攝圈谷晨景。等一切準備就緒時,時間已經來到凌晨四點半,我便離開山屋往北峰前進。這時圈谷上方天空又不時有雲霧繚繞,我開始意識到日出有可能出景,便來到前一日準備拍攝夕景的拍攝點,架起腳架等待。果然不久後,這些雲霧在日出光線的照耀下,呈現出令人驚豔的色彩。


    拍攝完圈谷晨景後, 我繼續往上抵達北峰,往今日預計的住宿點審馬陣山屋前進。不過在通過五岩峰時,就如同昨日一樣,雲層開始增厚,霧氣也開始湧入。等我抵達審馬陣草原時,能見度甚至低於十公尺。再次參酌了氣象預報後,發現天氣只會越來越糟,甚至開始降雨後,便決定提前一日下山,最終下午五時前抵達勝光登山口,結束這次的南湖群峰行。


    ▌我的裝備

    我這次帶上山的裝備,除了基本的睡眠系統、煮食系統與保暖衣物外,因為天數較長,帶了比較多的食物。也因應山上缺水,帶了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拍攝器材方面,則帶了腳架與一機三鏡與濾鏡等等,最終總重量來到23公斤左右。也因為較重的負重與較長的天數,在登山鞋的選擇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次攀登南湖群峰,我選擇了專為長天數負重行程設計的 Hanwag Taiwan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


    Hanwag是創立於1921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專業戶外鞋品牌,品牌名稱正是創始人Hans Wagner的姓名縮寫。Hanwag的鞋子對於品質、工藝與性能的追求,也讓它成為一些德語系國家軍靴的供應商,是其可靠耐用的背書。今年2021年也剛好是Hanwag創立的一百週年,我想能通過一世紀考驗的品牌,表示它長久以來都能持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其產品設計與品質更是禁得起歲月的試煉。


    當初我選擇Hanwag Tatra II Wide GTX作為這次南湖群峰行程的使用鞋款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硬底鞋。通常一般迷思認為鞋底應該要軟,走起來才會舒服。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在崎嶇地形與負重情況下,硬底鞋才能夠提供最大舒適。主要原因就是在硬底鞋遇到不平整的困難地形有較好的抵抗力,腳底感覺起來仍是相對平穩。軟底鞋因為缺乏可以抵抗地形的硬度,因此會把地形的不平整傳達給腳底與腳踝,除了腳底不舒適外,腳踝也容易有為了保持平衡而扭傷的風險,而這個情況在負重的狀態下則會更為加劇。


    而我這趟穿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使用了Vibram® AW Integral鞋底,其中底有加裝強化塑片,因此有極佳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鞋底也有很深的刻紋,具有強大的抓地力。這幾點對常常要走在陡峭崎嶇地形的南湖群峰行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五岩峰、北峰下切路、東峰前與主峰前路徑等。這幾個地方充滿像是巨石塊、板岩坡與碎石坡等過去我必須放慢速度,甚至降低重心通過的地形,這次我驚訝地發現Hanwag Tatra II Wide GTX可以讓我輕鬆自然、不必改變速度與姿態地通過,也感覺不到這些凹凸不平地形可能帶來的不適感。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強大的抓地力與確實的支撐性,有時甚至讓我感覺雙腳是吸附黏著在這些地形上,令我在背負沈重攝影裝備通過困難路段時,信任感與安全感油然而生。


    此外,Tatra II Wide為寬楦型的鞋款,更符合亞洲人的腳型,也在這趟長天數的負重行程中帶來額外的舒適。事實上,Hanwag除了提供標準楦與寬楦(Wide)供消費者選擇外,Hanwag也是全世界唯一有提供拇指外翻楦(Bunion)的品牌,可見其為使用者著想的用心之深。經過這趟南湖群峰行後,我對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愛不釋「腳」,也推薦給有長時間負重登山需求的人。


    ▌南湖大山的拍攝與攀登建議


    如果是以拍攝為主的話,行程上我會建議第一天就走到審馬陣山屋,在這裡可以拍攝南湖大山被夕陽照得滿面紅光的景色。第二天凌晨出發,在日出時抵達北峰下切處,拍攝圈谷日出景色。之後則可以視體力與行程,直接或留待隔日再攀登南湖群峰。

  • 樹林降雨機率 在 廢臉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27 21:00:02
    有 215 人按讚

    關於亞馬遜雨林的新聞,我已經看了好幾天,也看了很多的報導,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燃起了全世界的注意,我也看了各種的文章,以下是引用各個文章的文,

    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它是減緩全球暖化速度的重要碳儲存地,也是大約300萬種植物和動物以及100萬原住民的家園。然而現在它卻正面臨大火連燒三週的危機,這次在各個區域發生的火災,除了會破獲樹林生態,也會大幅度的危害到上面生活的物種,這是除了環境空氣之外,最嚴重的問題

    根據《BBC》報導,亞馬遜雨林在乾季7-10月起火是很常見的事情,起火原因可能是自然災害如雷擊,但人為因素如農民開墾種植、畜牧或非法砍伐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的資料顯示,2019年這八個月來,巴西已經有7.5萬件森林大火記錄,這是2013年來最高的數字,相比2018年同期的4萬件,成長率高達87.5%!這代表在2019年所發生的火災人為因素占了絕大部分,而其中原因可能來自於巴西的右派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上任後就愈放寬雨林開發管制,就是這傢伙導致人為縱火的遽增.

    實際上BBC和其他媒體從7月初就有相關報道。不過,事態的嚴重程度一直到最近才受到全世界的注意,因為沒燒到自己之前,很少會有人會對這種新聞有關注度。

    人們真正意識到雨林大面積著火,是在8月19日,亞馬遜雨林大火的濃煙蔽日,聖保羅白晝變黃昏。自那一刻起,亞馬遜森林大火上了媒體頭條和全球社交媒體。

    有人提出亞馬遜雨林大火屬於那種自然、健康的森林自我清理調節功能的體現嗎?
    有些森林通過野火清理出較大空間,使得樹木長得更高更壯。但亞馬遜雨林現在的大火不屬於這種「良性」大火。
    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Yadvinder Malhi)說,亞馬遜雨林起火不是大自然的自我清理機制,潮濕的雨林起火,幾乎都是人禍,極少是天災。

    2016年,亞馬遜雨林多處起火,部分原因是乾旱導致,因為那一年被認為是「旱災年」,降雨少,森林更容易著火。
    但2019年雨水充沛,並不乾旱。因此,那麼多森林火災,更可能是因為有人點火。而雨林再生需要20-40年,現在還在燃燒的林火將使倖存的樹木抵禦乾旱的能力下降,森林起火的機率加大。如果亞馬遜雨林大火隔幾年出現一次,那麼大片地區將退化成灌木叢地帶。

    然後一堆人不斷強調亞馬遜森林提供的氧氣占了很大比重,BBC事實核查組有針對這點去做了一個客觀的調查,權益組織普遍採用的一個數據是世界上20%的氧氣由亞馬遜森林提供.

    但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一種誤解,真正的百分比不到10%,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大部分是浮游生物產生的。
    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有16%來自亞馬遜森林。不過,長期而言,亞馬遜森林吸收的氧氣跟它製造釋放的氧氣數量相等,因此兩廂抵消,等於貢獻為零亞馬遜森林的樹木花草白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有一半在夜間被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回去,而森林中的土壤、動物和微生物也會吸收氧氣。

    當然大家在社群媒體上的分享讓這個事件關注度上升,我覺得很好,但我希望更多的是讓大家去做點更實質的動作來愛護這個地球,面對這些環境問題,除了關注相關訊息之外,還有其他可以幫忙的管道,以下為外媒整理的幾個方式

    幫助重建雨林、減緩砍伐

    可以透過捐錢給「雨林信託」(Rainforest Trust)或是「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等環保團體,或是其他值得信賴的機構或計畫。

    購買「雨林友善」產品

    購買有「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ed」(雨林聯盟認證)圖樣的產品,這些產品皆來自經過審核、符合永續標準的農場,其中包含衛生紙、咖啡、巧克力和香蕉等多樣日用品。

    「永續生活」

    其實透過簡單的改善生活方式,就有機會可以幫助到亞馬遜雨林,只要簡單的考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少開車或購買更省油的車,將冷氣多調高1~2度,減少吃牛肉也有幫助,因為在巴西,畜牧業發展是造成雨林濫伐的原因之一,更可以向企業連署,不要使用從巴西雨林砍伐而來的農產品或是原料。

    我自己買菜或是外出一定都是帶著購物袋,我真的超多,沒有的我還可以送你,然後冷氣能盡量少吹就少吹,一方面真的對身體也好,

    而我目前是“(忌肉主義者”是指故意減少食肉的攝入量的人),

    肉類基本上我非常的少吃,但另外一點我們真的可能也要擔心的是海洋的生態,因為以目前塑料對於海洋的破壞堆積,到2050年,塑料會大於海洋物種的量.

    海鮮可能就不是我們那個美味的海鮮了,而是海塑料,我們的身體也會將不斷的攝取塑料粒子,對於生態的破壞反蝕到我們自己身上.

    所以真的請好好的愛護這個地球,真的為他及我們自身還有後代子孫做點努力,現在可能還來的及,再不多做努力,以後我們面臨的將是一個高溫,物種越來越稀缺,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美好的畫面也將慢慢地消逝.

    謝謝各位看完這篇長篇廢文.

  • 樹林降雨機率 在 里昂先生 Mr.Le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01 10:33:57
    有 30 人按讚

    【路線分享】

    今天原訂行程是要金山來回,但天氣預報降雨機率是90%,於是改成騎乘北投—淡水—八里這條悠閒的路線。

    如果從北投出發,可以沿著中央北路到稻香路口,左轉沿著中央北路二段257巷的大排前行,穿越整個關渡平原後抵達自行車道,只要跟著路標指示即可。沿途會經過關渡宮、關渡大橋、紅樹林直到淡水老街,算是一條極度輕鬆的路線。

    在淡水老街折返後前往關渡大橋,橫渡淡水河後便向右轉,直行便可抵達八里,如果要走西濱就向前騎到十三行博物館後,依路標指示即可抵達西濱快速道路。

    因為騎乘單車讓我更瞭解了這片土地,也開始認得每一條路線。過去只要搭乘公車即可到達目的地,現在卻是要用力地踩踏才能夠抵達,雖然辛苦但很值得,遼闊的美景就是最好的回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