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標準化分數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標準化分數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標準化分數例子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58的網紅林建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時專欄:林建甫》學測求公平 15級分制已不夠 2018年04月30日 20:57 林建甫 最近一群朋友的聚會,大家不約而同都在抱怨帶小孩轉戰各大學進行推甄的過程。我們老一代參加過大學聯考,比較子女這一代的甄選,我們覺得升大學的壓力並沒有減輕,考試仍然決定一切,而且現在的制度並沒有比較公平...
標準化分數例子 在 讀吧讀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09:45:33
[打破英雄出少年的迷思—-大器可以晚成」 老實說,看這本書有部分原因是想安慰20多歲仍找不到目標、一事無成的自己😂雖然看完後沒有太大的安慰作用,但還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作者認為由於網路的崛起,越來越多人年少成名,像是微軟的比爾蓋茲、臉書的馬克祖克柏等等,都是年紀輕輕就有一番成就,且由於...
標準化分數例子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時專欄:林建甫》學測求公平 15級分制已不夠
2018年04月30日 20:57 林建甫
最近一群朋友的聚會,大家不約而同都在抱怨帶小孩轉戰各大學進行推甄的過程。我們老一代參加過大學聯考,比較子女這一代的甄選,我們覺得升大學的壓力並沒有減輕,考試仍然決定一切,而且現在的制度並沒有比較公平。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三級貧戶絕不容易上好的大學。更嚴重的是考試這把量尺,15級分制比起以前的原始百分制也高明不到哪裡去。由於目前的制度牽涉問題很多,我就集中在量尺與級分問題的討論。
級分制立意良善,將各科考試原始分數轉為模糊化的級分,擺脫分數斤斤計較的悲哀。15級分制的作法先將原始分數依高低排名,以最前面1%考生的原始平均分數除以15作為該科的級距;原始得分0分者為0級分,每增加1個級距,增加1級分,最高為15級分。例如前1%考生平均分數為90分,90除以15得出級距為6,因此原始分數0.01分至6分為1級分,6.01至12分為2級分,依此類推84.01至100分就是15級分。級分制的標準化差距,也矯正考科難易不同產生的偏差。當年的聯考,某一科太簡單或太難,大家都拿相對的高分或低分,造成總分受該科影響很大,搞混了考試的鑑別度。
但現在的15級分制,還是有很多問題。首先,每一個級分的影響力變大,1個級分可能代表幾千人,鑑別度就很有限。其次,原始分數位於兩級分間隔附近,差距反被拉大。以前述例子為例,若有2考生其中1人考了84分,另1個人考了84.01分,結果前者是14級分,後者為15級分,原本只差0.01分,但在級分制下卻差了1個級分,公平性變差。
再者原始分數如出現明顯的集中,級分更無法分出高下。104年度國文頂、前兩標,竟然同為13。頂標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前標是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這表示前25%的考生都沒鑑別度。又例如大多數人分數集中在高分區,此時級分能反映的資訊也很少。例如從過去10年學測級分分布來看,國文、英文及社會科的高標大多落在13級分,均標都落在10至11級分,底標在7至8級分,換言之,大多數人的分數集中在7至13級分之間,只用7到8個級距要區分所有考生的程度,無疑是相當困難的事。即便是分布較為平均的數學及自然2科,要在15級分下區分考生的程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且如果倒楣的人每科都差一點可以躍上更高級分,那5科就差了5個級分,就落到很後面的志願。報上有1個案例,105年學測5科原始分數,總和為580分,滿級分之原始分數最低分,加總約為495分。若甲生各科表現平均都過門檻,總分496分,總級分即為75分;乙生總分505分,4科略低於15級分門檻,1科高過門檻甚多,卻僅得71級分。乙生原始總分較高,級分卻遠不如甲生,校系選擇落差極大,難以令人心服?
現在的甄試入學,第1階段的篩選步驟全是依靠級分,先是檢定篩選,其次是倍率篩選,再透過加權計算將總級分比序挑人。但級分本身的鑑別度都有問題的情況下,又要加權放大,會造成更不公平的結果。而學校以此舉才,真是盲人騎瞎馬,不知何去何從。
級分是一種標準化的量尺排序。量尺越粗,就越難細量。民國84年學測開辦,當時甄選名額極少,各科滿分為10級分,足以應付篩選所需;到了88年以後,甄選名額日益擴增,為了滿足篩選需求,滿分增為15級分。現在學測申請入學占6成多,指考分發只剩3成多。看似「學測制度」成效彰顯,但其實很多的高中表示,是愈來愈多的高三生不想熬到指考。先求有學校念、入學再轉系或重考。因此級分的量尺應該更細。
現在級分的標準化用分數等距切割,因試題難易不一,每年分數起伏不定,造成各級分人數不均,也造成篩選的困擾。級分標準化也可用人數切割,讓各級分的人數固定,這樣的排序更有意義,也就不會受考題難易影響。
縮小量尺,每科30級分、50級分,甚至恢復100級分都可以。畢竟大學入學考試在台灣還是社會非常重視的關卡,一個有鑑別度的考試,公平公正,還是大家期待的。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標準化分數例子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的直播錄影後,宇程感嘆自己桃花運不好。各路善男信女聽到了蛤~善男請幫介紹,信女可直接聯繫。
一切的緣分,可以從看完直播寫個心得開始唷~
#你就寫好後直接tag謝宇程他就會看到了
#如果怕這樣太直接你可以順便tag中年已婚大叔我當幌子
【校長有問題】請教《人才,自造者》作者謝宇程
作者:謝宇程 / 主持人:蔡依橙
Q1. 在我看來,這本書雖然是以個案多,但所挑選的並不極端,在比較上也有經過思考,並不煽情或誇張。但網民喜歡批評,宇程都說國外好,你怎麼回應?
Q2. 如第 33 頁提到英國學生思考的事情,的確比台灣學生的考試與所受到的教學,開闊許多。但這些差異,會不會與英國曾為殖民宗主國,整個國家教育就是分配全球利益,找尋殖民/商業模式有關。而台灣的教育,是否與我們嵌入全球化協作練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就是替先進國家 OEM 的位置,教出耐操肯做的聰明牛就好?如果我們真的用帝王之學教育孩子自由思考,會不會因為台灣的國際舞台並不寬廣,造成他們更大的挫折?
Q3. 移民美國的華人,很多依然用虎媽的教育態度在嚴格管教子女,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族群在美國是有競爭力的,甚至到了美國大學會刻意注意甚至防止的程度(羅胖演講 https://youtu.be/OemtBmvQSKE ),也就是,標準化、要求分數,並根據評價標準去給孩子壓力,不用給孩子自己思考要什麼,把他推上大學再說,似乎仍是有用。宇程怎麼看?
Q4. 創業 vs 創業失敗,jserv 是成功的,其他離開體制自學,是否有失敗的例子?(宇程:成功/失敗,申論之後的寫作計畫)
歡迎各位觀眾在下頭留言,我們將挑選部分提問,於最後回覆。
【相關連結】
《人才,自造者》出版宣言
https://goo.gl/4KL2xo
蔡依橙《人才,自造者》討論串
https://goo.gl/AqBdd3
新思惟網路講堂 謝宇程 文章列表
http://edu.innovarad.tw/aranrust_list/
學與業壯遊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professions/
未來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Questions/
新思惟國際 近期課程
http://www.innovarad.tw/recent/
標準化分數例子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已經開始囉!
還沒 follow 到的朋友,趕快動動手指頭加入吧!
-\-\
【校長有問題】請教《人才,自造者》作者謝宇程
作者:謝宇程 / 主持人:蔡依橙
Q1. 在我看來,這本書雖然是以個案多,但所挑選的並不極端,在比較上也有經過思考,並不煽情或誇張。但網民喜歡批評,宇程都說國外好,你怎麼回應?
Q2. 如第 33 頁提到英國學生思考的事情,的確比台灣學生的考試與所受到的教學,開闊許多。但這些差異,會不會與英國曾為殖民宗主國,整個國家教育就是分配全球利益,找尋殖民/商業模式有關。而台灣的教育,是否與我們嵌入全球化協作練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就是替先進國家 OEM 的位置,教出耐操肯做的聰明牛就好?如果我們真的用帝王之學教育孩子自由思考,會不會因為台灣的國際舞台並不寬廣,造成他們更大的挫折?
Q3. 移民美國的華人,很多依然用虎媽的教育態度在嚴格管教子女,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族群在美國是有競爭力的,甚至到了美國大學會刻意注意甚至防止的程度(羅胖演講 https://youtu.be/OemtBmvQSKE ),也就是,標準化、要求分數,並根據評價標準去給孩子壓力,不用給孩子自己思考要什麼,把他推上大學再說,似乎仍是有用。宇程怎麼看?
Q4. 創業 vs 創業失敗,jserv 是成功的,其他離開體制自學,是否有失敗的例子?(宇程:成功/失敗,申論之後的寫作計畫)
【校長有問題】請教《人才,自造者》作者謝宇程
作者:謝宇程 / 主持人:蔡依橙
Q1. 在我看來,這本書雖然是以個案多,但所挑選的並不極端,在比較上也有經過思考,並不煽情或誇張。但網民喜歡批評,宇程都說國外好,你怎麼回應?
Q2. 如第 33 頁提到英國學生思考的事情,的確比台灣學生的考試與所受到的教學,開闊許多。但這些差異,會不會與英國曾為殖民宗主國,整個國家教育就是分配全球利益,找尋殖民/商業模式有關。而台灣的教育,是否與我們嵌入全球化協作練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就是替先進國家 OEM 的位置,教出耐操肯做的聰明牛就好?如果我們真的用帝王之學教育孩子自由思考,會不會因為台灣的國際舞台並不寬廣,造成他們更大的挫折?
Q3. 移民美國的華人,很多依然用虎媽的教育態度在嚴格管教子女,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族群在美國是有競爭力的,甚至到了美國大學會刻意注意甚至防止的程度(羅胖演講 https://youtu.be/OemtBmvQSKE ),也就是,標準化、要求分數,並根據評價標準去給孩子壓力,不用給孩子自己思考要什麼,把他推上大學再說,似乎仍是有用。宇程怎麼看?
Q4. 創業 vs 創業失敗,jserv 是成功的,其他離開體制自學,是否有失敗的例子?(宇程:成功/失敗,申論之後的寫作計畫)
歡迎各位觀眾在下頭留言,我們將挑選部分提問,於最後回覆。
【相關連結】
《人才,自造者》出版宣言
https://goo.gl/4KL2xo
蔡依橙《人才,自造者》討論串
https://goo.gl/AqBdd3
新思惟網路講堂 謝宇程 文章列表
http://edu.innovarad.tw/aranrust_list/
學與業壯遊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professions/
未來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Questions/
新思惟國際 近期課程
http://www.innovarad.tw/re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