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崎創作串燒 🔸臺北美食-國父紀念館站/忠孝敦化站🔸 ⠀⠀⠀⠀⠀⠀⠀⠀
*🔸地區:#yen吃國父紀念館 #yen吃忠孝敦化站 #yen吃大安區#yen吃臺北 ⠀⠀⠀⠀⠀⠀⠀⠀
*🔸類型:#yen吃日式#yen吃日本料理#yen吃餐廳#yen吃串燒 ⠀⠀⠀⠀⠀⠀⠀⠀
*✏️個人評...
⠀⠀⠀⠀⠀⠀⠀⠀
*🍄野崎創作串燒 🔸臺北美食-國父紀念館站/忠孝敦化站🔸 ⠀⠀⠀⠀⠀⠀⠀⠀
*🔸地區:#yen吃國父紀念館 #yen吃忠孝敦化站 #yen吃大安區#yen吃臺北 ⠀⠀⠀⠀⠀⠀⠀⠀
*🔸類型:#yen吃日式#yen吃日本料理#yen吃餐廳#yen吃串燒 ⠀⠀⠀⠀⠀⠀⠀⠀
*✏️個人評價:4.4分(滿分5分)
⠀⠀⠀⠀⠀⠀⠀⠀
*🔸適合2-4人,臺北東區的日式創作串燒店,我沒吃過肉串包無籽葡萄和大塊狀的明太子,雖然單價稍高,但約會、好友聚會、長輩相距頗適合
濃厚的日式擺設,營造溫馨熱鬧的氛圍
⠀⠀⠀⠀⠀⠀⠀⠀
*🔸推薦豬肉串-葡萄、 油漬明太子馬鈴薯、 豬肉捲-可樂餅、雞肉丸子沾蛋液 ⠀⠀⠀⠀⠀⠀⠀⠀
*📌豬肉串-葡萄💰$120
我只吃過肉串包番茄,第一次吃到白葡萄呢!
⠀⠀⠀⠀⠀⠀⠀⠀
*🔸鮮甜多汁的白葡萄,輕咬一口差點噴汁,先感受新鮮水果的香甜後,裹在外層的肉片上,表層肉片涮的醬汁很薄,不會認為鹹甜的滋味很突兀或衝突,反而有股衝動想一次吃完一串葡萄呢!
⠀⠀⠀⠀⠀⠀⠀⠀
*🔸有點厚度的肉串搭上新鮮多汁的葡萄果粒,比番茄更對味的原因是僅有甘甜香氣,不像番茄是酸甜呢! ⠀⠀⠀⠀⠀⠀⠀⠀
*📌油漬明太子馬鈴薯💰$230
我的眼睛和腦袋瓜瞬間長知識 !!原來整塊大片的明太子長這樣!像小型的烏魚子狀呢!
⠀⠀⠀⠀⠀⠀⠀⠀
*🔸熱騰騰鐵鍋裡是明太子、馬鈴薯薄片狀、青綠蔥
⠀⠀⠀⠀⠀⠀⠀⠀
*🔸馬鈴薯在熱油鍋中浸泡,經熱油受洗後,口感是綿密中帶點硬脆~
⠀⠀⠀⠀⠀⠀⠀⠀
*🔸最上層的深粉色是明太子!我沒見過整片的明太子呢!不斷驚呼連連,讓我視覺衝擊大開眼界! ⠀⠀⠀⠀⠀⠀⠀⠀
*🔸店員告知的吃法將旁邊烤的硬脆的法國麵包薄片,加點明太子、馬鈴薯薄片狀、青綠蔥,整體的鹹感來自逼逼波波口感的明太子啊~
⠀⠀⠀⠀⠀⠀⠀⠀
*🔸麵包可加價續量 ⠀⠀⠀⠀⠀⠀⠀⠀
*📌豬肉捲-可樂餅💰$110
鑲在內餡的可麗餅屬溫熱軟綿口感,很奇特的味蕾饗宴
⠀⠀⠀⠀⠀⠀⠀⠀
*🔸仔細品嚐幾口,發現有白色近乎透明又軟綿的內餡,和飯友討論是捲心麵條的切片,和店員確認後,還被店員稱讚我們很厲害吃得出來呢!(獲得被肯定的成就感)
⠀⠀⠀⠀⠀⠀⠀⠀
*🔸外層的肉片烤的酥脆,但又不失水分而口感進乎完美,今日最令人驚艷的第一名料理非他莫屬 ⠀⠀⠀⠀⠀⠀⠀⠀
*📌店家自製雞肉火腿💰$180
是冷盤,雞肉鑲成火腿的圓狀切片,單吃一口未沾醬,感覺索然無味,僅有點鹹鹹的火腿味
⠀⠀⠀⠀⠀⠀⠀⠀
*🔸旁邊附柚子胡椒、美乃滋、柚子醬、自磨芥末醬等4種口味,不同風味的醬汁能豐富火腿的色彩 ⠀⠀⠀⠀⠀⠀⠀⠀
*📌雞肉丸子沾蛋液💰$120
會貼心附小叉子,方便我們分切整串雞肉,吃得出內餡蔬菜的清脆和甜感,搭配細緻雞絞肉有鹹甜滋味
沾金黃蛋液,更添滑潤感
⠀⠀⠀⠀⠀⠀⠀⠀
*🔸雞肉丸子有點咀嚼感,因裡頭有些許的雞肉軟骨,喜歡這種較豐富的口感 ⠀⠀⠀⠀⠀⠀⠀⠀
*📌炸飯糰💰$70
飯糰的外皮屬微焦但不硬脆,像鍋巴的硬米粒面積範圍少和厚度薄,能稍微享受鍋巴感
⠀⠀⠀⠀⠀⠀⠀⠀
*🔸米粒算濕潤,不會因燒烤關係而流失水分 ⠀⠀⠀⠀⠀⠀⠀⠀
*📌海苔炸豆腐💰$220
炸豆腐泡在湯中很特別,因豆腐外層有裹透明的粉,不破壞白嫩豆腐本尊
但可惜粉有點厚,以致影響整體口感
⠀⠀⠀⠀⠀⠀⠀⠀
*🔸墨綠色接近黑色的湯是海苔湯,喝起來濃稠和有點單調的鹹味,私心認為勾芡更少或調味更豐富,整道料理會更加分
⠀⠀⠀⠀⠀⠀⠀⠀
*🔸有盤是生薑和柚子胡椒醬
生薑單吃很嗆辣,認為將柚子胡椒醬加入海苔湯攪拌後,改良進化版的湯更有味 ⠀⠀⠀⠀⠀⠀⠀⠀
*📌招待小菜-燉蘿蔔
醃滷白蘿蔔、紅蘿蔔薄片和鳥蛋
滷汁清淡,吃出食材的原味,能感受到白蘿蔔的清甜
⠀⠀⠀⠀⠀⠀⠀⠀
*🔸是香而不鹹的滷汁,清澈的滷汁我們還把他喝光呢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4段216巷
02-2770335
星期一~六:18:00-23:45(周日公休)
#野崎 #創意串燒 #國父紀念館站美食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美食 #일식레스토랑#일식 #巷弄美食 #巷弄小店 #日本平價美食#日本料理#台灣好吃 #台湾はおいしい #台湾b級グルメ #台湾美食 #台湾 #台湾🇹🇼 #台湾好き
樂敦洗眼液評價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樂敦洗眼液評價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師婊
#日常生活小品系列
好吧,我發夢都估唔到,我竟然可以將我最耍家的兩大題材擺埋一齊寫,但終於都有機會啦!!!
話說最近識左個跑馬拉松的德國banker,佢其實唔係住英國,只係工作原因,每個月都會黎倫敦出差。咁人妻先生呢啲好客成性的大好人,當然自薦帶佢周圍飲飲食食啦,點知今次上得山多終遇虎。
「晚飯後,我帶你去喝東西吧!」在唐人街的酒家裡,我們還未結帳,我已經打點著甜品。
「你想到哪一間酒吧?」他的英文水平和我差不多,跟他聊天絕對無壓力。
「今天不去酒吧,我們試點特別的!」我朝他一眨眼睛,賣個關子。
「嘿... 你說怎樣我都聽你的。」這傢伙沒有會錯意吧?!
結帳後,我跟他邊走邊聊,為免他的血液到了不應該到的地方,影響消化(我指大腦,我唔想佢花精力去估陣間飲咩,ok? )我還是告訴他:我們去喝黑糖珍珠鮮奶吧!
「那是什麼來的?」他睜大眼睛望著的。
「那個...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這種飲品在香港超級受歡迎的,很多人排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才喝到哦!」我覺得作為一個有棍嘅死八婆,呢啲港女嘢我無理由一次都未飲過,咁點出黎行啊?!
於是,我就帶著他由唐人街走到soho區的一間茶店。
「到了!」老實說,其實我比他還要期待一點。這是一間只有幾個座位的小店,主力都是賣各種台式飲品,看上去還是挺可靠的。
「你能幫我點嗎?我請...」說罷他開始掏錢包。那可不行啊,我提議喝這個的,還要對方請客,我的臉子往哪裡擱?
「不,我來,我堅持。」我輕輕拍他小麥色的大手一下,給他一個肯定的微笑。
「那就謝謝了。」他也很識趣。
不得不說,兩杯黑糖珍珠鮮奶,收費約£14,即係差不多140港紙,也真心不便宜,但這裡不用排隊,要是好喝的話,也沒所謂啦!
等了一會,終於拿到了黑糖珍珠鮮奶,搖均後我們就急不及待開動了。
「咦?!」我打了一個突,再狐疑地望一下對方。
「唔...」他喝了一口,也狐疑地望著我。
這不就是單純的把黑糖漿和黑糖味的珍珠倒進鮮奶那樣嗎?!
「味道挺特別的。」當鬼佬唔想對外國野發表帶有文化和種族歧視的評價時,就會說那東西很特別。
「不,你也太有風度了,就是很普通啊!」我自己也不好意思為這種飲品抬橋。
「有點像蜂蜜加牛奶,不過這是冷的,還有點特別的味道。」不得不說,他挺厚道的,要是我去溝仔,條仔帶我飲這樣的東西,我會由衷地懷疑他的品味。
「不好意思,失禮了。」拜託,蜂蜜牛奶先唔洗七十蚊一杯囉唔該~
「你們在香港真的常常喝這個嗎?」他用有點難以置信、又有點替我可憐的眼神望著我,就像人們看著吃樹皮的非洲饑民那樣。
「不是的,應該是這裡的店鋪沒有跟足香港和台灣的手法吧?」我其實也說得有點心虛。
另外,值得一讚的是:佢真係用鮮奶,啲奶係真嘅。點解我咁肯定?因為佢200%咁激活左我的乳糖不耐症,接下來的一小時,我送他回酒店後,我自己以九秒九的速度走左去快餐店的洗手間,一陣雷雲戰鼓天崩地裂日月無光,彷若盤「股」初開,開天闢地瘋狂爆石,爆到菊花也謝了(配樂係phantom of the opera Christine 最尾狂飆的那段超高音)。
我真心想問句:香港班友仔唔係就為左一杯咁嘅嘢排長龍呀嘛?這樣子浪費生命,真的好嗎?我真心希望我在倫敦喝到的是劣化版,否則的話,那些排生排死的人,也太可憐了。
#點解唔用佢間房個廁所
#你傻架
#我係唔會放屁更加唔會開大架
#只會釋放出粉紅色的綿花糖雲唷
#聲音恆定為風神埃俄洛斯的嘆息
#二次元嘅嘢你識舊綿花糖
#呢杯咁嘅嘢
#我真係唔識點同鬼佬解釋佢好飲
#要呃人先要呃自己
#但菊花很誠實啊
#我係唔會開名架
#廢事陣間人地以為我要公審小店
#有本事喺soho開得鋪嘅店可以有幾小
#大家一齊中伏吧
#我爆菊了你也別旨意全身而退
樂敦洗眼液評價 在 Miruk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一眼就會被他的包裝所吸引的日本品牌Atorregepure降臨👏
這種乾淨簡單的商品包裝真的好讓人喜歡ㄚ♡♡♡
>>http://pse.ee/5QZLZ
Atorregepure雅朵麗是由日本百年大廠樂敦家族的關係企業ANDS所研發,試用了快一個月終於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ノ´∀`)ノ歐耶💕
-
#純萃深層卸妝凝露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卸粧凝露(平時大多使用卸妝油🕊)
我的日常妝容包含眼妝用這瓶是能卸得掉的哦,
(但如果是超濃妝的眼唇妝容還是會建議使用專門的眼唇卸妝液做卸除)
質地滑順好延展、香味也是溫和不刺激的那一種,
成分裡添加了無患子果實萃取的精華兼顧了清潔與親膚性,
除了讓卸完妝的臉潔淨外還不會有乾乾的緊繃感✨
#純萃淨白潔顏乳
他跟卸粧凝露的味道有點不一樣,
但也是都是屬於療癒型的舒服香味那一派,
會建議擠在手心起泡後再搭配按摩做清潔,
他的泡泡很綿密,洗完後真心覺得清爽柔滑好舒服😌。
-
以上是我自己的小小心得感受,
試用完卸妝/潔顏後會想入手他的化妝水及乳液試試,
化妝水/乳液的保濕度評價好像蠻高的,
偏乾肌的me好想試試看ㄚ!
>>>http://pse.ee/5QZLZ
最後要說的是:
「日本出產就是有種讓使用者hen放心的魔力❤️」
-
#漂亮的包裝就是一種幸福
#mirukuの美妝分享
#Atorregepure #雅朵麗 #來自日本的大心保養
#無油感卸妝凝膠 #超濃密泡泡
-
⭐️實體通路:
康是美、Tomod's、日藥本舖、@cosme、Q mart、美康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