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槍管作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槍管作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槍管作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可平戰轉換的「安平艦」上配備了「鎮海火箭彈」 科普一下,「鎮海火箭彈」有何特殊? #鎮海火箭彈 - 2.75吋火箭彈,射程8-12公里 - 發射系統配備6個集束發射組,每個集束發射組有7個發射管 - 「安平艦」上射控、伺服等系統及光電指揮儀,指揮「鎮海火箭彈」準確射擊目標區 - 設計概念類似澳洲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喵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下為槍枝資料 類型 個人防衛武器 原產地 比利時 服役記錄-服役期間 1991年–現在 使用方 參見使用國 參與戰爭 波斯灣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墨西哥毒品戰爭 2011年利比亞內戰 生產歷史-研發日期 1986年–1990年 生產商 赫爾斯塔爾國營工廠 生產日期 1990年–...
-
槍管作用 在 喵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07 23:26:53以下為槍枝資料
類型 個人防衛武器
原產地 比利時
服役記錄-服役期間
1991年–現在
使用方 參見使用國 參與戰爭
波斯灣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墨西哥毒品戰爭 2011年利比亞內戰
生產歷史-研發日期
1986年–1990年
生產商 赫爾斯塔爾國營工廠
生產日期
1990年–現在
製造數量
17,000 (2003年)
衍生型
參見衍生型
基本規格
重量
2.54 kg(5.58lb)空槍
2.68 kg(5.9lb)連空彈匣
3.1 kg(6.8lb)裝上50發子彈[5]
長度
標準型:500毫米(19.7英吋)
槍管長度
263毫米(10.35英吋)
高度
210毫米(8.3英吋)
子彈
5.7×28mm
口徑
5.7毫米
槍機
反沖作用、閉鎖式槍機
發射模式
半自動、全自動
射速
900發/分鐘
槍口初速
716 m/s(2,350尺/秒)
有效射程
150公尺
最大射程
1,800公尺
供彈方式
50發半透明彈匣
瞄具
氚光瞄準鏡(P90)
可透過機匣頂部的皮卡汀尼導軌安裝瞄準鏡(P90 TR)
喜歡大叔的朋友
可以利用以下贊助大叔奶粉錢唷
https://payment.ec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0F2A932E1886CAAD8A2A2E5F69A0B6E2
大叔是不定時開台的人也不一定固定玩甚麼遊戲
只要我覺得好玩都會玩看看
---------------------------------------------------------------------------------
奔跑吧凱利影片連接:https://youtu.be/5WhWt4zxDJA
去年兩百抽影片:https://youtu.be/0TnKADxCD7E
喵氏夫婦 吵架怎麼辦 就用拳頭處理阿!!:https://youtu.be/t8_wJckMoJI
#改版 #更新 #世足 還不趕快來享受踢球的樂趣!巨大足球 #泰國拳王:https://youtu.be/q49KlaTXP8I
Support the stream: https://streamlabs.com/喵喵3
改版體驗影片:https://youtu.be/M-P0DsxLxOw
春季前哨戰比賽影片:https://youtu.be/_Jra1xTq5iU
帶大家使用 #短獵槍 #M1873 + #手榴彈 輕鬆吃雞:https://youtu.be/pIqqHvwcvCo
POKEMMO: https://youtu.be/tthSI03J7Yw
POKEMMO 懶人包教學 以及 寶可夢 3D化教學:https://youtu.be/E8qjffdBNQY
實測 【#吃雞神器】:https://youtu.be/PRqLtwnLDLE
實測#手榴彈 #三輪車:https://youtu.be/_bZP0pxgx2Q
#大叔喵 #手遊實況主 #手遊 #各種遊戲更新 #遊戲試玩
#直播 #FREEFIRE #我要活下去 #改版更新 #全面進化
#神奇寶貝 #神奇訓練師 #口袋妖怪 #寶可夢#精靈寶可夢
#Pokémon Sun & Moon #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サン&ムーン
合作洽談:b159753472@gmail.com -
槍管作用 在 喵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01 20:05:55Fb搜尋 大叔喵 就可以找到我的粉絲團嘍
MP40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亦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基本規格
重量
4公斤(8.82磅)
長度
收起槍托:630公釐
展開槍托:833公釐
槍管長度
251公釐
子彈
9×19公釐魯格彈
槍機
提前擊發底火式反沖作用及開放式槍機
發射模式
全自動
射速
500發/分鐘
槍口初速
約380公尺/秒
有效射程
約100公尺
供彈方式
32發彈匣
瞄具
機械瞄具
設計及歷史 編輯
https://arcade.omlet.me/profile/b159753472
#OmletArcade #FreeFire #Bestof2017 #年度最佳app
快下載年度最佳APP:https://goo.gl/J2KQXC
槍管作用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可平戰轉換的「安平艦」上配備了「鎮海火箭彈」
科普一下,「鎮海火箭彈」有何特殊?
#鎮海火箭彈
- 2.75吋火箭彈,射程8-12公里
- 發射系統配備6個集束發射組,每個集束發射組有7個發射管
- 「安平艦」上射控、伺服等系統及光電指揮儀,指揮「鎮海火箭彈」準確射擊目標區
- 設計概念類似澳洲金屬風爆公司研發之「金屬風暴」武器,能夠「瞬間」發射大量殺傷性彈藥
#傳統子彈發射
傳統子彈的結構:彈頭+火藥(包覆在彈殼內)
子彈發射程序:機械撞針擊發子彈,子彈內火藥燃燒,產生推力,將彈頭從槍管發射出去
第一代步槍:機械撞針擊發子彈+手動退彈殼及子彈上膛
第二代步槍:機械撞針擊發子彈+善用子彈發射的後座力自動化退彈殼及上膛
#金屬風暴(第三代步槍)
- 將彈頭排列在槍管中,彈頭間以火藥隔開
- 精密控制電磁脈衝,準確地點燃火藥產生推力,將槍管中最前面的彈頭發射出去
- 設計上的關鍵,火藥產生的推力,不可以對後面未發射出去的彈頭及火藥產生影響,反而要運用這反作用力產生保護機制
- 完全沒有退彈殼及子彈上膛的機械動作,因此可以超過機械的限制,大幅增加子彈發射的速率
- 據說,金屬風暴單管發射速率可達2.7萬發/分,單位時間可發射大量子彈
- 此種單位時間連續打擊、#集火攻擊的能力,可產生可觀的破壞力
- 金屬風暴採用多槍管的概念,以電子控制,按順序啟動不同槍管內的電磁脈衝,再加強其集火攻擊的能力
- 據說,36管的「金屬風暴」試驗系統能每分鐘發射100萬發的子彈
- 有一個電腦模擬的影片,宣稱此種集火攻擊,可將幾輛坦克頃刻閒化為烏有
#火箭彈
- 火箭彈與子彈不同,子彈只有彈藥爆炸推彈頭出槍管的初速度,火箭彈有持續飛行的動力
- 火箭彈的擊發,基本上就是啟動火箭彈的火箭動能
- 鎮海火箭彈在槍管中,不需要類似子彈,彈頭與彈頭間用彈藥隔開
#解讀新聞
可能...
第一代的鎮海火箭彈,完成電磁脈衝點火擊發火箭彈的技術
第二代的鎮海火箭彈...
(延伸閱讀)
海巡署首艘國造安平艦今交船 戰時可改裝雄二、雄三飛彈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2-11/507257
海巡600噸級巡防艦下水 配備「鎮海火箭彈」火力強大
https://www.nownews.com/news/4056559
槍管作用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靠北長官402443
這篇算不上靠北,但請同仁官長們參酌(尤其高階官長們):
一位友人形容部隊現在的窘狀,
個人覺得非常到位:
「就像是一位患有嚴重肌少症、骨質疏鬆的高齡老者,還穿著重達幾十公斤的昂貴護具,要跟對街健身房裡正值壯年、屢屢刷新紀錄的健身教練PK格鬥。」
昂貴武器不該買嗎?還是得買。
也許有時候還是被迫買⋯⋯
但那是問題的重點嗎?顯然不是。
以下所講,會有很多人不愛聽,但這就是現實環境。
部隊的「肌少症」,在此並不是指人員體能,
而是軍事上知識化、科學化的貧乏。
也許你會不同意,但我問幾個問題就好:
你知道什麼是Molle嗎?
你知道皮卡汀尼是什麼嗎?
你配的65式(M7)刺刀結構是通心柄,還是一體龍骨?優缺點是什麼?
防彈背心跟頭盔的穿著標準是什麼?
防刺內裡跟抗彈軟板如何區分?
以上都還是跟部隊成員最親近、最息息相關的東西(個裝、建制武器,而且放諸三軍皆準)。
好,也許這些對你而言是小兒科,那麼請問你身邊的袍澤們有多少人知道?部屬長官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東西?
重點不在於個人有多勇猛頑強,而是這些東西「普及」了沒?上級推廣了沒?重視了沒?
再來一個情境問題:部屬對晨間運動提出了質疑,你要如何應對?
是仍然以「增加運動時段才能強化體能」這種舊有觀念來登高疾呼、持續要求,還是能夠以「睡眠結束後快速實施適度運動,主要是能短時間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幫助身體快速脫離疲困狀態,同時兼顧抗壓、緩解疼痛和促進代謝等功能」這種科學化知識來說服部屬、提供知識性資訊、並以此調整運動內容或強度?
除此之外,部隊裡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弱知識困境」:
運動只有做操跟三項?身體素質仍只看BMI?(這部份已逐漸出現變革聲浪、肌力訓練觀念也有逐步推廣的跡象。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有了開頭)
避免槍枝卡彈而只顧擦槍洗槍卻不注重彈匣養護跟庫儲環境因素?
WD-40會腐蝕槍枝槍管這種奇詭觀念到底是誰教的?(它揮發性高,擦完不再上保養油當然容易鏽蝕)
還有部份特戰或測考中心的先進同仁喜歡據槍時握著槍管槍頭跟刺刀結合座的目的何在?(麻煩請先上網查一查C型夾握法的標準好嗎?全世界真的只有我們獨步全球。修正您那冥頑不靈的小指頭遠離槍枝擊發高熱區難道真的難於登天?別認為戴手套就能搞定一切,真的這樣那乾脆不要上護木了)
還有許多學界大老、關心國防事務的先進前輩強調的TCCC戰傷救護呢?有多少人懂?
再來,是部隊的「骨質疏鬆」症狀,
用來形容部隊結構之脆弱,
除了「無法整合」這個老生常談,
更多的是教育訓練以及專業度的貧乏。
我知道有人會不滿,尤其是特種部隊的菁英們會予以回擊,認為我跟社會酸民一樣瞧不起部隊,但我同樣提一個觀點。
例如:您是特勤隊的,那部隊是否有安排您再接受數週或數月不等的砲兵、裝甲兵、陸航的教育訓練,對於其他兵科甚至是兵種有深刻瞭解嗎?有無理解相互生態跟作戰模式?
如果沒接觸過這些,那除了小部隊特種作戰、限制空間作戰外,
特種部隊要怎麼在敵軍火力壓制下,以最快時間臨機透過精準座標尋求火力支援?要如何在攻擊各階段形成步戰協同?要如何透過通信完成空中密接支援?
而這些可是在您看各種電影、玩各種遊戲時,老美一位射擊士或一位步槍兵可以信手拈來的操作。
(或許因應娛樂效果,電影和遊戲參考價值有限,但也不能說「完全」無參考價值。網路、電視、電影花絮等各種民間渠道裡有著許多邀請退役特種部隊成員或軍事學者針對電影和遊戲內容的評析以及自身經驗分享的節目,多少能夠過濾出一些正確的資訊)
其實這些東西準則有、教範也有,
但捫心自問,
在執行地空整體的時候,空軍的戰機有哪一次是藉由地空即時通訊聯繫、實際配合地面部隊打擊或抵抗敵火的進展、而非透過先期時間律定來通過管制點的?
(往往都是地面部隊拼了命地想要趕上戰機的時間,但若真的面臨實戰,實際情況相信會有多到難以想像的窒礙跟傷亡)
我們的部隊是否擁有這樣誇領域整合技術?我相信絕對有,但重點在於這樣的技術與訓練重點是否能因應時代進展與作戰型態巨變,從集團軍戰略層級有限度「下授」小型任務部隊與「普及」於第一線基層,以提高人員素質及大幅縮短反應時間?
接著說部隊是「高齡老者」,也仍然是思維的問題。
高層的官長要面對的,是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轉變。
早期防彈背心打靶時才會有,甚至是奢侈品;但時至今日,掛載各式配備的戰術背心已是標配,人員的作戰負重只會越來越沉,不僅「抗彈係數」的區分、軟板硬板側板的裝配已經讓人有些眼花瞭亂,高科技帶來的戰術動作與思維也只會越來越多樣。
但「統一」和「部隊延整性」的無差別要求,可以說是是強化和提升戰技訓練的噩夢。也許這七個字可以在早期、或是校閱部隊時能展現部隊的紀律和態勢;但如若不做思考,就將這七個字生搬硬套在部隊訓練中,其影響足以扼殺部隊原有的訓練效能:
左撇子的人,你硬要他手槍套掛右邊(或根本沒有左手版本的);
背心上的Molle提供了許多擴展空間,
然某些單位官長卻禁止東西掛背心上,
一切只為了「統一」、「美觀」。
直至目前為止,
仍然有部份裝甲單位官長要求統一把設計成腿掛的手槍套,
硬是當成肩掛式來使用,
身形較小的同仁(尤其是女性)一穿背心,
手槍就整個被埋在背心裡面,
拔槍的時候還得喬老半天才能出槍。
像這類資訊更新、但思維跟不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期的「戰鬥蹲姿」相信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但主要手抓握槍頸部的動作,是歐美早在二戰時期(也有一說是更早)開始,針對無握把步槍所設計的。
但部隊的訓練、新訓教育等,竟讓它陪伴部隊度過了M-16、65式、65K1、65K2、T-86和早期T-91的時光,分毫未動;
又如現在「戰鬥蹲姿」動作其實早已在兵監單位研修下調整且行之有年,但反而變成許多單位不知道、或高階官長不願意按照新修訂的動作修正直至普及單位,更不用說最近十分熱議的後備役訓練(教召)。
不讓官兵著重、掌握清驗槍「退殼」、「清膛」、「通管」的要則,反而執意要求與檢視清槍線上整齊劃一、違反人體工學的高跪姿(單兵教練中已刪除,卻又出現在戰鬥步槍的操作手冊中)。諸如此類的教育訓練思維,明顯突出許多領導階層、決策階層「做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治標不治本現象。
「我們以前啊⋯⋯⋯」這種開頭的話,是官長最愛說,但基層或有志之士最不愛聽的話語。因為不論好壞,這總是代表又一個新穎或需要被推動(也有可能是需要被議論研究)的想法就這樣被扼殺了。
我們擁有很多武器、也買了很多武器,就像身上這幾十公斤的護具一樣,但除了要有能量維持之外,重點是部隊如今的現實面,猶如開頭所形容的老者一般,根本的解決是要如何透過正確的觀念、高效益的訓練以及專業素養的普及,使其身軀不斷地增肌強大、思維年輕化,才有能力跟本錢駕馭這身得來不易的裝備,去跟敵人比態勢、比本事。
高層大方向的決策內容,也許觸及不到最底層的訓練方針、訓練重點,但對整體的風氣養成和對外觀感,卻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認知及方向的「不當操作」,對部隊所造成的殺傷力,是對岸千百枚東風巨浪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是對部隊「質」的慢性毀滅。
談談現在討論度極高的「戰鼓隊」,
我並不清楚陸軍高階官長對於此政策強推以及堅持的考量及出發點,
儘管某些程度上能理解贊同此理念的同仁先進,認為戰鼓確有其文化及心戰價值,
但其中讓大部份基層官兵無法接受的點在於:
(包含部會層級推行的「社團」政策也一樣)
既然官方要求全軍推動、另核撥經費
而且部份單位「動用教育訓練時間練戰鼓」情況若然屬實的狀況下,
代表了官長等同將這項娛樂性質佔比較多的「民俗文化性質技藝」,
堂而皇之地列入了嚴肅的「軍事戰備本務」。
這樣邏輯與方向,無疑是備受爭議及質疑的。
畢竟在整個大陸軍基層
要維持人裝訓龐大負荷、資源僧多粥少、
以及戰備任務繁重的情況下,
試問如此政策能受到多少正面評價、
又能收到多少效果?
有一則部隊「趣談」是這樣的:
若每月例休8天、各式慰補休、三節及國定連假,假設粗估可以休假100天,
一位軍人一年大概有265天的在營時間。
但如果把訓綱一頁一頁翻開詳細檢視,除了訓練課程之外,另外把所有從參一二三四跟政戰所有要執行的各式講座、講習、示範、活動、輔訪、會議、儀程、活動⋯⋯⋯這些時數全部加起來,可能會超過一年。
要用265天,來完成超過一年的事務!
也許這內容缺乏證實及可信度,但回頭看部隊現實面,各種
訓練「縮短距離」、
教學「濃縮時數」、
會議「併開從簡」、
輔訪「聯合執行」,
難道真是少數個案?
從此也不難看出端倪跟這則「趣談」的起因。
其中又有多少成分,真與「教育訓練」息息相關?還是純粹為「管制而管制」的無效行政?
以上所提,不過略舉大端,再請見諒內容所提雜亂無序,但這些都是部隊現在的窘境。
我並非全盤否認官長們的勞苦功高,但部隊諸如上述等問題已沉積已久,惡性循環日益嚴重,只是希望能藉此嘗試一呼,或許能讓官長們正視這些問題。
Submitted: October 13, 2020 5:18:19 PM UTC
槍管作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美國鴻溝」紀錄片:探索社會分裂由來(上集)
【美國公共電視的招牌節目「前線」,記錄2008年歐巴馬上台,歷經八年執政,再到2016年川普擊敗民主黨希拉蕊,讓華府改朝換代,而今年底他又將邁向連任之路,這一路走來,將近12年的美國政壇大事紀,紀錄片要探索的,一如其標題,就是今天「美國的巨大鴻溝」,在過去的20年裡,呈現出一種無法控制的上升態勢,很多學者或是趨勢專家都試圖要解碼這種分裂現象,研究它的由來,企圖對症下藥,但如果是從美國這個當今民主大國的案例來看,分裂的起源恐怕是從2004年歐巴馬站上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講台上,訴求族群大團結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無聲啟動了。】
{內文:
(時任美國參議員/歐巴馬/2004)
我站在這裡,心中雪亮,我的故事只是美國故事的一部分,我能有今日,要感謝前人種樹,我的成就只有在美國,才有可能實現
(時任美國參議員 歐巴馬/2004)
今晚,美國不再被「自由派」,「保守派」這些標籤分隔,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這裡不僅是黑人的美國,也是白人的美國,也是拉丁裔的美國,也是亞裔的美國,因為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
他的眼神,投射出希望,他的肢體語言,散發著信念,請記得這幅畫面,這位在2004那年夏天 還只是個地方小民代的年輕人,在美國全國性政治舞台上,意氣風發、熱血沸騰的一刻,因為,當他走完他的政壇驚奇之旅,你將發現他滿臉疲憊,意志消沉,彷彿在短短12年間,換了一個人,打著「改變」口號上台的他,在兩屆白宮任期後,終於醒悟到,無論他怎麼做,無論他多努力,他始終沒有能力改變美國,相反地,一個極度分裂,被惡意和仇恨淹沒的美國,卻倒過來,改變了他。
(大法官/羅勃茲/2009)
恭喜你,總統先生
(美國PBS記者/艾辛朵)
歐巴馬釋放出來的訊息是,我將會讓這個國家團結起來,即使你沒有投給我,我也將為你帶來更好的生活
(群眾)
歐巴馬
(《紐約客》撰稿人/考布)
他被視作美國政壇的救贖,華府的人把他看成是政壇新救星,出汙泥不染,能夠超越美國政壇那些惡鬥和盤算,真正符合人民期待,而且,他還是黑人
(《紐約客》撰稿人/考布)
現在回頭看,你不難看出那些期待根本不切實際,早晚會落空
從美國國境之外,旁觀華府,歐巴馬治理下的美國,看似一個族群共榮、外交和解的年代,然而,如果置身美國國境之內,透過華府政治稜鏡,自我檢視,歐巴馬的年代,從許多層面上看,都是美國政治與社會分裂的開端。
(聲音來源:新聞主播)
晚禮服收起,準備送去乾洗,對總統和美國人來說,派對已經結束,他面對許多嚴峻的挑戰,經濟問題...美國人對經濟感到挫折...
如果說911註定了布希成為一位反恐總統,那麼,金融風暴就是歐巴馬任期,永遠甩不掉的包袱,2008年華爾街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觸動了一連串已和金融業結為共同體的民生經濟負面連鎖反應,紐約街頭,聲討華爾街肥貓的口號標語,如排山倒海而來,當時歐巴馬內閣成員中,確實有多人主張,應該將失職的銀行主管抓起來,繩之以法,但在財政部長蓋特納力阻之下,歐巴馬採信了:懲罰銀行業只會加速經濟惡化這套說法,最後決定了給予銀行業紓困,以此確保資本體系持續運轉,帶動經濟早日復甦這個決定,或許是對的,或許錯了,但無論對錯,其立即效果卻是劃下歐巴馬主政下,美國社會內部的第一道鴻溝。
(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萊奇)
歐巴馬骨子裡其實相當保守,他願意相信人性本善,也真的相信所有人都能相互體諒,彼此寬容,但我覺得他錯了,因為到最後,金融業的懲治措施,根本是輕輕帶過,而民眾全都看在眼裡
(保守派評論家/安‧庫爾特)
有錢人永遠可以全身而退,哇!哇!他們捅出簍子,卻要我們來承擔,這些別人造成的虧損,我是說,這根本就令人怒火中燒,那些中產階級庶民一定會想:「換作是我,早被抓去關!」
(共和黨民調專家/魯恩茲)
美國人真的、真的非常痛恨這位總統,他選擇站在權貴富豪那一邊,背棄了老百姓,這股民怨,塑造了茶黨崛起的契機
(聲音來源:主持人)
讓我們歡迎 下屆美國副總統莎拉‧裴琳!
(2008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琳)
我好愛那些「冰球媽媽」們,你們知道冰球媽咪和比特犬,唯一差別是什麼嗎?冰球媽有化妝
幾乎和歐巴馬同時,掀起美國另一個政黨基層旋風的是這位年輕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長莎拉‧裴林,比川普的崛起更早,裴林才是近代美國華府正宗元祖,第一位民粹政治人物,她類庶民的語言接地氣的風格,讓共和黨內過去長期受忽略,只被當成票倉板塊的保守派底層,突然間找到了自己的發聲管道和代言人,隨即在共和黨內
凝聚出一股全新的組織動員能量,同時進逼國會殿堂,和媒體版面雙路夾擊,全面圍剿,企圖捻熄歐巴馬當選所點燃,那光亮而短暫的改革火花。
(政論節目主持人/葛倫‧貝克)
如果你覺得美國原本很偉大,卻被歐巴馬那些政治菁英們帶往了懸崖深淵,那就救救自己,抱緊降落傘 拉開來,跟我走
(華盛頓郵報記者/羅瑞)
現在再去看歐巴馬那時,右派媒體播出的那些政論節目,只能用「歇斯底里」四字來形容,如果你每天看葛倫貝克的節目,聽著他對歐巴馬含血噴人...
(政論節目主持人/葛倫‧貝克)
這是我車上的搖頭娃娃,歐巴馬救世主待會我要來向他禱告一下,看看能不能領到一份「全民健保」
(華盛頓郵報記者/羅瑞)
...你會以為美國就要滅亡了
當一名前電台DJ在福斯電視網上以賣膏藥式的吶喊叫囂,向美國全國觀眾放送極右派觀點,美國的政治媒體也開始了一種質變,過去追求公平客觀或至少看似公平客觀的公眾平台,一旦發現純粹的情緒發洩,比理性的嚴肅辯論更吸睛,簡直是收視率和點閱率的靈丹妙藥,便開始吸納外圍團體、偏激族群 陰謀論、後事實論述\\
和明目張膽的抹黑,各種右翼臉書粉絲團和布萊巴特網站,挾著驚人網路聲量尾巴搖狗附身茶黨,綁架了華府的共和黨建制派核心,在健保法案、移民法案 槍管法案,和種族議題上,一次次打擊歐巴馬謹守中道,理性改革的企圖心,一次次把大方向大原則的政策辯論,拉低到人身攻擊、你死我活,殺紅了眼的逢歐必反格局,致歐巴馬到了執政後期,不只施政跛腳、更傷痕累累 身心俱疲。
(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
我提出的移民改革,絕不會讓那些非法移民就地合法,(你說謊!)(鼓譟),我沒有說謊,還有一件事,我要在此澄清,聯邦資金不會用來資助墮胎,醫生也有權利不執行墮胎,另一方面...
(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萊奇)
歐巴馬上台時的想法是「我可以和在野黨理性對話」,「只要我說得有理,他們也會同意」,「我們可以達成理性協議」,但他錯了,他們根本不想對話,共和黨不想讓他得到任何好處,這跟理性、邏輯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就是不想讓他稱心如意就對了
(《二次內戰》作者/布朗史丹)
歐巴馬是一個巨大的象徵,因為每一次當你打開電視機,他的身影都提醒你:美國變了,變得徹底不同,畢竟過去兩百年,從來沒有出現這種膚色出身的總統,單單是他走進白宮這件事,就讓人不得不面對美國變了,跟過去不一樣的現實,這一點讓某些人完全無法接受
直到最後,歐巴馬才終於體悟,曾是他競選期間最大祝福的膚色和種族,竟也成為他施政時,最大的詛咒。少數族群領導人統治多數族群的矛盾,所拉扯出來的政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他的八年執政過程當中,又劃下了另一道美國國境之內,深及見骨的族群鴻溝,為更加失序的華府,開啟了分裂的潘朵拉之盒。
(聲音來源:川普)
我認為歐巴馬是美國史上,最無知的總統,他絕對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糟透了,伊斯蘭國愛死歐巴馬了,伊斯蘭國就是歐巴馬創立的,就是他創辦的
(聲音來源:歐巴馬)
你們會聽到有人高喊分裂,想要把我們拉回部落思維,謾罵自己的同胞,只因為那些人的膚色和宗教與我不同 背景有別,我們真的不能落入那個陷阱,因為那違反了一切令美國偉大的價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1ORHH_X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