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概念資料模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概念資料模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概念資料模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概念資料模型產品中有2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Microsoft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週免費活動&課程精選(2021.9.29 ) 天涼好個秋!利用秋天的早晨學習真的很舒服耶~ 九月的最後一週,一樣給你滿滿的精選課程&活動! ❶9/29【金融業自建RPA流程不求人 解開日常反覆作業流程枷鎖】 📌課程簡介: 您或許了解 RPA 是什麼?但是否曾想過自行架設符合工作需求的 RPA ...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概念資料模型 在 妞新聞Niusnew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2:58:19

你敢完成千年積木,釋放另一個自己嗎🧩 萬代旗下組裝模型系列「ULTIMAGEAR」,品牌概念希望透過高還原度的細緻組合模型,讓玩家更加理解道具的故事背景和構造!第一彈推出遊戲王的千年積木和黃金櫃收納盒,並且拼圖不會附上說明書,讓玩家體驗武藤遊戲耗費八年拼裝的千年積木「千年級」難度😎第二彈則是能夠收納...

概念資料模型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 職場洞察 x 知識品牌變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5:45:35

職場人的行銷5.0 那些行銷戰略思維如何 極致發揮你的職場影響力? #行銷5.0 #閱讀使用說明書 28 這本硬核教科書等級的行銷趨勢書,我們非行銷背景一般職場人也要看嗎? 要,當然要,因為這本書不僅能幫我們看懂大環境趨勢以外 這本書提供了很有用的思維模型! 《#精準思考》這本書中提到 思維...

概念資料模型 在 Beacon College (Officia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22:12:43

Andrew Lo 四大暑期課程 同學亦可揀選BClass 課程 登入Student Portal https://studentportal.beacon.com.hk/guest/bclass-enrolment# 揀選BClass 課程 -> Economics -> Andrew L...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08:00:20
    有 20 人按讚

    本週免費活動&課程精選(2021.9.29 )
    天涼好個秋!利用秋天的早晨學習真的很舒服耶~
    九月的最後一週,一樣給你滿滿的精選課程&活動!

    ❶9/29【金融業自建RPA流程不求人 解開日常反覆作業流程枷鎖】
    📌課程簡介:
    您或許了解 RPA 是什麼?但是否曾想過自行架設符合工作需求的 RPA 呢?
    為了跟上不斷更新的市場資訊,金融業同仁每日皆有數以萬計的資料及報表待處理,那麼該如何才能打破重複性作業的枷鎖呢?
    在過去,架設系統或撰寫程式都須仰賴 IT 技術人員協助,但透過 Power Automate,組織中的任何人都可自建 RPA 流程,不僅可以透過自動化流程處理大量耗時繁瑣的事務;更值得一提的是,透過低程式碼及拖拉方式,即可輕鬆架設,以解開反覆作業枷鎖,提升效率及生產力。
    👉 立即報名:https://mktoevents.com/Microsoft+Event/295798/157-GQE-382?wt.mc_id=AID3040671_QSG_OLA_550914
    👉 首播時間:9月29日(三)下午2:00-3:00

    ❷9/29【活動推薦🔥】 自動化雲端服務,企業維運高效率
    📌講座簡介:
    精誠軟體服務打造「自動授權指派解決方案」,更自行研發「雲端管理CMP平台」,協助企業優化管理效率,又有🌟一站式雲管理平台🌟能充分掌握雲端使用成本,節省營運成本、有效控管預算!
    立即報名論壇,為您的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時代以最優成本發揮最大效益🏃🏃
    👉立即報名: https://aka.ms/event_systexcloud0929

    ❸9/29【活動推薦🔥】 上雲釋放中小企業 IT 系統壓力!讓企業 IT 變Easy
    📌研討會簡介:
    晉泰科技將透過豐富的上雲經驗,引領您隨著資訊技術推陳出新,在不同階段逐步調整,降低系統升級壓力,並適時導入最新雲端技術,讓企業IT如虎添翼!
    報名研討會,掌握數位轉型關鍵!
    👉立即報名: https://aka.ms/event_Genesis0929

    ❹10/7【資安火線話題: 企業被駭客盯上? 】 數位轉型下智慧製造的資安策略與防禦
    📌研討會簡介:
    ”我們被駭了“ 最令人心寒的一句話莫過於此。
    倘若不幸感染病毒或 ransomware,產線一次性癱瘓,該如何處理?

    本期研華×微軟資安火線話題讓您了解:
    如何透過研華 DeviceOn 頻外管理,啟動被駭後無法開機的設備?
    如何靠遠端批量,將一個禮拜的工作量縮短至1小時,還原系統,恢復產能。
    ⭐時間:10/7 (四)
    👉立即報名:https://attendee.gotowebinar.com/register/8853671565173469453?source=microsoft

    ❺10/7 【DBA 的挑戰與日常-SQL Server 業界權威顧問來破解迷思】
    📌講座簡介:
    好奇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最大資料庫運算效能?
    此活動將帶您剖析 DBA 的共同挑戰,包括日常維護、效能調整、災害復原、高可用性、資料庫的成本效益,從三大面向:節省資料庫的儲存空間、升級整併、避免停機造成損失,徹底發揮 DBA 的省錢之道。
    快與我們一起學習 DBA 的挑戰與日常,席次有限,請盡速報名!
    👉立即報名:https://mktoevents.com/Microsoft+Event/298070/157-GQE-382

    ❻10/12 【Microsoft Azure AI 基礎課程】
    📌課程簡介:
    由微軟專業講師帶您進入 AI 的世界,了解人工智慧的概念及應用,使用 Azure 機器學習製作無程式碼的預測模型,及探索 Microsoft Azure 上交談式 AI、自然語言處理及電腦視覺的功能,全程參與課程贈送微軟 AI-900 證照考試資格
    👉立即報名:https://mktoevents.com/Microsoft+Event/296315/157-GQE-382?wt.mc_id=AID3040998_QSG_SCL_552147

    ❼10/14【活動推薦🔥】NPO Power Platform 工作坊
    📌工作坊簡介:
    NPO夥伴限定、無須IT相關背景的Power Platform 系列功能實作工作坊,透過講師講解、實作練習以及成果分享會的設計,完整帶領NPO夥伴打造出讓組織內部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客製App!
    👉立即報名:https://aka.ms/AAdwehu

    #每週課程精選 #Microsoft #研華 #Advantech #駭客 #工業40 #微軟 #物聯網 #企業資安 #ITOTSECURITY #資安 #security #Advantechconnect #ransomware #Azure #PowerAutomate #RPA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10:45:11
    有 29 人按讚

    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9:01:23
    有 599 人按讚

    ▍面對疫情挑對「思考框架」 做最佳決策

    思考框架出了問題,就可能帶來災難。關於這點,讓我們以專家和決策者過去兩次如何面對流行病疫情為例,解釋挑對框架有多重要。

    2020 年初,許多國家的公衛部門開始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警訊,但全球還不知道自己是面對哪種疾病的挑戰。當時已知有七種冠狀病毒會影響人類健康,感染率和致死率大不相同,有些冠狀病毒只會引發普通感冒,但也有像是 SARS(2002 年至 2004 年爆發於亞洲)和 MERS(2012年爆發於中東)的病毒,引起的症狀更嚴重、潛伏期更長,致死率分別高達 10% 和 35%。然而,全球過去就經歷過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而且也像伊波拉病毒一樣,最終得到抑制。

    或許正因如此,雖然發現了 SARS-CoV-2 這種病毒,也瞭解它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這項疾病,各國卻不知道究竟要採取多激烈的應對措施。中國將武漢封城,這幾乎是只有極權政體才會做、才能做的手段。義大利則是根本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發現病例爆增。有一段時間,倫巴底的醫院已經完全不堪負荷,醫師不得不流著淚,為老年病人施打鎮靜劑,讓他們可以走得比較安寧,也能節省有限的醫療資源,保留給年輕的病人。

    這次也像是 2014 年世衛組織和無國界醫師的情形,所有國家都取得同樣的資料數據,但因為對新冠肺炎的思考框架不同,就會定出不同選項、採取不同行動,而這就影響了危機爆發後的結果。以英國與紐西蘭為例,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思考框架會帶來怎樣不同的結果。

    紐西蘭將新冠肺炎視同 SARS,採取的是加以「掃除」的態度。雖然紐西蘭並未經歷 SARS,但是該國衛生官員定期與臺灣及南韓等受害地區的官員聯繫,發展出健全的疾病監控系統與政策。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紐西蘭衛生官員立刻進入災難應變狀態。紐西蘭總理阿爾登認為,反應過度總比反應不足來得好。她在 3 月向紐西蘭國民表示:「我們現在只有 102 例,但義大利也曾經只有 102 例。」於是,紐西蘭鎖國、關閉邊界,並且全力追蹤所有案例的接觸史。

    與此同時,英國所採用的思考框架是認定新冠病毒類似於季節性流感,採取的是予以「減緩」的策略。英國衛生官員認為,新冠病毒總有一天會傳遍全國,最後達到群體免疫。於是,英國很早就放棄了做檢測與病例追蹤,也比歐盟會員國更晚讓學校停課、更晚禁止大型集會。一直要等到流行病學模型顯示,新冠病毒會造成英國的國民保健體系崩潰,官員才終於決定全國封城。到了 6 月初,阿爾登總理宣布紐西蘭已無新冠肺炎病人,但英國因新冠肺炎而喪命的人數達到五萬人,是全球前幾高。

    兩個國家,同樣的資料,卻因為不同的思考框架,而有了不同的行動。而結果也全然不同。

    思考框架能協助我們前往想抵達的地方,但我們得先選定方向。這一方面令人放心,知道自己仍然有所掌控,但同時也令人想來害怕。思考框架雖然好用又強大,價值非凡、必不可少,但到頭來,還是得由我們來做出選擇。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24)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要跟各位談一談,這個對一般人陌生,但又日日使用的大腦能力。說「思考框架」是一種「能力」,好像不夠精確,因為這個概念應用甚廣,而且影響巨大。

    「有時,答案其實一直存在。但我們困在自己打造的思維框架之中,所以才看不到。」

    這本書需要花點時間看,但能看懂,又能應用,我們的心理世界就能更加寬闊自由。

    祝願您,能抗拒無效的思考框架,騰出心理的餘裕!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30 18:10:28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Vincent Mand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3-30 22:43:39

    ?大家應該發覺教育界及學校都好流行?STEAM ?
    S=Science ? T=Technology?♀?♂ E=Engineering? A=Arts? M=Mathematics➗✖️

    ?想比小朋友【從玩樂及實踐中學習】?而家有機會啦~我地會送出全新Wonders of Learning Discover PLANETS Educational Box Set比大家,入面有齊晒科學書/星球貼紙書/小模型/海報,玩之餘仲可以同小朋友一齊㊙️探索大世界架??⚔️ !!
    影片入面仲有Smart Egg (益智迷宮蛋) 同埋Engino Discovering STEM Series 玩具介紹,Mancent 同Marcus 都係玩既過程學左"平衡及重量"概念?

    送禮遊戲玩法
    ⭕1.讚好 國皇之家生活事 揀選"搶先看/See First"
    ⭕2.讚好 CTBeatZ HK 專頁
    ⭕4.“讚好”及“分享” 此影片及設定為公開/Public
    ⭕5. 留言 我想Planets Educational Box Set(不需要Tag朋友了)
    ⭕6. 我地會揀出一位fb頭號粉絲徽章?既Fans送出全新STEAM 玩具-Planets Educational Box Set?
    ⭕7. 截止時間:2019年4月9日23:59?

    溫馨提示?
    即日至4月9日係千色Citistore荃灣、馬鞍山及將軍澳店內都有CTBeatZ
    既玩具研究所 !! 比大家可以知道多D “STEAM教育”玩具既資料
    荃灣店: 9861 6526 / 馬鞍山店: 6119 3982 / 將軍澳店: 9861 5952

    #玩具研究所 #STEAM #SmartEgg #迷宮蛋 #智力玩具 #益智玩具 CTBeatZ HK #SmartEgg #ctbeatzhk #送禮活動 #國皇之家生活事 #Giveaway #Citistore

  • 概念資料模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25 19:00:3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科學研究跟科學精神裡面的「可證偽」性。然而在今天我想延續關於「科學精神」的部分哦,我談另外一個層面,叫做「機率」。

    在理性上我們都知道,在面對多元且複雜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把「機率」考量在裡面。然而事實上,在真實的情境裡面,我們可能都會忽略「機率」,而想要有一個直接的答案,或者是直接的定論。

    那也因為這樣的思考盲點,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因為當我們集中在,要找一個固定的答案,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解釋的時候,我們就會忽略它背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剛好我最近讀到了一個研究,它是在1993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巴倫教授,他進行了一個實驗。而這個實驗呢,他找的是一群小朋友聽一段故事,然後問這一群小朋友,該怎麼做決定?

    這個故事是這樣哦,蘇珊和珍妮她們正在爭論,開車的時候應該要繫安全帶,還是不應該繫安全帶。蘇珊覺得應該繫,而珍妮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

    珍妮說她聽過,當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車子栽進湖里或者是起火,駕駛會因為繫了安全帶,所以沒辦法逃生的新聞,關於這一點,各位的想法是如何呢?

    這個巴倫教授,就把這個問題去問一群孩子,而聽到這個問題的孩子,有些就會回答:「還是要繫安全帶啊!」,然而有些就會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然後開始搖擺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巴倫教授把他們討論的內容跟流動,完整的記錄下,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這一群孩子的互動裡面,沒有人真的認真去考慮,任何事件發生的「機率」。

    究竟是一般的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比較高;還是開車的時候栽進湖里,或者是突然起火,它的機率會比較高?

    所以簡單來說,對這一群孩子的心智模型,他們都想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就是要不就繫安全帶,要不就是不繫安全帶。而不是去思考,如果在什麼樣的前提跟情況底下,繫安全帶或不繫安全帶,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那你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哎呀!這是一群小孩啊,我是大人了,我應該不會犯這個錯吧!然而事實上,回到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你想一下。

    如果今天你去看醫生,你的醫生告訴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你會得到癌症的機率是30%,請問你聽得懂這句話嗎?

    你會發現這些字,每個拆看來聽你都知道,而且它都是中文,但是事實上組合起來,在你心中你還真是沒概念。什麼叫做「得癌症機率是30%」?這個時候你就會很想要去問一個問題,叫做「啊!到底是會得,還是不會得?」。

    好的!當你的思維走到這裡,事實上你跟那一群孩子是一樣的,你們在考量的叫做「要繫安全帶,還是不繫安全帶?」而忽略了一件事,醫生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的飲食習慣不改變,你得癌症的機率是30%。

    而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跟條件,就叫做「你的飲食習慣」是否改變?如果再舉一個例子,你可能會更有感覺。

    假設今天你的老闆要評估一個新的事業,是否應該要投入,然後要你去做研究分析跟報告,當你把數據資料分析完之後,報告呈上去,並且做了一個口頭上面的簡報。

    你提到很多的變因跟條件,什麼樣的前提底下,可以怎麼樣?所謂的成功率,大概有百分之多少?你可能會發現哦,很多老闆他就會這樣子睜睜的看著你,然後到最後問你一個問題:「啊到底是能夠做,還是不能夠做?」。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老闆這樣的問題和這樣的反應,他是不是也是非黑即白呢?再多談一個你一定更有感覺的,叫做「天氣預報」。

    說實在一點,就連我自己,我常常也都看不懂什麼叫做「降雨機率50%」?我心中很直覺的、很想要知道就是,啊不你就告訴我,到底是會下雨,還是不會下雨?

    當我賭它不會下雨,結果我沒有帶傘出門,這個時候還淋了一身濕,說實在的一點,很多人就會開始對氣象局發脾氣了。可是事實上,你對氣象局發的任何脾氣,你都在為難它嘛。

    因為它哪有辦法,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呢?一切都是「機率」啊!那在我們現在生活環境裡面,時代文明進步的這麼快,新工具跟新科技,不斷的朝我們撲面而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越是想要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就越難做出真正「最適當」的決定。因為一切變得太快之後,凡是你可能就要開始訓練自己,長出對於全盤的思考跟判斷。

    而這所謂的全盤的思考跟判斷,它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想要學習,在這個「機率」的條件底下,我怎麼幫自己趨吉避凶,做出相對適當的決定呢?

    其實這就是你需要「策略思考」的能力,所謂的「策略思考」,它並不是要你去追求一個定於一尊的思維信念,或者是標準答案。

    「策略思考」它是會讓你去考量所有的條件跟情境,或者是所有你能夠找到的資料;進一步的去評估跟分析,它們發生的「機率」,哪些是你需要在乎的?哪些是你可以忽略的?

    當極端的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可以如何?當現象維持在一般多數的情形的時候,你又可以怎麼樣的持盈保泰?

    而我自己開的課程裡面,就有這一門課,叫『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它是給參與過我其它課程的學員,一個進階的學習。

    雖然你可能沒有參與過我其它的課程,然而就在這邊邀請你,希望有機會踏進我的教室;那麼如果你已經是我的學員,你曾經上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或者是『CIA通達力』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這樣子的學習機會。

    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難以做決定的時代,我們越需要對於自己非黑即白的想法,要有所覺察。回到「策略思考」的本質,才能幫助你生命持續的前進。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