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槐的造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槐的造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槐的造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槐的造詞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少女 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關於愛情&投射效應:說同一種語言,不保證溝通有效 ] 昨天聽到我媽跟我妹吵架,突然體悟到一件事情,原來很多時候人看似在交談,其實根本是在自言自語。 一早起來,我媽跟我妹正在吵垃圾該怎麼處理最有效率,兩人各執一詞,吵到最後情緒越來越激動,妹性格直講話快,姿態十分咄咄逼人,讓平常性格溫順的媽,也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50的網紅88 bala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FFICIAL MUSIC VIDEO】 八十八顆芭樂籽 88balaz 追太陽的人 Sun chaser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 爭論太多,對或錯都有立場。最後只有愛能改變世界。 我們都是追太陽的人,或是我們都能做別人的太陽。 詞曲;balaz lee 編曲:88balaz ...

槐的造詞 在 梧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03:45

《太上忘情》 我在語音學裡談戀愛 向心和並列 白髮的老教授說 向心又稱有心結構 意指不平衡構造 他說「愛情」 偏了情,愛不過是種形容詞 . 我在心理學裡談戀愛 「強迫式迷戀」 鰥寡的副教授說 十分地痛苦不等於 絕對地被愛 我忘了我的委屈 討好不了妳的半句心疼 . 我在遊戲學裡談戀愛 「...

  • 槐的造詞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4 19:56:54
    有 260 人按讚

    [ 關於愛情&投射效應:說同一種語言,不保證溝通有效 ]

    昨天聽到我媽跟我妹吵架,突然體悟到一件事情,原來很多時候人看似在交談,其實根本是在自言自語。
    一早起來,我媽跟我妹正在吵垃圾該怎麼處理最有效率,兩人各執一詞,吵到最後情緒越來越激動,妹性格直講話快,姿態十分咄咄逼人,讓平常性格溫順的媽,也開始生起氣來。我媽被激到最後說:「我不是這麼容易生氣的人。」沒想到我妹一聽,竟然更氣,反唇相譏:「所以妳是在說我很愛生氣囉?」
    這兩句話乍聽下有關聯,卻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媽單純想說:「如果妳態度好一點,我也不會生氣。」但在妹聽來,卻被曲解成「妳說自己不容易生氣,是在暗諷我很愛生氣嗎?」
    她們吵著,我在旁邊陷入沈思,因為這讓我有「投射效應」的既視感。
    投射效應,指的就是人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與特點投射到別人身上,好的時候叫做「以己度人」,壞的時候叫做「做賊心虛」。投射效應是一種認知障礙,會妨礙我們用客觀全面的角度看事情,例如一個工於算計的人,就會老是懷疑別人想要害他,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也會因為假設別人不壞而受騙上當,而一個常常自我質疑的人,也會覺得別人說話都是在拐著彎批評他。


    人與人的「對話」,或許很難避免一定程度的「自言自語」。
    聽我們想聽的,想我們想想的,說我們想說的,或許這是為什麼同一本書,兩個不同的人閱讀後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與想法。文字具有高度互動性,它會與閱讀者的內心「已經存在」的東西發生關係,像鏡子互照折射、像物質相融後發生質變,也像把一顆石頭投到黑暗中,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湖」,那顆石頭就不會發出石頭入水的聲響,而是消失於無形,意義散失半空,Lost in translation。而「讀書」、「讀人」、「讀空氣」,其實都差不多,我們在這個大世界裡團團轉,到最後原來都是在和自己對話。


    雖說與外在接觸時,人很難過濾掉「自言自語」的成分,但有時候,還是能幸運遇上不靠「語言」也能互相了解的人。
    我男友是義大利人,以前很多人問過我,會不會因為文化差異大、母語不同,而產生很多溝通問題?
    現實是幾乎沒有影響。我們一個母語是中文,一個是義大利語,在一起都用英文溝通,而我們的英文都不像母語人士那麼 100% 完美,所以常常會創造出一些超脫語境的奇怪用語,但更奇怪的是,我們竟然都還 get 得到對方想說什麼。我是個已經重看超過 20 次的超級《甄嬛傳》迷,有一年拉我男友下海,把整整 68 集逐字逐句即時翻譯給他聽,但遇到「賤人就是矯情」、「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再冷,也不該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這種超難傳神翻譯的句子,就只能東拼西湊弄出個大概意思來。沒想到有一次聚餐,朋友聊到被前男友糾纏,對方烙下「我不好過,妳也別想好過」的話,男友轉頭低聲跟我說,“don’t warm yourself with others’ blood.” 讓我驚奇地笑了起來。
    反過來說,我也曾經與母語相同、成長背景差不多的男子約會過,但不知道哪裡不對勁,怎麼聊都很卡,他接不到我的笑點,我覺得他的言外之意很粗糙,這種感情都不會長久。
    很多時候,人與人雖然說著同一個「語言」,進行的卻是無效的溝通,但當我們遇上「心語」相近的人時,不需精準語言,也能讓兩個原本孤獨的小世界一拍即合。


    長越大,對投射效應體悟越深、對無效溝通越不耐煩,也就越重視「實質溝通」感。
    當我在社交情境裡,感到被攻擊而焦慮不安時,盡量不再像以前一樣馬上武裝起自己,而是先冷靜下來,思考別人是真的在指桑罵槐,還是我本身太在意某件事,所以想太多?不斷自問這些問題,讓我這些年來的社交焦慮減輕了非常多,心情放鬆時,肢體也會放鬆,不再忙著糾結於內心世界,而有更多從容餘裕,去注意到人與人互動背後的真實質地。然後,我才真正開始珍惜生命中那些「對的人」和「對的事」,因為知道真的難得。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Photo via: Unsplash

    #投射效應 #心理 #社交 #愛情 #語言

  • 槐的造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14:00:00
    有 546 人按讚

    蘇東坡拼命吃河豚:也值得一死!(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造物者真是神奇,竟把至毒極鮮二物融於一體,讓人又愛又恨,而且欲罷不能,想要一膏饞吻,只有拚命一試。

    基本上,「拚死吃河豚」這句流傳甚廣的民諺,早在宋代即有,當時人孫奕所撰的《示兒編》這部書內,載有一則蘇軾吃河豚的軼事,寫得頗為生動。話說蘇軾謫居常州(今江蘇省常熟、武進、陽湖、靖江一帶)時,愛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想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吃一頓。既蒙這位婦孺皆知的名士首肯,士大夫的家人,無不大為興奮。待蘇軾吃河豚時,都躲在屏風後面,想聽「蘇學士」如何品題。即使擠得水洩不通,依舊鴉雀無聲。

    但見蘇軾埋頭大啖,不聞讚美之聲,當這家人相顧失望之際,這時已打飽嗝、停止下筷的蘇軾,忽又下箸,口中說道:「也值得一死!」屏風後面的人,聽到無不大悅。

    名小說家高陽便稱:「由一『也』字去推敲,可知『拚死吃河豚』為當時通行的俗諺。」不過,另有筆記指出:蘇軾所說的,乃「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說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的。字句略有出入,本意卻無不同。

    河豚美名「揚子江中第一鮮」

    只見過標本,從未吃過河豚的文人不少,像高陽及汪曾祺均是,汪氏甚至說,他在以擅燒河豚著名的江蘇江陰待過兩年,「竟未吃過河豚,至今引為憾事」。

    河豚真的很有意思。牠古名鯸鮐、赤鮭、鯸、䱌、(魚市)魚、河魨等。其別名則有「吹肚魚」、「嗔魚」、「氣泡魚」、「雞泡魚」、「臘頭」及「西施乳」等。其魚體較短,呈紡槌狀,頭腹肥大,牙愈合成牙板。尾部較細,背鰭一個,無腹鰭,皮面平滑無鱗,背面及腹面布滿小棘。背部多為黑灰色,並有各種顏色的條紋或斑塊,腹部為乳白色,內有氣囊,遇敵害時,能吸氣膨脹如球,全身上下棘刺怒張,使敵更不敢侵犯。然而,此適為人們得以捕獲牠的致命弱點。

    基本上,河豚與海豚同屬一類,只因棲息之水域不同,而各異其名稱。牠屬魚綱、魨科魚類。在中國分布極廣,江、河、海中皆有,多半棲於江中多沙處,江、海之交(即淡水與海水交會之處),分布尤多。目前中國約有30多個品種,數量之大,世界第一,故有「東方魨」之稱。其種類甚多,就形狀而言,有箱河豚、團扇河豚、模樣河豚、刺河豚等,如就條紋而言,則有虎紋河豚、蟲紋河豚、星點河豚、豹河豚和條紋河豚等。其中,又以蟲紋河豚、條紋河豚及豹河豚的毒性最大,不可不慎。

    河豚的毒性之大,絕不可等閒視之。古人對此,知之甚詳。如晉人左思《三都賦》的〈吳都賦〉便有「王鮪鯸鮐」之句,其注云:「鯸鮐魚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性有毒。」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魚臣)魚肝與子俱毒。」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吳人嗜河豚魚,有遇毒者,往往殺人,可為深戒。」同時期的《太平廣記》亦云:「鯸鮐魚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以上可謂是對河豚之毒,有初步之認識。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對河豚的毒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云:「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吳人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且「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實也」。明代《嘉靖江陰縣志》在「魚之屬」中提到:「河豚,……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清代《光緒江陰縣志》的〈物產‧鱗介之屬〉內總結前人經驗,歸納為:「河豚,……子則毒甚,忌銅,眼、血、油(即魚肝)亦毒。」有清一代名醫王士雄更謂:「(河豚)其肝、子與血尤毒。或云去此三物,洗之極淨,食之無害。」可見河豚只要整治得法,就不會「食之殺人」了。

    河豚到底多毒,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云其:「入口爛舌,入腹爛腸,無藥可解。」而其毒性發作時,會引起腹痛噁心、嘔吐,麻痺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嚴重的還會四肢麻痺,甚至全身癱瘓,言語不清,吸收困難,全身青紫,如果搶救不及,立刻導致死亡。因此,有位日本飯店主人便稱這種死亡為「恐怖的死亡」,一旦中毒,「雖然你的神智非常清楚,手腳卻已麻木無知,不能站立。你可以思考,但無法開口,無法動彈,而且不久就無法呼吸了。」

    至於如何解河豚毒性?則眾說紛云,莫衷一是。有謂「艾能已其毒」(見《酉陽雜俎》);「中其毒者,以橄欖、蘆根汁、糞清、甘蔗汁解之,少效;或用鴨血灌下可解」(見元人賈銘《飲食須知》);「世傳中其毒者,以至寶丹或橄欖及龍腦浸水皆可解。復得一方,惟以槐花為妙,與乾胭脂等分同擣粉,水調灌之,大妙」(見元人陶宗儀《輟耕錄》)。但是否真的有解,恐怕也說不得準。又,清人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12中寫道:河豚上市時,遍地生長的蔞蒿可解其毒。果真如此,那真是造物者的巧妙安排了。此一說法,亦可見於嚴有翼的《藝苑雌黃》,云:「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葉、蔞蒿、荻芽(即蘆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

    總之,面對河豚此一「水族之奇味」,雖「世傳其殺人」,但好其味者,仍前仆後繼,代不乏人死。因此,就有人呼籲摒棄此一珍味。其中,最有名的是梅聖俞與范成大。前者撰〈戒食河豚詩〉云:「……炮煎苟失所,入喉為鏌邪(即莫邪,古鋒利之寶劍)。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持問南方人,覺護復矜誇。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吾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後者則作〈河豚嘆〉一詩,指出:「……既非養生具,宜謝砧兒醋。……朝來里中子,饞吻不待熟。濃睡喚不譍(即應),已落新鬼錄。百年三寸咽,水陸富肴蔌,一物不登俎,未負將軍腹。為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二人皆強烈表達不該追求美食異味而損害身體健康。

    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所以,清人崔旭形容天津風物習俗的〈津門百詠〉中,即有一首形容天津人愛吃河豚,每當清明前後,河豚上市之際,無不冒死拚命食河豚。其詞云:「清明上塚到津門,野苣堆盤酒滿樽;值得東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喫河豚。」另,上海人也嗜食河豚,故清人楊光輔纂《淞南樂府》裡,就有一首稱:「淞南好,命險一杯羹,生願西施乳下死,死憑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皆將「拚死喫河豚」的精神,描繪得入木三分。
    (朱振藩,原刊台灣《歷史月刊》)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槐的造詞 在 千錯萬錯,柯神不會有錯!爹親娘親,不如小英主席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3 12:58:40
    有 111 人按讚

    一向溫文的陳建仁突然火力全開,開嗆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說對方連發病率與致死率的分子分母都搞不清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還說,去年十二月卅一日我方即已超前部署,並向世衛窗口示警恐有「人傳人的可能」,但WHO漠視台灣通報,錯失全球防疫先機。

    看這番慷慨陳詞,讓人驚覺:難不成這次疫情真正的吹哨者竟是台灣?死於新冠肺炎的李文亮醫師,是大陸公認的吹哨人,最近又出現「發哨子的人」艾芬,陳建仁諒不敢去搶這兩人的光采。但鍾南山院士一月廿日才說人傳人,陳院士卻自詡是先行者。回顧事件脈絡:大陸在一月七日經由基因定序,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一月下旬才刊登首篇研究報告,確認它有人傳人的能力。陳建仁如今這般夸夸其詞,恐怕只是事後諸葛。

    譚德塞是首位非洲裔世衛秘書長,若說他連致死率、發病率都搞不懂,這是在嘲諷非洲人的智力,還是在恥笑選他出來的各國代表都是飯桶?陳建仁如果夠高段,能否算算政府至今七天只能賣三片口罩,能力到底多強?陳建仁當然是在指桑罵槐,表批世衛不聽勸,裡則暗諷中共顢頇。大陸封阻訊息,確實是官僚殺人。但陳建仁開罵這天,武漢只新增十三例確診,歐美則幾皆淪陷。西方國家不聽台灣吹哨示警,陳建仁怎不數落幾句?台灣防疫表現不差,但近來不斷自我造神,有點讓人反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410422

  • 槐的造詞 在 88 balaz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5-27 13:12:10

    【OFFICIAL MUSIC VIDEO】
    八十八顆芭樂籽 88balaz 追太陽的人 Sun chaser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
    爭論太多,對或錯都有立場。最後只有愛能改變世界。
    我們都是追太陽的人,或是我們都能做別人的太陽。

    詞曲;balaz lee
    編曲:88balaz
    導演:劉邦耀
    製片:吳容宸
    攝影師:林眾甫
    造型師:張椆婷
    美術組:潘玨文, Ray
    製片助理:謝欣榮, 劉書槐
    攝影助理:Jacky, 安圻
    梳化:林亞靜

    紅衣男:陳兆為
    泳裝女:林怡萱
    芭蕾女:余月如

    越是感覺寂寞的時候就越適合孤獨一點
    這樣和絕望的心情才能比較配合一點

    去聽一些憂鬱的東西吧因為你會以為歌者都幫你憂鬱完了
    別聽一些快樂的東西吧因為你還以為歌者都幫你快樂完了
    說到頭你也只是以為而已啊,
    因為在這場各說各話的戰爭裡,我們都是輸家

    讓我在阿拉比卡海裡游泳吧
    然後就再也不用睡覺就像是死亡一樣

    追太陽的人啊我們要去哪裡
    追太陽的人啊我們要去哪裡
    ++++++++++++++++++++++++++++++++++++++

    八十八顆芭樂籽 最新專輯 "龐克佛洛伊德" 發片趴體!
    88balaz new alubm "Punk Floyd" release patry

    日期:5/29--Sun,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天
    時間: OPEN_18:30/START_19:00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93342977529707/

    全宇宙最糟糕的樂團、充滿神話性的傳奇人物-八十八顆芭樂籽。第五張錄音室專輯龐克佛­洛伊德是他們成軍20周年、超越精髓的龍髓代表作。

    混亂的時代,混亂的人兒,但這世界也太頑固了吧。
    我愛的人兒朋友們啊,就請你把我乾杯吧!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