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樂理時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樂理時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樂理時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樂理時值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小學雞結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多了同學找我新一年學結他,在2020最後一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各階段結他學生的建議: - A. 由零開始﹝認識基本結他彈奏,為期兩至三個月左右﹞: 1. 學習C大調音階,了解基本左右手的運作,背指板頭三格。 2. 學習C大調順階和弦,訓練左手按和弦的力量、速度、準繩。 3. 學習音符時值,聽拍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Keith Sir 線上音樂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a.me/message/SALX7FG6JFL7L1 可以按下連結使用Whatsapp自動發譜功能☺️...

  • 樂理時值 在 小學雞結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31 09:37:54
    有 131 人按讚

    最近多了同學找我新一年學結他,在2020最後一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各階段結他學生的建議:
    -
    A. 由零開始﹝認識基本結他彈奏,為期兩至三個月左右﹞:
    1. 學習C大調音階,了解基本左右手的運作,背指板頭三格。
    2. 學習C大調順階和弦,訓練左手按和弦的力量、速度、準繩。
    3. 學習音符時值,聽拍子機,數拍子,訓練手腳協調,培養拍子感。
    4. 學習六線譜及基本指法和掃法,了解不同伴奏的方式。
    5. 學讀和弦譜,了解小節線的作用以及和弦長度,實踐以上所學。
    6. 學習半音、全音、C大調音階的排列、推算不同大調,打好樂理的基礎。
    -
    追求速成的學生及老師﹝四堂包學識彈歌﹞,多數直接學和弦怎樣按,兩三種簡單的指法掃法,然後直接看和弦譜彈歌。
    -
    缺乏基礎的拍子感、熟悉指板和樂理的訓練,再彈下去就會經常問這些問題:
    「阿SIR,Dm7、D7、Dm、D如何按?」
    「阿SIR,G/B是彈G還是B chord?」
    「阿SIR,我一掃chord就唱不到,點改善?」
    「阿SIR,有無簡單的chord譜?或者簡點的掃法?」
    -
    不少學生覺得之前沒系統學習,所以來找我重新學一次。
    所以各位剛剛學結他的同學,不妨看看自己有沒有學好以上六點。
    -
    B. 新手階段﹝接觸和弦進行式,為期六至九個月﹞:
    1. 分析歌曲段落氣氛,配以不同指法、掃法,
    2. 學習音程、三和弦組成、七和弦組成,增加和弦的熟悉度,
    3. 學習順階和弦的組成,了解不同調的常用和弦
    4. 學習常見的和弦進行式,提升背譜的速度
    5. 學習特殊彈奏技巧:slap、hammer on、pull off、slide、harmonic、palm mute、pick using
    6. 學習準確彈奏六線譜,培養合奏的感覺
    -
    如果沒有樂理、音階、拍子感和對指板的認識,
    這階段的同學多數會直接學一些特殊彈奏技巧,
    死背不同的和弦卻不斷搞亂,死練更多的指法和掃法。
    -
    以「短時間內可以跟譜彈更多歌」為目標,著重背和弦、指法和掃法是方法。
    以「日後可無譜狀態下,快速學習彈更多歌」為目標,學習和弦進行是方法。
    -
    請回想在街上看到人buskin,能吸引你的,
    是望著手機或平板唱歌,還是無譜狀態下的表演?
    -
    又或者,當親朋知道你在學習結他,突然請你彈一段時,
    你有否「無譜我彈不出來」的尷尬?
    -
    不同大調推算→音程→三和弦組成→順階和弦組成→常見和弦進行式
    -
    相信新手的同學們按此順序攻略,就能更得心應手練習自彈自唱。
    -
    C. 初學階段﹝較完整地演繹自彈自唱,為期九至十二個月﹞:
    -
    1. 學習封閉和弦及強力和弦,訓練左手不同的發力方式,
    2. 分析和弦按法及組成音,增加同一和弦的不同按法
    3. 學習和弦功能、終止式的音色,為簡單旋律配和弦
    4. 學習代理和弦,加深了解和弦進行
    5. 學習轉調,利用音階找出適合自己的KEY
    6. 學習獨奏技巧,清晰彈出旋律、低音、伴奏音的分別
    -
    一段結他前奏或SOLO,令自彈自唱更為完整。
    但缺乏分析的六線譜,彈出來永遠跟老師彈有很大分別。
    問老師拿譜回家死練,不及跟老師一起彈,
    並紀錄老師的指法及適合自己的指法。
    -
    同一份和弦譜,不同人選擇的和弦按法都不相同,
    如果你看到C chord只有一個選擇,
    那你未必能彈到原曲的味道。
    -
    男歌女唱,或女歌男唱,又或者唱不到原曲的調,
    這些都是自彈自唱常遇到的情況。
    利用音階抓出最高和最低音,了解自己的音域,
    再用樂理推算出適合自己的調及和弦。
    這樣就不用放棄自己喜歡的歌。
    -
    D. 中級階段﹝聽力、指板、樂理的融合,為期十二至二十四個月﹞:
    -
    1. 接觸不同音樂類型:country、blues、RnB、Rock等等
    2. 學習延伸和弦,盡量推算並背下和弦組成音和按法
    3. 訓練聽力,把歌曲的調和旋律抓出來
    4. 嘗試抓和弦譜,或者對比不同和弦譜並選出更合適的和弦
    5. 利用音階抓出歌曲中不同樂器的音,並嘗試寫在六線譜上
    6. 參與合奏
    -
    台灣的「芭樂歌」(Ballad),或香港的「K歌」,
    大都是中慢版情歌為主,和弦進行及節奏都會有類似模式。
    但如果遇上其他音樂風格的流行曲,
    同學就會覺得指法、掃法不夠用,和弦也不會按,
    所以多學習不同風格的歌,才可避免這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
    由讀譜開始,到無譜演奏,最後就用「耳朵去學習」。
    抓旋律前,先聽出歌屬於什麼調,應該用什麼調的音階。
    抓和弦前,先知道該調的順階和弦,就能聽出最少一半的和弦。
    聽力、指板、樂理,就是用耳朵學習彈奏的基礎。
    -
    把聽到的音,準確按拍子寫下,就是帶領樂隊的第一步。
    參與合奏,也是音樂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分享。
    我極鼓勵學生合奏,這是最快進步以及最快樂的學習過程。
    -
    希望以上有一個藍圖給各位同學參考,這也是我的學習經歷和分享,謝謝。
    -
    #結他課程 #結他班 #結他老師 #自學結他 #樂理
    #結他譜 #countrymusic

  • 樂理時值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07 08:00:00
    有 1,500 人按讚

    教大家一個時值(Time value)的觀念。

    很多人焦慮抗爭何去何從,畢竟推進了兩個月,林鄭仍然固步自封,制裁遲遲未來,大家都擔心這一役將重蹈2014年的覆轍,梁振英拖字訣奏效,民氣盡散,訴求無疾而終。

    人之所以望天打卦,皆因多數的時值觀是過得一日得一日,傳媒都喜歡報「今日是第79日佔領了」,是加數概念。不過在樂理上,Time係一個Tempo的問題,同樣的Content(樂譜),因應不同的Tempo,可以賦予它不一樣的個性和風格(Character)。...
    See More

  • 樂理時值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2-05 20:30:01
    有 334 人按讚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8

    前文提到,在編曲的思考順序上,應該就已經存在的旋律線,先將低音聲部的線條設計出來,一來,我們可以因此去設定這最低的聲線與主旋律線的『開闔』關係,來隨著時間的進行過程,讓這兩個線條彼此靠近或疏離,以期為整個編曲的『能量變化』做出一個範圍的界定;二來,也可以因為在這個範圍之內所設計的『內聲部』線條,做出一個『和絃色彩』大致進行的規劃,而後,可以仔細去推敲所使用的音程,如何讓和絃的進行可以有細膩、並且比較不受小節線限制的旋律性發展。

    這個設計有趣但又難以掌握的玄妙之處在於:如果我們現在將主旋律、低音線條、內聲部視為建構起音樂聲響的三個主要元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內聲部不見得只會有一個聲部或線條,它可以因為你所需要的能量強度去設定所需要的部數),這三個元件彼此之間的『動靜』關係,往往需要編曲者自身的音樂美學或經驗,來達到『此靜彼動、往復消長』的變化平衡---我們可以這樣來思考:如果我有一條非常有流動感、音程跳動也很活潑的主旋律,為了因應這條旋律的音樂性,於是我也在低音線條設計出一個很有律動感的低音旋律時,這時候你在內聲部的設計上,很可能就必須寫作出一個有對比性、相對比較穩定的緩長線條,來讓整個音樂能有一種安定的作用(但這種類型的內聲部寫作,一定要非常小心上下兩個線條如何不會與你的內聲部有音程打架的問題);反過來說,如果我的主旋律本身是比較綿長舒緩的感覺,我的低音線條也維持了一種沈緩的情緒時,為了不讓整個音樂聽起來太過…令人睡著,所以你的內聲部可能會需要較為具有律動感的設計,來讓音樂的『織地』還是有著推動著音樂前進的、隱隱的力量。

    但這些法則又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單單指按照上面的概略描述去建構一種音樂上的平衡感,其實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平衡』就會帶來一種無趣的感覺,因為它太平衡了!而你應該在什麼時間點、用什麼方式去破壞這種平衡感,然後又在多久之後、用什麼方式統合出新的平衡感,這不就是這個系列文章從一開始就在強調的『一種與音樂聆聽者在時間軸上的心理遊戲』嗎?

    而當你所設定的三個元件彼此連動的過程中,每一個有三個音以上交疊的瞬間,其實都可以定義、命名成一個和絃時,我們就可以反過來思考:除了主旋律我不能更動之外,另外兩個元件所牽涉到的用音與時值長度、出現時間,都是我可以去設計的,也就是說,每一個會構成和絃的時間點,其實都是我可以去設定的---太棒了!如果到這裡你真的都能理解這些文字所試圖解釋的抽象概念,我覺得接下來你所設計的編曲音樂內容,應該就不會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和絃進行,而非常有機會呈現出一個很能有你自己音樂特色的寫作成果!但~當然,持續去進修樂理知識,或不斷去見習、分析各種音樂型態的編曲大師所展現的智慧成果,也應該會非常有效率地增廣你的音樂見聞與下手寫作的實力。

    如果行文至此,你對於這些抽象的概念還是有著模糊而不著邊際的感覺,沒問題!下面這首曲目,就是用來詮釋這兩週以來的文字最好的範例:

    戴佩妮-透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PnTnyfVIY

    [二. 關於編曲可以想想的幾件事_05] ~時間_05//和絃_02//律動 Groove_01

    之所以選擇這首在2000年戴佩妮第一張創作專輯的名作(天啊!18年前…),是因為整體來說,整個音樂內容就是由單一Vocal主旋律加上單一的Bass樂器所建構的(間奏之後的少量Percussion只是增加了些許的器樂聲響,讓音樂Mix的聽覺畫面有『比較打開來』、以及讓頻率的寬度有所變化),而它又不是單純的兩個線條:主要的音樂Pattern在第二拍反拍與第三拍正拍有著用雙音所點明的和絃色彩(可以注意一下用在前奏、間奏與用在歌曲進行中的省略用音所帶來的能量變化),讓主旋律在每個小節都能適量地得到和絃結構的支撐;但因為整個音樂構成的元素很單純,用來做為這個系列文章的示範,能有非常精準的作用。

    通常我們在學習、分析一個曲目的編曲時,我們其實是在分析這一位編曲者的思考過程。以這首曲目來說,因為主體只有一把Bass,它必須同時顧及低音的指定(和絃的基礎色調)、彈奏的節奏性(對比旋律的疏密)、和絃的內聲部呈現以及彈奏/聆聽的樂趣,我想,他應該是從確認了主歌A段的低音部位的地方開始來組織整個編曲。在這個編曲可以特別關注的兩點:

    1. 我們可以將整首的Bass視為一個與主旋律唱和的線條,但這個線條的特性是:當主旋律在進行時,Bass只做和絃組成音與律動的單純支撐,但當主旋律開始轉換成較長的長音或沒有主旋律進行時,Bass的線條就變得非常活潑而豐富。這種『不干擾主旋律但又很能抓住時間差來呈現第二旋律線角色』的思考,應該是所有編曲都應該依循的第一守則---即使在編曲的內容上有更多樂器或聲線要加入,也應該非常注意、謹守這個基本規則。

    2. 我們常常聽到『音樂的【Groove】好不好』這個議題,但,『Groove』的好壞究竟應該如何來界定呢?讓我們以『透氣』這首曲目在前奏的頭兩個小節來仔細分析為什麼這樣的音樂內容會帶給我們很強的律動感呢?

    A. 『切分音』~在維基百科的解讀裡(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87%E5%88%86%E9%9F%B3 ),我們可以將切分音視為一種『預期的強弱拍位置被改變』的音樂處理手法。前文提到『主要的音樂Pattern在第二拍反拍與第三拍正拍有著用雙音所點明的和絃色彩』,它原本被預期的位置應該是在第三拍的正、反拍來彈奏這個雙音的和絃,來符合4/4拍分音樂中習慣的『強、弱、次強、弱』的重音安排;但編曲將這個位置往前移動了半拍,使得原本的弱拍後半突然有一個重音出現、造成一種音樂能量『搶進』的感覺。而原本應該在第二小節第一拍出現的根音,也同樣地被安排在第一小節的第四拍後半就出現,這種『搶進』重音的方式,會讓音樂有一種『興奮激進』的感覺,因此,比較容易讓音樂有『一直往前走』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可以讓我們覺得音樂有律動感。

    但除了用『搶進』的方式之外,另外一種切分音的應用是將重音往後延遲出現,它同樣會帶來『預期的強弱拍位置被改變』的音樂效果。如果當你檢視你的編曲,覺得呈現的音樂一直有一種『平淡』的問題,那麼,除了去思考低音線條與內聲部用音是否太過『安全無趣』之外,回想一下前文所述:『每一個會構成和絃的時間點,其實都是我可以去設定的』,也許將你的低音線條或內聲部的旋律往前或往後調整一下出現的位置(半拍或是一個16分音符),往往會得到一個預期之外的、很好的效果。

    事實上,這是我常常給年輕編曲者的實際微調方案,而且,真的很有用!

    B. 上一篇文章說了:『聽不見的最重要』,它除了是指夾在主旋律、低音線條之內不易被分辨的內聲部織地之外,它也指的是『真正聽不見』的那個音樂元素:『休止符』!

    請再仔細聆聽一下在第一小節第二拍反拍要發生切分音之前的瞬間發生了什麼事?

    『Nothing』!

    音樂在第二拍正拍的位置像是『斷了氣』一樣的什麼都沒了!這個瞬間,其實就是被巧妙地放進了一個約莫16分音符長度的休止符(因為後面緊接著的雙音滑弦需要一個啓動與滑行的時間,所以那個雙音和絃的位置嚴格來說是從第二拍的第二個16分音符開始發生的),而那個『什麼都沒有』的休止符,切開了前一個根音長音與後面的雙音和絃,強化了後來緊接著的切分音效果。

    我自己有一個相當的偏見:『休止符是最有能量的音符,也是最難學好出現位置的音符』。

    休止符的意思是:它界定了前一個音符實際的長度,它也界定了下一個音符要出現的位置。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篇文章是由許多的句子所構成,而句子與句子中間,會需要標點符號來做區隔,而不同的標點符號可以加強前一個句子的語意;同樣的,音樂是由樂句所構成,要分隔一個一個樂句,一定會需要用到休止符,而樂句中的每一個音符,也會需要用到休止符來『對比』出每一個音符的長短---如果你所編寫的樂句都是用連音記號去形成一種『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狀態,聆聽者應該很快就會進入被催眠狀態,因為它缺乏對比。

    『話說到何時該停』,這除了是人生的一大課題之外,在音樂的呈現上也是。但『何時停、停多久』,就又是另外一種學無止境的修煉了。

    總的來說,要想讓自己在音樂上的『Groove』有很好的表現,『切分音』與『休止符』的運用時機會是非常需要琢磨講究的!當然,在每一個樂句裡的每一個音符所使用的力度變化,帶來的『抑揚頓挫』,也會影響Groove給聽眾的感受,但因為那實在是太千變萬化的課題,恐怕不是這禿筆可以盡訴的---你可以在『透氣』這首曲子的彈奏上很明顯地就觀測到這些力度變化所帶來的效果,而我其實會進一步建議:當你在聆聽、分析、學習一些很棒的音樂作品時,不妨從這些面向去拆解這些建構起音樂的『樂高積木』,我確定這樣『站在巨人的肩膀』的學習方式,一定會為你的編曲呈現有著極高效率的成果提升。

    祝音樂學習之旅愉快開心!

    --------------------------------------------------------------------

    後記1. 阿妮的這首『透氣』,是由馬來西亞籍的Bass大師Andy Peterson先生(https://www.facebook.com/andy.peterson.9803 )所完成,而這位大師也是阿妮從年輕就一直合作到現在的重要音樂夥伴。我很榮幸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能有多次機會與這位大師在錄音室或現場演唱會合作過;他的手掌,應該是我親眼所見過最為厚實的樂手,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Andy Peterson先生所彈奏的Bass音色如此紮實。

    後記2. 近兩個月因為一個新興的網路音樂平台之邀,我開始與四位年輕的編曲工作者進行每兩週一次的編曲研討會議。在分析這些學經歷各不相同的編曲工作者編曲作品時,很容易發現時下編曲對於低音線條與內聲部掌控的想像力、執行力都還有很大的『灌溉』空間,我因此定下幾個簡單但重要的習題課目;其中一項是:例舉一首只有Bass與Vocal的Youtube連結,來分析研究這兩個聲部可以創造的空間,以及自選一首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曲目,將其改編為一把『Midi』Bass與一個主Vocal的版本。這個課目的意涵除了深入去瞭解這樣兩種『配器』的可能性之外,也在加強關於用Midi來執行編曲的實力。而這幾位編曲所選的Youtube範例,我覺得都相當精彩,所以,在這篇文章最後,想將這些精彩的音樂也分享給你:

    編曲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3zjjosnEs

    編曲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fG-dJFbxc

    編曲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8UWa2N4Rsc

    編曲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GCQHbFMuM

    我想說:Bass真是一種傑出而無可取代的樂器啊啊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