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極巨大冒險懲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極巨大冒險懲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極巨大冒險懲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極巨大冒險懲罰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羊駝生死兩難 🇬🇧🦙 「拯救一隻羊駝,該付出多少代價?」英國在今年8月因為一頭羊駝是否該安樂死,引發社會極大分歧的生命道德之爭。現年8歲的黑色公羊駝——傑羅尼莫——在2017年從紐西蘭被飼主引進英國後,被檢測出患有牛結核病(bTB),為防止傳染而下令執行安樂死。然而經營羊駝牧場多年的飼主海倫質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認真的阿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4%超高異色機率攻略!「極巨大冒險」刷色違最有效率方法! 劍盾版本限定神獸全公開!隱藏版豐緣御三家取得方法! ►【寶可夢 劍/盾 攻略指南🧐】系列播放清單:https://finntv.pse.is/SwordShieldGuides ► 👩🏻‍🚀 訂閱 Finn TV 頻道👨🏻‍🚀 :http...

極巨大冒險懲罰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6:06:30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日 (甲)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人物:道光帝、林則徐 事件: 林則徐獲道光帝第七次召見。 (乙) 地點:澳門 人物:義律 事件: 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38歲),為如何管制其本...

  • 極巨大冒險懲罰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15:49:05
    有 577 人按讚

    #羊駝生死兩難 🇬🇧🦙
    「拯救一隻羊駝,該付出多少代價?」英國在今年8月因為一頭羊駝是否該安樂死,引發社會極大分歧的生命道德之爭。現年8歲的黑色公羊駝——傑羅尼莫——在2017年從紐西蘭被飼主引進英國後,被檢測出患有牛結核病(bTB),為防止傳染而下令執行安樂死。然而經營羊駝牧場多年的飼主海倫質疑,傑羅尼莫先前在紐西蘭都有健康證明,為何到了英國卻被測出患病?懷疑檢測結果有誤差,進而發起「救救羊駝運動」,也讓傑羅尼莫得以暫緩執行人道毀滅。但隨著今年9月的期限將至,命在旦夕的「確診」羊駝到底該不該殺?正反立場的爭執為何?

    「傑羅尼莫」(Geronimo)是一隻8歲的黑色公羊駝,由其飼主海倫(Helen Macdonald)於2017年8月從紐西蘭帶回到英國。海倫經營一家羊駝牧場,同時也是一名獸醫護士。她喜愛羊駝也靠著羊駝維生,除了為想要飼養羊駝的人開設相關課程,也會將羊駝的毛送往加工,來填充羽絨被和枕頭,擁有至少15年與羊駝們相處的經驗。

    海倫當初原本以為帶回來的傑羅尼莫就和一般健康羊駝一樣,卻沒想到牠被英國政府測出患上牛結核病,必須執行安樂死。質疑檢測結果的海倫也因此走上長達四年的羊駝維權之路,牧場的業務也被迫停擺。

    一開始,傑羅尼莫在紐西蘭進行了四次的皮膚檢測,皆對牛結核病呈陰性反應。然而在被帶到英國後,其在2017年9月和11月的兩次檢測都被驗出陽性反應——一次為海倫的自願檢測,另一次為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的血液檢測——也因此傑羅尼莫至今一直在海倫的牧場裡被隔離生活著。然而讓海倫不解的也是,如果傑羅尼莫真的患上牛結核病,那為何牠能從2017年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衛報》報導,認為檢測結果有疑慮的海倫接連上訴,希望政府重啟檢驗,但都遭到駁回;甚至,她也發起連署行動,獲得約13萬人的支持,要求政府停止對傑羅尼莫安樂死,連首相強生的老爸都出面坦護羊駝。不過倫敦高等法院最終依然在18日駁回暫停安樂死的的緊急命令申請,宣稱「無望」重啟原先的裁決,並要求傑羅尼莫在9月4日以前必須被執行安樂死。

    「這是精神折磨,我覺得我被懲罰了...現在只要聽到汽車駛近的聲音,我就害怕他們要來殺死傑羅尼莫了。」海倫告訴《衛報》,她對法院的裁決結果深感失望與憤怒,傑羅尼莫的支持者們也聚集到海倫的牧場示威,準備架起人盾保護,試圖在最後一刻做出絕望的抗議。

    「如果Defra部門的人來到牧場要殺死傑羅尼莫,身為一名守法公民,我不會為了保護牠而違法,但是羊駝圈附近會架起監視器。」海倫的意思是準備好「消極抵抗」,如果真的要執行安樂死,傑羅尼莫生前最後的影像畫面將被錄下,成為這場生命倫理的見證。

    海倫至今仍未放棄,隨著9月4日的大限將至,她仍然對外強調「傑羅尼莫已經有全球各地的支持者」,希望藉由世界的關注來作為守護傑羅尼莫的最後一道防線。不過官方的態度之所以無所動搖,也在於牛結核病bTB伴隨的巨大傳染風險,英國過去早已嚐過苦頭。

    人畜共通的bTB,一但傳染擴散的話不單單是牛隻必須大量撲殺,更可能危及其他牲畜和人類健康。英國長年以來為了遏止bTB的疫情,在2020年就撲殺將近3萬頭牛,也曾在2013年啟動「滅獾行動」,將可能帶原的獾大量捕獲毀滅。

    由於bTB傳染的風險和代價太大,官方不認為應該為了一隻羊駝,就要冒險賠上數以萬計的牲口,Defra就直言:「....我們同情海倫的處境,一如我們同情那些受到傳染病威脅的生命一樣。」

    同時官方也主張,針對bTB的篩檢試驗準確率高達99%、出錯率只有極低的0.34%,就客觀條件情況來看,沒有充分的理由為傑羅尼莫開特例。要是此例一開,未來其他畜牧業者是不是也要比照辦理?屆時恐怕沒完沒了,也可能讓好不容易收緊的防疫網出現破口。

    然而海倫為代表的抗爭意見認為,官方的篩檢試驗不無可疑之處。海倫指出,官方兩次採用的「Enferplex 血液測試」,過去沒有太多針對偶蹄目駱駝科的相關試驗數據,因此用在羊駝身上是否能保持高準確率令人存疑。同時照顧傑羅尼莫的獸醫認為,檢測時採用結核菌素試驗法,在篩檢前先注射結核菌素來測試免疫反應,卻也可能因此導致結果變成偽陽性。

    「其他和傑羅尼莫接觸的羊駝,不也是都好好的很健康?」除了對檢測的質疑外,海倫實際的羊駝觀察經驗,也是官方難以說服她傑羅尼莫非死不可的原因之一。特別是一向對於動物檢驗極為嚴格的紐西蘭,都沒有檢測出問題,更加深了海倫對英國官方的懷疑。

    直到期限之前,海倫仍堅持會抗爭到底。4年來她也付出了極大代價,不僅農場收入中斷,還另外付出4萬多英磅(約新台幣164萬)打官司,而海倫堅信要守護生命與真相,多大代價都值得。

    另一方面,堅持「所有檢驗細節毫無問題」的英國官方,目前尚未有進一步執行安樂死的動作,不過Defra也強調,英國每年防治bTB要耗費的稅金達1億英鎊,「沒有人願意隨便宰殺動物,但我們應該努力防止疾病造成的更大傷害。」

    photo credit:AP

    #英國 #草泥馬 #羊駝 #安樂死 #動物 #動保 #UK #Geronimo #alpaca #bTB #轉角國際 #udbglobal #國際新聞

  • 極巨大冒險懲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2 06:45:00
    有 2,468 人按讚

    分享一本最近看到很喜歡的一本書:《致富心態》

    《致富心態》這本書英文全名是 The Psychology of Money: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直接翻譯意思是:金錢心理學:關於財富、貪婪、幸福 永無止盡的一堂課。

    在我自己最初剛開始學投資時,總覺得投資理財是一種技術問題,
    認為只要學會足夠的知識、掌握某些技巧,就能得到好的成果。

    但後來逐漸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我觀察到許多人學習同樣的知識、方法,但最終在財務上成果卻天差地遠,
    顯然這些知識與方法並非財務成功的唯一關鍵因素。

    知識與專業固然有用,但心理因素也占了投資結果很大的部分。

    《致富心態》並不是一本談投資方法技巧的書,不過書中的許多觀念卻對於投資理財很有幫助。

    以下市場先生筆記一些看完《致富心態》覺得印象深刻的內容,
    包含比較喜歡的幾句話,以及我的一些的心得感想。
    (以下全文約30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網誌完整好讀版:https://rich01.com/the-psychology-of-money-book/

    ➡1. 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

    前幾天跟一個老同學交流財務目標問題,他不在台灣工作,但收入非常不錯,超過一般上班族平均值3倍以上,夫妻兩人一年可以存下5萬美元用在投資上。

    但他非常清楚,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一旦存到理想的數字達到財務獨立,就要用4%法則離開職場,把時間花在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不過也有許多人並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即便他們財務足夠寬裕,卻仍然汲汲營營追求金錢、然後一邊抱怨生活。

    影響我們幸福感,不一定是擁有更多金錢,而在於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

    我非常同意有錢會比較快樂,
    但釐清「多少才夠?」並在達到財務目標後停下來,才是讓這個快樂能夠真正實現的關鍵。

    ➡2. 了解什麼是滿足感,避免去比較

    例如20世紀初傑西里佛摩這樣的高人,擁有過人的投資技巧,人生巔峰時的財富可以用富可敵國形容,
    但綜觀他的人生歷程,要思考的是在財務上他是否是值得學習的,畢竟你不會想要像他一樣一生經歷破產8次。
    (不知道傑西李佛摩的,有興趣可以去看《股票作手回憶錄》)

    而即便能力、成就如傑西里佛摩,其實也最缺乏也是滿足感,
    滿足感也許不能幫他賺更多錢,但可以帶給他人生更多幸福快樂。

    ➡3. 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的獲益多龐大,永遠不值得冒險。

    某些時候,承擔風險可能犧牲的不是只有金錢,
    還包含名聲、成就、家庭、友情、幸福等等。這些很可能無法挽回,報酬再高都不值得。

    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物,賭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

    ➡4. 財富的價值與你的需求相關

    一年賺500萬比一年賺50萬好,這是肯定的,但這是收入,不是需要。

    一年支出只需要50萬的人,會比一年需要500萬支出的人容易得到快樂,並且也更容易累積財富。

    前者能存下更多,而後者則想要賺更多。

    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目標,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你不能說一年花500萬有錯,不同人的需求本來就不一樣,其實也沒甚麼對錯。

    一個跑百米的選手去說長跑選手跑太慢,或者長跑選手說跑百米的人沒耐力,其實都是沒意義的比較。說到底,財務好壞也不是跟別人比較。

    必要的支出數字越低、儲蓄率越高,對財務累積上帶來的幫助會越大,
    重點在於自己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標需求。

    ➡5. 在多數的情況下,「今天」並沒有那麼重要。

    在投資領域,許多新手會有個迷思,就是覺得選股一選就能選到漲最多的、或者覺得能買最低點賣最高點。

    以選股來說,報酬往往是少數股票創造的,如果把巴菲特持股中報酬最高的少數幾筆投資拿掉,那他的成績將會平平無奇。

    以擇時來說,極少數的時間點影響絕大多數的報酬,但很難預測那些時間點何時發生。人們總想著避開少數幾次大跌,就能大幅提升報酬,這沒有錯,問題在於你只要錯過少數幾次大漲,你的報酬也將會大幅減少。

    很多人很在意今天漲跌多少、在意今天哪支股票最有機會。但實際上也許你不用在意這件事,因為大多數時間點可能對最終結果來說都無足輕重。

    這種少數的概念,在創投產業更明顯,
    創投產業中,0.5%的項目創造了絕大多數的報酬,這些項目報酬超過50倍以上,足以抵銷其他全部的失誤並創造利潤。

    有句話說:當雷落下的時候你必須在場。
    所謂較佳的投資能力,其實說的不是你百發百中,而是多命中那麼一部分機會、避開一小部分的危機,如此而已。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買最低賣最高,或者選股選到報酬最高的,
    那就等同是在說他能在幾萬個新創事業項目中,有能力一眼相中未來的FB或Amazon,你要懷疑的是為什麼這樣的人還沒變首富呢?

    ➡6. 我們從意外中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承認不可知,和求知,其實並不衝突,兩者是可以並行的。

    價值投資的安全邊際,或者資產配置策略,其實都是例子。

    安全邊際和資產配置策略,都不是在追求報酬最大化,正好相反,很多時候這樣報酬有可能比較低。

    例如你看好的股票,想在考慮安全邊際後的價格買進,但他就始終不跌到那個價位,就反彈往上漲了,最終你錯過一個個機會。

    資產配置也是一樣,一但配置了風險較低的如債券部位,當股市大漲時報酬必然落後。

    這些策略真正意義不是在追求報酬最大化,而是在追求控管風險,一但發生意外時,策略都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

    買保險就是最典型的概念:你持續付出一些可承擔的小代價,換取可能不會發生,一旦發生會造成巨大傷害的小機率意外,在意外發生時得到保護。

    反過來的做法就是動用槓桿,因為一旦動用槓桿,代表你可能無法承擔任何一丁點預期之外的狀況發生,

    問題是只要時間夠長,意外一定會發生。

    永遠預留犯錯空間。

    ➡7. 複利並不仰賴豐厚的報酬率

    複利最難的,不是創造高報酬率,而是盡可能的維持下去。

    在投資裡面,打斷自己長期計畫的人其實屢見不鮮,人們都以為自己是在做10年、20年的長期投資,實際上可能幾個月後遇到波動,就急著想賣出。

    複利創造報酬的關鍵,不是在於透過分析多賺那1%、2%,而是在市場一片混亂與哀號絕望時,你仍然能保持自己的計劃,不去中斷複利。

    為此,你需要的不是一個會照自己劇本走的完美計畫,而是你的計劃中原本就要包含遇到各種意外的可能性。

    最終這個計畫才會為你實現複利帶來長期可觀的報酬。

    計畫很重要,但每個計劃最重要的部分是,按照計畫持續的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計畫行事。

    ➡8. 把市場波動視為手續費或門票,而非視為罰款

    我們平常花錢買東西時,並不會對金錢損失特別心痛,因為覺得當下有立即交換到價值。
    反之,遇到罰款時,同樣是失去金錢,我們則是會很心痛。

    人們面對股市波動時,對於損失的感覺往往更像在付罰款,
    即使只是小小的波動都會覺得那是一種懲罰,即便只是帳面上的損失。

    問題是,在投資中波動是必然的過程,你不承擔波動就到不了你想要的目標。

    普遍人們的問題是不能承擔波動、對波動程度缺乏足夠預期。最後就會為了逃避這種被波動懲罰的痛苦、中斷投資與複利。

    不過如果把波動想成手續費、門票的支出,你去迪士尼樂園時不會為了付出那張門票而特別心痛,因為你知道付出門票才能得到門後的事物。投資也是一樣,承擔波動,你才能得到波動之後的報酬。

    你應該要喜歡風險,因為隨著時間經過,他會帶來回報。

    我覺得承擔風險最好的模範就是保險公司,他們熱愛風險,並且合理承受風險,看看他們的財務報表,也許你會對風險有不同的想法。

    ➡9. 恐懼、悲觀主義、故事,會讓人高估壞事的機率

    大概在2012年時,當時股市已經從金融海嘯谷底往上漲了幾年,當時我聽到許多人在說接下來會崩盤。

    隨後每一年,我都聽到身邊有人在說「現在股市太高了,之後不知道何時會崩盤」,接著就一路漲到2021年,S&P500不斷的創新高。

    崩盤、大跌,這些恐慌悲觀的劇情的確比較吸引人,我們很確定未來必然發生,但並不會知道是哪一天,人們卻過於高估他發生的機率、頻率,也過於高估自己預測時機的能力。

    電影中,大白鯊的主題很吸引人,不過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是,全球一年被鯊魚咬死的人數,遠遠小於被椰子砸死的人數。大白鯊拍成電影很有戲劇性,很多人因此很怕鯊魚,但我想人們不會活在椰子的恐懼中。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書囉,《致富心態》這本書推薦給你。
    這本書有很多好觀念是不會隨著時間改變的,我也會把它列在我的投資書單中。

    《致富心態》網誌完整好讀版連結:
    https://rich01.com/the-psychology-of-money-book/

    我的投資書單
    https://rich01.com/blog-page_30/

    《致富心態》蝦皮連結(7折優惠)
    https://shp.ee/4un5hrk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呢

  • 極巨大冒險懲罰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2 14:00:01
    有 198 人按讚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日

    (甲)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人物:道光帝、林則徐
    事件:
    林則徐獲道光帝第七次召見。

    (乙)
    地點:澳門
    人物:義律
    事件:
    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38歲),為如何管制其本國的僑民行為而感到困擾,因此寫信向英國政府尋求指示,在致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又譯「巴麥尊」,55歲)的公函內,義律聲稱:

    「無論如何,由於我深信急迫需要通過英國法律或中國法律加以控制,所以我最恭敬地把這些意見提交女皇陛下政府仔細考慮。當我通知閣下,在我接奉不同指示之前,我認為我有責任對於按中國法律逮捕和懲罰一名英國臣民(不論他犯有什麼罪)一事抵制到底時,我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焦急情緒將是更加可以解釋的,最近具有最嚴重性質的犯罪行為每天都很可能發生。(註1)」

    解說:
    義律於1834年7月15日跟隨律勞卑勳爵(Lord Napier 或 William John Napier,時47歲)抵達中國,在澳門辦公,擔任貿易專員秘書。律勞卑非常好戰,早於1834年已提出佔領香港。律勞卑在同年逝世後,義律獲升任為駐華商務副總監,並隨後經帕麥斯頓提名後在1836年12月,接替羅便臣爵士(Sir George Best Robinson,時42歲)出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Chief Superintendent of the Trade of British Subjects in China)一職。駐華商務總監一職隸屬於英國外交部,因此總監須依從外務部的政策,權力十分有限。大抵而言,英國在1830年代主要由英國自由黨執政,鼓吹自由貿易,因此總監的主要任務是維護英商的利益,並尋求與清廷進行平等貿易。義律擔任駐華商務總監一職後,繼承了律勞卑的政策,要求中國開放門戶。而由於義律須要維護英商利益,更運用權力協助煙販走私鴉片,間接也使鴉片在1834年後的輸入量持續急升。義律對清廷態度十分強硬,不肯輕易妥協,最終促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的貿易門戶亦從此被強行打開。
    此信寫於林維喜命案發生前的半年,反映當時中英兩國因為英商走私鴉片的問題,致使關係日益緊張,也為挑戰中國的法律和司法自主權埋下了伏線。

    帕麥斯頓(巴麥尊)於5月13日收到此信。

    帕麥斯頓是英格蘭第二帝國時期最著名的帝國主義者,他的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英國歷史學家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1931-)對他有如下評價:「英國對華態度除受到各種不同觀點的影響外,有一個人對英國的對華政策施加了最重大的影響。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時間裏,固執己見、敢於冒險、極為保守的自由黨人巴麥尊勛爵亨利·坦普爾,一直支配着英國外交政策。巴麥尊1807年以托利黨人身份直接從劍橋當上了海軍大臣,首次掌握實權是1830年出任格雷勛爵輝格黨政府外交大臣。即便巴麥尊不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政治家,他任職時間之長,也足以使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1830到1865年正是英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巔峯時期,在這段時期,除了極少數年份外,巴麥尊始終在外交大臣、內政大臣、首相等英國政府的最高職位中佔有一席之地。(註2)」

    註1:《義律海軍上校致巴麥尊子爵函》,1839年1月2日。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352。

    註2: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著,王皖強、黃亞紅譯:《香港史:從鴉片戰爭到殖民終結》(香港: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二章:兩個王朝 – 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知史討論 |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

    細品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品質,例如「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朋友與利益並不相衝突。若上升到全人類層面,同體共生、和諧並存的理念,更值得三思。

    你如何看待這一句話呢?歡迎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