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楔形文字數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楔形文字數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楔形文字數字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電影《普羅米修斯》之中,裡面的生化人透過程式學習了遠古的語言。事實上,今天距離這種電影裡的科技已經不遠了。 這篇來自BBC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現今科技如何可能成為傳承古老語言的重要工具,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語言的保存如果只透過機器與程式又代表著什麼意義? -\-\-\-\-\-\-\-\-\...
楔形文字數字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電影《普羅米修斯》之中,裡面的生化人透過程式學習了遠古的語言。事實上,今天距離這種電影裡的科技已經不遠了。
這篇來自BBC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現今科技如何可能成為傳承古老語言的重要工具,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語言的保存如果只透過機器與程式又代表著什麼意義?
-\-\-\-\-\-\-\-\-\-\-\-\-\-\-\-\-\-\-\-\-\-\-\-\-\-\-\-\-\-\-\-\-
只有少數人能接觸到擁有5000年歷史的石碑,但多虧了先進的成像技術,現在任何人只要能上網就能接觸到這些寶藏。比如,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家圖書館,人們正在將它數字化。這座圖書館位於尼尼微,由亞述國王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建造。大英博物館展出了圖書館裏倖存的一些碑文,是亞述巴尼帕專題展覽的一部分。雖然早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遭遇洗劫時,這些碑文被火烤得又黑又硬,但上面得文字仍可辨認。
新的成像技術讓人們在處理這些古老且破損嚴重的文本時更加輕鬆。有了精細的圖像,人們就有可能找出那些肉眼看不見的模糊標記。
達爾和他的同事一直在進行一個名為"楔形文字數字圖書館倡議"(Cuneiform 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的項目,將儲存在德黑蘭、巴黎和牛津館藏中的碑文及印章進行數字化處理。這個龐大的在線數據庫已經包含了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楔形文字,以及一些未被破譯的書面語言,如古伊朗的原始埃蘭語。如果沒有這樣龐大的數字資源,讓機器進行翻譯幾乎是不可能的。
數字化還幫助研究者們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本拼湊起來。達爾與南安普頓大學及巴黎南泰爾大學的研究者一同對美索不達米亞的200多枚石印的3D圖像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在試點項目中,他們使用了人工智能算法校驗了6塊碑文,並識別出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與之匹配的石印。算法凖確地挑選出了兩塊現存於意大利和美國的石碑,這兩塊石碑上蓋的石印是一樣的。
在過去,想要將石印和印痕匹配起來困難重重,因為許多石印儲存在數千英里之外的地方。達爾預計,五年內可以將所有的印章進行數字化處理,這樣就可以追蹤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說,有跡象表明,某種石頭更受到女性的青睞。
達爾說:"要得出這種結論必須擁有大量經過處理的石印圖像,並運用算法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他希望,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幫助探索世界各地收藏品中蘊藏的豐富信息。
"亞述研究涵蓋了人類歷史的一半,是一種瀕臨滅絶的文化遺產。我希望亞述學能走在這方面的前沿。"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