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fülle jeden Tag mit einer Sache, die du zum ersten Mal tust.
Enrich your everyday with something you've never tried before. .
用新嘗試來充實你的每一天。
.
.
( 翻...
Erfülle jeden Tag mit einer Sache, die du zum ersten Mal tust.
Enrich your everyday with something you've never tried before. .
用新嘗試來充實你的每一天。
.
.
( 翻譯這個真的是遇到牆, 撞到壁。刪刪寫寫, 怎樣都寫不出我要的感覺。算了, 這不是本科專長, 再請高手出面 )
.
.
#德文小教室
唸: A 兒扶了噎燈 踏個 米 挨那 啥喝, 滴 嘟 除嗯 A兒使燈 馬 吐死。
.
(到底 A 小孩做了什麼事情?! )
.
本來想要找些勵志的句子, 可是看到德國人自己推薦的勵志句子都像是媽媽在訓小孩, 一看就倒退三步, 所以還是自己選個比較適合大眾的。
.
.
< 後記 >
接下來跟大家介紹我最近藉著閉關時期學到的新事物: .
❶ 自己做蜜餞: 我在超市找到西班牙進口的金棗, 天呀! 酸! 可是能夠吃到真是太幸福了。一次抓了一大把回家, 參考宜蘭農會的做法, 很快就可以有一罐蜜餞可以好好品嚐。還可以做成果汁, 泡茶, 或者配酒, 超讚 ! 如果沒有辦法常常出去買水果的時候有蜜餞也不錯。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❷ 咖啡打泡沫? 雖然不太懂, 可是打完以後看起來還蠻美的。我沒有打奶泡的工具, 只能用法式咖啡壺假裝, 打出來的奶泡和咖啡泡都非常厚實, 可是這實在有點花時間耶 ……… .
心動指數: ❤❤
.
❸ 烤莓果酥: 利用冷凍水果, 麵粉和奶油, 及糖粉, 就算沒有新鮮檸檬或者柑橘也可以做得出來。 而且完全不用什麼料理程度, 水果煮一下, 麵粉和奶油混合一下, 放進烤箱就可以了。上面的那層麵酥可以加入杏仁片, 我後來才加進椰子粉, 結果沒有和到奶油的他們第一個烤焦。嘗試第二次烤了之後成品真的不錯吃。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❹ 嘗試後製軟體 Lightroom : 之前有提到這個軟體和 VSCO 的小差別, 畢竟不熟, 也沒有太多的心得可以分享。不過因為 LR 可以挑選顏色做調整, 也因此特別練習了幾次。
.
今天這張照片原本有個很討厭的垃圾桶在門口, 礙眼的顏色真的不 PS 一下不行。這下用 LR 就可以去除它的顏色, 真的一秒變順眼。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❺ 農場直送蔬菜箱: 我們家因為吃生鮮蔬果的速度實在太快, 為了可以盡量不要出門, 我們決定跟農場訂購他們的蔬菜箱。是說, 除了可以選擇到底要當地的, 或者包含有進口農產品之外, 其實不能選擇要哪一種蔬菜水果。當地當季產什麼就是什麼。
.
第一個禮拜的箱子來了一些我熟悉的, 也有我完全不曉得該怎麼處理的, 例如: 紫色高麗菜和甜菜根。
.
這真的是個大開眼界的時刻, 也是學習新的料理的好時機。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❻ 半成品可頌: 家裡的人都愛吃, 偏偏我做不出來任何糕餅類的食物, 這種半成品還真是主婦好幫手。做好的麵皮滾出來, 還可以讓小朋友自己捲成牛角的樣子, 大人只要負責將這些送進烤箱再拿出來就好了, 皆大歡喜。 .
成品看起來不怎樣, 但其實很好吃。不用出門買, 隨時都可以做, 超適合宅宅呀!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❼ 沒有雞蛋的瑪芬蛋糕: 這個一樣是依靠已經調配好的蛋糕粉來製作的, 家裡只需要備好牛奶, 油, 雞蛋兩顆就可以烤出 12 顆小瑪芬蛋糕, 我家小孩都很愛吃。 .
啊偏偏雞蛋用光我也不想出門呀! 這時候網路就是讚, 有人教學使用香蕉代替 !! 啊剛好我也有香蕉, 一根剛好替代兩顆雞蛋。 .
烤出來的成品經過小孩的評價是比雞蛋的還要好吃, 或許下次可以使用牛奶替代品來嘗試全素版本。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❽ 紙上行旅: 好想去旅行呀!在四處物色下次旅遊目標的時候突然想到, 既然也只能網路看看, 那乾脆去個很遠的地方好了。日本日本, 我最想去日本了。
.
選了金澤附近的地區, 研究了整天的路線和當地的交通之後, 發覺我乾脆自動延伸假期為兩個禮拜, 去富山又去金澤, 還可以去能登半島騎腳踏車, 做一趟深度旅遊。
.
平常首選交通不是最快速就是最便宜, 這次倒是選擇耗時至少九個小時的慢車之旅。也因為這樣可以看到很多當地鐵路路線的發展, 以及不同的小站風光, 甚至晚上和火車迷先生一起研究廢棄路線。
.
我幻想了自己的平行世界旅程。在那個世界跳蚤市場沒有因為疫情取消,還可以同時閒逛兼賞櫻花。或許當一切都落幕的時候我也可以親眼看到 " 櫻花, 神社, 跳蚤市場" 的華麗組合。
.
雖然這樣的旅行還是少了親身體驗的遺憾,這樣的紙上旅行 ( 旅程資料甚至地圖我都寫在本子裡了) 也讓人回味無窮, 並且可以深思, 平常在旅遊之前的準備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夠讓這趟旅程價值無窮; 怎樣的需求下, 我們才真有那個必要走出家門, 搭乘飛機去到另外一個國度。而最後,帶回家留紀念的, 是紀念什麼呢? .
再來一次心動指數: ❤❤❤❤❤
.
.
大致上來說, 每天嘗試一件新的事情還真的很好玩呢! 不論是多小的事情, 嘗試之後莫名還可以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那種 " 打勾完成 " 的心動感覺 💕 各位也試試看吧 !
椰棗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在 空姐報報Emily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杜拜的齋戒月 白天不懂夜的黑】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穆斯林的齋戒月Ramadan
伊斯蘭教曆每年的第九個月就是齋戒月
每年的時間都不一樣喔!
但我實際上在當地工作時,有因為齋戒月遇到哪些沒預料到的狀況呢?大家應該很好奇吧呵呵😄😄
我原本對齋戒月是完全沒有概念的,直到去杜拜工作後,才完全體驗到穆斯林的重大傳統活動
對非穆斯林來說當然還是照正常作息,但是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遵守的喔!✨
因為在齋戒月時,他們從日出開始就不可以吃東西,喝水、抽煙、性行為、口出穢言等等都是禁止的!
一定要到日落才可以進食🍽
藉由齋戒月來消除過去一年所犯的罪行,可以淨化心靈,也要祈求阿拉真主饒恕自己的過錯
記得當年很多店都會關門,連購物中心的美食街也不會開!
跟朋友出門就是約日落後🌅
這樣也好,因為白天出門也很熱哈哈(是沙漠啊~~)
白天在外面活動,也要避免在公共場合喝水吃東西
如果在購物中心美食街吃飯,也會有簾子遮起來,尊重大多數在齋戒的人,以不要讓他們看到為主
但越來越國際化之後,現在的杜拜齋戒月期間,開的店就比較多了
有些組員會選擇在齋戒月的時候放年假,因為留在杜拜太無聊太悶🎒
在齋戒月時,穆斯林客人搭飛機就會比較辛苦,看飛行時數長短
我們在派發menu時,如果發現客人說不需要,我們就會問說:「是否在fasting(齋戒)?」
客人就會點點頭(因為多說話會消耗體力,所以通常他們都眼神死,然後點點頭)👳🏻♂️
接著我們就會在客人座椅上的頭枕貼一個貼紙
讓組員知道客人正在fasting請勿打擾!
我當年覺得在齋戒月上班爽爽的,因為派餐超快😂😂
推車一出去就是法拉利的速度咻幾下,就又回來了
因為能吃正常餐點的客人很少啊!
日落後,我們就會做廣播告知客人,可以開始用餐囉!
飛機上會準備Iftar box(開齋餐盒)🍱
也會發阿拉伯人補身體的聖品椰棗(dates)和水
但是!!
如果是搭飛往美國的飛機就很辛苦,因為是往時區的反方向飛啊.....✈️
想回到過去~回到那可愛的出發地~這樣我才能吃東西~
應該就只有這個時候吧....因為飛往美國一整趟飛行都會是白天XD,這樣不能吃東西的時間就要更久了。
客人心中一定很想大喊:「天公伯啊!什麼時候才會日落!」😭
而且重點是齋戒時間是要跟著「目的地當地時間」喔,不是跟著出發地杜拜時間!
不吃東西可以忍,但要10多個小時連水都不能喝實在是太逼人,而且加上飛機上很乾,有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
血糖低+脫水,組員就可能要處理好幾個醫療事件
而且更辛苦的是在齋戒月要工作的組員‼️
短班就算了,但長班根本無法不喝水啊!何況他們還要工作!
我的好朋友馬龍,就是老粉很熟悉很常看到的,在阿聯酋當座艙長的那位
他當班時曾碰過一起飛紐約的組員,想展示整趟航班都fast,連水都不喝的決心
他立刻開玩笑半威脅跟他說:「你給我暈倒變medical case的話,試試看」(座艙長發威)😎
因為之前就有發生過暈倒事件,整個太可怕
公司會出公告提醒組員,千萬要以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主,還是可以跟真神阿拉請假一天!
要禱告說:「工作關係不得已要破戒,但是之後會努力補回來的...」的話 (意思大概啦,畢竟姐沒有涉獵阿拉伯文哈哈)
之後就再補一到兩天回來就好,覺得還是蠻有彈性的!
所以基本上在齋戒月期間,如果不是必要的話,他們也會避免飛行🙅🏻♂️
但是很不能饒恕的是有些特定國籍的同事,因為在齋戒月上班,都會藉機偷懶。
每出一台餐車就會說要休息一下,血糖低什麼的,而且一休就很久。
上班一樣是要分工合作,不代表你在fasting就要做比較少,那幹嘛要去上班,對其他組員也不公平啊!(很愛裝死)💢
在齋戒月期間,杜拜的白天和夜晚有很大的對比
白天很祥和寧靜,晚上就是穆斯林瘋狂大吃大喝的時間,娛樂場所也是嗨到不行,跟家人朋友一起報復性吃和玩🎉
大概就是充滿慶祝節慶氛圍的感覺,把一餐當成三餐吃(會吃掉一整隻羊!I am not joking)
然後一直到吃到隔天日出,就回家睡💤
有時候也覺得奇怪,不是要藉由齋戒月來體驗貧苦人家的生活、體會飢餓、洗滌罪惡...嗎?
因為知道齋戒的辛苦,而更能反思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心靈也會淨化成長
這樣經過痛苦忍耐之後,再來個大放縱過度大吃大喝,是否也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有什麼因為文化不同發生有趣的狀況,可以告訴我嗎?
對了對了提醒一下大家
想看更多有關有趣飛行或是激勵的故事,我會先放在IG上
記得可以追蹤我的IG喔,有時候還會有彩蛋
🎬Emily IG: Instagram.com/emily_cpy
#crewlife #emilypost #dubai #emirates #fasting
#空姐 #空姐報報 #杜拜 #齋戒 #飛行
椰棗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主題很有意思,畫風也有趣可愛,我們全家人,包括兩個小孩跟我們夫妻,晚上搶著讀完。小朋友吸收很不錯之外,大人也能學到新的知識。
▌生活中的食物教育
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抬頭,加上健身風潮帶起的營養意識,我們在每天的生活與三餐,也都持續在教育孩子,日後應該怎麼選擇自己的食物,即使外食或在夜市,該怎麼選擇才比較好。畢竟國一的女兒再過沒幾年,就 18 歲,要上大學了,趁現在還願意聽我們說,要快點說 XD
像是以鐵板煎的豬肉片漢堡,就比裹粉炸雞排好,因為前者有蔬菜、澱粉、蛋白質、油脂適量,炸雞排雖然雞肉大塊,但縫隙的水分被蒸發,由油脂取代,表皮炸衣熱量太高。或者,烤馬鈴薯就比炸薯條來得好。
我們也帶著孩子認識每個攤位賣的東西,說明「高溫油炸」雖然有著熱量過高且容易使食物高溫變性的缺點,但卻是在夜市環境中,最平價、快速且能有效殺菌避免食物中毒的方式,所以普及,要是我來擺攤也一樣會選擇做炸物。偶爾吃一下很好,天天當正餐就有些危險。
藉由過去的閱讀,我也才理解,糖、脂肪、鹽,是三個能讓食物好吃的秘訣,在今日的食品工業世界,所用的量都已經遠超過正常人應該攝取的。
不過,因為孩子正在長大,我發現不能只跟他們講過量糖、脂肪、鹽的危害,而必須先說明他們的成長是需要這些營養成分,重點在於,選擇優質的來源,以及適當的食物,然後才是避免過量。
這三本繪本的切入點正是如此,先講這些成分的來源與好處,然後才是過量的缺點。
▌大人也有收穫
在知識層面也很有意思,不只孩子學到東西,大人也有。
以「糖」這本來說,他提到了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會用不同的作物取得糖,除了最常見的甘蔗之外,甜菜、椰棗、楓樹,也都可以製糖,只是產量與效率的差異。對於我們這種下港小孩常看到的甘蔗,也畫出了種植到榨取到全球運送的流程。
這部分也呼應過去我們跟孩子去過的安平參訪、糖廠文化園區,以及「第一憨,種甘蔗去給會社秤」的台語俗諺。歐美帝國主義的大西洋三角貿易,之所以需要從非洲進口那麼大量的奴隸,也跟在加勒比海製糖有關。之後英國率先廢奴,也源自於糖價嚴重滑落,三角貿易利潤狂跌。
其他精彩的知識點,如為什麼海水是鹹的(地球有水後,降雨溶解礦物,流進海裡而成)、小麥跟米的差異、為什麼要吃全麥與糙米比較好的原因,繪本都畫得很清楚,我口頭問孩子,他們也都說得出來。
這系列的繪本不知道還有沒有續集,脂肪、米、味精、辣,感覺都是很適合的主題!
▌跨文化的閱讀
由於這是從韓國引進的書籍,許多舉例其實是以韓國為本的,例如講到使用鹽去醃製食品的時候,舉的例子是泡菜;講到米製品糖含量的時候,舉的是辣炒年糕。
以前我總會覺得,很可惜不是用台灣的例子說明,畢竟人家在韓國畫好的原稿,就是泡菜不是醬筍,就是辣炒年糕不是麻糬,這也沒辦法。但這幾年,讀了從日本引進的「OOO世界史」之後,有了不同的想法,開始能用比較正向的角度看待。
因為是日本角度的世界史,有別與我們過去能接觸到的中華大陸史觀,以及歐美世界史觀。第三個角度的出現,讓我對國際關係與世界歷史開始產生「立體感」,在閱讀國際時事新聞時,漸漸能主動搜尋並找出關鍵的切入點,幫助很大。
而像這樣韓國引進的食育安全繪本,更能讓孩子從小學會多角度觀看,除了認識韓國、習慣從全世界的來源吸收知識,也更能促進多文化理解。
台灣在歷史上,多數時間的發展,獨立於大陸帝國政權之外,是「海洋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多文化的融合、多語言的交會,本就是台灣人的強項。在這樣的前提下,帶著孩子閱讀一本「韓國來的食育安全繪本」,正是很棒的跨文化教育。
當然,日後如果能有台灣人自己畫的、自己審定的、講自己故事的食安繪本,當然更好,但在這之前,藉由更多的世界資訊,充實自己,進一步思考自己是誰,也是不錯。
這個過程,我們也能思考,為什麼即使歷經食安風暴,明明有那麼多的素材,包括二十年冷凍爛魚做沙茶醬、餿水油變食用油等等,新聞報導之外,甚至連法院判例都有,卻沒有蓬勃發展的各種教育材料,為什麼呢?是因為市場不能接受嗎?是因為我們認為小孩子不用知道這些嗎?那他們以後就會在無知的狀況下繼續吃到這些黑心食品。 是因為我們也遺忘了嗎?還是因為我們終於選擇鄉愿和諧?
在一個更好的社會來臨前,選擇適當的核心繪本,跟孩子聊聊並加以延伸到身邊事物,是目前能做,最好的選項。
🚩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素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literacy/
▌這幾篇文章也很推薦閱讀唷
➤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步驟、方法與成果分享。
➤ http://bit.ly/2MLtDn6
➤ 去麥當勞吃飯,上臉書發文,也能學到生活素養。
➤ http://bit.ly/31Anrnp
「素養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邊界,或者我們應該說,「邊界,是自己定義的」,不是課本學門定義的,不是教學進度定義的,不是課本自修定義的,不是考試範圍定義的。
這樣的引導、整合、輔導,很難要求一次要管 30 個小朋友的學校老師幫忙。即使家教老師,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夠久,也很難去串起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們,是最適合的老師。
《素養教育工作坊》,我們將分享,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事,你可以怎麼觀察自己的小孩,並做跨領域的引導整合。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跨領域的生活知識、跨文化的創作閱讀。
➤ http://bit.ly/2Nn9sxn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與孩子互動的必修教養課程
🔸 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
🔥 帶著孩子用他們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 透過孩子最真誠的書寫紀錄,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椰棗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主題很有意思,畫風也有趣可愛,我們全家人,包括兩個小孩跟我們夫妻,晚上搶著讀完。小朋友吸收很不錯之外,大人也能學到新的知識。
▌生活中的食物教育
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抬頭,加上健身風潮帶起的營養意識,我們在每天的生活與三餐,也都持續在教育孩子,日後應該怎麼選擇自己的食物,即使外食或在夜市,該怎麼選擇才比較好。畢竟國一的女兒再過沒幾年,就 18 歲,要上大學了,趁現在還願意聽我們說,要快點說 XD
像是以鐵板煎的豬肉片漢堡,就比裹粉炸雞排好,因為前者有蔬菜、澱粉、蛋白質、油脂適量,炸雞排雖然雞肉大塊,但縫隙的水分被蒸發,由油脂取代,表皮炸衣熱量太高。或者,烤馬鈴薯就比炸薯條來得好。
我們也帶著孩子認識每個攤位賣的東西,說明「高溫油炸」雖然有著熱量過高且容易使食物高溫變性的缺點,但卻是在夜市環境中,最平價、快速且能有效殺菌避免食物中毒的方式,所以普及,要是我來擺攤也一樣會選擇做炸物。偶爾吃一下很好,天天當正餐就有些危險。
藉由過去的閱讀,我也才理解,糖、脂肪、鹽,是三個能讓食物好吃的秘訣,在今日的食品工業世界,所用的量都已經遠超過正常人應該攝取的。
不過,因為孩子正在長大,我發現不能只跟他們講過量糖、脂肪、鹽的危害,而必須先說明他們的成長是需要這些營養成分,重點在於,選擇優質的來源,以及適當的食物,然後才是避免過量。
這三本繪本的切入點正是如此,先講這些成分的來源與好處,然後才是過量的缺點。
▌大人也有收穫
在知識層面也很有意思,不只孩子學到東西,大人也有。
以「糖」這本來說,他提到了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會用不同的作物取得糖,除了最常見的甘蔗之外,甜菜、椰棗、楓樹,也都可以製糖,只是產量與效率的差異。對於我們這種下港小孩常看到的甘蔗,也畫出了種植到榨取到全球運送的流程。
這部分也呼應過去我們跟孩子去過的安平參訪、糖廠文化園區,以及「第一憨,種甘蔗去給會社秤」的台語俗諺。歐美帝國主義的大西洋三角貿易,之所以需要從非洲進口那麼大量的奴隸,也跟在加勒比海製糖有關。之後英國率先廢奴,也源自於糖價嚴重滑落,三角貿易利潤狂跌。
其他精彩的知識點,如為什麼海水是鹹的(地球有水後,降雨溶解礦物,流進海裡而成)、小麥跟米的差異、為什麼要吃全麥與糙米比較好的原因,繪本都畫得很清楚,我口頭問孩子,他們也都說得出來。
這系列的繪本不知道還有沒有續集,脂肪、米、味精、辣,感覺都是很適合的主題!
▌跨文化的閱讀
由於這是從韓國引進的書籍,許多舉例其實是以韓國為本的,例如講到使用鹽去醃製食品的時候,舉的例子是泡菜;講到米製品糖含量的時候,舉的是辣炒年糕。
以前我總會覺得,很可惜不是用台灣的例子說明,畢竟人家在韓國畫好的原稿,就是泡菜不是醬筍,就是辣炒年糕不是麻糬,這也沒辦法。但這幾年,讀了從日本引進的「OOO世界史」之後,有了不同的想法,開始能用比較正向的角度看待。
因為是日本角度的世界史,有別與我們過去能接觸到的中華大陸史觀,以及歐美世界史觀。第三個角度的出現,讓我對國際關係與世界歷史開始產生「立體感」,在閱讀國際時事新聞時,漸漸能主動搜尋並找出關鍵的切入點,幫助很大。
而像這樣韓國引進的食育安全繪本,更能讓孩子從小學會多角度觀看,除了認識韓國、習慣從全世界的來源吸收知識,也更能促進多文化理解。
台灣在歷史上,多數時間的發展,獨立於大陸帝國政權之外,是「海洋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多文化的融合、多語言的交會,本就是台灣人的強項。在這樣的前提下,帶著孩子閱讀一本「韓國來的食育安全繪本」,正是很棒的跨文化教育。
當然,日後如果能有台灣人自己畫的、自己審定的、講自己故事的食安繪本,當然更好,但在這之前,藉由更多的世界資訊,充實自己,進一步思考自己是誰,也是不錯。
這個過程,我們也能思考,為什麼即使歷經食安風暴,明明有那麼多的素材,包括二十年冷凍爛魚做沙茶醬、餿水油變食用油等等,新聞報導之外,甚至連法院判例都有,卻沒有蓬勃發展的各種教育材料,為什麼呢?是因為市場不能接受嗎?是因為我們認為小孩子不用知道這些嗎?那他們以後就會在無知的狀況下繼續吃到這些黑心食品。 是因為我們也遺忘了嗎?還是因為我們終於選擇鄉愿和諧?
在一個更好的社會來臨前,選擇適當的核心繪本,跟孩子聊聊並加以延伸到身邊事物,是目前能做,最好的選項。
🚩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素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literacy/
▌這幾篇文章也很推薦閱讀唷
➤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步驟、方法與成果分享。
➤ http://bit.ly/2MLtDn6
➤ 去麥當勞吃飯,上臉書發文,也能學到生活素養。
➤ http://bit.ly/31Anrnp
「素養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邊界,或者我們應該說,「邊界,是自己定義的」,不是課本學門定義的,不是教學進度定義的,不是課本自修定義的,不是考試範圍定義的。
這樣的引導、整合、輔導,很難要求一次要管 30 個小朋友的學校老師幫忙。即使家教老師,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夠久,也很難去串起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們,是最適合的老師。
《素養教育工作坊》,我們將分享,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事,你可以怎麼觀察自己的小孩,並做跨領域的引導整合。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跨領域的生活知識、跨文化的創作閱讀。
➤ http://bit.ly/2Nn9sxn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與孩子互動的必修教養課程
🔸 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
🔥 帶著孩子用他們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 透過孩子最真誠的書寫紀錄,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