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極短篇散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極短篇散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極短篇散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極短篇散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4萬的網紅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mc聊心事】一切都有他的限期。 點這裡看更多>>https://bit.ly/2TTBM0w #marieclairetw #感情 #分手 #關係 #SA...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 極短篇散文 在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0 15:00:35
    有 18 人按讚

    【#mc聊心事】一切都有他的限期。
    點這裡看更多>>https://bit.ly/2TTBM0w
    #marieclairetw #感情 #分手 #關係 #SA

  • 極短篇散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27:36
    有 39 人按讚

    ※松鼠文化 詩集分享 《#荒野地:#致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們》※​

    木焱〈切格瓦拉說〉​

    「他的光輝成就並不在於取得勝利──所以勝利與否實際上並不重要──而在於將現實化為符號。」​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愈來愈覺得走出家鄉是個正確的決定。​

    我們為了旅行而旅行,​
    旅行中我們採集理想的種子。​
    儘管這可能很荒謬,​
    但真正的革命是由偉大的愛所引導。​

    愛慕我的人都將獲得激情的種子。​
    當我必須討論政治與經濟問題的時候,​
    我會像懷念著探戈舞一樣想妳,​
    因為我仍然是一個阿根廷人,只是​
    我走上一條比記憶還要長的路。​

    我不是解放者(人民必須解放自己)。​
    我不知道這場革命是否能成功,​
    我已經看到他們正在受苦。​
    我並不在意死亡,只要有人能撿起​
    我的槍繼續戰鬥。​

    這不僅僅是一種遊戲。​
    這不是登陸,倒像一次海上遇難,​
    在我胸口留下一個傷口的瓜地馬拉。​

    開槍吧!懦夫,​
    你只不過殺了一個人。​
    人不可以因為時代的艱辛​
    而失去心中的柔情。​

    開槍吧!懦夫,​
    我將站在人民一邊。​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木焱 創作​(編按:從切.格瓦拉之言談中集句)
    #侑芃 朗讀,頻道「人有艸凡Your poemporn​

    ※聆聽侑芃朗讀,請至其頻道:https://youtu.be/r-IOmICpYAY​

    ※《荒野地:致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們》​

      遊樂場日漸破舊​
      長滿了野草​
      帶走了願望​
      剩下離去的足印​
      誰會知道這裡​
      原是一座花園​
      你摘過一朵黃花給我​
      彼此告別彼此​
      的島​
      (各自走進各自​
      的黃昏)​

    甫獲花蹤文學獎馬華新詩首獎的詩人木焱,遙望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作家、藝術家、攝影師、革命鬥士,煢煢孑立向里爾克、保羅.策蘭、切.格瓦拉、蘇珊.桑塔格等創作者致敬。​

    對照前人的時空背景,詩人的創作喚醒與之重疊的共感,在聲光世代中同感孤獨,於荒野地上低迴緬懷。​

    ※木焱​
    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現於江蘇無錫從事製藥生產。​

    一位離群卻喜歡熱鬧的吟遊詩人,擅寫短詩,更能駕馭百行長詩。詩作多以影像串起文字聲韻之美,易於朗讀,蘊含現代古典美學。亦創作極短篇、散文、小說及詩歌評論。著有《秘密寫詩》、《我曾朗誦你》、《帶著里爾克的肖像流浪》、《聽寫詩人》等,作品入選國內外各詩選及散文選。​

    二○一九年以〈#我的母語是詩歌〉一詩獲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新詩首獎。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第一屆馬華文學大獎、游川短詩首獎等。​

    ※感謝松鼠文化主編凱俐,並感謝侑芃朗讀支援。

  • 極短篇散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5 21:00:40
    有 51 人按讚

    ※松鼠文化 詩集分享 《#荒野地:#致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們》※​

    木焱〈臺北的憂鬱〉​

    (誰的臺北,都是憂鬱的風景)​

    在咖啡廳裡,你是被需要的一處角落​
    在麥當勞裡,你是被需要的一個透過玻璃看見我的行人匆匆​
    在溼潮的夜巷裡,你是被需要的映照在水窪的一張臉​
    在書店裡,你是被需要的其中翻開我曾經翻過的書的一枚指紋​
    在音樂館裡,你是被需要的打斷連續播放樂音的一剎背影​
    與香氣,你被需要因為你有很多​

    在公車站牌下,你被需要重疊在許多疲乏扭曲的回家的人影上面​
    在捷運上,你被需要去想像一條巨蟒在洞穴中快速冬眠與驚蟄​
    在打開一盒沒有孔隙的箱子,你被需要不去想​
    到寂寞而馬上踏入室友用過的廁所進行洗襪的例行家務​
    你被需要,因為你有很多煩惱​

    在諸多情緒中,你需要負責表現一種戀母以及一種脆弱​
    在失眠中,你需要不去進入夢的那段假寐狀態,漫長的​
    夜晚,你需要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不能壓到命運的影子​
    在鏡子前面,你被需要剪短頭髮,刮掉鬍子,戴副眼鏡​
    你被需要,因為你是很多投影,不同的​

    在不同的身分裡,你被需要以米蘭‧昆德拉來分類無聊與輕重​
    我被需要來呼應你顯微放大的缺憾,不停挑戰​
    你之種種被需要嗎,否定你存在的必要以及慢慢​
    被快樂取代的煩惱,還有不具任何價值的幸福​

    我被需要嗎,作為一件破牛仔褲或者一臺野機車​
    一如平常上班打卡下班回家吃飯洗澡看電視睡覺​

    你被需要嗎,作為一雙玻璃鞋或者感冒的溫度​
    當被阻擋在童真的門口要求測量發燙的肉體​

    他被需要嗎,作為一名詩人或者一句提問,今天​
    誰還擁有真誠來聽取詩人的言說以及他自殺了的新聞​

    誰的風景,都是憂鬱的臺北?​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木焱 創作​
    #Winnie 手寫、襯圖,粉專 Winnie艾寫字,Instagram:winnieadam​
    #林思彤 朗讀,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聆聽思彤憂鬱傳情的朗讀,請至詩聲字頻道:​
    https://youtu.be/l22i9DiXx58

    或至思彤(飽飽)Podcast「飽讀詩書」:​
    https://leona223.firstory.io/episodes/ckrgq4q6bjobb0895by88z0n1​

    ※《荒野地:致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們》​

      遊樂場日漸破舊​
      長滿了野草​
      帶走了願望​
      剩下離去的足印​
      誰會知道這裡​
      原是一座花園​
      你摘過一朵黃花給我​
      彼此告別彼此​
      的島​
      (各自走進各自​
      的黃昏)​

    甫獲花蹤文學獎馬華新詩首獎的詩人木焱,遙望被時代耗損與廢棄的詩人、作家、藝術家、攝影師、革命鬥士,煢煢孑立向里爾克、保羅‧策蘭、切‧格瓦拉、蘇珊‧桑塔格等創作者致敬。​

    對照前人的時空背景,詩人的創作喚醒與之重疊的共感,在聲光世代中同感孤獨,於荒野地上低迴緬懷。​

    ※木焱​
    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現於江蘇無錫從事製藥生產。​

    一位離群卻喜歡熱鬧的吟遊詩人,擅寫短詩,更能駕馭百行長詩。詩作多以影像串起文字聲韻之美,易於朗讀,蘊含現代古典美學。亦創作極短篇、散文、小說及詩歌評論。著有《秘密寫詩》、《我曾朗誦你》、《帶著里爾克的肖像流浪》、《聽寫詩人》等,作品入選國內外各詩選及散文選。​

    二○一九年以〈#我的母語是詩歌〉一詩獲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新詩首獎。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第一屆馬華文學大獎、游川短詩首獎等。

  • 極短篇散文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11 22:30:14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極短篇散文 在 超級爺爺 Super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0-14 21:58:42

    用以前的照片介紹超級爺爺Super G 寫的中文小說「記憶中的影子」
    昔の写真を使って超級爺爺Super G の書いた中国語小説「記憶中的影子」を紹介します。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8611868627...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0792878517&kw=%e8%a8%98%e6%86%b6%e4%b8%ad%e7%9a%84%e5%bd%b1%e5%ad%90&pi=searchType=
    TAAZE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20122.html
    灰熊
    https://www.iread.com.tw/ProdDetails.aspx?prodid=B000662873
    三民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898713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2666?sloc=main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2808?sloc=main(限量親簽版)

      讀木下諄一的新書,像重溫一遍台灣人走過的八○年代。很遙遠了,但很熟悉。熟悉中,又有些荒謬劇的喜感。喜感中,卻不免讓我們有一絲絲的尷尬,因為,那不就是在講我們自己嗎!?他給我最深的印象,他有一種日本人的幽默感。或者應該說,是台灣奇特的歷史情境,複雜的文化衝突,給了他這位原本應該嚴肅,應該非常典型之日本人的觀察者,有了改變自己也改變我們看他的角度的一扇視窗。看他認真的描述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台灣人故事,你會覺得極為熟悉,因為很可能講的正是你,或,你也遇見過的人。都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卻真實到了不得!我是一邊笑,一邊讀完整本書的。——蔡詩萍

      《記憶中的影子》曾以散文體刊登過局部,木下先生獨有的清朗的敘述,短短篇幅就輕快勾勒出一九八○年代台北,今已佚失的種種。如今脫胎為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果然更好。青春正好的日本男孩,毅然放下東京種種,不惜與家人決裂,也要到台灣來學習中文,雖僅歷時短短數月,巧妙藉由租屋、打工等遭遇,竟就摹繪出戒嚴時期台北城不同階層的人物畫像。敘事看似樸實雅淡,卻深諳如何藉由命題的挑選,使台日間的異質與融合並置。這不僅是木下先生其後展開長達三十載「台灣日子」的「前傳」,更藉其「異鄉人」的心理距離與視角,為台北保留了珍貴的一頁斷代。
    ——孫梓評

  • 極短篇散文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27 22:00:13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