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模擬投資遊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模擬投資遊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模擬投資遊戲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一個宣稱「不理性存在」的學者,彰顯整體經濟學界的墮落與退步。 說過許多次,經濟學的基礎功在於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掌握,而非那些高深但往往無內容的數學。 講更直白,經濟學的數學玩得再高深,也不如工程數學或物理數學乃至於純數學本身的難度。但懂數學者都知道數學不等於科學,數學...
同時也有5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Virtual 偷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影片請順手按個訂閱唷 ◆ https://goo.gl/HDGPWi 頻道會員開啦最低15元就能贊助偷主B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Y_kefIKJAhvg-o5C9M5jg/join -----------------------------...
「模擬投資遊戲」的推薦目錄
模擬投資遊戲 在 Melody Ch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00:09:03
#美國LeapFrog跳跳蛙 💡0-6歲全英互動式教玩具 👉https://gbf.tw/uxpih (我的IG首頁有網址連結 @melodychi_1990 ) LeapFrog是我育兒這一年多來,涉略的眾多玩具中,覺得在設計上的豐富性、互動性最高的品牌。 都是 #全英語發音,有音樂、有簡單的...
模擬投資遊戲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58:02
【6/14-6/20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6月⠀ ❶ 多喝水也有事⠀ 歐洲國家盃塞事最近如火如荼地展開,葡萄牙球星 C羅日前在一個賽前記者會上,將賽事贊助商可口可樂的玻璃飲料移開,並且舉起一瓶水放置在面前,此舉也讓可口可樂股價下跌1.6%。 接著也有其他球員將面前的飲料換掉,包含法國...
模擬投資遊戲 在 ?????台灣旅遊、美食資訊的女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06:39
記帳APP-哈啦Money💰 Joanna大學生活開始後,才開始有記帳的習慣,這樣才知道錢錢都飛去哪裡了,使用了快半個月,覺得還不錯,就來推薦給有在使用記帳APP的朋友啦🤩 有三種輸入方式:打字輸入、掃描發票、語音輸入📝 打字輸入➖在分類提供許多超細節的分類,在備註的地方也可用語言...
-
模擬投資遊戲 在 Virtual 偷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05 12:00:13喜歡影片請順手按個訂閱唷 ◆ https://goo.gl/HDGPWi
頻道會員開啦最低15元就能贊助偷主B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Y_kefIKJAhvg-o5C9M5jg/join
------------------------------------------------------------------------------------------
最順暢【彈射世界電腦版】推薦夜神模擬器 ◆ https://res06.bignox.com/player/dev/exe/20210730/81435400b2aa42fa991d874a2fa79ff4.exe
點擊下載就能幫主BO加菜!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181933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irtual626
Twitch ◆ https://www.twitch.tv/tommy181933
↑實況目前都在這哦 通常是下午跟晚上
Music by CYH
[CYH]: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IKKEgqCS7SYXKzHmaG1pg
#彈射世界 #WorldFlipper #cygames
#遊戲橘子 -
模擬投資遊戲 在 小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01 17:30:06這位客官久等啦!《歡樂大東家》精華影片上線咯!
下載連結:https://happyboss.onelink.me/vJom/syuauke
八分鐘看懂歡樂大東家在玩什麼!一秒幾十億上下是真的!裡面的角色居然還會說台語!
快下載一起體驗算錢算到手軟的大東家生活吧!
小許粉絲專屬禮包碼:HSU66666
兌換截止8/20日!快點載起來呀!
#歡樂大東家 #古風 #休閒 #逗趣 #幽默 #搞笑 #模擬經營 #手遊
合作邀約信箱👉syuauke7828@gmail.com
生活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xQGPfcHEIl8NqMymGLHUw
官方LINE👉@hsu0208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su0208/
妹子照都在IG👉syuauke
快加入會員👉獲得小許Q版徽章 還可以在聊天室使用專屬貼圖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fQv7kzO0AWxGursU1GSKg/join
經濟許可歡迎贊助
PayPal👉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hsu0208
歐付寶👉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D2C37CCB1BC34015B251BC8A665C97CB -
模擬投資遊戲 在 小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29 20:53:05下載連結:https://happyboss.onelink.me/vJom/syuauke
#歡樂大東家 #古風 #休閒 #逗趣 #幽默 #搞笑 #模擬經營
合作邀約信箱👉syuauke7828@gmail.com
生活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xQGPfcHEIl8NqMymGLHUw
官方LINE👉@hsu0208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su0208/
妹子照都在IG👉syuauke
快加入會員👉獲得小許Q版徽章 還可以在聊天室使用專屬貼圖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fQv7kzO0AWxGursU1GSKg/join
經濟許可歡迎贊助
PayPal👉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hsu0208
歐付寶👉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D2C37CCB1BC34015B251BC8A665C97CB
模擬投資遊戲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一個宣稱「不理性存在」的學者,彰顯整體經濟學界的墮落與退步。
說過許多次,經濟學的基礎功在於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掌握,而非那些高深但往往無內容的數學。
講更直白,經濟學的數學玩得再高深,也不如工程數學或物理數學乃至於純數學本身的難度。但懂數學者都知道數學不等於科學,數學只是一種更精準的描述語言,重點在於語言是否有內容,如果內容不科學,則即便套上數學的外衣也不過是國王的新衣。
我也說過許多次,經濟學的「理性」定義非常嚴謹且明確 -- 需求曲線必定向右下傾斜。
翻成白話文就是:只要行為模式符合「永遠嘗試用更少代價換取更多效益」就是經濟學定義的「理性」。
反之,當有人宣稱行為可能「不理性」時,其實他所說的是:「有人願意用更高的代價換取更少的東西。」而這在真實世界是不存在的行為。
即便是奢侈品,也是促銷時賣得比原價好(身為多家名牌集團的股東,這部份我跟管理階層考證過)。許多人誤以為奢侈品越貴賣越好,這是錯誤的迷思,其實賣最好的多是那些較便宜的入門款、經典款。少部分可以高價還賣得好的設計師款,多是因為二手價格支撐,如果二手價崩盤,則新品也會跟著崩。
即便是藝術品,單品的故意高價買入行為,往往是因為買者手頭藏有大量同作者作品,故意高價買入新品,其實是提高自己收藏的整體租值,依然符合經濟學定義之「理性行為」。因為如果哄抬單品價格不具備抬高整體之效果,則哄抬行為就不存在了。
舉此二例是要說明,許多看似不理性行為背後都有其需要考究的侷限條件。
如同我在舊文【經濟學基礎第四講--自私的假設(中)http://wp.me/p9ffS3-oW】裡已說得很明白:
"理性不代表決策正確
上篇討論我們知道,任何人的行為必定是希望用越少的代價得到越大的效益。只要符合這個行為模式就定義為自私,同時人類不存在任何不自私的行為。
經濟學上也有人把這樣的行為模式叫做理性,也就是說只要符合這個行為模式,就是理性經濟人(rantional economic man)。這也表示從經濟學的觀點,人的行為必然理性,沒有例外。
因此,財經報紙甚至某些經濟學家會說股市漲太多,是「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例如知名經濟學家Robert J. Shiler就宣稱:「經濟學錯誤假設人是理性,但凡人永遠不會是理性經濟人,一旦出現非理性的投資人與過度繁榮的市場,經濟學就無法解釋...blah blah blah」。
這類言論我相信關注財經新聞議題的人多多少少都見過,全都是bull shits!
這些號稱經濟學家的人,其實連經濟學基礎都沒學好,根本誤解了理性經濟人的定義。也誤以為理性決策必然正確。
股市不管被炒得多高或是殺得多低,決策都是理性的!這句話看似難以接受,但是論者必須要回到經濟學對於人的理性決策的最初定義 -- 用最少代價換取最高效益。
股市追高行為非常普遍,不外乎買家認為該股票會繼續上漲,買進依然有賺頭。這是理性的自私行為。但買錯了,例如2015年初買到宏達電,現在7月悔不當初(156元 --> 58元)。你能說買家是非理性?錯!你能說這是預測錯誤,而預測錯誤是訊息成本的問題。理性並不表示決策正確。未來我們的經濟學講座會引進「訊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這個被許多經濟學家忽略的觀念。
什麼是訊息成本?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許多宣稱「不理性」的經濟學理論說穿了就是發明者本身對於真實世界的侷限條件與訊息成本內容無知所致。
在我看來,「考察侷限條件與訊息費用」這件事成本極高,要成為經濟學高手必然要對真實世界有深入了解。了解過程,甚至要成為多個行業的「半個內行人」才能正確運用經濟學解釋現象。
可是對坐辦公室跑教室,有論文與講課壓力的所謂學者而言,這樣做太辛苦也得不償失。
跑跑不知所謂的統計數字,隨便找個線性關係套上花俏的理論,或是乾脆宣稱「人是不理性」,就可在學界糊口飯吃,何苦來哉實地創辦企業考察?同樣的,許多號稱金融學大師,其投資經驗甚至可悲到只是模擬投資遊戲裡的事後諸葛,真金白銀在市場拼搏的經驗少得可憐。君不見三個諾貝爾獎得主創辦的LTCM避險基金,數學玩得天花亂墜最後依然破產收場。
為了瞭解歐美奢侈品品牌定價思維與促銷手段而自掏腰包成為股東並參與股東會乃至私下與管理階層溝通,就我所知少有學者像我這樣做的。你只買一張股票人家當然不甩你,你得是有點分量的股東,而這點多數學者做不到。
不過就如同先前我評論米其林美食評鑑一樣,這類評鑑(包含諾貝爾獎)都是魚幫水、水幫魚。故我也可以在此斷言,許多學者不會認同我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如此負評(一笑)!
因為判斷是否真有實學的訊息費用太高,所以這類人可以彼此互捧(being each other's brown nose)來造神。造神之所以有市場,也來自於訊息費用 -- 多數人懶得學習,總期待有個神快速給正確答案。
宗教界之所以存在妙禪、妙天、宋七力之流,背後經濟學原理也是一樣。真要談原始佛教,保證信徒跑光光。
簡而言之,經濟學界的怠惰本身也有其侷限條件使然,發展令人失望也是有目共睹。
只是諾貝爾獎已經兩次頒給宣稱「不理性行為」的學者,讓我有感而發。其實先前發明「檸檬市場理論」的傢伙可以拿諾貝爾獎,就已足證這個獎項的水準不太高了啦。
PS 話說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獎,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贅言了。
文章連結:
http://wp.me/p9ffS3-sq
模擬投資遊戲 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禮拜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22個大學生,比賽玩模擬投資遊戲,
最後要比出名次高低。
他們都是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
每個人一開始有200萬,自行決定投資組合的分配,
時間從7月初到8月中,
這段期間大盤約是從9400到9200左右,
考量到除權息,其實加權指數沒太大變化。
最後22人當中,
只有1人正績效,其餘21人負績效。
平均報酬率 -3.5%左右。
看到這數字有點驚訝,
因為平均每人單位資金進出約1~2次,
代表如果和他們反向對做,扣掉交易成本,
單月報酬率大概很穩定的高達2%,
換算成年報酬就是24%!
-\-\-
從結果來看,
如果什麼都不做,在22人當中還能排第2名。
從機率的角度,
什麼都不做,至少排名可以列在第10名以前,
因為有動作的人,
即使績效比較好,也要多付交易成本。
-\-\-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思考謬誤,
稱為「行動偏誤」The action bias,
它指的是,當我們遇上情況不明的場面,
內心就會傾向先採取某種行動,
不管實際上有沒有幫助,聊勝於無,
在行動過後,人們的心情就會舒坦許多。
舉例來說,
在足球賽的PK戰中,守門員約可以守住1/3的球門,
而球踢往左邊、中間、右邊的機率分別是1/3,
但你很少看到守門員站在中間不動,
他們會至少往其中一邊奮力一撲,
統計的結果也是如此,
理由很簡單,
雖然站在中間也能守住1/3的球門,
但如果因為站在中間不動而被進球,
看起來會很蠢,事業前途可能也會因此毀滅。
這群大學生的投資比賽也一樣,
實際上如果真的有一筆錢要投資,
你並不會強迫自己在7月初就做出買賣的決定,
而是會等到真正洽當的時機才出手,
行動偏誤並不是罪惡,
他起源於人類祖先的求生本能,
當他們在森林邊緣看到劍齒虎模樣的影子,
一定是馬上逃跑,而不是停下來慢慢思考,
因為馬上採取行動對生存更有利,
但在現代不需要與生死為伍的時代,
這種反應反而有害。
你身邊一定有人每天都在問明牌,
他們希望透過行動,能改變一些事情,
但名牌怎麼可能天天有?
又有誰有能力每天都找的到?
而事實上買對股票對獲利的影響其實有限,
該投入多少比例的資金、何時該賣出,
是影響獲利絕大部分的關鍵,
但多數問明牌的人並不關心這些更重要的事,
他們就和陷入行動偏誤的守門員一樣,
只是藉由行動,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
「在投資時,主動出擊不代表有績效。」 - 巴菲特
有時候,
什麼都不做,會更好。
Mr. Market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