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極性電容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極性電容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極性電容英文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
極性電容英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極性電容英文 在 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核養綠,竟然還要四成燃煤?因為你被反核騙了!】
9月26日,張善政院長的國政顧問團,直播氣候與能源政見,再度引來反核利益團體的攻擊。
韓國瑜總統參選人環保與生態政策政見 國政顧問團109.9.26
https://www.facebook.com/SanCheng624/videos/807298756334856/
綠盟/「善政減煤,煤更多」 綠能減煤才是解方
https://e-info.org.tw/node/220398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宣稱,2015年馬政府的能源規劃是:一、低度電力需求成長,核四運轉,2025年燃煤43.8%。二、核四運轉,核一二三延役,2025年燃煤39%。都比蔡政府非核家園,2025年燃煤27%,還要多。
等一下,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多了兩成核電可用,燃煤竟然比非核家園還要高?因為這是一個民進黨和反核利益團體聯合編織的謊言。
■ 非核三成燃煤是假的,空污五成燃煤才是真的
2017年,彭博能源財經研究團隊(BNEF)發布專業分析指出:蔡英文政府的2025年非核家園,其「5320」能源配比不可能達成。
Taiwan Lays Plans for $59 Billion in Renewable-Energy Finance -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18/taiwan-lays-plans-for-59-billion-in-renewable-energy-finance
BNEF預測實際情況應為,再生能源由5%增為9.5%、天然氣由32%增為37%、燃煤由45%增為54%,核能降為0%。蔡英文政府宣稱的「三成燃煤」根本達不到,而是「五成燃煤、九成火力」的空污家園!
2018年,馬英九前總統提出「1234」能源配比,即是再生能源10%、核能20%、天然氣30%、燃煤40%。如此可確保六成基載,又有三成潔淨能源。
同年,我們推動以核養綠公投,主張廢除2025年非核條款。馬前總統的主張,是恢復續用核電,將蔡政府「五成燃煤」的現況,先降回「四成燃煤」的平衡點。
我們也認同,只要將兩成核能放回來,加上發展再生能源,我們一定能夠大幅降低火力發電,未來真正達成「三成燃煤」甚至更低的減煤目標。
公投後半,民進黨和反核利益團體不斷抹黑以核養綠「(先務實回到平衡點的)四成燃煤」,比非核家園「(被美國打臉做不到的)三成燃煤」還要骯髒。
殊不知,骯髒的,是政客和利益團體的心。
我們的以核養綠公投,和盧秀燕的反空污公投相輔相成,最後獲得全國六成民意支持通過,包括核電廠所在的新北市和屏東縣。
■ 非核家園 vs 續用核電,相差一兆元GDP
綠盟作為民進黨御用打手,宣稱資料來源是「能源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2015)」,這是經濟部能源局經過10年整理研究,針對未來20年提出六大能源開發情境分析。
那個年代的經濟部官員,是敢說真話、敢做實事的。
「非核家園」的C2情境在社經面、能源面表現最差,且因提高火力發電比例,導致空汙累計潛在傷亡人數346人。反觀「核四商轉、核一二三延役」的C5情境對GDP貢獻多一兆元新台幣,在環境面與能源安全上表現最好。
經濟部能源局評估:全核能GDP貢獻比非核家園多1兆 環團痛批荒謬
https://www.storm.mg/article/75877
時任綠盟副秘書長、現任行政院能源辦委員的洪申翰,當年痛斥「荒謬!」卻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資料反駁。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綠盟不告訴你,Google就知道的世界趨勢
綠盟引用史丹佛大學Mark Jacobson教授的說法,認為重啟核四跟不上世界趨勢,國際大廠Google、Facebook等都急著搶綠電。
容我提醒:
一、美國能源部(DoE)定義的綠能(Clean Energy),明確包括核能和再生能源。2018年,聯合國潔淨能源部長會議(CEM)將核能列為潔淨能源作為追求永續發展目標SDG7的選項。
Clean Energy | Department of Energy
https://www.energy.gov/science-innovation/clean-energy
Nuclear Innovation: Clean Energy Future (NICE Future) | Clean Energy Ministerial
http://www.cleanenergyministerial.org/initiative-clean-energy-ministerial/nuclear-innovation-clean-energy-future-nice-future
二、美國環保署(EPA)在歐巴馬時期推出的「Clean Power Plan」計畫,將核能和再生能源皆列入綠能。EPA另一個「Green Power Partnership」計畫,則是鼓勵市場投資的再生能源子分類,而非環境觀點,不需要包含核能。
Clean Power Plan for Existing Power Plants | Clean Power Plan | US EPA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5042337/https://www.epa.gov/cleanpowerplan/clean-power-plan-existing-power-plants
三、Google官方的「Moving toward 24x7 Carbon-Free Energy at Google Data Centers: Progress and Insights」計畫,其潔淨能源包含核能和再生能源。Google會直接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和憑證,同時強調電網上核能的重要性,列舉在多個國家使用核能電力的實例,最後更主張必須積極發展先進核能技術。
Moving towards 24x7 carbon-free energy at Google data centers: Progress and insights | NICE Future
https://www.nice-future.org/resources/moving-towards-24x7-carbon-free-energy-google-data-centers-progress-insights
■ 史丹佛的反核教授也反蔡英文的天然氣政策
最後多講一下這位Mark Jacobson教授。
2010年,TED首度舉辦的辯論會,就是Mark Jacobson和Stewart Brand的「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身為教授的Mark Jacobson,反覆強調100%再生能源,卻被環保人士Stewart Brand拿出大量數據和資料痛電。
Stewart Brand 與 Mark Z. Jacobson: 辯論: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 | 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debate_does_the_world_need_nuclear_energy?language=zh-tw
2015年,Mark Jacobson發表論文主張美國可100%使用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國反核團體大量推崇。
2017年,包含Christopher Clack教授在內的21位氣候專家,發表論文反駁Mark Jacobson的研究充滿「重大缺陷」,包括「無效的模式工具、理論錯誤、不可信和不充分的理論、充滿漏洞的假設……」
科學議題法庭解決 綠能教授告氣候專家誹謗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214005717-260408
然後,Mark Jacobson反而控告刊登論文的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以及該論文的第一作者Christopher Clack,求償1000萬美元,引起學術界譁然。因為Mark Jacobson拿不出學術分析辯護,卻把這件事鬧上法庭。
2018年,Mark Jacobson主動撤告。
對於反核團體來說,史丹佛大學的Mark Jacobson教授,也只不過是個頭銜好聽且可以利用的棋子,剛好反核罷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個為了發展再生能源,可以用盡所有錯誤數據,詆毀各種能源的人。
以他的觀念及研究,蔡政府目前的能源政策絕對也是爛透了,因為Mark Jacobson大力反對提高天然氣比例,作為所謂過渡能源!
Mark Z. Jacobson PhD on Natural Gas as a "Bridge Fuel"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rTAdB80s
■ 核四公投正是與時間賽跑的氣候行動
民進黨近期強力宣傳綠能減煤,我們完全贊同,因為綠能有兩種,核能和再生,風光不可控,唯核可減煤。綠能減煤,實務上就是核能減煤。我們支持「重啟核四,核能減煤」,我們反對「以風養火,火滅藻礁」,更反對「非核增氣,國安斷氣」。
假如2025年台灣核電機組全面運轉,將可迴避約2400萬噸~4800萬噸的碳排(以600億度電取代天然氣或燃煤估算),相當於台灣淨碳排放的10%~20%左右。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有無核電影響10%碳排,地球不會再給你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talkthatenergy/photos/a.1804635893093808/2404831113074280/?type=3
有了10%,我們可以更快達到自提的減碳目標,可以更接近阻止氣候變遷的轉捩點。意識型態的紛爭是一時的,而此時,我們的時間正一點一點流逝。
支持台灣續用核電,啟用核四,提供潔淨電力,減緩氣候變遷,友善生活環境,這是以核養綠最根本精神。懇請支持核四公投,這也可以是你的氣候行動。
--
重啟核四公投緊急倒數,9月底前立刻將連署書寄回!
💧以核養綠官方募資正式上架!限定回饋品僅此一檔!
https://green-nuclear-vote.azurewebsites.net/Home/Donate
✅現在就加以核養綠小幫手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yyy2460i
⚡️重啟核四公投連署書:擴散性百萬連署王!
https://tinyurl.com/y445gkxw
108-49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6樓之2
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 黃士修 先生收
極性電容英文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核養綠,竟然還要四成燃煤?因為你被反核騙了!】
9月26日,張善政院長的國政顧問團,直播氣候與能源政見,再度引來反核利益團體的攻擊。
韓國瑜總統參選人環保與生態政策政見 國政顧問團109.9.26
https://www.facebook.com/SanCheng624/videos/807298756334856/
綠盟/「善政減煤,煤更多」 綠能減煤才是解方
https://e-info.org.tw/node/220398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宣稱,2015年馬政府的能源規劃是:一、低度電力需求成長,核四運轉,2025年燃煤43.8%。二、核四運轉,核一二三延役,2025年燃煤39%。都比蔡政府非核家園,2025年燃煤27%,還要多。
等一下,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多了兩成核電可用,燃煤竟然比非核家園還要高?因為這是一個民進黨和反核利益團體聯合編織的謊言。
■ 非核三成燃煤是假的,空污五成燃煤才是真的
2017年,彭博能源財經研究團隊(BNEF)發布專業分析指出:蔡英文政府的2025年非核家園,其「5320」能源配比不可能達成。
Taiwan Lays Plans for $59 Billion in Renewable-Energy Finance -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18/taiwan-lays-plans-for-59-billion-in-renewable-energy-finance
BNEF預測實際情況應為,再生能源由5%增為9.5%、天然氣由32%增為37%、燃煤由45%增為54%,核能降為0%。蔡英文政府宣稱的「三成燃煤」根本達不到,而是「五成燃煤、九成火力」的空污家園!
2018年,馬英九前總統提出「1234」能源配比,即是再生能源10%、核能20%、天然氣30%、燃煤40%。如此可確保六成基載,又有三成潔淨能源。
同年,我們推動以核養綠公投,主張廢除2025年非核條款。馬前總統的主張,是恢復續用核電,將蔡政府「五成燃煤」的現況,先降回「四成燃煤」的平衡點。
我們也認同,只要將兩成核能放回來,加上發展再生能源,我們一定能夠大幅降低火力發電,未來真正達成「三成燃煤」甚至更低的減煤目標。
公投後半,民進黨和反核利益團體不斷抹黑以核養綠「(先務實回到平衡點的)四成燃煤」,比非核家園「(被美國打臉做不到的)三成燃煤」還要骯髒。
殊不知,骯髒的,是政客和利益團體的心。
我們的以核養綠公投,和盧秀燕的反空污公投相輔相成,最後獲得全國六成民意支持通過,包括核電廠所在的新北市和屏東縣。
■ 非核家園 vs 續用核電,相差一兆元GDP
綠盟作為民進黨御用打手,宣稱資料來源是「能源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2015)」,這是經濟部能源局經過10年整理研究,針對未來20年提出六大能源開發情境分析。
那個年代的經濟部官員,是敢說真話、敢做實事的。
「非核家園」的C2情境在社經面、能源面表現最差,且因提高火力發電比例,導致空汙累計潛在傷亡人數346人。反觀「核四商轉、核一二三延役」的C5情境對GDP貢獻多一兆元新台幣,在環境面與能源安全上表現最好。
經濟部能源局評估:全核能GDP貢獻比非核家園多1兆 環團痛批荒謬
https://www.storm.mg/article/75877
時任綠盟副秘書長、現任行政院能源辦委員的洪申翰,當年痛斥「荒謬!」卻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資料反駁。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綠盟不告訴你,Google就知道的世界趨勢
綠盟引用史丹佛大學Mark Jacobson教授的說法,認為重啟核四跟不上世界趨勢,國際大廠Google、Facebook等都急著搶綠電。
容我提醒:
一、美國能源部(DoE)定義的綠能(Clean Energy),明確包括核能和再生能源。2018年,聯合國潔淨能源部長會議(CEM)將核能列為潔淨能源作為追求永續發展目標SDG7的選項。
Clean Energy | Department of Energy
https://www.energy.gov/science-innovation/clean-energy
Nuclear Innovation: Clean Energy Future (NICE Future) | Clean Energy Ministerial
http://www.cleanenergyministerial.org/initiative-clean-energy-ministerial/nuclear-innovation-clean-energy-future-nice-future
二、美國環保署(EPA)在歐巴馬時期推出的「Clean Power Plan」計畫,將核能和再生能源皆列入綠能。EPA另一個「Green Power Partnership」計畫,則是鼓勵市場投資的再生能源子分類,而非環境觀點,不需要包含核能。
Clean Power Plan for Existing Power Plants | Clean Power Plan | US EPA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5042337/https://www.epa.gov/cleanpowerplan/clean-power-plan-existing-power-plants
三、Google官方的「Moving toward 24x7 Carbon-Free Energy at Google Data Centers: Progress and Insights」計畫,其潔淨能源包含核能和再生能源。Google會直接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和憑證,同時強調電網上核能的重要性,列舉在多個國家使用核能電力的實例,最後更主張必須積極發展先進核能技術。
Moving towards 24x7 carbon-free energy at Google data centers: Progress and insights | NICE Future
https://www.nice-future.org/resources/moving-towards-24x7-carbon-free-energy-google-data-centers-progress-insights
■ 史丹佛的反核教授也反蔡英文的天然氣政策
最後多講一下這位Mark Jacobson教授。
2010年,TED首度舉辦的辯論會,就是Mark Jacobson和Stewart Brand的「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身為教授的Mark Jacobson,反覆強調100%再生能源,卻被環保人士Stewart Brand拿出大量數據和資料痛電。
Stewart Brand 與 Mark Z. Jacobson: 辯論: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 | 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debate_does_the_world_need_nuclear_energy?language=zh-tw
2015年,Mark Jacobson發表論文主張美國可100%使用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國反核團體大量推崇。
2017年,包含Christopher Clack教授在內的21位氣候專家,發表論文反駁Mark Jacobson的研究充滿「重大缺陷」,包括「無效的模式工具、理論錯誤、不可信和不充分的理論、充滿漏洞的假設……」
科學議題法庭解決 綠能教授告氣候專家誹謗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214005717-260408
然後,Mark Jacobson反而控告刊登論文的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以及該論文的第一作者Christopher Clack,求償1000萬美元,引起學術界譁然。因為Mark Jacobson拿不出學術分析辯護,卻把這件事鬧上法庭。
2018年,Mark Jacobson主動撤告。
對於反核團體來說,史丹佛大學的Mark Jacobson教授,也只不過是個頭銜好聽且可以利用的棋子,剛好反核罷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個為了發展再生能源,可以用盡所有錯誤數據,詆毀各種能源的人。
以他的觀念及研究,蔡政府目前的能源政策絕對也是爛透了,因為Mark Jacobson大力反對提高天然氣比例,作為所謂過渡能源!
Mark Z. Jacobson PhD on Natural Gas as a "Bridge Fuel"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rTAdB80s
■ 核四公投正是與時間賽跑的氣候行動
民進黨近期強力宣傳綠能減煤,我們完全贊同,因為綠能有兩種,核能和再生,風光不可控,唯核可減煤。綠能減煤,實務上就是核能減煤。我們支持「重啟核四,核能減煤」,我們反對「以風養火,火滅藻礁」,更反對「非核增氣,國安斷氣」。
假如2025年台灣核電機組全面運轉,將可迴避約2400萬噸~4800萬噸的碳排(以600億度電取代天然氣或燃煤估算),相當於台灣淨碳排放的10%~20%左右。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有無核電影響10%碳排,地球不會再給你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talkthatenergy/photos/a.1804635893093808/2404831113074280/?type=3
有了10%,我們可以更快達到自提的減碳目標,可以更接近阻止氣候變遷的轉捩點。意識型態的紛爭是一時的,而此時,我們的時間正一點一點流逝。
支持台灣續用核電,啟用核四,提供潔淨電力,減緩氣候變遷,友善生活環境,這是以核養綠最根本精神。懇請支持核四公投,這也可以是你的氣候行動。
--
重啟核四公投緊急倒數,9月底前立刻將連署書寄回!
💧以核養綠官方募資正式上架!限定回饋品僅此一檔!
https://green-nuclear-vote.azurewebsites.net/Home/Donate
✅現在就加以核養綠小幫手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yyy2460i
⚡️重啟核四公投連署書:擴散性百萬連署王!
https://tinyurl.com/y445gkxw
108-49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6樓之2
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 黃士修 先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