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剩下兩年(中)#性愛頭痛後續】
龍哥到台中榮總掛 #神經內科林念穎醫師 的診,會知道林醫師是板桓之前覺得自己的手怪怪的,所以去榮總掛家醫科的時候,家醫科醫師推薦了神經內科的林醫師,說她看診雖然慢,但十分細心。
#只是看完之後林醫師覺得板桓的手並沒有什麼大礙
那天龍哥掛早上診,但卻等到下午...
【如果只剩下兩年(中)#性愛頭痛後續】
龍哥到台中榮總掛 #神經內科林念穎醫師 的診,會知道林醫師是板桓之前覺得自己的手怪怪的,所以去榮總掛家醫科的時候,家醫科醫師推薦了神經內科的林醫師,說她看診雖然慢,但十分細心。
#只是看完之後林醫師覺得板桓的手並沒有什麼大礙
那天龍哥掛早上診,但卻等到下午五點才踏進診間。雖然候診了六個小時很累人,但林醫師從早上看到下午應該也不比我們輕鬆,卻依然很細心、很仔細地詢問每一個細節。 「內個,我在做愛的時候會頭痛。」龍哥一開始先是很委婉地敘述。
「是做的過程,從頭痛到尾嗎?」醫師很可愛地追問。 「呃,不是。是高潮的瞬間會很痛。」只好老實講清楚。 「是像雷擊的那種感覺嗎?」醫師看了看英文的醫學文獻、很專業地問。
「嗯……內個,醫師我沒有被雷打過,請問被雷擊是什麼感覺?」 林醫師靜了兩秒:「嗯⋯我也沒被雷打過。」 #如果我們兩隻被雷打過還能坐在這裡對話嗎
#這英文醫學文獻能不能使用平易近人的敘述啊 - 「疼痛的感覺是在前額嗎?」
「是後腦勺耶!從後腦勺痛上來的感覺~」 「妳有生過小孩嗎?我之前有一位性愛頭痛的病患,她是說比生產還痛。」
「我有生過。但這頭痛雖然很痛,但沒有比生產還痛捏!」 「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情形,是什麼時候呢?」
「大約是四月底的時候。」 「為什麼四月底發生,卻是現在來看醫生呢?」
「以前是做三次痛一次,最近卻越來越嚴重、每次都痛。」 林醫師的表情若有所思,決定先幫龍哥做一些簡單的檢查。
1、 閉上眼睛,憑感覺將雙手舉平、但兩隻手不相碰。
#當初板桓外公腦中風的時候雙手的高度差超多
2、 睜開眼睛,用手指摸自己的鼻子、再摸檢測者的手指,檢測者的手指的需要來回移動三個定點、以檢測被測驗者是否可以都正確碰到鼻子與手指。
3、腳根固定在地上、將腳背用力翹上來。然後檢測者用手將腳背往下壓。
#這個龍哥不知道要檢測什麼但龍哥的腳背有撐住
4、 醫師最後請龍哥坐到床上,她想檢測龍哥膝蓋跟腳的反射反應。
做到了反射反應的檢測時,龍哥忍不住跟醫師閒聊:「所以,如果是膝蓋沒有反射動作的話,就是有可能是估狗上說的 #腦出血的蜘蛛膜下腔出血 的症狀嗎?」 「如果妳有 #腦出血的蜘蛛膜下腔出血 的話,妳前面的檢查都不會通過了。」醫師很幽默地回答。
#有懷疑自己有腦出血腦中風的小妞快自己檢查一下
#有任何不對勁迅速就醫
#板桓外公當時輕微腦中風就是雙手高度不相同 — — — 【後記】醫師後來揮了揮手、讓龍哥單獨進去:「這顆藥,妳在做的前1、2個小時就吃一顆,看看有沒有效,妳八月底回診時回來跟我說~」 「可是,醫生⋯⋯」龍哥面露難色、頓了頓之後開口:「如果我藥都吃了⋯
我老公不跟我做,那我不是虧大了嗎?」 #醫師內心這表示干我屁事
#是不是該換妳老公進來看診(大誤)
榮總家醫科醫師推薦 在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很忙,好久沒有推薦新書了,今天我想要來好好推薦一本書:楊斯棓醫師的<人生路引>。
看家醫證號,我跟楊醫師年紀應該相差不遠。2013年,我還在臺中榮總家醫科當總醫師的時候,楊醫師已經是鼎鼎大名的醫界學長。他自費環島演講反核議題222場、寫文章、上TEDxTaipei舞台,獲得無數好評、掌聲、榮耀。
如果說,那時的我從未為把楊醫師視為偶像,那是騙人的。
我從來沒有跟楊醫師說過,在2016年上TED演講之後,2017年也想要自費辦「人生的最後期末考」校園公益演講,很大一部分受到楊醫師的啟發。記得那時要寫文案,我還去楊醫師部落格把他當年辦自費演講的文章找出來,模仿他寫「不收講師費、交通費」等字句。
後來演講大受好評,我連辦二年,跑了二十幾間學校,奠定了我大型演講能力的基礎,也促成了我的第二本書<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然後,我才在幾個公開場合,鼓起勇氣跟楊醫師自我介紹,不好意思地主動要求,合照了幾張。
那時才發現,楊醫師跟我很相像。上台時大鳴大放,但是在台下時卻異常低調,少言,總是靜靜靜地觀察,真的需要說話的時候,又客氣地要命。
2017年初,某一天突然收到楊醫師來信,楊醫師當時擔任台灣菲斯特顧問,希望辦一場以心理師為主的講座,邀請我也擔任講者。我當然覺得很榮幸,但更印象深刻的是,那封信是我有史以來收到最有誠意的一封演講信,明明白白告訴講者所有他需要知道的資訊,給予講者很大的尊重。
這就是楊醫師,文如其人,飽讀詩書,謙和有禮。
如今楊醫師要出書了,他挑選了28本他喜歡的書,從中萃取他的經驗與心得回饋給讀者。楊醫師從沒有跟我說過,我的<人生的最後期末考>也是28本其中一本。一直到今年8月底,我在<初心>臺中包場首映會遇到楊醫師坐我隔壁,他才跟我說這件事。實在好驚喜。
更驚喜的是,當我看到目錄,我的書和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詹姆‧柯林斯、史蒂芬‧柯維、樊登、綠角、林明樟、謝文憲等大師放在一起,突然有種頭暈的感覺。
我相信,這應該不是上輩子有燒好香的緣故。而是在一個正確的道路與方向上不斷努力的時候,有一天就會被看見。
而楊斯棓醫師,就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個路引。
<人生路引>,誠摯推薦。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博客來 https://ppt.cc/ftBs0x
金石堂 http://bit.ly/P0700146-K
誠品 http://bit.ly/P0700146-E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P0700146
榮總家醫科醫師推薦 在 鄭丞傑醫師健康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的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重症患者七成是胖子
肥胖造成免疫力下降
一大堆疾病的發生率都會增加
控制體重真的很重要
不只是女人一輩子的任務
對男人同樣是重要的事
⠀
肥胖是現代人的大敵
在門診經常看到BMI超過27甚至30 以上的胖子
她們有的亂經有的不孕有的子宮內膜癌
幾乎每個人都說已經很努力
但是體重還是減不下來
⠀
其實問題大都在於吃太多卡洛里而自以為還好
再加上運動不足
自然就體重一路飆升了
我極力推薦參加全國最大的缐上營養師平台COFIT
缐上體重管理課程
由減重專業醫師宋晏仁教授(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 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 前台北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教授)和後台800位台灣優質的營養師教您如何吃才健康
⠀
由於是網路課程可以在家學習
對懒得上醫院參加減重班的人而言特別方便
在疫情期間尤其安全
這是他們的網站
https://www.cofit.me/
⠀
胖哥胖妹們加油了
BMI24-27之間是過重但還不算肥胖的朋友
如果希望更苗條更健康也是可以加入學習喔
⠀
PS:
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的平方
也就是體重除以身高再次除以身高
正常是18.5-24
⠀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114034?utm_medium=P
榮總家醫科醫師推薦 在 享受生活不無聊。規小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推薦下載藥物查詢APP #愛家小藥師
🔜 https://bit.ly/2SauvWV(留言)
以前不知道這些藥是吃什麼的、怎麼服用?一定要跑一趟藥局或者醫院問,現在用手機APP就可以解決~
🙋♂ #AIGIA愛家小藥師 可專業了,它是由 #臺北榮總家醫科醫師陳育群 與 #陽明大學 共同研發的喔!不管你是 iOS 或者 Android 手機都可以免費下載,除了可以直接掃條碼查詢外、外觀查詢(ex.紅色膠囊、藍色藥丸)、藥名查詢,甚至疾病症狀也可查詢出相關藥物~同時還有英語、印尼語、越南語及馬來語等多語,外籍居家照護者也可使用。一起來看我們的實用APP教學介紹~ Go!
😍 #免費App #四國語言看護也能懂
🔘 App Store:https://apple.co/34wlKZM
🔘 Google Play:https://bit.ly/35z9X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