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係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論師、地人。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義學縉儒十餘人奉宣武帝之命,於洛陽翻譯...
⭕️第38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係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論師、地人。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義學縉儒十餘人奉宣武帝之命,於洛陽翻譯十地經論,至永平四年完成。其後,因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之弟子間,見解有異,本宗遂分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即: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說,於相州(河南安陽)南部弘法,稱相州南道派,又稱南道,係地論宗之正統;道寵嗣菩提流支之法,宣講於相州北部,是為相州北道派,又稱北道。隋唐之際,講《十地經論》的大德稱為「地論師」,其宗派則名為「地論宗」。始於北魏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譯出世親所著《十地經論》,《十地經論》為世親對《十地經》(《華嚴經》〈十地品〉之別譯)的註釋,內容是解釋菩薩修行的位階。由於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Ratnamati)二人對《十地經論》的見解不一,故不久就分為二派。本於菩提流支而始於道寵的流派,稱為「相州北道派」,而源自勒那摩提而始於慧光的「地論宗」則稱為「相州南道派」。相州北道派和後來真諦三藏所傳攝論宗的持九識說,相州南道派和後來的法相宗反對另立第九識認為只有八識。相州北道派後併入攝論宗。此後地論宗以相州南道派為主,慧光弟子法上,再傳隋代慧遠大師,與天台宗智顗、三論宗吉藏,合稱隋代三大法師。此外更有慧順、道慎、靈祐、慧藏、智炬等皆為地論宗大師,後併入華嚴宗。《大乘起信論》可能是地論宗論師所作。「地論師」、「攝論師」分別是指南北朝中葉至唐朝初年 ( 六、七世紀 ) 研習世親的〈十地經論〉和無著的〈攝大乘論〉的專家。無著和世親是印度佛教瑜伽行學派的創始者,而地論師、攝論師闡揚其論著的教理,可說是中國初期的瑜伽行教學傳習人。現時地論師、攝論師的著作大部分已經散候,祇能通過後人的記載和零星的逸文,觀其教說之一二。「判教」者,是指對內容、風格多樣的佛教經典和教義,加以類別和會通的工作。判教的風氣是在東晉末年 ( 五世紀初 ) 開始形成,隨即迅速開展。在南北朝時代,流行著各種判教主張,當中不少為地論師、攝論師所提出,反映了他們的教學取向,並影響到日後判教理論的發展,是值得注意。法雲《翻譯名義集》:「然此諸識。西域東夏。異計紛紜。今先敘異執後述會通。初異執者。性相二宗肇分於竺國。南北之黨。彌盛於齊朝。故西域那爛陀寺戒賢大德。遠承彌勒無著。近踵法護難陀。依深密等經瑜伽等論立法相宗。言法相者。唯齊八識業相以為諸法生起之本。故法相宗以識相行布為旨。其寺同時智光大德。遠稟文殊龍樹。近遵青目清辯。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立法性宗。言法性者。以明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故一性宗以真理融觀為門。洎乎東夏。攝論有梁唐之異。地論分南北之殊。以無著菩薩造攝大乘論流至此土。二譯不同。梁朝真諦乃立九識。計第八識生起諸法。如彼論明十種勝相。第一依止勝相。明第八識生十二因緣。次唐時玄奘新譯攝論但立八識。乃謂第九秖是八識異名。此是梁唐之異也。天親菩薩造十地論。翻至此土南北各計。相州南道計梨耶為淨識。相州北道計梨耶為無明。此乃南北之殊也。」珍海《三論玄疏文義要》:「《起信》是虜魯人作,借馬鳴菩薩名。均師《四論玄》第十云:『起信,有雲是北土地論師造也。』云云而未知見非。取意正文云:『北諸論師云:起信論非馬鳴造論,昔日地論造論,借菩薩名目之。』故尋不見,翻經論目録中,無有也,未知定是不。」慧光初就佛陀扇多出家,曾參與十地經論譯場。後撰疏闡述十地經論之奧旨,又注解華嚴、涅槃、維摩、地持、勝鬘、遺教等諸經,及著作四分律疏,住於鄴都大覺寺,大振法化。門人有法上、僧範、道憑、惠順、靈詢、僧達、道慎、安廩、曇衍、曇隱、道雲、曇遵等。其中,僧達極受粱武帝崇敬,曾住洪谷、定冠二寺講華嚴、十地;安廩入陳地,住鐘山耆闍寺,宣講大集經;而法上之慧業最勝,年十五即開講法華,曾長期任東魏、北齊之僧統。法上門下有法存、融智、慧遠等;融智講涅槃及地論;慧遠住長安淨影寺,注解地論、地持、華嚴、涅槃、維摩、勝鬘等經,又造大乘義章、十地義記等,盛揚所承,其門下有靈璨、惠遷、善冑、智徽、辨相等十餘人。其中,靈璨繼住淨影寺,專講十地及涅槃。此外,道憑之門人靈裕,住大慈、演空二寺,精於華嚴、地論,著有十地論疏。曇遵之門人曇遷,原精研華嚴、十地、楞伽諸經,後遇周武帝毀佛,避難於南方,獲「攝大乘論」一書,遂以攝論為宗,而成為北地攝論宗之始祖。上述為南道派傳承之概況,北道派則不如南道派之隆盛,道寵有門人僧休、法繼、誕禮、牢宜、儒果、志念等,惟事蹟多不明,其中,志念曾住晉陽開義寺、大興國寺,著雜心論疏、廣鈔等。
楞嚴咒心翻譯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薀老師《楞嚴經蠡測》【 第壹冊 】
博客來 連續 2 週 宗教命理類第一名
各大網路書店熱烈販售中!
拾慧官網:http://a1.pise.pw/QSCH8
博客來:http://a1.pise.pw/QDFJY
誠品:http://a1.pise.pw/RHAVM
讀冊:http://a1.pise.pw/R66DK
Pchome : http://a1.pise.pw/QZ6GY
金石堂:http://a1.pise.pw/QQVQZ
從一件故友走訪莫高窟的往事開始,王薀老師回想盛唐燦爛的佛教文化,自貞觀年間以下,唐朝帝王多能勵精圖治,創造煇煌的社會景象,而且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有著大量的佛經譯為漢文,而且詞藻華美、義理精湛,為歷代翻譯佛經的巔峰時期,其中更有著屬於《楞嚴經》獨有的傳奇。
《楞嚴經蠡測》【 第壹冊 】內文介紹:
★《楞嚴經》,一部萬眾期待的偉大經典!
當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有一天在研究《法華經》的時候,經中提到了六根的各種功德,在這些功德上他思索了許久,想著想著突然之間就入定,在這次的入定中,虛空中出現了一尊神明,這神明跟他說:「你現在所思惟的答案,以後會有一部從印度傳入中土的《楞嚴經》,經文中清清楚楚會有解說,到時自會分曉。」智者大師聽到了神明對他所說的話之後,他就十分有信心地每天朝著西方頂禮,這一拜整整拜了十八年之久,拜到他圓寂那天,《楞嚴經》始終沒有被引入中國。
★《楞嚴經》,歷代名僧一致推崇的經典
太虛大師和《楞嚴經》的因緣極深,曾經自己描述說他在初初出家的時候,因為讀誦《楞嚴經》而有甚深的覺受和啟示。因為如此的因緣,他終生只要一有機緣,便會逢人隨機演示《楞嚴經》,比較重要的是在嘉興的楞嚴寺講演過一次,在普陀山特別著手編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在湖北也很精闢地為有緣的信眾特別講述了《楞嚴經》,這次演講的內容變成了日後的《楞嚴經研究》……。
虛雲老和尚,對於《楞嚴經》更是信解不渝,他曾經開示說:「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夠專門讀誦一部《楞嚴經》,熟讀本文不要看任何的註解,讀到可以背誦為止,你自然而然地可以從前面的文字理解到後面的意思,這部經極為不可思議,殊勝無與倫比。無論是從無情到有情,一切山河大地間四聖六凡,修正迷誤、因果戒律,這部經都非常清楚詳細地解說,所以如果可以熟讀《楞嚴經》,對於修行者而言是有數說不盡的利益的。
★《楞嚴》感應錄
這婦女在沒有任何其他方法的狀態下,每日便開始虔誠地持誦咒語並且發心茹素持齋、實行八關齋戒,就這樣半年不到,她說約莫一百八十天的時間,她竟然懷孕了。這令結婚七年以來,一直到處求醫,試盡各種秘方,花了無數費用,並承受了各方壓力的這對夫婦,最後在佛菩薩及咒語的加持之下終於如償所願,這也是楞嚴咒中其中的一條功德利益所說的,假如有女人久婚不孕未生男育女,若欲求孕……。
★《楞嚴經》與盛唐軼聞
玄奘法師的這一套《大唐西域記》無非是帶給唐朝很重要的情報資訊來源。因此,當唐太宗在聽玄奘大師對他所說鄰近國家的種種事情的時候,他心裡一直盤旋著此人若能還俗,應該也是一位對國家極有貢獻的棟梁之材,特別是外交。唐太宗對玄奘大師提起了還俗這件事情很多次,可是直到玄奘大師圓寂,以及中間發生了許多事件,玄奘始終不為所動,但皇室對他也始終禮遇恭敬有加,當然房玄齡的居中斡旋有很大的關係。
感謝讀者的厚愛與支持!
完整文章 http://a1.pise.pw/RJADU
楞嚴咒心翻譯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薀老師為何要書寫《楞嚴經蠡測》【第壹冊】?
為什麼《楞嚴經》在佛教中如此重要?
川老和尚說,末法時期,佛法的存續完全要依靠世人對於《楞嚴經》的信解,如果世人認為此部經是偽經,最後佛法也將會消逝在人間。楞嚴咒更關乎到整個佛教的存亡,持誦咒語便是護持佛法永久住世。
「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楞嚴經》辭藻優美、義理精湛,但後世常背上偽經之名。王薀老師深感近人輕教慢法、毀謗經典,憂心果報不可思議,為正其視聽,故書寫《楞嚴經蠡測》。
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我們迷失心到底在哪裡?如何在行色匆匆的歲月裡,過得安穩、活出自在、明心見性?
在佛教的歷史上,《楞嚴經》無以倫比的殊勝,一直都被歷來的祖師大德們所推崇。
從一件故友走訪莫高窟的往事開始,王薀老師回想盛唐燦爛的佛教文化,自貞觀年間以下,唐朝帝王多能勵精圖治,創造煇煌的社會景象,而且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有著大量的佛經譯為漢文,而且詞藻華美、義理精湛,為歷代翻譯佛經的巔峰時期,其中更有著屬於《楞嚴經》獨有的傳奇。
《楞嚴經》為龍樹菩薩至龍宮取出的法藏,被當時印度國王視為國寶而禁止外運。而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師,因聽聞一位梵僧對他說《楞嚴經》的殊勝之處,特別設立一座拜經台,日日向西方禮拜,求此經早日能在中國問世,可惜終身無法如願。
般剌密諦法師聽聞此事,為滿所願,而欲至中國弘揚此經,但因禁令所限,遂用絹布寫此經藏於手臂中,始能出國。適逢諫議大夫房融,於唐朝神龍年間被貶至廣州,與般剌密諦幾經波折才讓此法寶得以譯為漢語。
《楞嚴經》的不凡,使得它自出世以來就飽受質疑。幸賴許多名宿大德,諸如永明延壽禪師、明代四大高僧蓮池、蕅益、憨山和紫柏老人,及近代的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及圓瑛法師等人的弘揚,才使這部經典得以在末法時期為眾生帶來無數利益,成為明珠在握般地修行瑰寶。
我們都需要心性裡的一盞明燈!因此,好書千萬別錯過!來看看智慧如王薀老師如何的《楞嚴經蠡測》裡,將古印度的國寶、武則天最愛的一部經書和歷代禪淨密高僧一致推崇的偉大經典,透過盛唐軼聞和感應實錄,慢慢與讀者們一一講述!
人間但有《楞嚴》在,如同明珠在握,暗室點燈 https://pse.is/MNZTG
楞嚴咒心翻譯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我一個朋友問起關於養鬼的事情,我就針對我在大藏經和一些印度教所看過的文獻,給了他一些建議。
我這位朋友在二十多年以前曾經拿過大藏經裡面的一個經《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來叫我翻譯梵音,我當時沒仔細看,就把其中一個咒翻譯了給他。
部多,不是魔,但卻是鬼類。而且這麼巧的,用華人的方位學,東北方就是鬼門,印度部多的方位,也是東北方。
結果他在佛堂裡面自己試唸,唸到全身發抖發冷,當時我也在佛堂內睡著了,他語顫的叫我:『啊江,很冷很冰凍,凍到入賓州。』(賓州在廣東話,是陽具的俗稱)
但,當時的我卻睡得很舒服,沒覺得冷。
後來,我再拿經典來看,哈哈,原來找錯了咒語來翻譯給他,我沒有找了召請部多鬼女的咒給他唸,而是直接找了召請了卻部多女不來時,暴力威逼她們來的咒,如果不來她們就會死。
後來,再很辛苦的看經典,逐行逐行的看回去,終於找到特定部多鬼女的個別咒。
要知道大藏經的不少經典,內容是沒有條理,非常的亂。雖然信徒會說這些是佛陀傳的,也有人認為是祖師們為了要隱藏資訊才寫成這樣。但,我認為更有可能的是這些經典是很多個不同時空的人寫不同的部份,每個人都宣稱是佛講的,後人就不敢否定掉所有的資訊,進而牽強的把它們編輯在一起。
(給大家科補一下:降伏一切部多金剛手,是佛教和印度教都有,印度教版本的,我還沒看到英譯本,只看過有印度人把印度版本的第一章的開場翻譯了,開場中的好幾個咒語,跟佛教版本是完全一樣。到底誰抄誰,就不得而知。)
我找了特定部多女的咒給朋友唸,有效嗎?
甚麼都沒有。
降伏一切部多經裡面,主要的八個部多女的名字,基本上跟印度教裡面的八個夜叉女,是一致的。
那個年代,也是我從相信鬼神逐漸轉成非信仰者。
但,今天這文章不是要探討鬼神存在與否。
剛剛我上網八卦搜索一下關於降伏一切部多的資訊,看到有個網友很有趣的經驗,他寫道:
『本次按照金剛手降伏一切部多儀軌在兩河岸修日給10萬金錢的。結果夜夢被大魔攝去,夢裏末學佩戴持楞嚴咒都不太有效果,好容易在夢裏想起楞嚴咒心,持誦了才出來。否則真的在夢裏壽命萬年了。
之前按儀軌修部多女主為母親的,對方在夢裏一再塞給我牛肉,即使我拒絕.而且用佩戴的楞嚴咒把她發遣回去,對方還試圖偷取我的福報,當時招請來部多女主,我兩個眼圈持續青黑,就像衰神。』
我看了後,第一個感想是 —— 你他媽的要不要部多女來侍候你啊?
其他網友看他這樣寫,就很多告訴他要先消除業障,要有慈悲心,或要先修金剛手,有師父傳授口訣云云。
我先撇開部多女鬼的存在,這位仁兄的體驗只是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
他一方面很相信楞嚴咒,一個主張清修斷慾放下世間一切紅塵的經典,另一方面又要召喚部多女來給自己世間福報,這就已經是矛盾到好像性格分裂般了。所以,才會有夢裡來了個女人,自己又用楞嚴咒把她趕走這種鳥事。
這就是我批判時下不少佛教徒的矛盾 —— 一方面又要超凡脫俗的解脫,一方面又要世間妻財子祿壽。
這種想兩全其美的僥倖心理,才是一事無成的主因。
所以我在授課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講你從事一個事業可能有很多使命感,甚至要改善業界的風潮,不過我會跟學生說先專注搞好收入,其他的慢慢再來。
也跟追女班的學生說:不錯,你是要找到愛情,但,我要你先把專注力擺在能夠讓女生跟你互動時,心癢到陰癢。你已經有辦法跟自己心儀女生上床後,你再來思考如何長期經營你們的愛情。不然的話就好像一個40歲的處男擔憂跟范冰冰上床後不能讓她高潮的問題一樣的荒謬。
我還見過一個楞嚴經的信徒說,只要有真的出離心,放下了貪念,才有辦法跟菩薩求到財。我反問回他:已經有了真正的出離心和放下了貪念,還求財來幹嘛?
關於密宗信徒的一些立場,藏傳的密宗常講成就有分世間和出世間,得了最高的出世間成就,下層的世間成就自然的得到。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把所有的成就變成是直線式的鋪排,以上涵蓋下。
我倒覺得這是藏傳密宗一廂情願的想法,聽起來有道理和是否在現實中得以執行,是兩回事。
反倒是東密的一些立場是要先有世間成就,然後才追求出世間成就(也是直線式),這會比較適合現代人的價值觀信仰。
我的立場是世間和出世間成就,不一定是直線式的定位,而是水平式的橫向個別成就。先專注得到其中一個成就,然後才去成就另一個。不要一邊要世間,一邊又要出世間成就,你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資源。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