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楫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楫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楫意思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禮義廉恥故事】~朱暉許堪 朱暉信心。以待知己。張堪既亡。贍其妻子。 【原文】 漢朱暉、字文季。蚤孤。有氣節。張堪於太學中見之。甚喜。把臂語曰。欲以妻子托。暉不敢對。及堪亡。妻子貧困。暉自往候視。厚週之。暉子擷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何忽如此。暉曰。堪嘗有知己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
楫意思 在 ???? ???? 青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2:57:23
過年啦,等我免費教你寫「福」字 🖌🖌 (part 2) 在「五福」之中,以「福」為字首,亦是每年過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今天就教大家寫康熙皇帝所創的「天下第一福」! 這個福字,左部偏旁像一個「才」字,隱含了「子」的意思;而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拼湊起來就想王羲之所寫的「壽」字,福中...
楫意思 在 ???? ???? 青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2:57:23
過年啦,等我免費教你寫「福」字 🖌🖌 (part 1) 在「五福」之中,以「福」為字首,亦是每年過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今天就教大家寫康熙皇帝所創的「天下第一福」! 這個福字,左部偏旁像一個「才」字,隱含了「子」的意思;而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拼湊起來就想王羲之所寫的「壽」字,福中...
-
楫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10-31 20:27:36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積澱,在這組緊湊的古建築群中體現無遺。古建築群的最亮點金樓,原名賦鶴樓,樓內裝飾著金碧輝煌的木雕,據說是因清末名臣戴鴻慈之女嫁入職方第,作為嫁妝與贈。而民間有“金屋藏嬌”的之傳說。巧奪天工的金木作,幾乎包羅了木雕藝術中的所有手法。尤為難得的是木雕全部採用中國傳統題材,滲入了外來的藝術風格,以實物印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史。院宅內還保存著當年劉塘、宋湘等清代名家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木、石匾額和戴鴻慈以及多位清代順德進士、舉人題贈的書畫翰墨真跡,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清代傢俱、珍稀的清代官轎、跋步床(千工床),遊客登臨,可親身鄰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認識嶺南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建樹。
主要景點
推薦一:金屋藏嬌的傳說--金樓以貼金得名,卻憑藏嬌聞名於世。相傳當年慈禧的幹女兒、法務大臣戴鴻慈的女兒戴佩瓊下嫁曾任兵部員外郎蘇丕文的大曾孫蘇伯雨,蘇家大少蘇伯雨將戴佩瓊安置在金樓之中伴讀,夜夜有美人紅袖添香,故傳有金屋藏嬌的佳話。
推薦二:三口井--因為用做書樓,又是木制結構,所以一個小小的碧江金樓,就修有三口井:院子裏的井、正廳裏的井以及頂部的藻井。天花上做了一個貼金木雕的藻井,它以九龍爭珠為題材,還真有點北京故宮的味道。而它就是主人用來“克火”的風水設計。細心的朋友還會看到在藻井中央有一個很粗的大鐵鉤,這是用來吊燈的。以前這裏用鐵鏈吊著一盞巨大的玻璃吊燈,據說有48釐米直徑、60多斤重。按照五行的說法,木被火克,而火又被水克,院子裏的井和正廳裏的井主要用來防火、降溫。
推薦三:鬼斧神工的木雕--這樓上的裝修佈局,取意於古時珠江上的遊船——紫洞艇。雅集(接待客人、以文會友的場所)是整座金樓的精華所在,這裏的傢俱、木門窗、木屏風大多是採用紋理細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經過刮磨後,表面如同鏡面一般光彩照人,觸摸起來質感細滑清涼,從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覺到一種深厚含蓄的美感。如果再在上面貼上一層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種富麗堂皇卻不失華貴雍容的感覺。不過遊客們大多料不到,金樓精華中的精華並不是這炫目奪眼的黃金裝飾,而是其中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藝,仔細環顧四周門窗,便會發現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雕刻著大千世界,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而且動物姿態生動,神態逼真,植物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推薦四:講究的擺設--金樓中有不少講究的擺設,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寬許多,而且有兩道屏風,兩道屏風中間是給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兩邊滾動推開的,意思是八面威風;比如古代的保溫設備,在兩層包裝之間填上滿滿的棉絮,以達到阻止熱散發的功效。
推薦五:文人墨寶--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鄉,讀書風氣濃烈,很多家的天井中都種植著龍眼和桂花,取一個攀龍借貴(桂)的祥瑞。當時鄉中有“家無讀書子,功名何處來”的傳統,因此,對知名的文人是推崇備至,蘇家把書樓建設得如此豪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讀書人在碧江的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學風,很多文人在碧江留下了足跡,在金樓,你可以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宰相劉墉,“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處寄才賢。幾回禪院花爭發,一夜山堂月正圓”。例如當時嶺南著名的文人張岳嵩,“漢江東去有高臺,煙樹蒼蒼楚望行。老馬銅蹄訪北塔,少年齊唱晤鷹來”。
推薦六:碧江版“清明上河圖”--清代道光年間,蘇家有子蘇鶴,號二悟坡道人,作二十四詠,概括碧江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並以此詠為線索,雕作銅壁,重現歷史上的繁華碧江。 這幅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圖”長23•8米,高1•5米,上面所繪風景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推薦七:鑊耳山牆--是珠江水鄉地方富戶人家的特色建築。而屋脊有一條黑色的雕塑,這就是官宦人家專用的“龍頭鳳尾”屋脊了。大家細心看,左邊抽象的龍頭高高昂起,還有兩個小爪用力地撐住屋脊,尾部的設計就象鳳凰彎卷起來的羽毛。這樣的屋脊在我們這裏共有三條,另外的兩條在泥樓及其旁邊的樓房上,等一下大家要留意了。據說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建“龍頭鳳尾”屋脊,而這座職方第的主人蘇丕文,就是當時大清兵部職方司員外郎,位居三品官銜。職方第的名稱也就是由蘇丕文的職銜得來的。
推薦七:四柱大廳--特色還在於廳前建有過亭和牌坊。一般宅第的過道都只建成走廊,而職方第裏就把大廳前兩邊的地方做為過亭,又稱為香亭。過亭是借用牌坊背面的牆身和四柱大廳的前簷設計成的,另外兩面做成木制扇門,開時可作過道,合時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廳。這樣既增加了室內可使用空間,也使大廳與前面的建築連結得更加緊密,從美觀上考慮,它們就像是大廳延伸出來的兩隻手臂,令大廳的結構更加穩重大方。正對大廳的這面牆被建築成牌坊。一般的牌坊都是為家族共同所有而建在村口之類的地方,要建這種私人住宅內的牌坊必須要有相當的功名作為資格。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牌坊後的小天井上還有一個歇山式的屋頂,它建在牌坊和過亭的頂上,僅以四點磚柱支承。一百多年來它巋然不動,即使是十級的颱風也未能動它一絲一毫。不少國內的古建築專家來到這裏,都要驚歎這個牌坊的設計巧奪天工呀。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左邊磚柱上的橫樑已有一點點的向外傾側及開裂,這是近幾年修楫時搭建木排柵導致的。幸好及時發現和補救,才使這座古建築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呀。大家請注意一下牌坊頂上的一組木雕,尤其是中間這個內外兩層相套的圓形的抽象八卦圖案。這個木雕的內層原來是可以轉動的,據說以前的主人每年都要按照該年的風水運程,轉動內層的木雕以趨吉避凶。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這個木雕原本已經損壞了,現在雖然修復了原貌,但也再不能轉動了。在走過這個牌坊之前,我們再看看後額上寫著“退讓明禮”,它是由道光三年進士、主講豐湖書院的鮑俊題寫,他是香山人,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人吧。走過牌坊,回頭再看,牌坊前額是“視履考祥”,題寫的是南海人熊景星,他是晚清廣東著名書畫家。這兩個橫額是要教導蘇門子弟出門去,要待人謙遜有禮,回家時要檢討自已的衣冠和行為舉止。
楫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禮義廉恥故事】~朱暉許堪
朱暉信心。以待知己。張堪既亡。贍其妻子。
【原文】
漢朱暉、字文季。蚤孤。有氣節。張堪於太學中見之。甚喜。把臂語曰。欲以妻子托。暉不敢對。及堪亡。妻子貧困。暉自往候視。厚週之。暉子擷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何忽如此。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已信於心也。
許止淨謂古人於一面之交。一言之託。終身不忘如此。無他、重自心之信義。輕身外之貨財耳。按暉又嘗與陳楫交善。楫蚤卒。有遺腹子友。及南陽太守召暉子駢為吏。暉辭駢而薦友焉。附錄以誌之。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個姓朱名叫暉的。表字叫做文季。老早的就沒有父親了。可是他的做人。卻很有氣節。有一個名叫張堪的人。在太學裡見到了他。非常的歡喜。就把著朱暉的手臂對他說。我想把妻子拜託著你照管。朱暉聽了這句話。因為責任很重大。所以不敢對答。等到張堪死了。家裡妻子們窮苦得很。朱暉就親自去看望。並且很豐厚地周濟他們。朱暉的兒子名叫朱擷的問道。父親往日不曾和張堪做著朋友。為什麼忽然這樣的周濟他們呢。朱暉說。張堪曾經說過知己的話。我的心裡。已經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延伸閱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解釋: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影片學習
https://youtu.be/8UQoME7w_gE
📍文章出處
http://www.veg520.com/html/15e58cd246c89b83deb9ba7709adba0b.html
............................................................................................
📝【學習心得】
人與人之間的親與愛,是那份關懷備至的溫暖,捨己為人的心,將愛不斷無限擴大出去,只有問心無愧的付出,從未有自身的利害得失,這份誠摯深深感動著我。
聖賢朋友間的重信重義,而非現在訛化所謂的義氣的意思,只在情緒上的相挺,不斷相互抱怨,沒完沒了。探尋聖賢所謂的義氣,包含了‘’信‘’,一諾千金的仗義,建立在正確的聖賢之理上,唯有如此才是真正有信有義。
楫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琉球與滿剌加|知史百家
安煥然
沖澠那霸市的首里城正殿,原有一座掛於1458年的「萬國津梁鐘」。該鐘銘文刻有:「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展現了15世紀中期琉球王國興勃的海洋生命力。
15世紀中期的數十年間,亦即鄭和下西洋之舉罷廢後,明朝對外政策內縮之際,這時候的琉球,借助於中華朝貢體制所促成的特殊時機,以中介商身分,大事經營東亞和東南亞的轉販事業,躍昇成為聯結這兩個區域海洋貿易的重要中介國家,是為琉球的「大交易時代」。
慶幸地,這一段輝煌歷史被保存記錄在琉球的《歷代寶案》內。《寶案》收有1424年至1867年共計443年間,琉球王國與海外諸國往來的原始公文,是琉球與其鄰國交涉檔案之集成,一部研究琉球王國與東亞和東南亞關係史上最寶貴的原始資料。
《歷代寶案》所收公文,不論是琉球國王寫給各國的咨文,還是其他國家,包括東南亞諸國(如暹羅、滿剌加等)國王回彜給琉球的咨文,全是用「中國文字」書寫。著名學者徐玉虎在〈琉球歷代寶案之研究〉一文中說:「此點充分說明『中國語文』,是當時遠東地區國際間共同使用之語文。」
當然這種語文格局的使用,與琉球奉中國明朝為正朔有關。惟,其通使交易活動,亦與海外華人移民集團有關聯。琉球華人移民集團(俗稱的「閩人36姓」)在琉球之外交和國際貿易發展上,尤其是對航海技術之提供、外交文書之製作,語言翻譯及外交禮儀等方面,都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華人大多居住在琉球的久米村(今沖繩外島),形成一個相當特殊的移民聚落。
此外,東南亞諸國的海洋貿易活動,其實也有不少華人移民參與其中。可以推斷,琉球與東南亞的貿易結合方式,實際上是由琉球國王室、東南亞諸國土著以及海外華人移民集團之相互結合所形成的一個廣闊的海洋經貿網絡。
根據《歷代寶案》的公文收錄,從1425年至1570年的150年間,琉球頻繁地與東南亞各國經貿來往。其中,琉球與暹羅的來往次數最多,惟在1463年至1511年期間,琉球與滿剌加的來往最為頻密。
1463年,即是滿剌加蘇丹芒速沙在位的全盛時期,1511年則是滿剌加滅亡之年。在此近50年間,《琉球歷代寶案》收有10件琉球國王致書給滿剌加蘇丹的咨文,6件滿剌加致給琉球的咨文,另有琉球改頒之「執照文」3件。雙方的往來公文合計有19件。
相較與東南亞其他國家,滿剌加與琉球的交往稍晚,但在蘇丹芒速沙時期,特別是1463年至1473年的這10年中,卻是幾乎年年交通,來往次數(13次)冠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同時期暹羅僅2次,蘇門答剌3次,舊港和爪哇沒有來往公文記錄)。可知全盛時期的滿剌加,幾乎壟斷了琉球與東南亞的通使貿易活動。
琉球向滿剌加販售的商品,主要是轉販中國的瓷器。《琉球歷代寶案》咨文均有明確記錄,以「色段五匹、青段二拾匹、大青盤二拾箇、小青盤四百箇、青碗二千箇」為「定額」,這只是每次贈給滿剌加蘇丹的「見面禮物」。
滿剌加蘇丹通常也會回送貨物,除胡椒外,《歷代寶案》所列品名基於音譯關係,相當費解,推斷應該是一些印度或孟加拉出產的布類。
15世紀中期,滿剌加主控馬六甲海峽(尤其是聯結印度洋海域的經貿),成為東西貿易商品之重要轉口中心。而在此同一時期也經營東亞貿易中介的琉球,其與滿剌加通使交易之展開和發展,這兩個海貿中介國的結合,在促進當時東西海上貿易網之聯絡上的貢獻是重大的。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國間的交涉、貿易、溝通及咨文之公文往來,竟是用「中國文字」。誰說中文/華語沒有「國際市場」?早在500多年以前的東亞和東南亞的海域上,「中文」可說是當時國際貿易的通用語文。今我來思,大家有何感想?
**備注:關於琉球《歷代寶案》,1972年台灣大學有印行本。小葉田淳、徐玉虎和許雲樵都曾對這部珍貴檔案撰有研究專文。我在十多年前撰寫碩士論文時,曾在台大復印了一些,看到一筆一筆工整毛筆中文字書寫的琉球致給滿剌加之咨文,很是激動和震撼。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楫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人與神化|知史百家
安煥然
「在馬六甲的三寶山下,鄭和石像靜置於路旁一家汽水工廠內,為華僑緬懷鄭和所訂制。這個曾是萬人船隊的駐扎之地,如今雖已荒冢壘壘,卻見證了華人在此的歷史足跡。」
這是台灣《經典》雜誌編輯李菁菁在《海上史詩──鄭和下西洋》書中撰寫〈馬六甲的鄭和餘韵〉一文的引言。
鄭和是回教徒嗎?還是佛道信徒?若是回教徒,華人是否就不能膜拜他?鄭和有沒有住過三寶山?三寶井是鄭和掘的嗎……
《星洲日報》記者來電問詢這些事,我有點慌亂。要談的是歷史中的鄭和,還是華人理想中,神化了的形象?真人與神化之間,該如何議論?
李業霖說得好:(東南亞)華人眼中「鄭和已成了一個半神的人物」。「這是因為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所以一般人認為他神通廣大,無所不能,而其影響層面的深廣,從幾個傳說得以窺見。」
鄭和下西洋可謂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大盛事。其船舶之大,隊伍之壯,為歷代之盛,但論及鄭和下西洋,必探知其本質為何。事實上,鄭和是奉明成祖之命而下西洋的。這時的明代中國同時實施著海禁令,禁抑民間海商的私自出洋。鄭和下西洋很大程度是當時明成祖所主導,一種政治色彩濃厚的官方組織大規模「走出去」的海洋活動。以禮治和平的方式,靠「德」與「威」的氣魄,鄭和下西洋招諭海外諸國前來中國,主動擴展了中華朝貢體制的內容。
鄭和船隊氣勢不凡,消滅舊港華人頭目陳祖義,扶持和護衛滿剌加,壓服鍚蘭王,縱橫於印度洋。如馬歡《瀛涯勝覽》所云:鄭和「率領豪俊,跨越海外,與諸番貨,其人物之豐偉,舟楫之雄壯,才藝之巧,蓋古所未有。」但鄭和也曾在爪哇,因訊息掌握不足,適逢東西王內戰相攻殺,卻貿然上岸東王治所,而被西王兵斬殺了170名鄭和隨部。
鄭和出身伊斯蘭教哈芝世家,曾在泉州伊斯蘭教聖賢墓行香,在清真寺祈禱以及奏請重建南京禮拜寺。但他為了完成航海的壯舉,安撫崇奉佛道的大部分船員,亦曾施財印造佛經,也曾祝禱航海女神天妃娘娘。
1911年在斯里蘭卡的迦里,發現了一塊石碑。這是當年鄭和所遣送過去的。有意思的是,這塊石碑刻有漢文、淡米爾文和波斯文3種文字,3種文字的內容不相同。碑面上的記年是永樂七年。漢文部分說的是要在佛寺供奉,以感謝航海的安全,並祈求未來一切無恙,並記有當時的供品和布施的清單。淡米爾文內容是說,中國天子為贊揚印度教的保護神維什努而立碑。波斯語的碑文卻說立碑是為了阿拉之神及伊斯蘭教的聖者。
對此,擅於評寫歷史人物的陳舜臣說:「一塊石碑中,以3種文字刻下它分別是為佛教、印度教、回教而立的。這不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嗎?鄭和本身雖是回教徒,但將近3萬名的艦隊官兵應該都是佛教徒,而錫蘭當地的居民則多半是印度教徒。如果再往西行,就進入回教圈。下西洋必須通過各種宗教圈,其統率的人不具宗教偏見,這非得有寬容的人格不可。」「鄭和的人格,無疑是由忍耐與達觀所形成。這使他得以遠離偏見。正因為永樂帝相信鄭和與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能順利交往,所以才會任命他為艦隊的總指揮。」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為中國的海洋發展史寫下光輝的一頁,然而他又是一個從小就被去勢,失去男性機能的太監。在明太祖明訓嚴督宦官的祖訓下,弔詭的,有明一代卻是宦官極度亂政的朝代,深受士人蔑視。鄭和的地位與功績,曾一度被湮沒。大航海行動停止之後,當時的正直官僚劉大夏把官藏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記錄藏匿起來,甚或盡為燒毀。這是何其荒謬之事。
在本地華人眼中,鄭和是偉大航海家,也是一個賜惠、傳播高文化種子予斯土的聖賢;是開拓斯土的先驅,也成了斯土的保護神。鄭和是華族的驕傲,亦是華族的哀歌。三寶山的哭泣,鄭和像的孤寂,民族自尊心的擁護與受挫,如同華人史的悲命。
於此,我們談的,不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鄭和是一個圖像,一個感情豐富,如同極其複雜矛盾的馬來西亞華人的圖像。我們的喜和悲,憤怒與歡笑,往往就在這半人半神的圖像中時隱時現著。
歷史與神話之間,其實就是如此這般的有趣與荒謬。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