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樂隊花車沉默螺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樂隊花車沉默螺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ibram (另一種孤獨)看板NCCU05_MJOUR標題Re: [問題]不好意思 想請問一...
※ 引述《jerry06 (jerry wen)》之銘言:
: 不好意思 我是過兩個禮拜要考研究所的考生
: 有關於沉默螺旋的問題想要請教 希望比較了解的大大能幫助我解答
: 在翁秀琪老師的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裡提到
: Neumann在1970和1972年都針對1969的西德大選做了研究
: 調查在1969年選了何黨
: 如果根據樂隊花車效果
: 則調查結果應該是CDU/CSU會得到較高的數字
: 結果完全相反
: 所以諾氏認為只有沉默螺旋理論才能解釋的通
: 不過我有疑問
: 在1970和1972做的研究結果
: 為何會說不能用樂隊花車效果解釋
: 翁老師的書中並沒有說那兩年在西德發生了什麼事
: 就算是因為在那兩年有發生特殊事件
: 使得在1969年將票投給SPD的民眾不敢承認原本的選擇
: 反而表示是把票投給CDU/CSU
: 就1970和1972當時來說
: 應該也算是一種從眾行為吧
: 我認為樂隊花車效果和沉默螺旋應該是說同樣的事情
: 那為何Neumann認為樂隊花車效果無法解釋
: 而導致其發展出沉默螺旋理論
: 我想有沒有可能是我忽略了什麼
: 所以讓我覺得這兩個東西是一樣的
: 了解更透徹的同學
: 來幫忙解答一下吧 感激不盡
「樂隊花車」是Lee & Lee在1939年提出的七種宣傳技術之一,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從眾」,也就是「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也這麼做」,
這應該已經涉及實際的「態度」變遷(這也是宣傳的目的)。
如果以「樂隊花車」的概念來預測1970. 1972年的調查結果,
那麼受訪者觀察的對象應該是「實際選舉結果」,
也就是調查結果中,1969年實際贏得選舉的CDU/CSU應該得到的結果會比實際得票更多,
但結果並非如此,所以諾氏才會認為「樂隊花車」效果失去解釋力,
而發展出「沉默螺旋理論」。
沉默螺旋理論,重點在於「害怕孤立」的心理,
人以「準統計官能」對意見氣候中何種意見位居主流進行評估,
如果自己意見跟「自以為」的主流意見相同,就會勇於公開發表意見,
相左的話,則會傾向於保持沈默。
請注意,這是強調「意見表達」而非「實際態度」的層面。
其實,我想你會混淆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補習班老師在教這兩個理論的時候,都會用「西瓜偎大邊」來說明,
讓你能快速理解理論的概要,這樣看起來,兩個理論確實沒什麼差別,
但是當你從方法來看兩個研究,就會出現很大的不同了。
簡單講,在你舉的這個例子中,同樣都是從眾,但是,
「樂隊花車」預設受訪者觀察的對象是「當年選舉的實際贏家」,
「沉默螺旋」則認為受訪者觀察的對象是「當時的意見氣候」。
就是因為觀察點的不同,導致同樣是「從眾」卻有不同的結果,
也就是沉默螺旋理論證明了在受訪者心目中,
「符合當下的意見氣候」這個趨力會比「站在當年贏家的那一方」來得更強。
另外,兩者差異還有「樂隊花車」是偏向態度變遷,
「沉默螺旋」則是偏向「公開表達意見的意願」。
不知道這樣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
--
雲拋棄了大地
風拋棄了世界的孤寂
花朵拋棄了美麗
而我 拋棄我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Libram 來自: 61.64.64.228 (03/03 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