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森林系就讀 動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森林系就讀 動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森林系就讀 動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森林系就讀產品中有10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

森林系就讀 在 樺兒-恩寶、騰騰媽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03:09

#樺兒真心推薦的英語兒童套書 如果妳正在思考怎麼讓孩子接觸更多英文,並希望書不要太快被撕毀的話,我會非常推薦你們《Cabbage & Tyler冒險系列》英語兒童套書!ت︎ 我在恩寶騰騰2歲多時就有在社區請老師帶他們一起英文繪本共讀! (我是班媽,英文、音樂、畫畫、體操,我都請老師來社區開課) ...

森林系就讀 在 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29:54

[ 🌎🌍🌏巫師地理,感謝抽獎贈書活動 ] 🥰本粉絲專頁於2013年成立,巫師小編就讀彰師大地理系四年級的時候創辦,準備教材教法的時候,想像未來教書的同時,讓更多朋友民眾,可以知道很多生活案例,與地理的關聯性,跨越地科、生物、歷史、公民,地理學的多元視角、空間特性、人地互動。有時候也分享各個平台訊息...

森林系就讀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3:40:14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小小吸管背起世界使命!農廢料甘蔗渣和咖啡渣竟化身國際級環保吸管?黃千鐘點石成金的創業之路,用良心餐具征服全球五大洲! 水深火熱是近年地球的氣候寫照,像是各地屢創新高的熱浪侵襲、嚴重乾旱或豪雨洪水、森林大火等,甚至是傳染疾病肆虐,這些都與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後,在極端氣候下所衍生出的...

  • 森林系就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7 09:48:54
    有 130 人按讚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森林系就讀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1:14:29
    有 50 人按讚

    週二大家好~創業者//斜槓//運動員系列第二篇~ 自由搏擊 🤼‍♀️

    #堅定的意志力
    #突破極限的神秘動作
    #創業中的每個衝刺是否令你興奮

    [ 專訪瑞典自由搏擊全國第二,AppWorks 第 22 屆校友 Denise Sandquist ]

    「我喜歡一切挑戰極限的事物。」說到第 22 屆的這位校友,來自越南的創業者 Denise Sandquist,沒有人會懷疑極限這兩個字用在她身上:打開她在 LinkedIn 上的頁面,你會看到她精通六種語言,曾經在瑞典軍事翻譯官學校就讀 (據說是一個間諜學校),跟隨著莫斯科軍隊訓練近兩年,後來又到中國泰國各地讀書,回到瑞典取得金融學位,在國際企業工作,並在今年五月成為一名創業者。極限幾乎是她的本人,她今年才剛滿 30 歲。

    「因為我一直明白自己非常幸運。我在很小的時候從越南被領養,在瑞典長大,我的瑞典父母對我是無條件的愛。我很早就發現自己有學習上的天份,但我並沒有因此感到僥倖,我更加努力,永遠都要確保我是跑在前面的。」

    充滿競爭力的性格,可以從 Denise 3 歲說起,如同其他體操選手,Denise 從小就開始體操訓練,跟隨專業的韻律體操團,直到 11 歲,曾經也在瑞典全國的韻律體操團體賽中得到金牌的獎項。這段時期大概是 Denise 唯一沒有放在 LinkedIn 上的經歷。

    「因為我不是一個很能滿足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多。」這個體悟她在莫斯科訓練的時候,有了更高一層的突破,「當時我們常常被懲罰,方式就是要去森林裡跑步,跑數十公里,累到都不記得自己在哪裡。有一天我覺得自己真的快跑不動了,當下我痛苦地閉上眼睛,等我張開眼睛,我發現自己居然還在跑。那就是一個衝破自己極限的一刻。」

    每次攀上一個高點,Denise 就會動身前往下一個目標。在體操與軍事訓練之後,Denise 愛上了泰拳,從 2011 年在莫斯科初次習拳,2014 到泰國拜師,回到瑞典後繼續打拳,直到 2017 她決定要參加瑞典全國的自由搏擊比賽。「打拳對我來說是非常完美的運動,因為你會一直遇到更強的對手,而更強的對手可以讓你激發出更大的能量。不過,變得更厲害以前,你要先學會怎麼被揍並且不斷地被擊倒。然後你才學會怎麼打出自己的戰略,怎麼應對。」

    短兵相接,動作就在眨眼之間,「你必須快速做出各種決策跟反應,你必須非常專注。」如果不是 Denise 同時還兼顧了在 BCG 與高盛的實習工作,Denise 認爲自己不該只在全國比賽拿到第二名的成績。「所以對我來說,泰拳是未完待續的,我一直想回去拿回我的第一。」

    「不過現在的我得把重心放在我的創業上。我認為自己準備好了,有了一些職涯的累積,也比年輕的時候更穩重一些,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目標打造亞洲排名第一的社交 app,我有太多要做的。創業可能像一場馬拉松賽事,但是我對中間的每個衝刺都感到無比興奮。」

    Denise 從五月份正式離開前職,專心打造 Fika,而她其中一名種子輪投資人,正是她從前在打泰拳所結識,「因為他看著我訓練多年,知道我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又有紀律的人。紀律對我來說,就是堅持把自己的極限發揮出來,」Denise 閉上眼睛,打開,「就是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

    //
    後記:
    雖然 Denise 的故事實在太特別,特別得不可置信,但其實 Denise 也並不只是「很神」,其實她經常在 LinkedIn 上面分享她的成長跟體悟,從這些高強度的訓練,或是特殊的人生際遇、包含她如何到越南尋找自己的親生母親。在 AppWorks 的創業者生態系中,我們有上千位這樣各自獨特的創業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養分,才有這麼多精采的創業題目。

    -- Sophie 編

  • 森林系就讀 在 恩寶&騰騰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5 22:44:45
    有 15 人按讚

    #樺兒真心推薦的英語兒童套書

    如果妳正在思考怎麼讓孩子接觸更多英文,並希望書不要太快被撕毀的話,我會非常推薦你們《Cabbage & Tyler冒險系列》英語兒童套書!

    我在恩寶騰騰2歲多時就有在社區請老師帶他們一起英文繪本共讀!
    (我是班媽,英文、音樂、畫畫、體操,我都請老師來社區開課)
    我很開心兄弟倆從不排斥英文,而且自然而然把英文融入在生活中
    甚至時常告訴我「#我從未教過他們的英文單字」
    而且還能清楚的知道哪個英文對應到哪個中文唷
    雖然有時後是錯的,但這都沒關係

    #因為這已經是很好的學習開始~

    CabbageAndTyler 的發起人是已經在台灣居住近30年的英國爺爺Anthony Soames,這些故事在一開始是為了孫子而寫,現在爺爺帶領一群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和台灣熱愛兒童的專家所組成,想跟全世界的大家一起分享,並邀請大家一起募資,跟隨著Cabbage、Tyler以遊戲學習的生活方式,接觸到不同的故事角色,從中認識他們這個年齡適合接觸到的單字詞彙,進而感受到一個五彩繽紛且生動有趣的世界。

    我很喜歡他們的發想,把無尾熊當故事主角,故事裡面有家庭、愛、友情以及差異性,甚至重視環境保護的議題~ (我一直想到澳洲森林大火無尾熊事件)
    我們一打開書就發現怎麼有一隻無尾熊沒有雙腳呢?於是一個早上5本書就讀完了,而且畫風非常非常可愛,色彩鮮明,我們都會忍不住一直觀察每隻無尾熊,然後亂幫他們設定角色(明明人家都有固定角色了XD)。

    #適合2~5歲的孩童
    🎺2~3歲的小朋友可以學習新的單字詞彙、動物、數字及顏色
    🎺4~5歲的小朋友,可以學習探索、自我認同、
    學習如何與同齡小朋友互動並建立信心。

    每本書裡面都有專屬的QR Code,手機掃描就可連結到SoundCloud語音,
    讓孩子邊聽邊學英文喔!🎵
    另外,Youtube有影片甚至有中文字幕唷,繪本裡的人物都活生生變卡通囉~
    #我個人是建議共讀英文繪本時不要急著幫小孩翻譯先讓他們自己解讀因為他們現在是文盲正在看圖說故事的階段讓孩子講中文給爸媽聽吧 ^ ^
    (SoundCloud為線上音樂串流平台)

    我看見他們團隊的用心與細心,
    套裝書盒可以手提,紙合是有厚度的,
    台灣原創、印刷、出版
    材質來自FSC®認證
    圓角設計不傷手,
    頁面都有防潑水設計
    蓋比泰勒英文套書共10本
    貼紙有170張 皆可重複利用
    著色本有24頁可撕式設計超貼心
    隨書還附贈8色無毒蠟筆(但比較細太用力會斷掉唷,不過我想大家的筆都很多…)

    《Cabbage & Tyler 冒險系列》預計於募資結束後開始量產,並於2021年9月依據訂單順序進行出貨唷~

    連結在這:Cabbage & Tyler冒險系列》英語兒童套書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cabbageandtyler

    好啦,Cabbage & Tyler冒險系列英語兒童套書的禮盒套組開箱介紹就到這囉,
    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動動手指去了解一下@cabbageandtyler
    我相信你們會跟我們一樣都很喜歡他們的畫風與巧思唷!

    以下為《Cabbage & Tyler》相關網站及社群平台:
    官方網站:https://www.cabbageandtyler.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cabbageandtyl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bbageandtyler/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5HZB7WxYcK_IqdfDSmbAw


    #CabbageAndTyler #koala #earlylearning #Kids #Kidsbook #Illustration
    #Artforchildren #Design #tyler #蓋比泰勒 #無尾熊 #親子共讀#學齡前#快樂學習#兒童 #插畫 #繪本#童書 #童書推薦 #手繪 #嘖嘖 #嘖嘖募資

  • 森林系就讀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17:22:41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 森林系就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30 21:00:12

    本集主題:「什麼顏色」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陳育均
        
    內容簡介:
    獻給所有在追尋自我的路上,
    曾經迷惘的我們。
      
    人生崎嶇的道路上,
    跌跌撞撞的經驗雖然會迷惘、失望,
    卻也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得清晰自己的模樣。
      
    森林中,住著一隻自由快樂的小黃鳥-阿波。有一天,他發現了一隻三色鳥,之後就開始變得不快樂,時常望著水面顧影自憐。於是,他決定出發尋找更多的顏色,回來替自己染色。
      
    但是,當他做了所有事情之後,反而不如期望,變成一隻顏色奇怪的黑鳥。當阿波在為這樣的結果感到悲傷時,天空下起雨了!他從地面倒映的水中再次看見了自己…
      
    ● 其實在這世界上,沒人比你更清楚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嘿,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成為你真正想要的樣子了嗎?
    我們曾經都像那自由、快樂在森林裡飛翔的阿波,但漸漸地眼前、耳邊所看見聽見的,總是告訴著、期待著什麼樣的我們才是最好的。
      
    ● 那熱切追求變好的心,並沒有錯
    但往往忽略了自己心底的聲音。明明已經感到疑惑、迷惘,依然覺得照著別人所說的那麼做,就能夠變得像三色鳥一樣,而那三色鳥可能是社會的框架、別人的期待,甚至是我們眼前所追求不適合自己的事物等等。到頭來,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何身處此地又或著自己是誰?終究發現一切都不是內心真正想要的,早已迷失了方向。
      
    ● 發現自己做錯了,並沒有關係
    人生崎嶇的道路上,總是跌跌撞撞,這些經驗卻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得清晰自己的模樣,就像阿波一樣,最後讓他最清楚看見自己耀眼模樣的,是那黑水中的倒影。
        
    作者簡介:陳育均
      大學就讀美術系,專長油畫,在還沒開始畫插畫前,我主要創作的都是大型寫實西畫。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畫圖感到很厭倦,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創作的題材。讓我再度想拾起畫筆,是 2016 年的一趟長途背包旅行,遇見的一位朋友請我為他畫肖像。當時的我根本不想畫畫、也沒帶上任何工具,所以當這樣一個衝擊、以及他給予我的鼓勵,讓我開始深深的思索繪畫這條路走過來的初衷。於是我坐在義大利的教堂裡,帶著泛紅的眼眶重拾畫筆,重新找回創作的熱情。
      
      回到家鄉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畫插畫,發現在從事插畫創作時,能感受到孩提時代喜歡畫圖的那股熱忱,我想:比起畫一幅只掛在美術館或藝廊,看似遙不可及的畫,更希望能畫出與人們更貼近生活、有共鳴的作品。現在的我更加地珍惜能夠畫畫這件事情,因為其實什麼時候開始、用什麼東西作畫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有一顆想畫畫的心。

    主要創作方式是手繪插畫,創作媒材是水彩、廣告顏料、蠟筆、色筆、電繪等。
        
      《什麼顏色》是我的第一本繪本作品。創作這本故事,是在一次長途旅行結束回到台灣後,回頭望去這幾年的自己,決定把那些曾經迷惘的成長經驗畫成一本故事,故事的內容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對我來說卻夾雜著說不清的千言萬語。
      
      創作每一幅畫都像在細數記憶,想起好多人生經歷和體會,每一個畫面安排都有專屬於我的特別回憶,代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我。除了紀念自己的故事,也希望創造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繪本,讓成年人和孩子都能一起閱讀分享,在迷惘的人生旅途上給予大家更多勇氣和力量!
      
      
    出版社: 布克文化
    粉絲頁: 城邦讀書花園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森林系就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1-10 09:45:39

    本集主題: #瘋城部落圓夢寫手計劃 #瘋城遊鄉新書介紹 #洪宜楹專訪 #林妙蓮專訪

       
      瘋城部落成立於2010年8月15日,是由吳孟霖在內的5位喜歡旅遊的新竹部落客所成立,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彼此分享旅遊心得,後來慢慢轉變成每個月固定辦活動,並且接受網路公開報名,帶著一群熱愛旅遊的朋友們,在全台灣到處體驗特色行程和當地文化。
      
      瘋城部落在去年二月,開啟了圓夢寫手計劃,號召了一群熱愛旅遊的年輕志工,經過適當的寫作培訓後,開始在台灣各地發掘感人的故事與人文風情。最後在今年八月創辦人吳孟霖和27位圓夢寫手,完成了這本「瘋城遊鄉-圓夢寫手:走讀台灣」,這次就為大家專訪其中二位寫手,來聽他們為什麼會加入寫手計劃及採訪的趣事。
      
      
    寫手介紹: 洪宜楹
    正在就讀電影系。過程在許多故事中看見童年那種純真、質樸不可逆的再現。也提醒了我,身邊發生的點滴都是發展成一齣會引起共鳴的好劇本。
    「人生在無限大的土地上,一種無所事事的冒險旅行」---Millan Kundera
     
    寫手介紹: 林妙蓮
    高雄人,臺中念書、工作,閒暇之餘喜歡到處小旅行充實生活的每一刻。
    血液裡藏著追求完美的個性與強迫症的性格,勇於嘗試挑戰新鮮事物,過程有淚有笑,但收穫是自己的。
    喜愛森林、有歷史痕跡的老東西。
    沒有大夢想,持續耕耘自己所堅信的信念,夢想,它會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