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標語創作技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標語創作技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標語創作技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標語創作技巧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好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蹤好倫IG ▶ http://ig.yehland.com 按讚好倫FB ▶http://fb.yehland.com 小額贊助買褲子 ▶http://donate.yehland.com IOS加入會員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mxt6hJ...

標語創作技巧 在 ◦•●◉ ♔安妮太太♔ ◉●•◦ нкƒσσ∂ι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11:48

#運動 前幾日我同小公主約埋朋友仔一齊去左九龍紅墈置富都會「地壺樂」玩地壺球,見人玩就玩得多了,今次第一次玩。 lee度非常好,會有註冊專業地壺球導師講解「地壺球」計分方式,比賽規矩,禮儀,技巧及策略,我地唔識玩仲會從旁教導及親自示範添,我同小公主都玩得樂開心。 地壺球是一個共融,適合唔同年齡和...

標語創作技巧 在 Mr.K - 高效工作心法|成長思維觀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40:14

【個人品牌經營】IG 經營分享(上) - 你一定做得到的增粉秘訣😍​ ﹏﹏﹏﹏﹏﹏﹏﹏﹏﹏﹏﹏​ 今日話題:IG粉絲增加秘訣​ ﹋﹋﹋﹋﹋﹋﹋﹋﹋﹋﹋﹋​ 到底 IG 粉絲要如何快速增長?有沒有快速增粉的方法跟秘訣?🤔​ ​ 如果你對於經營 IG 有興趣,或者你未來有可能會想要經營 IG ,歡迎閱讀...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9 21:24:41
    有 65 人按讚

    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外衣
    營養不良,黑皺的腳爪攫住汙水
    生活是越來越艱困
    河中到處飄流垃圾、化學物質
    魚蛤、貝類和牡蠣
    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
    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
    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
    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

    回想,僅僅數十年前
    祖先還在這個美麗如南風的寶島
    這條豐碩潔淨如天使的河流
    展開純潔雪白的翅膀翱翔
    清朗如多瑙河的天空
    魚族們穿梭在渡河快樂的舟楫
    蘆荻搖曳著新世界飛舞的美夢
    漁民們仍談論著,數百年前
    從大陸海口攜帶過來的幸福感
    雖有戰亂,卻滿懷希望

    我也曾對生命滿懷希望
    像每種存在的生物種族
    繁衍在自然造化裏,充滿喜悅
    但不知何時,我底信心勇氣麻木了
    目睹同伴被獵殺,死亡的陰影
    籠罩天上每寸自由,我也看見
    魚族們一箇箇翻白肚,掙扎吐沫
    而撿便宜,為了活下去的我們
    也一箇箇抽搐,羽毛脫落
    生存對我們,是一種神聖的負擔

    暮秋時,我越來越孤獨
    向南下避寒的灰面鷲揮淚訣別
    牠們知道,歸途將有一半同族消失
    我在河洲沉思,那句響亮的格言: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標語般,藏在環境保護局的貯存室
    思慮著,上帝究竟賦予人類
    何等權力,能忽視自然的公理正義制裁
    用戰爭殘殺自己的同類
    用獵槍、毒物消滅無辜的動物
    用廢棄、工業遊戲毒殺僅有的地球

    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
    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
    減少生產,或是絕種
    向罪魁禍首──人類提出
    歷史上最大的抗議:「這個地球
    已經不是我們願意生存的地球。」
    但是無力的哀的美敦書
    如何用信使傳達,只能想像
    在下個世紀靜寂的春天裏
    鳥類昆蟲不再鳴叫
    河川不再奔流,森林不再綠色
    而現在,我決定靜坐沙洲
    節食抗議,用不再純潔的灰羽
    拍出最純潔的呼聲
     
     
     
    *編按:「哀的美敦書」即Ultimatum,意指最後通牒。
    --
     
    ◎ 作者簡介
     
    白樵,作者資料不詳。本詩原發表於1983年《臺灣詩季刊》(林白出版社)第三期,被《1983台灣詩選》選入。
     
    --

    ◎小編 #宇路 賞析
     
    白樵的這首〈白鷺鷥的抗議〉,收錄在吳晟編選,前衛出版的《一九八三台灣詩選》。其背景正值台灣的現代詩論戰時期,因此分析這首詩以及下一篇將要賞析的陳斐雯〈養鳥須知〉,特別具時代意義。吳晟在主編序〈誠惶誠恐話編選〉一文當中特別指出,鄉土意識的崛起,或許使現代詩逐漸走向語言淺白,意象單純的的風格,但是卻大大擴張了詩的題材豐富性,也擺脫過去語言晦澀,意象混亂模糊,以至於意義主題不明確的詩風,他更主張,鄉土和現實才是創作的兩大根源,不該予以譏笑,應根植於鄉土而不囿於鄉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此種觀點下,詩如何表現其藝術性,以下為筆者對詩的解析:
     
    〈白鷺鷥的抗議〉以白鷺鷥化成第一人稱視角「我」,控訴整個台灣的環境汙染問題,可預見的即是平白的敘述口吻,從第一段「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發生失事的悲劇……」就能感受到身為一隻大自然中的動物擔心害怕的心境,延續到第二段從牠的視角看見空氣、水以及土地皆被各種垃圾和化學物質汙染。二段六行處,突然跳出很有趣的比喻:「魚蛤、貝類和牡蠣/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以人類視角來看,動物並無文明,何來經濟?但此處的「經濟大恐慌」,不只生動地將食物短缺比喻為人類的經濟蕭條,更用了疫病的意象──文明的黑死病,在covid-19疫情中的現在,我們能非常深刻地體會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心情,「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連即便有疫苗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更何況沒有呢?
     
    第三段,作者將個體的生存議題,擴大為整個物種的延續,且明確地寫出了「死亡」,不只是因為這些環境中的汙染,還有人類獵殺的因素,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為了填飽肚子的白鷺鷥,即使看到死掉的魚,也只能飲鴆止渴而吃進重金屬和毒物。進入第四段,我們看到了其他鳥類──灰面鷲的出現,顯示出不只是留鳥,包含短暫過冬的候鳥也受到同樣的生存危機,並建立不同的物種之間也是朋友的關係,才會有「揮淚訣別」的動作,而在此處凸顯出失去朋友的孤獨感。接著才出現本詩的最大重點,也就是作者藉白鷺之口所要控訴的對象──人類,在動物和自然的眼中是多麼罪大惡極,上帝卻要賦予人類這些權力?
     
    最末段,我認為是整首詩最奇幻的一段:「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減少生產,或是絕種」作者寫出了一種超越擬人化的想像,將動物/自然的意志,化為一種民主的討論過程。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一提?我認為在過去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以「動物」來做政治比喻或描寫時,都是「上對下的統治階層關係」,就如自然界有食物鏈一般,是一層一層的關係,也就是「弱肉強食」的概念,對應的是人類社會中的不平等。然而在這首詩中,動物們是彼此平等的地位,透過民主,也就是「理性的」討論及表決,得出「減少生產或絕種」的決定,當然這也是一大諷刺,物種的數量減少,絕非自由意志的選擇,而是人類造成的結果。
     
    綜觀整首詩,雖然語言平易近人,沒有各種華麗的文字技巧,但是將人類的情感,以及文明的產物如經濟與民主制度,以動物的視角寫出對人類的控訴,比起單純用人類角度還要更具衝擊性與說服力,此為這篇作品具開創性的特點,並且符合「根植於鄉土」的文學理念,可以理解為何這首作品會受到吳晟等編選人員的青睞。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白樵 #白鷺鷥 #年度詩選 #臺灣詩選 #前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9.htm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5 12:27:11
    有 14,234 人按讚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2 21:00:02
    有 158 人按讚

    跟總統一起坐三、四站 ◎ 莫偉
     
    閱讀著公車即將准許進口的新聞
    在一輛公車上
    我和總統,為爭取一個空位而相遇
    我們聊到了詩歌,我問他詩歌是否還需要送審
    總統非常誠實,他說他不知道這些事情
    他說他為了建設國家的基礎設施
    忙得很。於是我隨口告訴他
    「現在總統搭乘的正是特級公車」
    禮讓著螺絲脫落,椅子歪斜的空位,我一邊說著
    一邊打開衣服,給了乘務員一張五百元紙鈔
    「兩個人的」,乘務員從總統身旁的窗口
    往外吐檳榔汁的同時,對我大吼:「給一百元的」
     
    就這樣三巴、就這樣聖瓊、就這樣勃固俱樂部 [1]
    就這樣呼一下閃過了那個老舊的前外交部(整修中)
    然後再到國家博物館。身處在擠滿站立乘客的
    公車上,呆望著「不賣站票」標語的總統
    趕上了額隆路上的紅綠燈
     
    司機咒罵著前面遲疑不行的無牌照嶄新汽車
    雨在五月中旬下著
    雨水也從車頂不斷滲漏
    至此總統才嘆氣說了一句:
    「少年你們寫的詩裡有這些嗎?
    那詩歌也應該列入國家的基礎建設裡面。」
    「是的,總統,祝您健康長壽。」說著
    到了梅尼宮,梅尼宮站。我們被推下了車
    總統撫摸著嶄新亮麗的公車站牌問道:
    「我們是梅尼宮站下車嗎?」
    「是的,總統,是設在人民廣場前的
    梅尼宮站。」我回覆總統
    「這些也出現在在你們的詩裡嗎?
    那詩歌也應該列入國家的基礎建設裡面。」
    就這樣我和總統才走到真正的梅尼宮
    因為疲乏而趕緊去找水喝
    領導和人民互相交換汗水
    之後第二天有關總統健康的消息四處傳播
    我們的詩歌是否列入國家的基礎建設,也變得不能確定。
     
    [1]:以上三巴、聖瓊和勃固俱樂部等,都是仰光市區的公車站牌名。

    --
     
    ◎作者簡介
     
    莫偉(生於一九六九年),緬甸詩人。出生於伊洛瓦底三角洲的一個小村莊,現在則住在仰光。他住在一棟堆滿書的高樓公寓裡。中譯作品收錄於遠流出版的合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

    ◎小編全糖賞析
     
    本週的主題是「南國以南」,這裡也是台灣的讀者更少關照到的地方——緬甸與緬甸詩人。如果讀者在網路書店搜尋「緬甸」,會跳出的可能是談論緬甸動亂、戰爭軍武、歷史淵源等人文社會的書籍,以及少數幾本談論旅行、語言教學的工具書。以文學視角談論屈指可數。但這些被迫害的歷史、生命歷程、關於寫作的記憶(技藝)與想像,其實也非常值得台灣的創作者一讀。詩在複雜而凶險的政治環境下,常常作為一種寫作者的微弱抵抗,而該如何勾勒出寫作者的群象、各異的詩作特色,以及背後更複雜的結構,就是這本書所要談論的事。
     
    在當代,相較於出版自由較高的台灣,緬甸的創作者並沒有這麼幸運。僅管在軍方支持下,新任總統登盛(Thein Sein)於2011年開始推動政經改革。登盛特赦了政治犯,也廢除了出版審查制度,但經歷長達五十年戒嚴的台灣人會知道,真正的改變永遠是緩慢的點滴積累。首段莫偉寫:「我們聊到了詩歌,我問他詩歌是否還需要送審/總統非常誠實,他說他不知道這些事情/他說他為了建設國家的基礎設施/忙得很。於是我隨口告訴他/「現在總統搭乘的正是特級公車」如此暗諷出版不自由。在《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中的導讀,詩人也在訪談中提到:「現在已經不需要等好幾個月,就只為了審查批准,你隨時都能出版⋯⋯。你可以出版任何書。但是,如果你出版了可能冒犯到人的書,你可能會被起訴。」在緬甸,寫詩仍然是具有危險性的。
     
    1988那年(又稱8888運動,緬甸民主抗爭運動),莫偉十九歲,但在結束鎖國時,詩人也成了一個中年人了。在〈跟總統一起坐三、四站〉中,詩人並非以激烈的言詞去控訴國家,而是很精巧地形塑出一個鮮明而衝突的場景(但也或許只是一種規避審查的技巧)——與不問國事也不諳路況的總統一起坐三、四站,聊天,然後又幻化成更多更多的不確定。我們能從詩中的俐落而貼近現實的意象去窺見緬甸一景,以及其背後更多的無奈之情。

    --
     
    美術編輯:蕪
    圖片來源:蕪
    https://www.instagram.com/wu.55555/
     
    #南國以南 #跟總統一起坐三四站 #莫偉 #緬甸詩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20201002.html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好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19 19:58:20

    追蹤好倫IG ▶ http://ig.yehland.com
    按讚好倫FB ▶http://fb.yehland.com

    小額贊助買褲子 ▶http://donate.yehland.com

    IOS加入會員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mxt6hJpmwTHnDj0vkR2Ew/join


    ---------------------------------------------------------

    一千年前中國抹茶伴隨著佛教,經由朝鮮半島傳入京都南方的宇治市;宇治橋三間の水(うじばしさんのまのみず),配上頂級宇治茶,是茶聖千利休堅持的一期一會。

    宇治,成為日本抹茶的代名詞

    距離奥ノ山茶園不到3公里的ウトロ地區。
    被稱為「在日朝鮮人不法占據區」

    雖然位於京都府,街道上卻沒有古都的平和安詳;破舊的建築外 寫滿韓國人的抗議標語。

    其中的ウトロ51番地,是日本人認為最危險最可怕的地方,在日本各地也有類似的韓國人集落;雖然沒有ウトロ的肅殺氛圍,卻也 見證了島國日本和半島韓國,錯綜複雜的歷史衝突,這些世代居住在日本的在日韓國人,還有另一個「特別」的名字:「特別永住者」



    ---------------------------------------------------------

    🉐請支持好倫的理念與創作
    最低99元即可得到:

    ★幸福的不敗兵法
    ★YouTube影片逐字稿以及音頻
    ★好倫的辛酸筆記

    📲加強聊天技巧

    ★聊天攻城包
    ★實戰神卷軸

    💪幸福的不敗兵法
    http://pressplay.cc/together


    ---------------------------------------------------------

    最棒的健康食品網站~9折卷!
    https://www.iherb.com/?rcode=ASZ7196

    送1000旅行基金
    http://www.airbnb.com.tw/c/a471e6


    男性免費穿搭顧問
    http://wonderfulapple.net/24i3f

    日本便宜旅館比價
    http://hotel.yehland.com


    男性徵友專區
    http://bit.ly/2FNrMbX

    女性徵友專區
    http://bit.ly/2ytEyga

    大人の交友專區
    http://bit.ly/2yccjQ2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26 19:00:09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10/12(五)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是9月26號,對「啟點文化」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我們在五年前的今天,我們成立了,今天我們滿五歲。

    我還記得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有一個長輩就特別提醒我,他說創業很難。談一個數字吧,在所有的新創公司裡面,大概能撐過第一年的只有5%,也就是說有95%的公司,會在第一年之內倒閉。

    然而,能夠撐過五年的公司,只有1%;也就是說,會有99%的公司,會在五年的時間裡面關閉。接下來,第三個數字就是,能夠撐過十年的公司,只有0.1%,會有99.9%的公司,會在這十年的過程裡面,關門大吉。

    顯然啊,在這個時刻底下,「啟點文化」已經成了那1%的公司,我們活超過了五年。可是回想過去這五年喔,我跟所有的同仁,我們很努力的經營這一家公司;我們很認真的,要提供所有的朋友,最好的課程與服務。

    可是,如果你問我,如果現在我再重新成立「啟點文化」,我再用過去五年的所作所為、所有的動作、所有的努力,都百分之百的再coby一次,那一樣會活過五年嗎?

    我必須告訴你,我一點把握都沒有。因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果,它都是在某個天時、地利、人和底下,所產生出來的結果。所以,我常常會說喔,創業你能夠活過五年,說實在的一點,你千萬不要驕傲,你首先要做的是「感謝」。
    所以,我很謝謝正在聽一這段內容的你,不管你有沒有進我的教室,不管你有沒有享受過,我們的商品、課程或者是服務。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沒有你的支持,其實我們所有的同仁,做的努力再對、再多、再正確,我們都走不到今天。
    然而,也因為走過了五年,我回觀這五年的過程當中,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跟出發點呢?其實,說白了我們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生存」下來。希望你聽到這麼直白的表露之後,不要對我們失望。

    好像,我們應該說這五年,我們抱持的信念、出發點,應該多麼的高尚跟偉大。我當然可以跟你說一套,聽起來很厲害的話;但是,我比較想跟你分享的是我的真心,就是我真正相信的。

    五年來,真的是為了「求生存」,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我們做了很多嘗試,一步一腳印,一點一滴的就是為了讓這家公司,能夠活下來。可能「教育」或「創作」,它在本質上是浪漫的、是很有想像的;但是經營一家公司,它卻是非常「務實」的。

    我多數時候,必須跟很多經營上面的數字,去做搏鬥;甚至於,我要在那數字之間,去找到我的生存機會。這就好像是一個年輕人,剛出社會腳步還沒站穩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是最需要先「活下來」。

    可是那個時候的他,可能也是最有理想、最有抱負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決定了一個年輕人,剛開始可以在這社會上立足,我想那個核心出發點,跟我過去這五年,在茲念茲的就是要「活下來」,會是很像的。

    可是如果喔,這個年輕人他一直抱持著「要活下來」的想法,當他真的站穩腳跟之後,他仍舊是活在這種,好像一種不安全感、一種缺乏感做為出發的話;你就會發現,他一樣很努力、他一樣很認真,可是他的格局就會受到了限制。

    因為,他想的很多事情,都是從「活下來」,也就說從「缺乏」做為出發點;因為他們沒有,所以他想要。然而當他真的站穩腳步之後,已經不能繼續站在這個出發點,那麼應該有的出發點是什麼呢?

    我不太確定,我這樣的想法對不對,但是,我想要在第二個五年,去試試看,把從「求生存」這樣的一個想法,調整到我希望第二個五年,我們所實踐的是:「讓所有人都希望我們成功 」。

    讓所有人,都希望我們能夠邁向成功。這句話聽起來很美,但是我心裡很清楚知道,它並不比「求生存」來得更容易。我們要怎樣做到,讓更多的人希望我們成功?

    這已經不再是,我們賣了多少課程、我們賣了多少商品的問題。這可能來自於,我們是否願意付出的更多,而這個付出的背後,已經不像是第一個五年,是為了一些具體的報酬。這個付出的背後,是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它對正在收聽內容的你,或者是它對這個世界,是有價值的、是能夠前進的。

    然而,也因為第一個五年,我們有很「務實」的基礎;所以,當我們第二個五年,朝向這樣的理想邁進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忘記「務實」的部份。有了粗略的想法之後,具體到底應該怎麼做,其實我心裡也還在盤算著。

    但是,至少我可以很確定一件事,今天你收聽到的「一天聽一點」,這就是我開始的一個嘗試。不管你會不會有機會,踏進我的教室;不管你會不會成為啟點的學員,無論是實體課程,還是線上課程。

    也不管你會不會在未來,成為我們的消費者,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啟點文化是否願意不斷的提供,對你有幫助的訊息。

    如果再說一個,更的阿Q的想法好了。有個傻子,幾乎不計報酬的,每天為你分享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那麼是不是先不管其它,至少為他這「阿Q的精神」來點掌聲鼓勵,不是嗎?

    當我想到這裡之後,為「啟點文化」的第二個五年,做了一個定調。然而,這個定調,如果要用最簡單的一兩句話,當成是我們第二個五年,面對所有的決定、面對所有的人,在思考、在決策的核心出發點。

    那麼這一兩句話,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但是也要先跟你打預防針,希望你聽完之後,不要覺得這好像是,某些人長輩圖裡面會寫的標語。可是,我們是真心這樣子認為、真心這樣的相信。

    這兩句話就是:「心中無缺即是富,被人需要即是貴」。

    在我們推出任何商品跟課程之前,我們都要先問自己,我們是因為我們缺了營業額、我們缺了讓營業再成長的機會,所以推出這些部分;還是來自於,我內心真正的富有。我們推出的東西,是不是自己真心相信的,是不是自己真心有所感動的。

    所以,面對任何決策的時候,心中無缺即是富;從「富有」的角度,去做任何的決定。然而,當我們透過這些決定,做出一些實際具體的成果的時候,那麼我們要不斷的審視一件事,這樣的商品、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服務,能不能被更多人需要,因為被人需要才是貴。

    真正的「富貴」不一定來自於營業額,不一定來自於存款簿裡面有多少錢。真正的富貴,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從「圓滿」跟「豐富」做為出發點的一切努力。所以呢,今天錄這一段跟你分享,其實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冒險,為什麼呢?

    因為,當你聽完之後,哪天你遇到我,看到我做出來的一些決定,如果有違反,我今天分享的「富貴精神」的話;那這世界上,會有多少眼睛盯著我,會有多少嘴巴指責我?

    或許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讓我跟啟點文化,變得更好的一種方法吧!就如同當我承諾製作「一天聽一點」之後,說實在的一點,並不是因為我有多麼大的理想跟情操,而是因為話說出去,追不回來。

    所以,無論我的狀況如何,都要讓你每天都能夠聽到「一天聽一點」,我就得每天都讓自己進步一點。希望這樣的精神,跟出發點能感動到你,如果有的話,那麼希望啟點文化成功的人,又多了一位。

    在此,我獻上深刻的感謝與祝福,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有效的能夠化解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你聽到這個訊息的同時,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也謝謝你一直關注著我們,一直希望我們繼續成功下去。

  • 標語創作技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2-15 11:37:16

    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仲傑,幼稚園時期便進入畫室學習,從小對繪畫有著相當熱忱的他,對於任何喜愛的事物都有將它臨摹下來的渴望。當時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升學取向的畫室,少去了制式化的術科教學,一切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主,畫室老師本身是個創作者、也是個基督教徒,仲傑也從老師那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純粹熱誠。
      
      此後的他開始以寫實技巧為當時的目標,不斷地在素描與水彩之間周旋,「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的縫合的種種經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吸引著我。」黃仲傑這麼說著,於是在幾年的磨練之間,他逐件練就了在繪畫上的扎實底子,促使他更早地跳脫追求技巧的框架,進而從中思考創作的問題、以及藝術對他的意義。
      
    ▲藝術史的啟蒙
      就讀師大附中美術班時,也邁入了黃仲傑的啟蒙期,「能K能玩」為學校的標語,一方面在課業上雖然有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高三時的美術史課程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當老師淺略的介紹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時,黃仲傑也從這些歷史名作裡面得到一些啟發,這樣的環境也使他的眼界打了開來,誘發他閱讀許多書籍,在慌亂的價值觀拼組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價值與藝術的定義,最終使他確定了之後學習雕塑的道路。
      
      在高中升大學的這個階段,也是黃仲傑從繪畫到學習雕塑的轉換期。大一時嚴密的素描課程,用以增進學生對形體的掌握能力,與泥土塑造所需要的觀察力相輔相成;在藝用解剖學的課程中,老師教導他們拼組骨骼、記錄肌肉的起始處,更藉由直接去觀看大體等方式,徹底充實了他在人體結構上的認知。
      
    ▲席勒的雕塑線條與其迷人的身體結構
      在美感上,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影響黃仲傑最深的藝術家,從他畫中對肌肉的線條勾勒,同時又精準的掌握了各大人體特徵的結構關係,還有其所安排的色彩,同時兼具圖案式的象徵性,以及區分骨骼與肉塊之間層次的功能性,著實地令他著迷。而在整個一年級中,他就在這樣人體結構的訓練與席勒繪畫的相互薰陶下度過。接著到了二年級時,黃仲傑以初學的木雕創作來投件,當大多數同學仍在處理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時,他轉而去追求關於空間的題材。
      
    ▲城市漫步 靈感始於隨處可以見的建築
      感受,在過去充斥著考試的升學時期,生活的步調緊湊煩悶,唯一能讓他心情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散步,利用下課之餘游走在巷弄間的小路中,觀看著台灣特有組合屋式的結構層次,又或者是觀察著各家的房屋裝潢、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然而,「在這樣雜亂無章、毫無美感訴求的生活型態中,我卻是看得相當出神。」,黃仲傑更表示,從街道巷弄裡的觀看當中,反而激發他找尋出這些建築中的結構與層次,希望能將他轉換成一種語彙,放入到自己的雕塑當中。
      
    ▲雕塑擁有能把握的實體魅力
      「雕塑對我而言,其魅力來自於那強烈的存在感。」黃仲傑認為,雕塑擁有那可觸摸,可實在地再現、把握的性質,但與繪畫相較之下,似乎又缺少了點敘事性及自由度。後期的創作中,他融合了對人體結構的感知、以及結合建築空間元素的概念為內容,這種透過將身體部位的概念化、符號化,然後再放於一個結構之中,或是將一結構造型置於人體之中的形式,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基礎。
      
      過去在關於人體的創作上,黃仲傑傾向於凸顯結構性的造型和線條,試圖在人體上呈現像似建築體般垂直聳立、幾何化的沉靜意象,這樣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似乎是來自於他內心中對於結構與秩序的渴求。因此在造型上,他對於曲線、及任何具有韻律的線條都會相對地被排除,最終使得整體呈現出冰冷、無生氣的調性。
      
      自己意識到身體作為載體的軀殼意象,就像是建築體一般客觀的場域,提供著思緒與情感運作的冰冷空間,「或許就像廢墟一樣,只能透過柱子、牆面、地板等使用的痕跡,去感受其過往人的存在。」對於這樣身體上、肉體上的想像,
    黃仲傑也不斷地思索著,如何透過造型上的安排,來喚起那樣的感知狀態。
      
    ▲黃仲傑–以軀殼做為結構的載體,融合為人體和空間的無限想像。
      
      
    黃仲傑簡歷:1993.1.11出生
      
    學歷:
    2005 畢業於博愛國小
    2008 畢業於五常國中美術班
    2011 畢業於師大附中美術班
    2011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201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展歷:
    2011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二屆袖珍雕塑 佳作
    2012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三屆袖珍雕塑 入選
    201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2學年度師生美展 佳作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