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楊育正幾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楊育正幾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楊育正幾歲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冯以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上市 馮以量《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 出版社:寶瓶文化(台灣) 面對失去的傷痛,我們需要的, 從來不是堅強,而是全心全意的哀傷…… 被留下來的人,有悲傷的權利。 一份給失去摯愛的人,最療癒的禮物。 ★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醫院院長)專文撰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
楊育正幾歲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上市
馮以量《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
出版社:寶瓶文化(台灣)
面對失去的傷痛,我們需要的,
從來不是堅強,而是全心全意的哀傷……
被留下來的人,有悲傷的權利。
一份給失去摯愛的人,最療癒的禮物。
★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醫院院長)專文撰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資深心理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感動推薦。
★特別收錄/面對喪親者,我們可以做的幾件事。
================================================
目送至親好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
我們的療傷之路,才要展開。
31個關於喪親者的真實故事,
指引我們告別之後,如何以悲傷療癒自己。
喪親,是人生最重大的變故,也是每個人遲早會面臨的事。
然而,我們很少能敞開內心,盡情悲傷。久了,心靈就生了病。
我們給自己太少時間去哀悼,只求盡快回到原本的生活步調,彷彿一切從未發生;一句「節哀順變」,更是讓喪親者默默吞下眼淚,以堅強的硬殼偽裝自己。
事實上,我們不僅擁有悲傷的權利,更需要學習如何悲傷。
曾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人面對死亡的馮以量,在十幾歲時,就經歷了父母先後罹癌過世的椎心之痛。他知道,被留下來的人,將面臨許多課題,那是不知如何抒發的哀傷、未曾妥善梳理的情緒,無人可傾訴的思念……他以31個真實故事引領我們,讓凝固的哀傷融化、流動;也讓我們看見,每個人的悲傷是如何獨一無二,無法量化,更無法比較。藉由這本書,我們將學習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允許悲傷,留下愛。
今日,8/4讓我們擁有悲傷的權利。
----------------------
博客來:http://goo.gl/tjyaix
金石堂:http://goo.gl/mpmg4i
誠品:http://goo.gl/d6WfqV
讀冊:http://goo.gl/96jGH0
楊育正幾歲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马来西亚的读者,要是你想要收藏台湾版的《善终》,Kinokuniya 书局及网站有售卖。请参阅:
https://malaysia.kinokuniya.com/bw/9789864060191
台湾版的《最好的告别》和大马版的《善终》内容是一样的。
唯二差别是大马版是简体,台湾版是繁体。还有排版及编辑。
最好的告別
(冯以量著 宝瓶文化出版)
內容簡介
◎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撰動人推薦序。
◎ 陳秀丹(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黃勝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逃避的事情,可是善終卻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權利。
◎ 讓離去的病人得到善終,讓喪親的家屬得到善生,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學校沒有教,家庭沒有教,我們卻可以預先規劃。
當生命來到終點,你想如何與摯愛說再見?
你想讓摯愛記得你什麼?
你想看見什麼樣的人生風景?
曾經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人的馮以量,以31個令人流淚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善終,是每個人都可以規劃與準備的。
特別收錄/臨終的照顧、葬禮的計畫、死後的遺願等30個問題,讓離開的人與留下的人都沒有遺憾。
信裡的愛,讓我能活下去
雖然你離開了,但讀著信,還是能感受當初被你擁抱的溫度,那是你從沒停歇的愛。
疼你到最後,學著放手
我很不捨,但我知道躺在病床上的你,沒有自尊、沒有品質,受著痛苦,那麼哪怕我心裡再疼,我都會放下。
從容、優雅的人生謝幕
臨終的照顧、葬禮的計畫、死後的遺願等30個問題,請你寫下來或錄音。
當離開的那一天到來,我知道我的淚會不止,我的疼痛會蔓延,但我也知道,我們彼此會沒有遺憾。
馮以量在13歲時,父親罹癌過世,4年後,母親也不幸罹癌過世。讀中學、大學和剛畢業時,他心中共有3次的自殺念頭,有一次,還幾乎成真。之後成為安寧療護社工的他,在書寫本書時,數次落淚。
死亡,總是那麼傷痛與沉重,於是,我們避而不談,但馮以量認為,只有當我們願意面對、願意放手、願意規劃,我們才能減少傷痛與沉重,才能微笑著與摯愛道別,那也才是最有尊嚴、最無憾的人生謝幕。
【特別收錄】30道關於善終的問題
臨終的照顧
1.我是否要知道有關疾病及壽命的預測?如果我想知道,我希望是誰來告訴我?如果我不想知道,那該讓誰來代替我知道病情?
2.我是否要和醫生獨自討論病情?或只讓親友和醫生討論病情?還是我們一同和醫生討論病情?
3.當病情已到了末期,我要堅持接受積極治療,還是接受安寧關懷?
4.如果我無法吞食,我是否要插鼻胃管來進食?
5.如果昏迷的我無法自行決定任何安排的話,我要誰來做我的發言人及決策者?
6.當我臥躺在病床,需要被照顧時,我希望在哪裡被照顧?醫院?療養院?還是自己的家?
7.當我被醫生告知只有幾天壽命時,我想在哪裡去世?醫院?療養院?還是自己的家?
8.在我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我希望哪些親友可以陪伴在我身旁?也希望哪些親友不要出現?
9.當我臨終時,我希望得到的護理是……?
10.當我臨終時,我希望得到的關懷是……?
葬禮的計劃
11.我要葬禮的宗教儀式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猶太教?或無宗教儀式?葬禮要在哪裡進行?
12.我要的棺木是西式,還是中式的?我的壽衣是哪一套?我是否想要有任何的陪葬品?
13.我要或不要哪位親友出席我的葬禮? 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