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榮總肺癌權威醫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榮總肺癌權威醫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榮總肺癌權威醫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榮總肺癌權威醫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癌症,送給我的禮物 系列文章之三》 開刀已經二個月又十四天,那個連躺都無法移動的夜晚,距離現在的我,好像已經是上世紀的事件。 Yes,它就只是一個事件,不過就是那瞬間。或許它可能會再來,但除非走到最後一段路,它不會是永遠。不要對自己罹患癌症,念茲在茲。 過去兩個月,我記憶中的事,很少...

  • 榮總肺癌權威醫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02 17:05:11
    有 12,804 人按讚


    《癌症,送給我的禮物 系列文章之三》

    開刀已經二個月又十四天,那個連躺都無法移動的夜晚,距離現在的我,好像已經是上世紀的事件。

    Yes,它就只是一個事件,不過就是那瞬間。或許它可能會再來,但除非走到最後一段路,它不會是永遠。不要對自己罹患癌症,念茲在茲。

    過去兩個月,我記憶中的事,很少是疼痛,反而是源源湧入朋友及家人的愛。

    開刀期間,一位素眛憑生的奇人,送來美味又美麗至極以米粉豆沙做成的蛋糕。她只留下電話,叮嚀櫃台要放冰箱。我從來沒有機會見到她,想當面謝謝她,據祕書說她現在人在南法。

    而我的開刀房內,比較像兒童樂園。

    我的舅舅阿姨弟弟表妹⋯⋯永遠擠滿病房客廳,一家人用另一種方式團圓,好像外婆回來了,童年的快樂時光皆倒流了。

    美國的舅舅自己年紀也74歲了,堅持飛一趟只回來看我,我告訴他已經找了特別護士早晚班輪流照顧,就是不想叨擾家人:畢竟大家年紀都大了。舅舅卻說:「妳是外婆的心肝寶貝,我要為天上的媽媽來看你,才能放心。」

    開刀後第三天,台中表妹北上探視,問:要買多少個台中肉圓才夠?結果報名十二個。當天病房水洩不通,我還在嗎琲使用中,神智似乎清醒,有時候又恍忽。這些人卻吃得香味四溢,每個人爭相搶話又搶食,大家都返老還童⋯⋯我突然流下眼淚💧,想念起外婆。

    這是繼外婆百歳冥誕後,我們全家再次大團圓。

    我的病房還有件奇事。每天晚上十一點,會有一個怪天使,準時出現,告訴我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之後高歌一曲,曲畢音符剛落下,她哈哈大叫:文茜,我愛妳!接著如Phantom of the Opera,消失於台大醫院長廊中。那個可愛的怪天使,就是許景淳。

    出院後三天,家裡又來了一堆天使。當天正巧我六十一歲生日,「饅頭家族」的女朋友們,到我家大開伙食,為我煮了滿桌菜肴。我當時還沒有能力坐著和大伙吃飯,可愛的饅頭大家長德佩笑咪咪地説:沒有關係,消滅食物是我們的強項:我們來的目的,就是讓你生日這天,不管如何,家𥚃都有人氣,笑聲滿堂。

    平常我工作繁忙,加上不能曬太陽,幾年下來已經很少旅遊。生病期間,凡去日本京都、草津、東京、倫敦、法國的朋友,皆會特別惦著我,留意分享他們的美圖給休養中的我。其中建築大師陳瑞憲傳來一連串驚人的櫻花垂墜照片,看地我氣得想「壽終正寢」,他的回應:好,那我繼續發。

    台灣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兼美食家,知道我病了,必須小補但不能吃打生長激素的雞:於是自己從台東找來土雞,做成美味雞肉絲,甚至超越山東照燒雞,外加去油的雞湯。請他的司機送好幾趟到我家。根據警衞室統計,那段時間,我家每日訪客及送禮,至少十趟十組人馬。

    而我住在山上,這對朋友其實很不方便。

    榮總的副院長陳威明,先是不相信我得了肺癌,他認為我是奇人怪病,最後還是面對現實,接受了。從此以後每段時間就傳一些他拍攝的好照片给我,不斷鼓勵我。他和我的開刀醫師是莫逆之交,我若有疼痛睡眠障礙,向他「投訴」,他就會打電話給陳晉興醫師:文茜姊毅力非凡,但你要讓她睡覺,她不會對藥物上癮,我跟你保證。

    哈哈😄

    振興醫院院長也是心臟科權威魏崢院長每天開刀,繁忙不已,他也跑到台大醫院來探病,並且派出他的護理主任天天到我的病房,了解狀況,包括檢查特別護士,有沒有照顧好。

    當然,他們後來碰到我時都發現我每天都在搞笑。大伙擔心的來,開心地離去。

    我的主治醫師之一是台大前校長楊泮池,他歷經不公平的學術鬥爭下台後,每次探望我,都是一個人,沒有祕書,沒有跟班醫生。這幾年,他有時候免不了新聞亂寫時很痛苦,但仍然秉持走入醫界的初心,繼續幫助台灣癌症治療的進步。他進到我的病房,總是遇到一群人,這個説:我被某大醫院診斷可能有肺腺癌,那個説:我也有肺結節。他立即回應:把片子給我,我馬上看。

    沒有任何派頭,儒雅謙虛。

    我的美國舅舅說:文茜,你命太好了!這些台灣各科最高明的醫生合起來照顧你,你啊!超過總統級醫療。

    出院後,某一天我的康復遇到瓶頸,強迫自己到竹子湖走路,那天雨剛停歇,山區如仙境,我到了吃山菜的苗榜,向老闆娘寶珠姐叫菜,點A,她說:妳現在不能吃,點B,她回:這個不准妳點,太辣⋯⋯像媽媽一樣叮嚀一個任性的孩子。

    那一刻,我的身體是疼痛的,但我的心是甜的,聞到的空氣是甜的,看到的風景和人都是甜的。。

    所有這些滿滿的愛,貫穿了我罹癌的過程。

    於是我已忘記疾病,只留下美好甜蜜的回憶。

    近日台大癌症醫院中心即將開幕,永齡健康基金會籌備開幕活動,找我一起討論。他們建議我當主持人,我居然回答:這不適當吧!應該找癌友,為什麼要找我?

    出席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應我?

    直到一個醫生提醒我:文茜姐,你不是快兩個月前才開刀嗎?

    我説:啊!我忘了!我只記得我收到的蛋糕、禮物、美食和龍蝦🦞!

    所有人瞬間,暴笑😄!

    這趟旅程,雖然曾經痛,但在滿滿的祝福及愛護之下,我徹底忘記自己曾經是個病人。

    這可能是罹癌最高境界。鼓掌👏

  • 榮總肺癌權威醫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7 08:00:00
    有 2 人按讚


    【AI浪潮席捲醫療業】透視5大類醫療影像辨識的AI應用場景

    常見的醫療影像包括了X光、超音波、CT、MRI,以及近年興起的數位病理。由於拍攝技術不同,決定了影像性質和張數多寡,更影響了AI模型訓練的難易度和應用場景

    文/王若樸 | 2019-04-16發表

    醫療影像一直是窺視人體內部結構與組成的方法,其種類包括了X光攝影、超音波影像、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和伽瑪射線等等。

    其中,X光攝影、超音波攝影、CT、MRI,以及近來興起的數位病理,都是目前用來打造醫療影像AI常見的類型。這幾種影像因為拍攝技術不同,決定了影像性質和張數多寡,也影響了打造AI模型的難易度和應用場景。

    就影像性質來說,臺北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表示,X光片、CT、MRI等影像的切片厚度(即每隔多少身體厚度拍攝1張斷層影像的距離)分別是0.16毫米、0.625毫米以及1~2毫米,與數位病理切片的0.11微米相比,解析度相對低,因此從硬體需求角度來看,是醫療影像AI的入門首選。

    常見醫療影像AI的類型與應用場景

    在這些醫學影像中,「X光和超音波屬於初階檢查,」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黃宗祺表示,這兩類檢查的拍攝門檻不高,因此累積出大量、各式各樣的影像資料,滿足訓練AI模型的先決條件。

    X光攝影是利用X光對不同密度物質的穿透性來成像,密度越高,X光穿透性就越低,在底片上的成像就越白,反之越黑。不過,臺大生醫電資研究所所長張瑞峰指出,「X光攝影將原本立體的多張橫切面影像疊壓為一張平面影像,」因此,一張X光影像中涵蓋了龐雜的訊息,不僅病灶可能會被組織、器官重疊處擋住,小於1公分的腫瘤也難以檢測出,得靠CT進一步檢查才行。

    而超音波攝影,則是利用超高頻率的聲波來穿透人體,將不同組織反射回來的聲波轉換為畫面,來呈現體內組織或器官構造。超音波的好處是沒有輻射,但黃宗祺指出,超音波影像雜訊高,難以偵測初期病徵。就乳房腫瘤檢測來說,需要不斷追蹤,才能確定疾病狀況,但也可能因此錯過即早治療的時機。

    因此,就X光和超音波來說,AI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協助醫生快速從訊息含量大的影像中,找出肉眼難以發現或容易忽略的初期病徵。在2年前,AI權威吳恩達的團隊所設計的CheXNet模型,以121層卷積神經網路(CNN)架構和美國國衛院釋出的胸腔X光資料集訓練而成,就可以做到早期偵測來輔助醫生診斷。

    或像中國附醫所開發的乳癌超音波AI輔助分類系統,利用4萬多筆超音波影像和深度學習Xception架構打造而成,能在人眼難以判斷的初期階段,就偵測出腫瘤,「甚至早3、5年就發現了。」黃宗祺強調。

    至於CT和MRI,「屬於進階檢查。」黃宗祺表示,兩者專門用來檢查腦、心、肺、腹部臟器等重要器官,門檻較X光和超音波高,成像也較清晰、細緻。但有別於X光片和超音波影像,CT屬於3D影像,透過X光來掃描人體,經電腦重組,以多張橫切面影像來呈現立體的檢查部位,並根據每張橫切面影像的間隔,分為厚切與細切,間隔越小,越能呈現完整的器官。單一次CT掃描可產生數百張影像,也才有機會能夠發現1公分以下的小型腫瘤。

    MRI同樣也是一種3D影像,其原理是利用強大的磁場與人體內的氫質子產生共振,再透過電腦處理共振訊號後成像,可以清楚呈現出軟組織和重要器官的結構,像是腦、心、腹部臟器和骨骼關節等部位。MRI掃描一次可產生數百甚至數千張影像,畫質比CT更好。

    要進行CT影像和MRI的影像辨識時,雖然醫生容易從清晰的影像中找到病灶,但這兩者每次掃描動輒就產生數百張影像,要從中尋找病灶,不管是標註還是診斷病情,都相當耗時。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北醫附醫影像部主任陳震宇以肺結節CT掃描來說明,一次拍攝會產生500張影像,而醫生至少得花20分鐘,才能找出肺結節的位置。病人數量一多,醫生不僅要花更多時間來檢驗,準確率也會因長時間作業而下降。

    不過,也因為人工判別CT和MRI相當費時,正是醫療影像AI擅長的的應用場景。這也是為何北醫附醫正計畫建置一套肺結節AI輔助偵測系統的緣故,就是為了縮短看片時間,讓醫生有更多時間在病人身上。

    吳恩達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國衛院釋出的胸部X光資料集,打造出CheXNet模型,可辨別肺部14種疾病,並以熱成像圖來顯示病灶位置。

    醫療影像AI新挑戰:數位病理切片

    數位病理是醫界近幾年的新浪潮,可以將原本只能在顯微鏡下察看的病理切片,改成直接在電腦上進行。它的出現,是醫療影像AI的新方向,卻也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因為數位病理的製作複雜,需經過組織處理、染色切片,以顯微鏡觀察、再掃描至電腦儲存,仰賴醫生專業經驗與時間。

    不只如此,數位病理的檔案容量還相當大。與CT、MRI不同,數位病理和X光片一樣都是平面影像,但單一張影像的解析度卻比X光片、CT和MRI高上1,000倍,可達1GB至2GB。因此要拿來訓練AI,不只資料儲存是一大挑戰,訓練模型的時間也需要更久。以數位病理起家的臺灣AI醫療影像新創雲象科技就提到,曾有一次要用一個100層的殘差網路ResNet來訓練每張解析度高達1萬×1萬的影像,得靠GPU搭配600GB系統記憶體才能運算。

    不過,臺灣在數位病理的AI應用已經起步了,林口長庚醫院就找來雲象科技開發了一套準確率高達97%的鼻咽癌偵測模組。北醫附醫已經開始將上千片肺癌數位病理交由放射科醫生,要展開部分標註的工作。臺北榮總今年也計畫投資數位病理。

    然而,不管是哪種影像類型,在打造AI系統時,都會面臨資料收集的挑戰。也因此,科技部2年前特別發起醫療影像計畫,聯合國內3家大型醫學中心,要利用國人的醫療影像資料,來建置一個大型AI醫療影像資料庫,推動醫療影像AI的發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去年起,找來了10名擁有2年經驗以上的主治醫生,著手建置肺結節AI醫療影像資料庫,目前已完成1,500例的影像標註和語意標註,今年還要再新增2,000例。

    附圖:【超音波影像AI實例】中國附醫旗下子公司長佳智能,開發一套乳癌超音波AI輔助分類系統,可以辨識乳房腫瘤及其良、惡性程度。目前,腫瘤辨識率達9成以上,而腫瘤良、惡性辨識率則約7成左右。(攝影/李宗翰)
    X光影像AI實例
    MR影像AI實例
    臺北榮總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以6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一套能在30秒內就揪出腦轉移瘤的AI系統DeepMets。今年4月份最新結果顯示,DeepMets準確率已達95%。 (攝影/洪政偉)
    CT影像AI實例
    數位病理影像AI實例
    林口長庚醫院與雲象科技共同打造一套鼻咽癌AI偵測系統,由醫院提供數位病理切片資料,雲象負責進行模型訓練,經過2年優化,目前準確率達97%。 (圖片來源/雲象科技)

    資料來源:https://ithome.com.tw/news/12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