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標點符號口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標點符號口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標點符號口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助理有文件請我簽,小心地傳了一封簡訊來問我「是不是還活著?」看來我真的是因為疫情隱居太久了~哈哈哈 . 最近到底在忙什麼呢? Robbie和Blair學區已經早早宣布這學期全面遠距上課 彷彿已經可以預期這一年小朋友的進度一定會大幅落後 . (遠距上課真的是效率頗差,一個老師與27名學生,新學期新老師...
標點符號口訣 在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助理有文件請我簽,小心地傳了一封簡訊來問我「是不是還活著?」看來我真的是因為疫情隱居太久了~哈哈哈
.
最近到底在忙什麼呢?
Robbie和Blair學區已經早早宣布這學期全面遠距上課
彷彿已經可以預期這一年小朋友的進度一定會大幅落後
.
(遠距上課真的是效率頗差,一個老師與27名學生,新學期新老師新同學大家都還在磨合、上起課來鬧哄哄一直有同學不關麥克風,家長在背景打電話客訴或洗盤子都聽得見,兩個小孩一起上課又會互相干擾偷看彼此班上在幹嘛.....🤬)
.
我家一向沒有太熱衷補習
但說不擔心小孩的進度是騙人的
有些孩子比較能夠放手、可以獨立自主學習(我家Blair就比較能夠專注)
有些孩子比較需要盯著,不然容易分心神遊或忘東忘西,或是總選擇最輕(偷)鬆(懶)的方式完成作業(比如我家羅比.....攤手)
.
所以我從暑假開始就拿起之前修幼教學分的筆記,想說超前部署幫小孩上課、減輕學校學習的壓力
萬萬沒想到,沒去學校當助教反而變成自己小孩的家教😭
.
Blair幼稚園大班,所以先複習所有英文大小寫
接著教Phonics自然發音法、背100個sight words
數學則是從看時鐘、學美國的四種硬幣、到個位數再進位的加法與減法
.
Robbie小學二年級
就是繼續練習閱讀以及寫作(最近在練習Exciting Ending、Conclusion、Opinion Writing、Personal Narrative、Problem & Solution)、文法、形容詞與副詞、標點符號
數學就是兩位數的加減法、閱讀量表、分數、2D/3D shapes、Place Value、丈量單位、Skip Counting、背九九乘法表,本週剛好進入到教月份/日期
.
每天早上還要各教中文2個小時!
.
別看這些學習內容好像很簡單,我這種土生土長的台妹學得跟他們這種小美國人完全不一樣,每天備課還得研究怎麼教才能和學校一樣。
舉個例子,我們以前學月份有30天/31天
就是拿出自己的手指背老師教的口訣: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多好記!#台灣的老師是天才!!)
.
.
只是......美國的月份本來就不是像我們一樣1, 2, 3, 4....一路到12月
光是記月份的名字Jan. Feb.....對小朋友就有點難了
(事實上,對很多母語英文的人來說都很難!我的弟妹曾經和我分享,他和朋友連續兩次去店裡購物、遇到不同店員,要註冊會員的時候回答生日分別在July和April,店員都愣住10秒,很心虛的問說是Seven and Four嗎?😝)
所以美國小朋友學天數的方式另外有個押韻的口訣:
Thirty days hath September,
April, June, and November.
All the rest have thirty-one,
except February, it has twenty-eight we find,
unless it's leap year, then it has twenty-nine!
我讀完這串覺得蠢斃了,於是決定中英文兩種方法都教~
結果Robbie聽完之後,悠悠地回了一句:我覺得英文比較簡單.....
#想翻桌
#英文腦還是真的只能用英文教
#文章中很多中英夾雜不是故意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用中文講
=============================
遙想我2013年剛搬來美國的時候
不只是人生地不熟,整整一年認識不到3個台灣人
每天思念各種家鄉味
就連各種農曆節日(端午、中秋、七夕....)近了都是靠台灣親友團臉書洗版才那麼有一點過節感
這幾年一切都變了
台灣餐廳如雨後春筍般一家一家地開
手搖茶店「不要對我尖叫」、「茶湯會」、「一芳」、「Coco都可」、「歇腳亭」...走幾步路就有一間
各種台灣、日本、韓國正流行的排隊美食、美妝或老字號名店,只要想得到,全部都可以團購!動動手指送到家,完全零時差接軌
華人生鮮也都可以直送到府,疫情期間根本免出門就能買菜
不得不說,跟剛搬來的時候比起來
現在的確是方便多了!
今天才九月初,根本還有一個月才中秋節
網路上各種中秋月餅、酥餅團購已經每天洗版挑戰我的體重極限
我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的生酮飲食了,實在不敢隨便亂吃耶
翻出舊食譜來過過乾癮好了
http://www.robbiemama.com/2013/10/blog-post_17.html
標點符號口訣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談寫字(上)
108課綱上路,學測中心首度公布了未來國文、英文科的參考試卷,2科都出現了兼具選擇題及非選題的「混合題型」。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4220814
也就是說,未來考生除了「選」答案,還要以文字解釋作答的理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卷卡合一」的新式答題卷首度亮相,代表以後不只考知識,也考驗「表達力」。閱讀、寫作與書寫,將越來越重要。
今天,想來跟家長談談「寫字」。
我常常跟學生說,「字跡」是考官與讀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寫作的字跡不必要非常美麗,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字跡模糊、難以辨認、版面混亂、不易閱讀,難免影響考官或讀者仔細閱讀你文章的意願。
那麼怎樣才能將字寫得乾淨俐落、易於閱讀呢?其實並不難。
首先,字體要大小適中。
以稿紙或作業紙的格子為例,字體約佔格子的2/3是最剛好的。字體過小,筆畫容易擠在一起,難以辨認。而大部分改考卷的老師都有些年紀了,看螞蟻般的字跡,實在非常吃力。(安儀老師改作文最有感了!)所以無論字寫得再怎麼漂亮,寫得過小都不討好。
在沒有格線的考卷上作答時,也建議字體不要小於0.5公分見方,以看得舒適、清楚、易於閱讀為原則。
第二: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要稍微留有一些空隙。
有的同學寫字習慣把格子佔滿,導致字與字之間黏在一起,字雖然很大,但是整篇看起來毫無呼吸的空間,閱讀起來很辛苦。這就是為什麼建議字佔格子約2/3就好。萬一在沒有格子的試卷上,也記得每個字之間要稍微分開一點,讓字的週間有些許空餘之處,除了利於閱讀,萬一有漏字或要加上標點符號,還有地方可以插入或修正。
(如果是電腦打字,我還會建議學生在段落之間加以空行,會讓版面更加清楚。)
第三:置中對齊。
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或作文時,很容易給人「歪七扭八」的感覺,這是因為字沒有放在「格子的中間」。一個字在格子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以至於整篇寫下來覺得一團混亂。常常我只要提醒他們:「字寫在格子的中間,上下(或左右)對齊。」就會改善良多。
第四:字的大小要一致。
很多孩子書寫時沒有注意到字型結構,筆畫少的字像是「大、小、天、中......」就容易寫得小小的,然後筆畫多的字,就會寫得奇大無比,像是「覺、奮、優、擊、機.....」等。這個時候就要教導孩子,寫筆畫比較多的字時,要把橫直寫得靠近一點,縮小字的體積;而筆畫少的字則正好相反,要把橫直撇捺拉寬一點,讓字看起來大些,這樣每個字的大小才能差不多,不超出格子,並且對整齊。
第五:適度用力
常見使用鉛筆的孩子,寫作搞得黑黑一片,常常是因為選用軟芯鉛筆,寫字又太用力,墨色太深,以至於弄髒紙張。相反的則是施力不足,又選用較硬的筆心,以至於字跡太淡。建議家長可以看孩子的施力狀況選用合適的鉛筆芯。
此外,也請多留意孩子的施力。寫字太用力、有如刻鋼板的小孩;或是施力太輕,字跡飄忽的小孩;甚或拿筆姿勢很奇怪的小孩,通常都是小肌肉發展不佳的問題。
握筆太用力,表示肌肉控制不夠靈巧,才需要非常用力控制,因此寫字很容易手痠,影響練習寫作的意願;相反的,握筆力量不足,字跡飄忽、很難控制在格子內,也難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字形。此外,握筆姿勢奇怪的孩子,通常也是因為用一般方式找不到最好的施力點,才會以自己好施力的方式拿筆。
這時建議媽媽,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改姿勢、罰寫,反而可以多練習摺紙、捏黏土、玩樂高、做模型、削水果、剪紙、攀岩......通常善於手作、喜歡DIY的孩子字都很漂亮,就是因為小肌肉控制靈活的緣故。
一般說來,我覺得要求字形可以到中年級再開始。因為許多低年級的孩子小肌肉發育尚未健全,此時要求太嚴苛,會讓孩子討厭寫字✍️。不如多多讓他們練習做美勞、玩黏土,加強小肌肉發展。所以一、二年級以字形正確為主,三、四年級再開始糾正字體即可。
至於字形要如何寫得漂亮呢?我有五招小口訣,且看明天分解。
安儀多元作文寒令營、閱讀與寫作講座招生:
https://annasu0630.pixnet.net/blog
標點符號口訣 在 東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月底學期末時,
幼保科高一、二兩班學生在科會中有「成語故事」的演出。
科主任心血來潮,對其中一組用心扮演的學生提問,
問她們:知道自己演的那個動物,中文字怎麼寫嗎?
然後她讓該組同學上去寫寫,也讓高一、高二兩班的幾個孩子來寫寫。
這麼巧,高一、高二兩班的導師,同時也都是國文科老師,
我相信氣質婉約的高一班導鄒老師,瞬間的想法跟我相差無幾,
我當時心裡想的是:阿幹,靠北,駛你婆!
但我知道鄒老師心裡的話會稍微委婉雅致一點,
不過其所欲表達的情緒張力,則應相去無幾才對。
偶爾,學校裡會有幾個孩子,
拿著他們不懂的字來問我;
又偶爾,作文考試時,會有幾個學生舉手,想問某幾個字怎麼寫。
通常第一個狀況,
我會不管自己知不知道,都先回答「我不知道」;
通常第二個情況,
我會直接告訴他們:「寫注音,寫注音也算對,但是注錯音就扣分。」
女友常常笑我,
你到底怎麼當國文老師的?
尤其是某天我自己招認,居然不會寫「胭脂」二字的時候,
但我不好意思承認,
其實科會時我還偷偷拿出手機,
查了一下「鷸蚌相爭」的「鷸蚌」兩個字。
還記得曾有一位同樣出身於中文系的寫作前輩,
曾在談笑時如此大聲疾呼:
「我們讀的是『中文系』,不是『字典系』!」
個人覺得這句話深有道理,
還記得大學時期,文字、聲韻、訓詁,
三者合稱「小學」,
乃屬於一種中文人的工具之學。
這三科不但必修,而且會擋修,
而我何其有幸,每一科都低空過關,
其中「文字學」補考那次,
恰巧碰上颱風來襲,朱教授珍藏的龜殼泡水,
咱們大夥捋起袖子救災去,
才蒙他恩賜賞了一個六十分。
且我們也曾這樣炫耀,
誰說中文系沒有原文書?
有本事你拿《說文解字注》過來,
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你標得完也看得懂就算你贏。
嗯,我還沒說那本什麼《廣韻》之類的東西咧,
「聲韻學」期末考當天,
陳老師說:
會寫的趕快寫一寫,不會寫的不要給我亂飆,
否則我當掉你!
那瞬間我在課堂中差點就哭了出來。
所以,有幾個字看不懂,
那有什麼關係呢?
中文出版品何其浩瀚,但誰不仰仗一本《辭海》?
它一本在夜市只賣299,
你每年買本新的都不為過不是?
畢竟「文字」、「聲韻」、「訓詁」,
在大學四年中,合計總學分不超過二十個,
它連畢業學分的六分之一都不到哩!
學會翻字典跟辭海,
比你背下成千上萬的漢字寫法,
來得實際許多,對吧?
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偷拿手機,
查一下「鷸蚌」有什麼好丟臉的,
畢竟我只是個中文系的,
而且還是個臭臉說「不會寫就寫注音」,
學生也不敢反駁的國文老師。
「可是你終究還是國文老師不是?
你該會的字總比其他人要多一點才對吧?」
↑我覺得我們班的范美這時候就會這樣亂問。
好,那我想抗辯的是,
難道英文老師就有背過整本漢英字典嗎?
應該不至於吧?
「但萬一有呢?」
(我們班的范美,她到這裡就會再這樣追問)
那我就會又嗆一句:
媽的那就給他拍拍手啊,不然怎麼辦?
所以,身為國文老師,
我會的國文知識當然要比你們稍微多一點點,
但那是因為我在上課前已經先行備課,
也因為我以前偶爾有吃飯配《辭海》的習慣,
然而要說起吃飯這件事,
最完美的搭配,終究還是三國或水滸,
因此你們也不要太過苛責或奢求了,好嗎?
還是你們想跟我當年一樣,
學個「壽」字也得牢記「士勾工一口寸」的低能口訣?
再不然我還可以教你什麼叫做「春天的兩條蟲」。
去買本字典或辭海吧,
買了就偶爾翻翻,當作交朋友吧,好不好?
老師會直接寫給你的字,
通常你最後都不會記得;
你自己發自內心想去學會的字,
那才是你的朋友。
「不識字的國文老師」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